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黄金假面人 - 金色的恐怖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世间,每隔五十年,或者一百年,要发生一次异常怪的事情。这如同天地异变、大规模战争和瘟疫大流行一样,比人们的恶梦和小说家变的凭空臆想要怪诞得多。
  人间社会不啻不头庞然巨兽,不知什么时候患上莫名其妙的怪病,脾气会因此变得乖戾反常,不可捉摸。因而,世上往往会突如其来地发生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其中,关于“黄金面具”的荒唐无稽的风情,兴许可算作这每五十年或者每一百年发生一次的社会疯狂和变态吧。
  某一年的初春,时值人们沿未脱去冬装的三月初,社会上出现了有关一位戴黄金面具的怪人的传说。最初只是街谈巷议,随着时候的推移,这种风情愈演愈烈。最后,连后,连各大报纸的社会版也不惜笔墨连篇累牍地报道此事。
  传说不胫而走,很快变成许多不尽相同的奇变怪议,但其中所蕴含的不同凡响的怪异和荒诞,却刺激着人们的好奇心。对这一新时代的幽灵,东京市民们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一们年轻姑娘说她在银座大街的橱窗前亲眼看见过这个传说中的男人。当时他正倚在黄铜扶手上往玻璃窗里窥视。他身材颀长,一顶软毡礼帽拉得很低,看不见眼睛,风衣的领子竖着,遮掩住整个面庞。那姑娘觉得此人很奇怪,便装出观赏橱窗中陈列品的样子,偷偷地瞅了瞅他的面部。她看见在男人帽檐和衣领中间仅只不过寸的缝隙里,射出刺目的光。姑娘吓得面色苍白,飞也似地逃离了那位古怪男人身边,但据说她认出了那陌生男人的面孔是黄金做的,一张毫无表情的脸,活象一尊古代镀金佛像。

  那姑娘心里怦怦直跳,站在很远的地方回头望去,只见那男人象被人认破了伪装的妖怪似地慌慌张张闪身便逃,转瞬间风也似地混入对面夜晚闹市的杂沓人群。他久久窥视的那片橱窗,那是一位著名古董收藏家商人的陈列橱窗。正中央陈列着一副邯郸男人的能乐假面具,其中半开,黑齿外露,一双细眯眼盯着正前方。至于这副阴森可怖的面具同那位古怪男人佩戴的黄金面具怎样相似,世上流传着各种各样令人不敢置信的说法。
  另有一位中年商人,夜晚横穿东海道铁路岔口时,发现了一具被火车辗轧过的惨不忍睹的女尸。据他说,在看热闹的好事者们还没发现之前,他目击到一位身穿西服的男人在女尸旁鬼鬼祟祟地徘徊。据说此人仍然头戴软毡礼帽,竖着外套领子,象是有意遮住面部。朦胧月光下,这位商人的的确确看清此人面孔闪着金光。当然不仅这些,还看到那副毫无表情的黄金面具嘴角咧到下巴颏,正往下流着一缕鲜红鲜红的液体。面具的嘴巴,据说还冲着商人直笑。

  还有一位老太太,据说是深更半夜在自家厕所里看见窗外大街上匆匆走过一个浑身金光灿灿的怪人,此人与先前出现过的怪人不同的是不光是面部、整个身子都闪烁着耀眼的金光。据说看样子此人除了佩戴着黄金面具之外,身上还穿着一件近乎透明的黄金制成的衣裳。真可谓令人难以置信的稀奇古怪的事情!也许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昏花老眼里出现的幻觉。不过这位老太太坚持说她看见的是一位阿弥陀佛似的身罩高贵祥光的奇人。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数不胜数的风传。在此恕不一一诉诸于文字。总而言之,此类与现代文明格调不符的幽灵故事,一时成了东京人最主要最时髦的谈论话题。虽然是传说中的幽灵,可现实中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至少有十几位精神健全的正常人碰见过这位佩戴黄金面具的怪人。因此,这个被人们视为人为凭空杜撰的故事,开始带上了难以抹去的现实色彩。
  有人猜疑这是发生恐怖的天地异变的前兆。也有人说这只不过是人为的恶作剧,和那些天降石雨,古潭边听见婴儿啼哭等耸人听闻的奇谈怪论无甚区别。

  然而,世上也有胆小如鼠之人。假如孑然一人于深夜行走,影只形单,偶尔与一穿西服的男人交臂而过,对方如果衣服竖起,便会大惊失色,魂飞魄散,将对方误认为传说中戴黄金面具的怪人。这种呆滞无表情的面具所具有的人为制造的罕见的恐怖,竟使得不信鬼神的现代文明人为之不寒而栗。
  迄今为止,这个怪物似乎只象某种凶兆不时显现于此处彼处,并没有危害人类。若是避开镀金佛般令人胆怯的恐怖感不谈,这个怪物就和平素司空见惯的纸糊广告人一样。另外,警方也并非不知道世上的传说,只是怕贸然出手,结果落得庸人自扰,授人以柄。故警方的态度是偃旗息鼓、静观事态的发展。
  然而,没过多久人们便明白这黄金面具的出现并非社会上不良少年的恶作剧。四月初的一天,这位神秘幽灵般的男人突然以一名大胆无谋的罪犯狂徒的姿态出现在东京人面前。其犯罪场所、作案对象、犯罪手段以及逃遁伎俩等等等,无不出人意外,让人觉得不可想像,不可揣摩。其大胆包天,来无踪去无影的手段,让人想起便觉得害怕。仿佛那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而是一具残酷无情的金属机器人。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