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河自漫漫景自端 - 第五章枝与蔓的绵密(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五章枝与蔓的绵密(二)
  “cookie?”自端看着狗,试着叫了一声,狗狗发出一声低低的呜咽,“你叫cookie啊。”她轻轻的拍着cookie的头,站了起来。Cookie跑回惟仁的身边去。干净漂亮的狗,和干净漂亮的主人,在一起显得是那么和谐、美好。
  自端几乎看呆了。
  铁河客气的同惟仁打了招呼。抬腕看了看时间,赶着去上班了。
  自端竟忘了像往常一样送他到家门口。
  铁河走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默默的上了车。
  园子里剩下一男一女一只狗,静静的站着。
  自端低头看Cookie,小声说:“它很漂亮。”
  Cookie似乎是听得懂她说话,使劲儿的摇着尾巴,看看自端,又看看自己的主人。自端微笑。
  “它知道你喜欢它。”惟仁弯腰拍拍Cookie的头。
  “它很聪明吧?”
  “聪明的不得了。”惟仁微笑。像每个得意的狗主人一样。自端忍不住笑。
  “阿姨不太喜欢狗。”事实上是很不喜欢。但是她没有这么说。
  “我和Cookie只是暂时住在家里。”他微笑着说,“而且Cookie很乖的。不会惹麻烦。我同Cookie讲不要吵到奶奶,Cookie见了妈妈就会绕道走。”
  自端觉得好笑,忍不住拍拍Cookie的头。Cookie下巴昂起来,湿湿的鼻子拱着自端的手心,凉凉的、痒痒的。

  “你要……确定要在北京呆很久吗?”如果不呆很久,怎么会连狗都带回来了。
  “嗯。休长假。”他看着自端。
  自端点头……是因为,结婚吗?
  是因为结婚。
  她没有问出口,他却好像读懂了她的心思。于是他点了点头。
  “本来不想带它回来,可是,照顾的人说,Cookie在我走后绝食。以前……从来没有离开过它这么久。它可能……怕我不要它了。”
  自端低下头去,看着www.bxwx.orgkie对她抬起了爪子。自端弯下身,握住Cookie的爪,“那我们以后就可以常常见面了,是嘛?”
  Cookie的爪子有点儿凉。
  像它主人的手。
  惟仁默默的望着自端,她看向Cookie的眼神是那么的温柔。而她说的话,到底是对Cookie,还是对他?
  Cookie歪着头,对着自端发出低低的呜咽,自端揉揉它的额头,靠近耳朵的部位——她知道狗最喜欢被抚摸这个位置,这会让它们觉得舒服。
  “你真的养了一只柴犬啊。”她仍是没有看他,声音低低的,她说。这更像是感叹,不,是叹息。

  惟仁蹲下来,Cookie逮住机会舔了他好几下。
  自端又笑了。
  惟仁看到她的笑,不禁一呆。
  似乎,他回来以后,都没有见过自端在他面前这样笑过……而很久很久以前的他,是很习惯她无忧无虑的笑容的。
  养Cookie,他并不是蓄意而为。只是有一天,下着大雨,他外出,在领事馆后巷的垃圾桶边,看到了淋得湿乎乎的一个小东西。傻傻的样子,都不知道避雨,全身的绒毛被雨水沾的一绺一绺的,在冷雨里瑟瑟发抖。
  他立刻挪不动腿了。
  也顾不得脏,脱下西装外套,把这个小东西裹在怀里,抱了回去。
  一养就养了四年。
  无数次的,他回想起那个场景,到底,是什么让他毫不犹豫的把它抱在了怀里?
  是它的眼神。
  茫然,又无措。小小的脑袋,并不能明白那凄风冷雨总是想来就来,只是挣扎着,想要寻一个温暖的地方……那一刻,他的心化成了一泓春水。
  每当他看着Cookie,他会想,也许,上天待他还是不错的。因为,今生今世,他和阿端的约定,还有这么一样,他是做到了的。
  和阿端在涩谷地铁站八公雕塑前的那张合影,他一直珍藏。那是他和阿端最后的一张合影。
  “惟仁,我们以后也养一只狗好吧?”

  “好。”她说什么,他都说好。
  “也养八公这样的柴犬。”
  “好……可是柴犬不漂亮。”他知道,阿端爱漂亮。
  “不漂亮有什么关系,够忠诚就好。”
  “好……可是养狗好麻烦。”
  “没关系。”她干脆的说,“有你嘛。”
  “我?”
  “嗯,有你在就好了,我就放心了。”她笑着。
  她有天底下最美的笑靥。
  那双闪亮的眼睛,是天上最美的星。
  那时候,他不是她的“惟仁哥哥”。他只是她的“惟仁”……
  “Cookie都吃什么?”自端问。
  “啊?”惟仁看着自端,眼神里有些慌乱,“你说什么?”
  自端看着他,此刻,在自己面前,他竟仍然像是那个青涩的少年,偶尔露出一丝丝的慌乱,多数时候,就是他不由自主的出神,没有专心听她讲话……自端不由得呆了。
  他们两个,就站在西厢的廊子下,这样呆呆的对视着,好像周围的一切,都已经不存在。
  直到顾悦怡站在上房门口喊他们——景和仰要出门办公了。
  ……
或许您还会喜欢: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步步惊心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2005年,深圳华灯初上的街道,比白天多了几分妩媚温柔,张小文身着浅蓝套装,在昏黄的灯光下显得有些疲惫。刚进楼门却想起浴室的灯泡坏了,忙转身向楼旁的便利店走去。开门,打灯,踢鞋,扔包,一气呵成。张小文从阳台上把沉重的梯子一点点挪到浴室,试了试平衡,小心翼翼上了梯子,突然脚一滑,“啊”的一声惊叫,身子后仰重重摔倒在瓷砖地上,一动不动。清、康熙43年,北京湖边景亭的走道,面对面站着两位十三四岁的姑娘。 [点击阅读]
潜意识的力量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1《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潜意识的力量》第一部分(1)[美]约瑟夫·墨菲著吴忌寒译唤起潜意识的力量吧!你将拥有的是完善的人格平静的心灵持久的幸福无尽的喜悦……引言奇迹随时发生,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我曾周游世界。在此期间,我多次目睹令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发生在形形色色的人身上。我相信,这样的奇迹同样会在你的身上发生,因为它往往就在你触手可及的地方。 [点击阅读]
生命的重建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我写好了这本书,希望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与我的另一本蓝皮小书《治愈你的身体》有一部分内容是重合的,那本书已经作为心理模式导致身体疾病的权威著作被广泛接受。在这本书里我安排了一个“会谈”(见第一章),就好像你作为一个客户来我的咨询室一样。如果你每天做书中列出的练习,在你读完这本书之前,你的生活就会改变。我建议你先将本书通读一遍,然后开始第二遍的精读,深入地做每个练习。 [点击阅读]
秘密
作者:罗伯特·柯里尔(robert collier)
章节:41 人气:2
摘要:《秘密》:充满魔力的神奇励志书文/肖卫一位亿万富翁,突然遭遇变故,公司倒闭,家庭破散,濒临自杀的边缘,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从一本破旧的古书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生命的大秘密。之后,奇迹发生了,他的公司重新得以组建,迅速成为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他的家庭重新团聚,一切幸福、财富、快乐都降临到他身上!他发现,有缘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智者。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