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环游黑海历险记 - 第二卷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环游黑海历险记--第三章
  第三章
  布吕诺向他的同伴尼西布耍了一个值得原谅的花招。
  一间粗糙的木屋,分隔成两个有窗户开向大海的房间;一根用工字钢制成的立柱上安装着一个反光的仪器,也就是反射灯,大约有60尺高,这就是阿蒂纳灯塔及其附属建筑,没有比这更简陋的了。
  但尽管如此,这个灯塔却对附近海域的航行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是几年前才竖立起来的。因此,在面向西方的阿蒂纳小海港的难以通过的航道被照亮之前,有多少船只曾在这个亚洲大陆的死胡同里搁浅!在北风和西风的推动下,轮船即使开足马力也难以摆脱搁浅的困境,帆船就更是只能靠迂回曲折的航行来与风对抗了。
  设在灯塔脚下木屋里的信号站有两个看守员。第一个房间是他们公用的客厅,第二个房间里有两张床铺,但他们从未一起使用过,因为其中一人夜里要值班,除了维修灯塔之外,还要在有船只在没有领航员的情况下,冒险进入阿蒂纳的航道时发出信号。
  随着外面的敲门声,小屋的门打开了。在飓风——正是飓风——的猛烈推动下凯拉邦大人一下子扑了进去,后面跟着阿赫梅。范-密泰恩、布吕诺和尼西布。
  “你们要干什么?”一个看守员问道,他的同伴被声音惊醒后马上走了过来。
  “能留我们过夜吗?”阿赫梅问。
  “留你们过夜?”看守员说,“如果你们只需要一个避风雨的地方,就住在这间屋子里好了。”
  “一个等到天亮的避难所,”凯拉邦答道,“再来点填肚子的东西。”
  “好的,”看守员说,“不过你们到阿蒂纳村上的某个旅馆里去要更好一些。”
  “这个村庄有多远?”范-密泰恩问道。
  “在悬崖后面,离灯塔大约一里路。”
  “在这么恶劣的天气里走一里路!”凯拉邦喊道。“不,朋友们,不!……这里有一些长凳,我们可以在上面过夜!……要是我们的马车和马匹能在你们的小屋后面躲躲风雨的话,我们就没什么可要求的了!……明天天一亮,我们就到村里去,愿安拉帮我们找到一辆车子,要更加合适……”
  “尤其是要更快!……”阿赫梅补充说。
  “不要高低不平!……”布吕诺在牙缝里喃喃自语。
  “但是不要说这辆马车的坏话!……”凯拉邦大人反驳说,并且向范-密泰恩的好记恨的仆人投去严厉的目光。
  “大人,”看守员又说,“我再说一遍我们的小屋由您使用。许多旅行者已经在这里躲避过恶劣的天气,而是满足于……”
  “我们自己也会感到满足的一切!”凯拉邦答道。
  说完这句话,旅行者们就进行安排,要在这间小屋里过夜了。无论如何,他们只能庆幸找到了一个实在谈不上舒适的避难所,听着狂风暴雨在门外肆虐了。
  睡觉当然是不错的,不过条件是睡前要吃点什么,指出这一点的当然是布吕诺,他还提醒说马车里储备的食品已经一无所有了。
  “关于这一点,”凯拉邦问道,“有什么东西可以给我们的,朋友们……当然是付钱的!”
  “不管好不好,”一个看守员答道,“有什么就吃什么,除了灯塔里我们剩下的很少一点食品之外,你们就是用帝国所有的金皮阿斯特也弄不到别的东西!”
  “这就够了!”阿赫梅答道。
  “对!……要是够吃的话!……”布吕诺自言自语,极度的饥饿使他直咽唾沫。
  “请到那个房间里去,”看守员说。“桌子上的东西你们都可以用!”
  “布吕诺侍候我们吃饭,”凯拉邦吩咐,“尼西布去帮车夫存放马车和马匹,尽可能避开风雨!”
  主人做了一个手势,尼西布马上出去了,以便尽量安排好一切。
  与此同时,凯拉邦大人、范-密泰恩和阿赫梅,后面跟着布吕诺,进了另一个房间,在一个燃烧着木柴的火炉前面的一张小桌旁边坐了下来。桌上粗糙的盘子里剩着一些冷了的肉块,它们在饥饿的旅行者看来成了美味佳肴。布吕诺眼看他们狼吞虎咽,似乎认为他们吃得太多了。

  “但是别忘了布吕诺和尼西布!”在咀嚼了一刻钟——可敬的荷兰人的仆人觉得没完没了——之后,范-密泰恩提醒说。
  “当然不会,”凯拉邦大人答道,“没有理由让他们比主人更饿得要命!”
  “他确实非常仁慈!”布吕诺喃喃地说。
  “决不能把他们当成哥萨克人!……”凯拉邦补充说,“哼!那些哥萨克人!……要绞死100个……”
  “哦!”范-密泰恩惊叹一声。
  “1000个……1万个……10万个……”凯拉邦用有力的手摇着他的朋友说道,“那样剩下的还是太多了!……不过夜深了……我们睡觉吧!”
  “对,这样更好!”范-密泰恩答道,他刚才不适时宜地“哦!”了一声,差点挑起了对莫斯科帝国的大部分游牧部落的大屠杀。
  当尼西布回来和布吕诺一起吃饭的时候,凯拉邦大人、范-密泰恩和阿赫梅又回到了第一个房间里,人们裹着外套躺在长凳上,都想用睡眠来打发这个风雨交加的长夜。不过显而易见,在这种环境里是很难入睡的。
  这时布吕诺和尼西布在桌子旁边面对面地坐着,准备把盘子里和水壶里剩下的东西吃个精光。布吕诺总是指挥尼西市,尼西布对布吕诺总是十分恭敬。
  “尼西市,”布吕诺说道,“在我看来,当主人们吃完饭的时候,仆人们的权利就是吃他们愿意剩下的东西。”
  “您总是感到饿吗?”尼西布颇为赞同地问道。
  “总是饿,尼西布,尤其是我有12个钟头什么都没吃了!”
  “看不出来!”
  “看不出来!……可是您没看见吗,尼西布,八天来我又瘦了10磅!我的衣服变得太宽大了,比我胖两倍的人都能穿!”
  “您碰到的事情真是奇怪,布吕诺先生!我呢,这么过日子我反而胖了!”
  “哦!你胖了!……”布吕诺喃喃自语,斜着眼睛打量着同伴。
  “我们看看盘子里有点什么东西,”尼西布说。
  “嗯!”布吕诺说道,“没剩下什么东西……而且当东西只能勉强够一个人吃的时候,两个人吃肯定是不够的!”
  “在旅途当中,应该有什么就吃什么,布吕诺先生!”
  “哈!你变成哲学家了,”布吕诺想着。“哈!你在发胖!……你!”
  于是他把尼西布的盘子拿到自己面前,问道:
  “哎!那您吃的是什么见鬼的东西?”
  “我不知道,不过很像是剩的羊肉,”尼西布说着又把盘子拿到自己面前。
  “羊肉?……”布吕诺喊道。“喂!尼西布,当心!……我想您是弄错了!”
  “那就看着吧,”尼西布说着把刚才叉起来的一块肉向嘴里送去。
  “不!……不!……”布吕诺说着用手止住了他。“别着急!以穆罕默德的名义起誓,正像您所说的,我很担心这是某种不洁净的动物的肉——不用说,不洁净指的是对土耳其人,而不是对基督徒!”
  “您这么认为,布吕诺先生?”
  “请允许我向您担保,尼西布。”
  于是布吕诺把尼西布挑选的肉块拿到自己的盘子里,借口说尝一尝,咬了几口就全吞下去了。
  “怎么样?”尼西布问道,不免有点担心。
  “对了,”布吕诺答道,“我没有弄错!……这是猪肉!……太可怕了,您差点儿吃了猪肉!”
  “猪肉?”尼西布喊道。“这是禁止的……”
  “绝对禁止。”
  “可是我觉得……”
  “见鬼,尼西布,您完全可以把它让一个比您更内行的人看看!”
  “那怎么办呢,布吕诺先生?”
  “要是处在您的位置上,我就只吃这块羊奶干酪。”
  “这没有油水!”尼西布答道。
  “不错……不过看起来好极了!”
  布吕诺说着把干酪放在同伴面前。尼西布开始吃了,心里不大高兴。布吕诺则大口地嚼着更有营养的,被他不恰当地称之为猪肉的东西。
  “为您的健康干杯,尼西布!”他说,从放在桌上的水壶里倒了满满一大杯。

  “这是什么饮料?”尼西布问道。
  “嗯!……”布吕诺支吾其词,“好像是……”
  “到底是什么?”尼西布说着把他的杯子伸过去。
  “里面有点烧酒……”布吕诺答道,“一个优秀的穆斯林是不能让自己……”
  “可我不能只吃不喝呀!”
  “不喝?……不!……这个水壶里有清水,您喝这个就行了,尼西布!你们这些土耳其人多么幸福,习惯喝这种有益于健康的饮料!”
  当尼西布喝水的时候,布吕诺在自言自语:
  “发胖吧,发胖吧,小伙子……发胖吧!……”
  这时尼西布在转过头去的时候,瞥见壁炉上面放着另一盘菜,里面还剩着一块刺激食欲的肉。
  “啊!”尼西布喊道,“这回我可以好好地吃一下!……”
  “对……这一次,尼西布,”布吕诺答道,“我们要像好伙伴那样平分!……说实话,您只能吃这块羊奶干酷真使我难受!”
  “这块该是羊肉了,布吕诺先生!”
  “我想是的,尼西布。”
  布吕诺把菜拿到自己面前,开始切尼西布贪馋地盯着的肉。
  “不错吧,”巴西布说。
  “不错……是羊肉……”布吕诺答道,“这应该是羊肉!……再说,我们在路上碰到过多少群这些有趣的四足动物啊!……说真的,这让人相信这个地区只有羊肉!”
  “好了吗?……”尼西布把碟子伸过去问道。
  “等一等……尼西布……等一等!……为您考虑,我最好还是有把握一些好……您明白,这儿……离边境才几公里……几乎还是在俄罗斯的厨房里……而俄罗斯人……不能信任他们!”
  “我跟您再说一遍,布吕诺先生,这一次不可能再错了!”
  “不可能……”布吕诺答道,他刚刚尝了一下这道菜,“这真是羊肉……不过……”
  “嗯?……”尼西布问道。
  “可以说……”布吕诺一边回答,一边一口接一口地吞着他放在自己盘子里的肉。
  “别这么快,布吕诺先生!”
  “哼!……如果这是羊肉的话……就有一股膻味!”
  “哦!……这我很清楚!……”尼西布喊道,他虽然冷静,也开始要发火了。
  “当心,尼西布,当心!”
  布吕诺说着急忙把最后几口肉吞了下去。
  “完了,布吕诺先生!……”
  “不错,尼西布……完了……我完全清楚了!……这一次您说得非常正确!”
  “这是羊肉?”
  “真正的羊肉!”
  “您吞吃了!……”
  “吞吃,尼西布?……哦,这个词我不能同意!……吞吃?……不!……我只是尝了尝!”
  “我可吃了一顿饱饭了!”尼西布可怜巴巴地说道。“布吕诺先生,我觉得您完全可以留下我那一份,不要全都吃光,来证明这是……”
  “羊肉,一点不错,尼西布!我的良心迫使我……”
  “应该说是您的肚子!”
  “认出了它!……归根结底,您没有什么可遗憾的!”
  “有的,布吕诺先生,有的!”
  “没有!……您不能吃它!”
  “那是为什么?”
  “因为它嵌了猪油,尼西布,您一定明白……嵌了猪油……而猪油可决不是正统的东西!”
  布吕诺说着从桌边站了起来,像一个饱餐一顿的人那样摸摸自己的肚子,然后回到客厅里,尼西布狼狈不堪地跟在后面。
  凯拉邦大人、阿赫梅和范-密泰恩躺在木凳上无法入睡,外面的暴风雨愈加猛烈了。屋子的木板被刮得格格作响,令人担心灯塔会不会彻底断裂。狂风吹打着门和护窗板,就像用破城用的可怕的羊头撞锤在撞击一样,所以只得用支柱把它们顶得结结实实的。但从嵌在墙上的柱子的晃动来看,不难想见在50尺的高处狂风的威力。灯塔能否经得住打击,灯光能否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照亮阿蒂纳的航道,都是值得怀疑的,这种怀疑里面包含着一切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情况。这时是晚上11点半了。

  “这儿根本没法睡觉!”凯拉邦说道,他站了起来,迈着小步在厅里走来走去。
  “是没法睡,”阿赫梅回答说,“要是飓风再猛烈一点,这间小屋就值得担心,所以我认为我们要做好准备,以防万一!”
  “您是不是睡着了,范-密泰恩,难道您能睡得着?”凯拉邦问道。
  于是他走过去摇晃他的朋友。
  “我在打瞌睡,”荷兰人答道。
  “这才是心平气和的人能做的事情!在没有人能够入睡的地方一个荷兰人却能打瞌睡!”
  “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黑夜!”一个看守员说道。“海边在刮大风,谁知道阿蒂纳的岩石上明天会不会堆满沉船的残骸!”
  “是不是看到一只船了?”阿赫梅问道。
  “没有……”看守员答道,“至少在日落之前没有。当我爬到灯塔上去开灯的时候,看到外海上什么也没有。幸亏如此,因为阿蒂纳的海域很危险,即使这个灯塔能照亮小海港以外五公里的地方,船只也是很难靠岸的。”
  这时一阵更猛烈的狂风把屋门吹了开来,似乎屋子刚刚裂成了碎片一样。
  但是凯拉邦大人扑过去把这扇门使劲向外推,与狂风搏斗着,并且在看守员的帮助下终于把门关上了。
  “这扇门太固执了!”凯拉邦喊道,“可是我比它更固执!”
  “可怕的风暴!”阿赫梅叹息说。
  “的确可怕,”范-密泰恩答道,“几乎比得上那些穿过大西洋袭击我们荷兰海岸的风暴!”
  “哦!”凯拉邦说道,“几乎比得上!”
  “想想看,凯拉邦朋友,“那些风暴是穿过大洋从美洲吹到我们那儿去的!”
  “范-密泰恩,难道大洋的怒吼能跟黑海相比吗?”
  “凯拉邦朋友,我不想反驳您,不过,实际上……”
  “实际上,您是想这么比的!”凯拉邦答道,他的心情不那么好是有道理的。
  “不!……我只是说……”
  “您是说?……”
  “我说与大洋相比,与大西洋相比,严格地说,黑海只是一个湖!”
  “一个湖!……”凯拉邦抬起头来叫道。“以安拉的名义起誓!我觉得您说的是一个湖!”
  “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湖!……”范-密泰恩答道,他尽量表达得缓和一些,“一个无边的湖……不过是一个湖!”
  “为什么不是一个池塘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池塘!”
  “为什么不是一个水坑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水坑!”
  “为什么不是一个脸盆呢?”
  “我根本没有说是一个脸盆!”
  “没有!……范-密泰恩,可是您这样想过!”
  “我向您保证……”
  “好了,就这样!……一个脸盆!……那就让一场洪水来把您的荷兰扔到这个脸盆里去吧,您的荷兰就在里面全部淹没了!……脸盆!”
  凯拉邦大人咬牙切齿地反复说着这个字眼,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可是我肯定没有说过脸盆!”范-密泰恩小声地说,模样十分狼狈。“相信我,年轻的朋友,”他接着对阿赫梅说道,“这种说法我连想都没有想过!……大西洋……”
  “算了,范-密泰恩先生,”阿赫梅答道,“现在不是争论这种问题的时候!”
  “脸盆!……”固执的人在牙缝里反复地说。
  他停下来面对面地盯着他的荷兰朋友,由于他威胁要把荷兰的领土淹没在欧兴桥的波浪里,这个荷兰人也不敢捍卫他的祖国了。
  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暴风雨仍然愈演愈烈。两个看守员非常担心,不时从屋子的后门出去察看塔顶上的木架,信号灯就在木架的顶上摇晃,累得要命的客人们又在厅里的凳子上躺了下来,徒然地想睡一会儿觉。
  将近凌晨两点钟的时候,迷迷糊糊的主仆们突然被剧烈地震动了,门窗上的挡雨板被风卷走,窗玻璃在巨响中裂成了飞舞的碎片。
  与此同时,在短暂的寂静中,从外海上传来了一声炮响。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