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荒漠甘泉 - 《荒漠甘泉》12月(上)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荒漠甘泉》12月1日
  “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来4:9直译)
  “耶和华…使他们四境平安…耶和华把一切仇敌都交在他们手中。”(书21:44)
  一位着名的事奉主的工人告诉我们他母亲的故事:
  他的母亲是一位非常多忧多虑的基督徒,他常花数小时和她谈话,要想叫她看见烦恼是一个罪,但是一点没有用处。她曾饱经许多苦楚,特别是那些从未来临的。
  一天早晨,他母亲下楼来吃早餐;满面笑容,和平常大不相同。他心中非常诧异,就问她什么事情叫她这样喜乐;她告诉他:夜间她做了一个奇异的梦。
  梦中她和一大群疲倦,背重担的人,同在一条大路上行走。他们背上都背着许多黑色的包皮裹;她看见许多形状可憎的恶魔把那些黑色的包皮裹撒在地上,让人们去拾起来背着。
  她自己也象别人一样,背着那些无须背的重担,觉得非常苦重。过了一会,她抬起头来,看见一位人子,带着一个荣耀的慈颜,在人群中走来走去安慰人们。
  最后那位人子走到她身边来了;她仔细一看,原来是她的主。她仰起头来告诉他她非常疲倦,他带着一个忧愁的笑容对她说:
  “亲爱的孩子,这些重担并不是我给你的;你用不着去背它们。它们是魔鬼给你的,魔鬼要把你的命压出来,你知道么?所以只要将它们丢下来,连你的手指也不去摸一摸,你就会觉得道路容易了,你也会觉得想生了翅膀一样。”
  他用手一摸,看哪,平安和喜乐充满了她的全身;她把她的重担一掷,正想倒在他脚前感谢他,她突然醒了,发觉她一切的挂虑都消失了。从这一天起,直到她死的日子,她成了全家最喜乐的一个人。——选
  《荒漠甘泉》12月2日
  “因受苦难得以完全。”(来2:10)
  铁加上火成为钢。土地是岩石加上热,或冰河的冲压。麻布是亚麻纤维加上清洗,梳劈,槌击,和纺织。人格也是一定有其附加的因素。伟大人物决不为世界所遗忘,但伟大人物不是由逸乐,而是由苦难所造成的。
  有一个母亲,带了一个瘸腿而又驼背的孩子回去,作他儿子的游伴。她曾警告她的儿子,要十分当心,不要用言语去伤这残废孩子的心:只要好好地和他玩耍, 当他一个普通的孩子。当他们玩耍的时候,她暗暗地偷听她儿子说些什么;过了几分钟,他对他的游伴说:“你知道你背上所背的是什么吗?”小驼背大为受窘,答 不出一句话来。他说:“这是一个装翅膀的匣子;有一天,神要替你打开来;那时你就能象天使一样飞行了”。
  有一天,神必让每一个基督徒看见:他们现在所反对的,乃是他所用的工具,为要叫他们完全。他要他们成为磨光的石子,好用以建造天上的殿宇。——麦友

  苦难对于人格的培植,是一种奇妙的肥料。人生的伟大目的,是培植人格,惟有人格,是我们能够带入永恒的东西…试炼的目的,就是要我们获得高尚的人格。——斐尔泼斯
  走尽荆棘路,能登异象山。
  《荒漠甘泉》12月3日
  “你丈夫平安么?孩子平安么?”(王下4:26)
  我所爱的妻子和我同居了六十二年零五个月,在我九十二岁这一年,竟然离开我去了。虽然 在我这样衰老的日子,觉得非常孤单,但是当我在房中度来度去的时候,我看见我的主是一直与我同在的;我就对他说:“主耶稣啊,我虽然孤单,仍不孤单——你 与我同在,你是我的朋友。现在,主啊,求你安慰我,坚固我;你看你可怜的仆人需要什么,你就给他什么。”
  多少时候,我们的心得不着满足,是因为我们没有在经历上,习惯上,认识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朋友: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中,他总是我们的朋友。——莫勒
  以驯服之心,接受痛苦,决不会受伤的。
  冰冻折裂了许多树枝,同样地,我看到许多人被痛苦所屈服,所摧残。但我时时遇见在痛苦中歌唱的人,我就为他和自己而感谢神。最美的声乐,莫过于深夜高 歌。一位妇人,当她独生儿子去世时,她脸上带着天使般的表情,喜不自胜地仰望着说:“亲爱的,我给你欢欣。”这句简单的话,一直萦绕在我的生命中,年复一 年地激励我,安慰我。——皮邱
  《荒漠甘泉》12月4日
  “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太14:23)
  古代安息日的福祉之一,就是它的幽寂与安静。幽寂中含蓄着一种奇异的力量。乌鸦成队而飞,豺狼结群而行,但狮子和鹰,都是独来独往。
  能力不在喧扰中,乃在安静中。湖水必须极其平静,才能在面上照出美丽的天空来。我们的主是极其爱世人的,可是多少次我们在经上读到他暂时离开群众,退去祷告。他工作的地方常在海边,可是他最爱山上;所以我们看见他晚间常上山去安息。
  今天我们所最需要的一件事,乃是独自与主亲近,坐在他脚前安静。哦,巴不得我们能恢复那已失去的默想的艺术!哦,巴不得我们能受到密室的教育!——选
  任何生命要想坚强,都必须有一个只让神进入的至圣所。
  《荒漠甘泉》12月5日
  “耶和华啊,我晓得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耶10:23)
  “求你…引导我走平坦的路。”(诗27:11)
  许多人非但不听从神的指导,反要指导神;非但不跟神走,反要神跟他走。——盖恩夫人
  《荒漠甘泉》12月6日
  “我必快来,你要持守你所有的,免得人夺去你的冠冕。”(启3:11)

  这是莫勒(George Mueller)先生所作的见证:“一八二九年七月,神启示我主耶稣再来的真理,并叫我看见我以前等候全世界的人得救,是一个极大的错误;这样的启示在我 身上所产生的效果乃是:从我灵里激起了一种怜悯灭亡的罪人和酣睡的世界的心情;于是我就想道:当主耶稣迟延的时候,我岂不是该替他唤醒沉睡的人们呢?”
  完美世界的来临,或许还要经过许多艰苦的岁月和艰苦的工作,但它的迹象是乐观的,如果我看见日落时所启示的天使,展开它胜利的翅翼,或者明天早晨海外 传来消息,耶稣基督又在橄榄山出现,重掌世界统驭权,我决不会不相信。沉睡的教会啊!醒来吧!基督徒啊!你是否持守着你的所有,免得别人夺去你的冠冕? ——泰尔美其
  《荒漠甘泉》12月7日
  “你们虽不见风,不见雨,这谷必满了水,使你们,和牲畜有水喝。”(王下3:17)
  照人看来,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但是在神没有难事。
  没有风,没有雨,没有响声,没有征兆;但是次日早晨,有水从以东而来,沟中就满了澄清的水。反透着以东那边红色山岭上照过来的朝阳。
  我们常喜欢凭征兆,凭感觉;没有表显,我们的心不会满足;但是最大的信心的胜利乃是在安静中知道他是神。
  最大的信心的胜利乃是站在不能通行的红海面前,听耶和华说:“只管站住,看耶和华…的救恩。”(出14:13)和“往前走。”(15节)。我们举步的时候,没有声响,也没有征兆,第一步跨下去的时候,脚还沿着水,但若勇往直前走去,海分开了,水里展开了一条通道。
  质问不是信心的事,服从才是信心的事。他们必须先挖沟,然后才有水来。他们必须先服从,然后才有祝福临到。这是我们信心的功课。
  信徒啊,你是不是在渴望属灵的祝福呢?挖开你的沟来,神会用想不到的方法来填满它们的。
  哦,巴不得我们行事只凭信心,不凭眼见;我们虽不见风,不见雨,仍当仰望神来工作!——信宣
  《荒漠甘泉》12月8日
  “你们既是神的选民…就要穿下怜悯,恩慈。”(西3:12)
  从前有一位老人,无论走到什么地方,身边总带着一小听油的;如果他走过一扇门,门上发出辗轧的响声来,他就倒一些油在铰链上。如果他遇到一扇难开的门,他就涂一些油在门闩上。他一生就是这样作加油的工作,使他以后的人得着便利。
  人们称他为怪人;但是这位老人依然照旧行走——听里的油倒空了再装,倒空了再装…
  有许多人他们每天的生活顶不和谐——充满了轧轧声,咒骂声…他们需要喜乐油,温柔油,关切油…你身上有没有带着油呢?你应当随时带着你的帮助油——从 早到晚去分给人——从你最近的人分起。也许你早晨分给他的油,可以够他一日应用。把喜乐油分给沮丧的人——对绝望的人说一句鼓励的话——哦,这是一件何等 美丽的事。

  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人,我们也许一生只会碰到一次;以后永远不会再相遇了。所以千万不要错过这唯一的机会啊!
  多少次,一滴恩慈油,会叫一个顶硬的罪人软化过来。预备接受救主赎罪的恩典。
  一句悦耳的话,对于一个忧伤的心,就是照明黑暗的阳光。
  《荒漠甘泉》12月9日
  “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4:17)
  “要为我们成就”,请注意这句话。许多人常一再问说——为什么人生需要流血,流泪!回答在这里:“要为我们成就”——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苦难不单教导我们得胜的方法,更教导我们得胜的定律。古谚有云:
  “纵使为十字架所举起,你却更靠近了神。”
  有时喜乐是需要痛苦来产生的。芬妮·克劳斯贝是一个瞎子,她从未看到过绿色的田野,傍晚的日落,和她母亲眼里的慈爱,光芒,若不是这个痛苦的事实,她绝对写不出那首美丽的颂赞“我将和他见面。”因为她丧失了视觉,才使她获得了优异的灵感。
  饱受磨折的树,才有坚实而细致的木材。
  可以安慰的是,悲伤逗留的时间并不长,不久就要离去。大雷雨的时间,和整个长夜相比,是非短促的,“一宿虽然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30:5)
  《荒漠甘泉》12月10日
  “我们受患难呢,是为叫你们得安慰…这安慰能叫你们忍受我们所受的那样苦楚。我们为你们所存的盼望是确定的。因为知道你们既是同受苦楚,也必同得安慰。”(林后1:6-7)
  在你四周有没有什么人是特别会帮助你,你在试炼中,忧伤中,特别会寻求安慰的呢?这个 人每次所说的话,都顶能帮助你,顶合你的需要。你知道他是顶会帮助你,但是你知不知道他怎样会是的呢?他这样会扎缚人的伤口,揩干人的眼泪,绝非偶然的 事,乃是曾出了重大代价的。如果你去调查他以往的历史,你就会发现曾受过多少苦难。他曾亲见他喜乐的金碗被摔在地。他曾站在怒潮旁边,烈日之下;但是这一 切都是他成为保姆,医士,所必需经历的。苦难固然顶难忍受;可是底下却隐藏着顶宝贵的教育——教育我们怎样帮助别人。所以信徒啊,你不要动怒,你不要咬 牙;你只要看见这是训练你成为一个安慰使者的;因此当甘甘心心在神的旨意里面忍受。——选
或许您还会喜欢:
海伯利安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狼的诱惑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彩麻,你能去安阳真的好棒,既可以见到芷希和戴寒,又可以和妈妈生活在一起,真的是好羡慕你啊!”“勾构,我以后会经常回来的,你也可以到安阳来看我呀。记得常给我写信,还有打电话。”“喂,各位!车子马上就要出发了。”长途客运站的管理员冲我们叫道。“你快去吧,否则可要被车子落下了。”“嗯,我要走了,勾构。我一到妈妈家就会给你打电话的。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红字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一群身穿黯色长袍、头戴灰色尖顶高帽.蓄着胡须的男人,混杂着一些蒙着兜头帽或光着脑袋的女人,聚在一所木头大扇子前面。房门是用厚实的橡木做的,上面密密麻麻地钉满大铁钉。新殖民地的开拓者们,不管他们的头脑中起初有什么关于人类品德和幸福的美妙理想,总要在各种实际需要的草创之中,忘不了划出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充当墓地,再则出另一片土地来修建监狱。 [点击阅读]
老人与海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2
摘要:1961年7月2日,蜚声世界文坛的海明威用自己的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整个世界都为此震惊,人们纷纷叹息这位巨人的悲剧。美国人民更是悲悼这位美国重要作家的陨落。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年),美国小说家。1899年7月21日,海明威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郊外橡树园镇一个医生的家庭。 [点击阅读]
肖申克的救赎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肖申克的救赎献给拉斯和弗洛伦斯·多尔我猜美国每个州立监狱和联邦监狱里,都有像我这样的一号人物,不论什么东西,我都能为你弄到手。无论是高级香烟或大麻(如果你偏好此道的话),或弄瓶白兰地来庆祝儿子或女儿高中毕业,总之差不多任何东西……我的意思是说,只要在合理范围内,我是有求必应;可是很多情况不一定都合情合理的。我刚满二十岁就来到肖申克监狱。 [点击阅读]
西西里人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迈克尔-科莱昂站在巴勒莫长长的木制船坞上,望着那艘驶往美国的巨型客轮启航,他原准备搭乘那船的,只是他又接到了父亲的新指令。他挥手向小渔船上的人们告别,是他们带他来到船坞,而且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护卫着他。小渔船在客轮身后泛起的白浪中颠簸,像一只紧紧追随母亲的勇敢的小鸭。船上的人也在向他挥手道别;他将再也见不到他们了。 [点击阅读]
飘(乱世佳人)
作者:佚名
章节:81 人气:2
摘要:生平简介1900年11月8日,玛格丽特-米切尔出生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的一个律师家庭。她的父亲曾经是亚特兰大市的历史学会主席。在南北战争期间,亚特兰大曾于1864年落入北方军将领舒尔曼之手。后来,这便成了亚特兰大居民热衷的话题。自孩提时起,玛格丽特就时时听到她父亲与朋友们,甚至居民之间谈论南北战争。当26岁的玛格丽特决定创作一部有关南北战争的小说时,亚特兰大自然就成了小说的背景。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