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厚黑学 - 评李宗吾《厚黑学》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评李宗吾《厚黑学》
  李宗吾大谈厚黑,实则是为了吸引眼球,以期其他读者能注意到他的有关于时政和人伦的文章,从而与更多的国人讨论他的救国理想,而他所着意较深的是《心理与力学》(又名《厚黑原理》)、《社会问题之商榷》、《中国学术之趋势》等著作。不想这个广告做得并成功,其本人也颇为懊丧。如果他能活至今日,发现其所发明的“厚黑”一词已经和另一个词“潜规则”成为大众心中解读社会的两个关键词,估计是要大摇其头的。不过他倒极有可能迷上互联网这个交流平台,在新浪博客的人气超过薛涌也实有可能。
  广告的不成功,主要还是他的学说本身不切时弊。虽然他的理想大致不错,但是他的文章里弥漫着太多过于乐观(比如中国主义的学说必将统一印度主义和西方主义)和不重视实用的因素(他念兹在兹的是讨论,而不是实行),再加上他本人偏居一隅、身处学术圈外,导致他的“合力主义”理论未能流行。而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能否为世人提供讨论的话题。
  其理论的形而上基础在于将伦理道德、社会政治问题与物理问题联系在一起,他最为看重的著作是《心理与力学》,而书名就显示了这种方法,不妨称之为“朴素唯物主义”或“万物有灵论”。他本人将这种方法称之为一种“臆说”,是很恰当的。遗憾的是,这只是一种蜻蜓点水式的表面之论,一种牵强的比喻,触及不到问题的实质,最多也只是为理论增添了一些趣味。因为与常人的思维方式迥异,故这种论述方法不仅很难为其论点增强说服力,反倒是使性*质严肃的内容显得轻浮而缺乏稳固的基础。比如他把老子的理论与牛顿相比,把庄子的理论与爱因斯坦相比,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不伦不类。或许这与今人将海德格尔与中国天道相比颇有类似。

  李宗吾的文中处处可见其作为一个“四川土著”的那种轻松、诙谐、机灵、乐观的“油腔滑调”之风,他每以“厚黑教主”自嘲,还半真半假地鼓励别人靠骂他来出名。不过这只是特别突出其个性*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好为人师、重视教育、忧国忧民、英雄主义气概、梦想大同社会、喜欢空谈、喜欢以言论参与政治(从而倾向于夸大理论对于现实的影响力)、以民族文化为骄傲,这些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士)的风格,均在其文中体现无疑。作为一个老同盟会会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生民权民族)和军政训政宪政的政治纲领也受到他的竭力鼓吹。其对于“进步”的不移信念也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中的普遍想法。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思想特征是,李宗吾喜欢把各种理论首先分为正反两方,然后各个击破,最后综合为一,这可以说是理论上的折中主义,而这种折中的态度,或许正是极端和混乱的时代所急需的良药;他把历史的进程也看作是从无秩序的自由混乱,到过度秩序的独裁专制,再到兼容并蓄的民主共和,不管是婚姻制度、政治制度还是经济分配制度在他看来都是这样。这种思想特征,可以说与黑格尔的“正反合”颇有巧合,虽然在其文字中似从未引用黑格尔。

  李宗吾所最擅长的,也是现代学者普遍缺乏的,就是一种能够把话说明白的能力。民国时期的学者,写作时总在白话文里夹杂一些文言文,必要时对某一文字或词语的来源进行考察,这样反而使文意晓畅、说理有力,也更有一种亲切感。这大大好于现代学者喜欢搬弄外语知识和生造翻译词汇的文风。
  有学者在李宗吾的文中读出了“个人主义”乃至是“自由主义”,并称李宗吾与胡适相似(见《被忽略的大师:李宗吾新传》)。胡适我并不熟悉,仅有的印象是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帅小伙。不过要李宗吾说成是“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的拥护者,恐怕是犯了以己度人的错误。这仅从他反对达尔文式的“生存竞争”和斯密式的经济学即可看出。不仅如此,他还支持把银行、土地、使用机器的工厂和公司、国际贸易这四个经济部门全部收归国有,以此看来,他似乎更近于普通所谓的社会主义。
  不妨摘抄李宗吾的一篇短文《我的思想统系》中的开头和结尾部分。所有读《厚黑学》的读者都须知道以下内容,否则必致误解。
  开头:
  民国元年,我发表厚黑学,受的影响,真是不小,处处遭人猜忌,以致沦落不偶,一事无成,久而久之,一般人觉得黔驴无技,才与我相忘于无形,但是常常有人问我,发表此文,动机安在?目的安在?是否愤时嫉俗,有意同社会捣乱,抑或意在改良社会,特将黑幕揭穿。我说:“我写此文,最初目的,不过是开玩笑罢了。”

  ……后来我才悟得:厚黑二字,确是成功秘诀,而为办事上之必要技术。用此种技术,以图谋一己之私利,我们名之曰厚,曰黑,用此种技术,以图谋众人之公利,则厚字即成为“忍辱负重”,黑字即成为“刚毅果断”。自古圣贤豪杰,皆忍辱负重者也,皆刚毅果断者也。
  结尾:
  ……学术界通例,其说愈偏者愈新奇,愈受人欢迎……阳明讲良知,说得头头是道,我讲厚黑学,也说得头头是道,其实皆一偏之见也。
  我研究人性*,由《厚黑学》而生出一条臆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由此臆说,生出“合力主义”。本此主义,而谈经济,谈政治,谈国际,谈学术趋势,与其他种种,我的思想,始终是一贯。所谓厚黑学者,特思想之过程耳,理论甚为粗浅,而一般人乃注意及之,或称许,或低斥,啧啧众口,其他作品。则不甚注意,白居易云“仆之诗,人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长恨歌以下耳,时之所重,仆之所轻。”我也有同样的感慨,故把我思想之统系写出,借释众人之疑。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