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五章 画入睹思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潇湘馆,黛玉屋内。月光在茜纱窗上,画下了几竿清俊的竹影。窗前挂着鸟架,上头站了个红嘴绿毛的鹦哥。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用树根精心雕刻而成的花架上,摆了一盆清奇峭丽的石头。黛玉闷坐在窗下,只管呆呆地望着那竹影出神。紫鹃端进来一碗热气腾腾的汤药:“姑娘,该喝药了!”夜风“沙沙”地吹过,纱窗上竹影摇曳。黛玉缓缓转过了脸:“外头可是下雨了?”紫鹃:“正是呢,才刚下了几滴!”在紫鹃服侍下喝了汤药,黛玉又在灯下取了本《乐府杂稿》,随手翻看了几页,再抬头时,窗外雨越发下得大了,竹叶上也都滴滴答答的,落下水珠来。黛玉叹息一声,丢开手上的书,正待再换一本,却听门外紫鹃道:“宝二爷来了!”一语未完,只见宝玉头上带着大箬笠,身上披着蓑衣,掀帘走了进来,一进门便问道:“妹妹身子可好些了?吃了药没有?又咳嗽了几遍?”一面说,一面摘了笠,脱了蓑衣,忙一手举起灯来,一手遮住灯光,向黛玉脸上照了一照,觑着眼细瞧了一瞧,这才放心道:“果然气色好了些。”黛玉嗔道:“这多晚了?外头又是风,又是雨的,你倒有兴致来逛!”宝玉笑道:“傍晚时见你热身子吹了冷风,怕你身上不自在,越发再添了病,放心不下,才过来瞧瞧!”正说话间,那鸟架上的鹦哥见有人来了,“嘎”的一声扑了下来,扇了宝玉一头子的灰。黛玉忙取了手巾,亲自替宝玉擦脸上头上的落灰。那鹦哥仍飞上架去,嘴里唧唧咕咕地叫道:“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宝玉以手扣架,抬头望着那鹦哥笑道:“难为你素日那样疼它!这可是妹妹新近刚做的诗?真真是好句子——从何处想来?”黛玉道:“昨儿去紫菱洲前,我跟云丫头在凹晶馆的水池边赏了会月,谁知她来了兴致,非要跟我联那五言排律,才联到一半时,可巧水里头黑糊糊的像是有个人影。云丫头胆子大,弯腰拾了一块小石片向那池中打去,只听打得水响,那黑影里嘎然一声,却飞起一个大白鹤来!于是她便得了一句‘寒塘渡鹤影’!”宝玉跺足道:“了不得,这鹤真是助她的了!况且‘寒塘渡鹤’何等自然,何等现成,何等有景且又新鲜!‘影’字只有‘魂’字可对,妹妹这句‘葬花魂’,对得也是妙极!”想了想,却又叹道:“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清奇诡谲之语。”黛玉听了,垂首不语。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身一人寄居在贾府,身体又极弱,自幼便有不足之症,用她自己的话说,自她生下来,能开始吃饭起,便已开始吃药了,她整个人,竟是用药焙着呢。偏她又是个冰雪聪明,极纤细敏感的人,难免总是感物伤怀,自伤身世。宝玉见她神色哀婉,便知又触动了她的心事,忙又生扯出些话语来,替她解闷。此刻,在蘅芜苑,宝钗屋内如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木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中供着数枝菊花,并两部书,茶奁茶杯而已。银质烛架上插着几支白色的蜡烛,冰蓝色的烛火轻轻地颤动,粉白的墙壁上,只现出了两个黑色的人影——宝钗与袭人正端坐在灯下,低声长谈。也不知谈了多久,只听袭人道:“真真这话原不该由我来说!可我又寻思,倘若只按住不说,又恐将来必生事端,何以收场?”宝钗感叹道:“你今儿这一番话提醒了我。我素日便知你贤能,却不知你竟有这个心胸,想的这样周全!难为你能处处替宝玉打算,更有心成全他俩个的声名体面,我自然不辜负你!”袭人如释重负:“姑娘若这么说,我便放心了!”说着便往墙上的西洋挂钟看了一眼,起身道,“已过了戌时,我也该回了!”宝钗忙吩咐莺儿取了伞和灯笼来,亲自将袭人送到了屋外。雨水自屋脊上蜿蜒而下,如一颗颗玲珑剔透的水晶心,噗噗跳动着,顺着屋檐乱纷纷地坠落。落在地上,碎了,散了,点点滴滴,自青石砖的缝隙间流过去,渗入到泥土中——最清澈的水,和最污浊的泥,最终融为了一体。宝钗站在檐下,瞧着袭人的身影渐渐远了,方回头对莺儿道:“把那一大包皮上等的燕窝,还有一包皮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替我取了来!”莺儿一怔:“现在么?”宝钗微微点一点头:“就是现在!我要亲自到潇湘馆,看林姑娘去!”雨水拍打大地,发出“咝咝”的声响。宝钗打了伞,亲自捧着燕窝和洋糖,莺儿也在前头打着伞,提了明瓦灯,一路往潇湘馆走来。渐渐地,两边有青竹夹道,凤尾森森,抬头看时,只见前面一带粉垣,里面数楹修舍,有千百竽翠竹遮映。待走近时,那朱红色的院门却突然间被推开了,几个丫鬟婆子提灯的提灯,打伞的打伞,众星捧月般簇拥着一位箬笠蓑衣的公子走将出来。莺儿道:“是宝二爷!要不要上去跟他打个招呼?”宝钗摇头道:“不必了!我们且避开他才好!”二人静静地闪避一旁,在竹丛中站定,眼看着前头两个婆子打着伞,提着明瓦灯,后头还有两个小丫鬟打着伞。另外一个小丫头在前头捧着个玻璃绣球灯,宝玉扶着她的肩,一径往怡红院的方向去了。直到他们走得远了,宝钗二人方才走上去拍门。雨在后半夜便停住了。雨后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天空澄澈透明,如清波浩荡,无一丝阴翳。宝钗踏着竹桥,来到藕香榭。藕香榭盖在水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竹桥边停泊着一只红色的小船——惜春最喜欢独自荡舟在湖面上,欣赏这一片水色天光,夏天的时候,她还时常荡舟去湖心深处采摘荷花。说起来,大观园是一座环水而建的园林。园子正中央是一大片湖泊,曲折蜿蜒,贯穿了整座园林。虽有一脉青山将之隔断,但每一处水源都是相通的,可驾舟来往,通畅无阻。藕香榭在紫菱洲东北面,两处可遥遥相望,再往西去,却又有一大片芦苇丛,芦花都已白了头,观之若雪。门虚掩着,宝钗推门而入。只见对窗的长木案上,铺展开一大张雪浪纸,惜春正持了画笔,俯首作画。这个正值豆蔻年华的少女,沉静、淡漠,不像大多数姐妹一样,喜欢吟诗诵词,也不爱什么花儿粉儿,鲜亮衣裳,她甚至不喜欢与姐妹们聚在一起说笑。她是东府主人贾珍的亲妹子,也是宝玉的堂妹。因为母亲早逝,父亲又早早地出家求道去了,自幼便在荣国府长大。虽然只一墙之隔,但她很少回东府,跟兄嫂的关系也很冷淡,就连父亲去世,她也不见得有多么伤心,这世上似乎很少有人或事,能进入到她心里。她人生的唯一乐趣,只有画画。宝钗悄悄地,走到她身后站定,惜春依然凝神作画,丝毫没有察觉。宝钗上前看时,只见那雪浪纸上赫然一位美丽的少女,容貌神态,无不栩栩如生。惜春又在那少女发髻上画了一朵红色的芙蓉花,方才搁下画笔,又细细地赏看了一回,面上露出些许满意之色。宝钗笑道:“头一眼望去,我还唬了一跳,以为晴雯竟又复活了呢!”惜春这才回头招呼道:“宝姐姐来了?怎也不吭一声儿?”宝钗:“你作画时,便是天皇老子来了怕也懒怠搭理,我怎敢无故惊扰了你?”惜春道:“这是昨儿二哥哥求我画的!说是想日后留个念想,见了这画,便如见了晴雯一般!”宝钗叹道:“难为他这一番苦心!也难为你竟能画得传神若此!”小丫鬟端茶进来,正待将茶水放到木案上,谁知一时失手竟弄洒了,泼了几点到那画纸上。那朵红色的芙蓉花尚未收住墨,登时洇了开来。惜春大怒,劈手便打了她一个耳光。那小丫鬟先自吓白了脸,忙跪了下来,哭着求道:“姑娘,是我错了!我任打任罚,只求看在打小儿服侍姑娘一场的分上,千万别赶我出去!”宝钗也求情道:“她既知错了,你就饶她这一回罢!”惜春冷冷道:“谁弄坏了我的画,就得赶出园子去!我今日若放过了她,岂不坏了自己定下的规矩?日后如何再能服人?”小丫鬟听了,便知她断然再不肯回心转意,只得含泪磕了几个头,一路哭着去了。惜春一把抓起那幅画,看也不再看一眼,“嗤嗤”撕成几片。宝钗叹道:“可惜了!若不仔细看时,并看不出那画上有甚破绽。”惜春冷笑道:“这话听着却是可笑!你若是戴了一朵红糊糊的,像是被雨水淋烂了的芙蓉花,你还好意思出去见人么?”宝钗笑道:“看来我不小心点着火药桶了!幸而我早备下了灭火的法宝!”说着便将几本画册摆在案上,“这是真真国的画册,我答应过你,一定要帮你弄了来的!”惜春眼睛一亮,立刻转怒为喜,爱不释手地翻看着:“画得真好!这西洋国的画法,与本朝自是不同,别有一番风味在里头!”宝钗道:“喜欢的话,你也可以想法子学学!”惜春道:“谈何容易?那画布,画笔,颜料,画法,都与本朝大不相同,如何学得来?”宝钗道:“这个倒也不难,我自让人细细地去寻些西洋画书来,以你的灵性,即便无人指导,也必定能揣摩个八九分意思!你若想画时,我再让人一并去寻了画布,画笔和颜料来。”惜春叹道:“便是如此,也不过是一知半解罢了。我听说在那西洋国专有学画的画院,男女通招,我若有幸托生在西洋国就好了!”宝钗想了想:“你若真有心要学西洋画,我倒有个法子,包皮管你称心如意!”惜春登时两眼冒光,一把抓住她的手:“什么好法子!好姐姐,快告诉我罢!”宝钗:“不过——你得按我说的去做!”惜春:“好姐姐,你若真能遂了我的心,你便叫我去死,我也愿意!”宝钗点头笑道:“你既这么说,我便细细地告诉你——”时光荏苒,不觉又过去了大半个月。秋色更深了。紫菱洲的湖畔,秋草枯黄,花木凋零,唯有芙蓉开得依然娇艳,千朵万朵,缀满了枝条。花丛中一对五彩斑斓的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一双雪白丰腴,手腕上笼了串红麝香珠的,少女的手,随着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在花丛间穿梭。蝴蝶在花枝上停栖下来,那双手如花朵般张开着,静悄悄地靠近了,猛地一扑,眼看正要得手,那蝴蝶却拍了拍翅,往湖面上飞去了。宝钗站在花丛间,眼睁睁地望着那蝴蝶飞去,娇喘吁吁地理了理发鬓。“宝姐姐!”宝玉、黛玉、湘云、探春、惜春,也都从对面一路走来。宝钗笑道:“今儿来得可真齐全!”湘云性急,走在最前头:“这不赶着来看二姐姐试穿嫁衣么!”黛玉打趣道:“莫急,莫急,你也很快会等到那一天的!”湘云道:“这算什么?人人都来了,偏生只拿我一个人取笑!要说快,再快我也快不过你去!——我只保佑着明儿得一个急性子的林姐夫,一发连嫁衣也早已备下了,只等着林姐姐来试穿呢!”说着便一头笑着,一头飞也似地往前跑出了好几步去。黛玉红了脸,忙赶了上去:“我若饶过云儿,再不活着!”宝玉在后忙说:“仔细路滑绊跌了!哪里就赶上了?”宝钗也笑劝道:“好好儿的,你捅她这马蜂窝做什么?饶过她这一遭罢!”众人一路说笑着,往迎春的屋子走去。粉色纱幔上,影影绰绰地,现出了一个少女的身影。少女背对着纱幔,伸展开双臂,如雕像般静静地站立。身边有两个人影轻轻地晃动,忙着给她梳妆,穿衣,戴上凤冠。纱幔被拉开了,少女穿一身红色的礼服,伸展开双臂,衣袖宽大,呈半圆形垂弧度,几乎垂地,衣袖上金翠辉煌,绣满了光艳的纹饰。少女缓缓地转过了身。她头戴一顶珠环翠绕的凤冠,顶上一排用金玉和翠羽制成的大凤,凤嘴上叼着串珠,摇摇摆摆地垂下来,围成一圈晶光四射的珠帘,珠帘后头是一张端丽的鹅蛋脸,面上敷粉涂朱,脂光粉艳——她便是荣国府的二小姐迎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四十一炮》
作者:莫言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十年前一个冬日的早晨——那是什么岁月?你几岁?云游四方、行踪不定、暂时寓居这废弃小庙的兰大和尚睁开眼睛,用一种听起来仿佛是从幽暗的地洞里传上来的声音,问我。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在农历七月的闷热天气里。那是1990年,大和尚,那时我十岁。我低声嘟哝着,用另外一种腔调,回答他的问题。这是两个繁华小城之间的一座五通神庙,据说是我们村的村长老兰的祖上出资修建。 [点击阅读]
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章节:60 人气:2
摘要:一九三九年古历八月初九,我父亲这个土匪种十四岁多一点。他跟着后来名满天下的传奇英雄余占鳌司令的队伍去胶平公路伏击日本人的汽车队。奶奶披着夹袄,送他们到村头。余司令说:“立住吧。”奶奶就立住了。奶奶对我父亲说:“豆官,听你干爹的话。”父亲没吱声,他看着奶奶高大的身躯,嗅着奶奶的夹袄里散出的热烘烘的香味,突然感到凉气逼十人,他打了一个战,肚子咕噜噜响一阵。余司令拍了一下父亲的头,说:“走,干儿。 [点击阅读]
金瓯缺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序写历史小说有写历史小说的困难。不熟悉史实,则不会原原本本地写成有条有理、丝丝入扣的文章。姚雪垠同志的《李自成》就是在刻苦钻研的基础上,搜罗了大量的资料,用去伪存真、剔异求同的科研手法才理出一个线索来的,所以历史知识就是最基本的一个必要条件。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杜拉拉升职记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大学毕业的第四年,历经民营企业和港台企业的洗礼后,拉拉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通讯行业的著名美资500强企业DB,任职华南大区销售助理,月薪四千。这个岗位有点像区域销售团队的管家婆,负责区域销售数据的管理,协助大区经理监控费用,协调销售团队日常行政事务如会议安排等。工作内容琐碎,又需要良好的独立判断,哪些事情得报告,哪些事情不要去烦大区经理,遇事该和哪个部门的人沟通,都得门儿清。 [点击阅读]
白门柳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在幽深的山谷里,有一株被人遗忘的梅树。这株山南常见的红梅,是在一个雷电交加的暴风雨之夜,被猝然暴发的山洪冲到谷底来的。同它一块冲下来的其他梅树,都压在坍塌的岩层底下了。只有这一株,因为长得特别粗大硕壮,侥幸地活了下来。不过,它受到的伤残是如此厉害,以至整个躯干像从当中挨了一斧头似的,可怕地劈裂开来。伤口的部位,结痂累累,永远无法重合了。 [点击阅读]
丁庄梦
作者:佚名
章节:55 人气:2
摘要:阎连科被称作"中国目前最具爆发力的作家",不仅因为他的两部中篇小说分别获得第一届和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而且他的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受活》都在文坛引起较大反响,《受活》近日获得第三届老舍文学奖。见到阎连科的时候,他正在和一位从美国来的资助人商议援助河南艾滋病村的事宜,他的下一部小说准备写艾滋病村,他还要把老舍文学奖的一部分奖金捐给艾滋病村。 [点击阅读]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北平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简介:1948年,太平洋战争结束后三年,北平经济崩溃、民生凋敝,看似平静的北平城内暗流汹涌。国共两党决战之际,以蒋经国为首的国民党少壮派,突然对涉嫌通共的国民党空军王牌飞行员方孟敖委以重任,将其飞行大队改编为国防部经济稽查大队,前往北平调查民食调配物资的贪腐案,藉此打击以方孟敖的父亲、国民党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为核心的孔宋家族贪腐势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