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红楼梦杀人事件 - 第十四章 葬花词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暮色升起,满屋子黑漆漆的。湘云反闩了门,合衣躺在床上,正生气呢。门外传来翠缕的声音:“姑娘,该吃饭了!”“不吃!”想也不想,她没好气地回答。她这一生,最恨受制于人,可今天,竟有人利用她失落的金麒麟来要挟她!“云姑娘,开门!”那个人的声音传了进来。有时候,你越是想挥手赶走一只苍蝇,它却越是围着你“嗡嗡”转个不停。湘云忙捂住了耳朵,假装没听见。“不开门?也行!只是我不能保证案子了结后,那只金麒麟会不会回到你手里!”那个令人生厌的声音却又自指缝间传入耳中。早知如此,昨天根本就不该跳入水中去救他!一面懊恼着,一面生着气,湘云只得怏怏地站起了身。才刚开门,一股稻米的清香便迎面扑来,只见卫若兰笑吟吟地端了一盘糕点走进来,将糕点盘子摆在桌上,又亲自点亮了桌上的烛灯。卫若兰:“我亲手做的,你尝尝?”湘云忍不住朝盘子里瞥了一眼,不过是紫黑色的几块糕点。湘云:“黑糊糊的,是什么?”卫若兰:“是紫米糕!最补气养神的!”湘云“哼”了一声:“难怪,跟我现在的脸色一样!”卫若兰看了看她的脸,笑道:“说像,又不像!你不过是黑沉着脸,却并没有黑中泛紫啊!”一句话说得湘云也撑不住笑了。卫若兰又道:“趁热尝尝?凉了就不好吃了!”湘云扭过脸去:“我不饿!”卫若兰:“你成仙了?中饭不吃,晚饭也没吃,还不饿?”湘云赌气道:“我早就饱了!我被你气饱了!”卫若兰:“是么?看来以后皇上不该派我来探案,应该派我去赈灾!”湘云一怔。卫若兰又笑道:“若是所有的灾民都像你一样,那么容易就气饱了,饭也不用吃了,可就不愁没有粮食赈灾了?”湘云不禁又笑了。卫若兰看着她道:“你到底是不愿吃?还是不敢吃?”说着便掰了一块紫米糕,几口咽了下去,“可瞧仔细了?吃下去没病没灾,不用担心被毒死!你若担心太难吃呢,我告诉你,方才林姑娘还吃了大半块呢!”湘云忙问道:“林姐姐怎样了?可好些了!”卫若兰道:“睡了一天,才刚醒了没多久,才喝了药,又吃了几口粥,吃了大半块米糕,倒像是精神了些!”湘云抬腿就往外走:“是么?我瞧瞧她去!”走得急了,不慎在多宝格上撞了一下,一个竹雕的签筒落在地上,象牙的签子散落了一地。“是行酒令时掣签的竹筒吗?”卫若兰一面问,一面俯身一枚枚拣起,插回到竹筒里。湘云也忙帮着一起拣:“可不是!上次宝玉哥哥过生日,我们在席上行酒令,每个人都还掣花签子来着!”签子上画着花,还题了字和旧诗。卫若兰顺手又拣起一枚,瞥了几眼,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湘云眼尖,也瞧见了:“这是那天林姐姐掣的签!”卫若兰若有所思地:“可真巧,也是芙蓉花!”无端地,他又想起了晴雯遇害时那“涉江采芙蓉”的意境。这两个眉眼相似的少女,一个生前最爱芙蓉,又在与芙蓉花有关的意境中死去,另外一个,却在行酒令时,鬼使神差地掣到了代表芙蓉花的签子!而此时,又是芙蓉花嫣然开放的季节,这些,难道仅仅是巧合么?湘云一怔:“巧?怎么个巧了?”卫若兰没有应答,却只是瞥了她一眼:“那么,你的呢?”湘云脸上微微一红,不吭声了,只顾着俯身拣起签子。所有的签子都拣了起来,插入到竹筒中。卫若兰正待将签筒放回到多宝格上,心中却兀的一动,也轻轻摇了一摇,掣出一根签来,上头画了一枝海棠,题了“香梦沉酣”四字,那面诗道:“只恐夜深花睡去”。再抬头看湘云时,只见她不知怎的,脸上飞红了一片,正半垂了头,只顾默不作声地摆弄衣带,宛如一枝娇艳的海棠花。“我猜着了!”卫若兰笑道,“莫非姑娘掣到的,正是这根签?”黛玉靠着几个软枕,半倚在床上。苍白的面颊上,像是已有了几分淡淡的血色。宝钗坐在她床边:“今儿送来的那几样东西,都是好的,放在文火上慢慢熬了,每天喝那么一小盅,又滋阴,又养神,竟比药还管用呢。你慢慢儿吃,倘若还短些什么,只管打发人来告诉我!”黛玉叹道:“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从那日你亲自带了燕窝来看我,又跟我说了那一番话,竟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怨不得云丫头说你好,我往日见她赞你,我还不受用,那天我亲自经过,才知道了。细细算来,我母亲去世的早,又无姊妹兄弟,我长到今天,竟没一个人象你那日的话教导我。”说着便又落下泪来。宝钗见她又自伤身世,忙劝道:“这样说,我也是和你一样。”黛玉道:“你如何比我?你又有母亲,又有哥哥。”宝钗道:“我虽有个哥哥,你也是知道的,只有个母亲比你略强些。咱们也算同病相怜。你也是个明白人,何必作‘司马牛之叹’?”正说话间,便听门外传来湘云的声音:“林姐姐,听说你好些了,我来瞧瞧你!”一语未完,湘云便已一阵风似地进来,一看到宝钗,便上前亲热地挽住了她的手,“宝姐姐什么时候来的?知道我在这儿,也不过来告诉我一声儿!”宝钗笑道:“你躲在屋子里生闷气,打发人叫门也不开,怎么告诉你?”黛玉也打量着她道:“看你这兴兴头头的样子!可是消了气?谁告诉你我好些了?”湘云不假思索道:“卫大人告诉我的!”宝钗和黛玉听了,相视而笑:“怪道说解铃人还须系铃人呢!”湘云这才察觉到说漏了嘴,脸上一红:“谁说的!我跟他还没完呢!”眼看时间不早,宝钗又略略叙了几句家常,便告辞回去了。到了蘅芜苑,才进得门来,却只听见里头闹哄哄的,院子里站了两个衙役,几个当铺的伙计陪着。厅堂里传出了哭声,仔细一听,正是她母亲薛姨妈的。宝钗一瞧这光景,便心知家中出了大变故,一问小厮,便说:“大爷在外头打伤了人,现今生死不明,大爷让衙门带了去,正待发落呢!”宝钗听说她哥哥又惹了官司上身,五内俱焚,又挂念母亲,也顾不得再问,只一路进厅堂来寻她母亲。刚进了厅堂,便只见薛姨妈由两个小丫鬟搀扶着,正放声大哭。宝钗含泪道:“妈妈先别着急,办事要紧!”薛姨妈满面泪痕道:“不争气的孽障!三天两头在外生事!可怜你爹早死,倘若他再有个差错,叫我们娘儿两个,今后指望哪个呢?”宝钗忙劝道:“妈妈也不必太过烦恼,虽是打伤了人,不见得就死了。只要不是人命官司,依我说,今夜打点银两,咱娘儿两个赶去和哥哥见了面,就在那里访一个有斟酌的刀笔先生,许他些银子,先把斗殴致伤的罪撕掳开了,回来再求姨爹去上司衙门说情。还有外面的衙役,先拿出几两银子来打发了他们。我们好赶着办事。”薛姨妈边答应着,边哭道:“这些天也不知遭了什么孽!二丫头,四丫头,本来都好好儿的,转眼就出了事,老太太心中正不自在呢,偏你哥又那样!”宝钗听了,心中有如刀绞一般,不觉垂下泪来,又恐她母亲见了,越发难过,便强忍了,又吩咐几个能干的小厮:“你们找着那家子,打听着人救活过来了,便多许他些养济银子,原告不追,事情就缓了。”薛姨妈哭道:“越性趁早儿给了银子,求他们不要告便罢了!”宝钗忙劝道:“妈妈,使不得!倘若真出了人命,越给钱反倒越闹的凶了!还是等一等,看一看情势再作斟酌罢。只求那人能救活过来。”薛姨妈又哭道:“我也不要命了,赶到那里见他一面,同他死在一处就完了。”宝钗心中凄恻,忙亲自搀了薛姨妈,一面劝,一面吩咐小厮们办事。潇湘馆内,黛玉待宝钗走后,又与湘云闲聊了片刻,觉有些倦乏了,便又阖了眼,沉沉睡去。再睁开眼时,窗外夜色越发浓了,只见烛架上那株三尺高的白蜡烛,只剩下了一两寸长,烛泪淌在烛架子上,层层迭迭地,竟凝结成一串白海棠的形状。在那烛架子背后,只见木案上也放了一盆白海棠,一朵一朵地嫣然绽放,冰雕玉砌一般,正与那烛架子上的残蜡遥相呼应。黛玉正思忖着,不知是谁送来的白海棠,却闻到那外屋上浓浓的一片药香,又传来紫鹃的声音:“宝二爷,仔细烫了手,不是顽的!还是我来罢——”却听宝玉道:“妹妹病得这样,我不能为她做什么,心里已是不安,能亲自为她煎一帖药,好歹也是一片心意!”原来是他!黛玉心中兀的一动,难为他想得周到,这一日之间,也不知已来回探望了多少次,连送一盆花,煎一贴药,都必要亲历亲为,方才放心。只是,想到他这一番苦意,自己虽心领神会,将来却又不知如何,不免又感怀身世,流下泪来。正独自抛泪嗟叹之际,那窗前鸟架子上的鹦鹉见黛玉醒了,竟开口道:“林姑娘醒了!”宝玉在外头听了,忙掀帘进来,笑道:“妹妹可好些了?”黛玉拭泪道:“从早到晚,这都已来了七八回了,你还来?”宝玉道:“好好的为什么不来?我便死了,魂也要一日来一百遭!”黛玉道:“这白海棠,想必也是你送的?”宝玉:“是园子里专管花草的芸哥儿,他认识许多花儿匠,得了这盆白海棠,说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巴巴儿地送了来孝敬我。我见这花倒也稀罕,特送了来给你解闷儿。”黛玉道:“我一日药吊子不离火,我竟是药焙着呢,那里还搁的住花香来熏?越发弱了。况且这屋子里一股药香,反把这花香搅坏了。不如你仍旧抬了去,这花也清净了,没杂味来搅他。”宝玉笑道:“妹妹说差了!我知道妹妹怜惜这盆白海棠,怕它娇弱,禁不起药气熏!可究竟药气比一切的花香果子香都雅哩。神仙采药烧药,再者高人逸士采药治药,是最妙的一件东西。”正说话间,却只听窗外一片风声,竹影摇曳,无数的灰绿色舌头,发出幽怨的叹息,檐下的铁马也只管叮叮当当的乱敲起来。又听到花木丛中传来“嘎喇喇”一声响。黛玉忙道:“紫鹃,快去院子里瞧瞧,听上去倒像是吹坏了什么!”紫鹃答应一声,片刻之后又掀帘进来道:“刚才风大,庭院中那一大株芙蓉,被风生生吹折了一枝。”黛玉听了,心中起疑,脸上登时变色,却只是咬了嘴唇不作声。谁知那窗下的鹦鹉听到外头风声大作,竟长叹一声,大似黛玉平时嗟叹的声韵,接着又凄凄惨惨地念道:“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掊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念的正是黛玉时常吟诵的《葬花词》。黛玉听了,怔了片刻,也怅然道:“花落—人亡—两不知?想必是……我要去了!”宝玉忙问道:“妹妹要去哪儿?”“我……我回家去。”“我跟了你去。”“我死了呢?”“你死了,我也跟了你去!再不然,就剃了头发,当和尚去!我只告诉你一句趸话:活着,咱们一处活着;不活着,咱们一处化灰化烟。如何?”黛玉不觉红了脸啐道:“你可又胡说了!”待再要开口时,却一句话也说不出了,眼中只簌簌地滚下泪来。宝玉长叹一声,不觉伸手拉着她的手道:“我五脏都碎了,你还只是哭——我才说你自寻烦恼,这会子好好的,又提些什么死啊活的!你定是见那风吹折了芙蓉花枝,又感物伤怀,想到自个儿身上去了!莫说这芙蓉花细枝嫩条的,便是那深山老林里的参天大树,风若大了,也会吹折的!这也是常有的事,偏你又多心了!”黛玉黯然无语,发了一阵子呆,这才微微点一点头,强笑道:“你说的极是,可正是我多心了!”此时外屋银吊子里的药已煎好了,宝玉便又亲自端了那药,服侍黛玉喝了,又陪着她说话解闷儿,见她慢慢儿地高兴起来了,这才放下心来。却又唯恐她睡得太迟,太过倦乏了,禁不起再添层病,便恋恋不舍地告辞而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