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黄金假面人 - 将计就计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当天深夜,户山原那幢神秘的小洋房的地下室里,进行着一场甚为罕见的金色男女的幽会。
  虽说是地下室,可这里布置装饰得比任何一家贵族的家门的客厅都要阔气、豪华和舒适。
  粉红色的墙布,深红的垂幔,嫩草一般柔软的地毯,柔软宜人的长沙发,四壁饰满了油画。销魂的芬芳,应有尽有的饮料……
  地面上的小洋房破损不堪,空无人住。天堂就隐藏在它的地底下。小洋房只不过是盖人耳目的小道具而巳。
  一张长沙发里,倚偎着一对卿卿我我的男女。
  男的是头戴黄金面具身披金色斗篷的斯世盗贼。女的是穿着华丽和服的大鸟不二子。离家出走时借用的面具斗篷等,她巳完璧归赵。
  不二子美丽的面庞倚在怪贼的肩头,深深地陶醉在一种奇特的爱情之中。假面人右手搂着不二子的腰部,用力将她拥在怀里。
  他和她谁也没说话。因为没有必要说话。语言对于爱情来说,可谓多余。他俩谁都不愿意打破这种甜蜜的舒适。身子一动不动地、靠彼此轻柔的呼吸,通过衣服去体味对方的身心。
  他们不必担心有人追赶而来。总管尾形老人虽说知道地上的小洋房,可谁又会想到在那空寂无人的房子地下,有一个爱情的天堂呢!事实上,大鸟家的人当夜就搜查了地面上的小洋房,可谁也没发现通往地下室外的秘密出入口。他们一无所获地走了,满以为怪贼巳遗弃了这幢老巢,迁移到其它什么地方去了。

  自那以后,五个多小时平安无事地过去了。此时此刻巳是深夜一点了。
  多么奇怪的姻缘!一位美丽的大家闺秀和一个恶魔般的怪盗之间产生了爱情。
  “啊——”
  不二子轻劝地叫了一声。她详细打量着黄金面具那副毫无表情的面孔,从他微微动弹的身体上感觉到了某种异常。
  假面人仰望着天花板,竖耳聆听着什么。天花板上面有响动!似乎有人走动的脚步声。他那双敏锐的耳朵听见了地面上的异常响动。
  四周死一般的寂静。虽然地下室和地面有一层钢筋水泥板相隔,上面的响动照样能传到地下室。的确上面有人走动。头顶上漆黑的屋子里,仿佛有一头困兽在来回走动。
  不二子一下明白了过来。她瑟瑟发抖地拉住假面人金色的斗篷。假面人镇静自如地将她的手掰开,忽地站起身来。
  他把不二子一人留在沙发上独自走了出去,紧接着蹑手蹑脚地登上黑暗中的梯子,钻出秘密通道来到小洋房的走廊。
  月亮已经悬挂在夜空。月光偷偷从窗口射入,把房间照得白晃晃的。

  黄金假面人悄悄走到那间发出奇怪声响的房间门前,刚握住门的把手,突然又犹豫不决了。
  屋里仍然有橐橐的脚步声。不错,就是这个房间。
  一声猛兽感到一场殊死搏斗即将来临时的叹息。
  门,被哗地一下拉开。
  黄金假面人一个健步跨进门槛,用面具的一双眯缝细眼,环视了室内一圈。
  惨白的月亮,象洪水一样透过玻璃窗户涌入房间。一个怪物沐浴着煞白的月光站在角落……名噪一时的胆大妄为之徒黄金假面怪人,也顿时惊呆了。
  怎么回事?这间屋里不应该有这么大一面镜子!不知怎地,黄金假面人自己的身影,此刻就映在他对面。
  不,那不是影子!是另外一个和月光一样从天而降的黄金假面人!
  好一幅奇妙的光景!两个装束维妙维肖的黄金假面人互不相让。两人拉开架式,四拳紧攥,四目怒视。两张弯弯的怪笑着的嘴巴,两副毫无表情的金色面孔,在月光下熠熠闪烁。
  兴许读者已经猜出,站在这里的另一个黄金假面人,是著名的职业侦探明智小五郎扮装的。
  一对相互恨不得食其肉,饮其血,浸其上皮的仇敌;一位正义的巨人和一头邪恶的怪兽,此时此刻没想到在这间充溢着美丽月光的房间里遭遇上了。

  双方沉默着、对峙着。四只眼睛冒着仇恨的火焰,在空间进行着一场殊死的白刃战。
  一人拔出手枪,另一人也同样用枪口对准了对方的心脏。
  一步、两步。两个假面人彼此一同朝对手逼近。两人同时举起左手。一道闪电划过,两支手枪同时被对手击落在地。
  平局。
  失去了武器的两个人转眼开始的激烈的肉搏。呼啦啦翻动的金色斗篷,携带着冷笑的面具。
  苍白的月光下,两团金色的生命在滚动。仿佛象两道彩虹的交战。
  不二子在地下室里听到了上面的异常响动、畏缩在长沙发里瑟瑟发抖。
  两个扭在一起的肉团滚动有声。其间,夹着野兽般的喘息和呻吟。
  你死我活的搏斗,持续了五分钟后便嘎然无声了……接下来又是死一般的沉寂。
  稍事片刻,蜷缩成一团吓得大气不敢出的不二子身边有了响动。她猛一抬头,啊,这下好了。站在身边的,是她为之倾心的意中可人黄金假面人!她坚信不疑,自己的恋人定会平安归来。
  假面人一声不吭,拉着不二子的手走出地下室爬上了黑暗的梯子。不二子并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她只知道顺从情人的意志,梦游似地随之而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默的羔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沉默的羔羊》还不能算是经典,可“名著”的殊荣它还是当之无愧的。一部书,印到四百万册以上,无论如何其影响力不能低估。《纽约时报》一九九二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沉默的羔羊》稳稳地坐着第一把交椅,而根据它改编的同名电影又在本年度一下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大奖,这一来更是推波助澜,使这部以悬念及恐怖著称的小说在全球范围内达到了家喻户晓的地步。我大约三年前在一个朋友的家中看到了《沉默的羔羊》。那是原版录像。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舞舞舞
作者:佚名
章节:117 人气:2
摘要:林少华一在日本当代作家中,村上春树的确是个不同凡响的存在,一颗文学奇星。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他的作品便风行东流列岛。出版社为他出了专集,杂志出了专号,书店设了专柜,每出一本书,销量少则10万,多则上百万册。其中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上下册销出700余万册(1996年统计)。日本人口为我国的十分之一,就是说此书几乎每15人便拥有一册。以纯文学类小说而言,这绝对不是普通数字。 [点击阅读]
西方哲学史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毋需赘述。 [点击阅读]
闪灵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记不得哪位哲人曾经这样说过:对艺术而言,人类的两种基本欲望只需极小的代价便可以挑动起来,那就是恐惧与性欲。对后者,非本文所涉及的话题,姑且略去。但是把恐惧带进我们的生活,却真的不难。最简单的方法:你可以躲在暗处,出奇不意地向某个路过此地的人大吼一声,你的目的就能达到。当然,前提是他不知道你要玩这个游戏。换句话说,就是对他要保证两个字——悬念。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2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1Q84 book3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3》内容简介“你為什麼死的?”“為了要这样再生。”“再生需要有什麼?”“人无法為自己再生。要為别人才行。”诺贝尔文学奖呼声最高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树超过30年创作履歷中,自我期待最重要的一部!《1Q84Book3》突破性*完结!少年时代的爱恋,分隔二十年后再重逢&helli;天吾和青豆,两个孤独的灵魂同样的十二月,终於在这1Q84年的世界, [点击阅读]
傲慢与偏见
作者:佚名
章节:70 人气:2
摘要:简·奥斯汀(JaneAusten,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 [点击阅读]
儿子与情人
作者:佚名
章节:134 人气:2
摘要:戴维。赫伯特。劳伦斯是二十世纪杰出的英国小说家,被称为“英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劳伦斯于1885年9月11日诞生在诺丁汉郡伊斯特伍德矿区一个矿工家庭。做矿工的父亲因贫困而粗暴、酗酒,与当过教师的母亲感情日渐冷淡。母亲对儿子的畸型的爱,使劳伦斯长期依赖母亲而难以形成独立的人格和健全的性爱能力。直到1910年11月,母亲病逝后,劳伦斯才挣扎着走出畸形母爱的怪圈。 [点击阅读]
厄兆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从前,但不是很久以前,有一个恶魔来到了缅因州的小镇罗克堡。他在1970年杀死了一个名叫爱尔玛·弗莱彻特的女服务员;在1971年,一个名叫波琳·图塔克尔的女人和一个叫切瑞尔·穆迪的初中生;1974年,一个叫卡洛尔·杜巴戈的可爱的小女孩;1975年,一个名叫艾塔·林戈得的教师;最后,在同一年的早冬,一个叫玛丽·凯特·汉德拉森的小学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