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华莱士人鱼 - 后 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一次见到原米米组合的石井先生,是在雪中。
  我正在拍摄电影《情书》,石井胃着小搏的大雪,前来探班。
  "拍电影真辛苦啊。"
  说完社交辞令,石井马上进入正题。
  "下次,我想拍个"人鱼"的电影。"
  "人鱼?"
  顺便说一句,石井的前一部作品是"水怪"
  "石井,你还真喜欢这种题材。"
  "岩井,你能带下忙吗?"
  "啊?"
  这个工作委托来得石息而迅速,
  当时我完全沉浸在《情书》的世界里,时他说的"人鱼",大脑中还一片空白。
  向旁边杆眼一看,在零下的气沮中,石井身穿厚重的大衣,露出孩子般的眼神,已经在幻想蓝色的大海和人鱼的世界了,那年工天,我和石井去了澳大利亚的海。
  石井干不及故事完成,已经开始了开场的鲸鱼摄影工作,只能坐五六个人的小船上,除了我们,还有两个澳大利亚摄影师、一个场记,当时波涛汹涌,停在海上的船缓慢地却是大幅地摇摆,让人很难受,酸东西从我的胃里一个劲儿往上涌,感觉糟透?"

  石井满不在乎地站在船边,继续寻找雌鱼,
  "石井,你不晕船鸣?"
  "嗯,我足在海上长大的。"
  过了一会儿,石井哼着akuri乐队的配乐,甚至唱起歌来,不久,像感受到歌声的吸引,雌鱼巨大的背出现在波浪间,摄影师轻而易举地背起装有35毫来相机的巨大的水中装备,跳进海里,我生平第一次看见天然的蛛鱼,连晕船也忘了,只顾一个劲地喊:
  "啊—啊—啊—"
  看到真正的雌鱼都能如此兴奋,那么如果有人看见人鱼,他又会变得怎样呢?
  一瞬间,我好像宛视到了这个人鱼物语的核心。
  但人鱼绝不是轻松的题材。
  人鱼是什么?我开始将写作方向不断偏向于科学,石井特愈前往小禅,本走希望我能给人鱼故事加入《情书》的情感,但他打错了算盘。
  "请写成人鱼和人类的爱情故事。"
  石井几次这么说,但我怎么也做不到,在我心中,还一直没有抓住人鱼的实质,石井衬心地子我的书写出来,但我本来是干导演的,他对这样死脑筋的写手怀抱希望,琦于他,作为导演的我发自内心地同情,如果这是我白己导演的作品,我可怎么办呃?

  答案并不难,换个编剧就行了,这时双方都好。
  旁为导演的我,决定果断地撤换身为编剧的我。
  "不过,岩井的人鱼物语,就这样只当成小说写,怎么样?"
  我主动提出撤换时,石井这么时我说,
  这一句话,成为这本书出版的开端。
  其后也没能一帆风顺,我已经投身于《燕尾蝶》的准备工作,什么时候写这本小说也成了问题,小说由角川书店出版,定于配合《akuri》的发表而发悠,那时,我的《燕尾蝶》应该还未拍摄完毕。
  到底何时来写?
  我记得,当时几乎麻痹了的大脑想这件事时,就像想别人的事,即使在偶尔休息时面对打字机,这么庞大的故事也不可能想出头绪。
  "……种不起,写不出来。"
  我被挫折感打败了,给出版社打电话道歉。
  "是吗,那就随您的情况写吧,什么时候写好了,再给我打电话。"
  负责此事的肋爽朗地说完,挂断了电话,可是,这意味若已决定发售的书必须无限延期,她的压力会很大,肋虽然爽朗地挂断了电话,但想到她其后要面时的麻烦,我的心里很不好受。

  "我会写的……在什么时候?"
  我在心里暗暗发誉,子待着时机成熟的那一天。
  终于,其他工作都告一段落,类正坐到书桌前足在今年(1997年)一月了,还有池谷编样新加入进来,和肋一起,为考证、确认书中内容而奔走。
  当一切都结束了,环顾四周,电影也上演了,项目也收工了,甚至连米米组合也解散了。
  石井读完我写成的稿子,打来祝贺的电话,接完他的电话,"一项漫长的工作终于结束了",这种兵实感涌上心头。
  这个故事,在阿拉斯加迎来高潮。
  这并非有意,不过回首往事,当初听石井说起"人鱼"这个词时,是在冰雪之中,这可能无意识中留在我的印象里了。
  科普作家金子隆一曾给予我考证指导,水产厅水产工学研究所的赤松友成,给了我很多好建议,肋和池谷,一直陪我做这怎么也做不完的著版作业,还有最位得一提的石井,他给了我写作这个故事的契机,和"人鱼"的灵感,时他们在百忙之中给我的帮助,我表示深华的感谢。
或许您还会喜欢:
悲剧的诞生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2004年3月尼采美学文选//尼采美学文选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初版译序:尼采美学概要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 [点击阅读]
情书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下雪了,就在藤井先生结束致词的一刻。"就此,多谢大家的到来。我肯定,阿树泉下有知,一定会很高兴。"渡边博子参加了藤井树逝世三周年的纪念仪式。藤井树的父亲正站在墓碑前讲及他儿子生前的点滴。博子?如果阿树多留一点时间便好了。三年前的事就像在眼前。当时,她跟阿树正准备结婚。就在婚期之前,阿树参加了一个攀山探险旅程。山中,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迫使探险队改行一条少人使用的路。 [点击阅读]
无影灯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01“今晚值班不是小桥医师吗?”做完晚上7点的测体温、查房,返回护士值班室的宇野薰一边看着墙上贴着的医师值班表一边问。“那上面写着的倒是小桥医师,可是,听说今晚换人了。”正在桌上装订住院患者病历卡片的志村伦子对阿薰的问话头也没抬地回答说。“换人了,换的是谁?”“好像是直江医师。 [点击阅读]
暗藏杀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一九一五年五月七日下午两点,卢西塔尼亚号客轮接连被两枚鱼雷击中,正迅速下沉。船员以最快的速度放下救生艇。妇女和儿童排队等着上救生艇。有的妇女绝望地紧紧抱住丈夫,有的孩子拼命地抓住他们的父亲,另外一些妇女把孩子紧紧搂在怀里。一位女孩独自站在一旁,她很年轻,还不到十八岁。看上去她并不害怕,她看着前方,眼神既严肃又坚定。“请原谅。”旁边一位男人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并使她转过身来。 [点击阅读]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因为坊间出现了好几种《查太莱夫人的情人》的偷印版,所以我现在决意在法国印行这种六十法郎的廉价的大众版,我希望这一来定可满足欧洲大陆读者的要求了。但是,偷印家们——至少在美国——是猖厥的。真版的第一版书从佛罗伦斯寄到美国不到一月,在纽约业已有第一版的偷印版出卖了。这种偷印版与原版第一版,拿来卖给不存疑心的读者。 [点击阅读]
理智与情感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作者简介】简·奥斯汀(1775~1817)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丁没有上过正规学校,在父母指导下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和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2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荆棘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考琳·麦卡洛,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惠灵顿。她曾从事过多种工作——旅游业、图书馆、教书;后来终于成了一名神经病理学家,曾就学于美国耶鲁大学。她的第一部小说是《蒂姆》,而《荆棘鸟》则构思了四年,作了大量的调查工作,方始动笔。此书一发表,作者便一举成名。作者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喜欢摄影、音乐、绘画、服装裁剪等。她现定居于美国。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