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霍比特人 - 第十五节 暗潮汹涌 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首歌让索林十分高兴,他又再度露出笑容,显得十分兴奋。他也开始计算与铁丘陵的距离,以及丹恩接到消息立刻出发,大概要花多少时间行军才能够抵达孤山。但比尔博的心情越来越低落,歌曲、谈话的内容让他觉得非常的不安:大家似乎都已经准备好要迎战了。
  第二天一早,一队枪兵越过了河,走上山谷边。他们拿着精灵王的绿色旗帜和长湖的蓝色旗帜,一路走到高墙之前。
  索林再度用中气十足的声音询问他们:“全副武装,来到索恩之子索林,山下国王门前意图开战的,究竟是谁?”这次,他获得了答案。
  一名黑发高大的男子走向前,他的脸色阴沉,大喊道;“索林你好!你为什么要像是走投无路的穷寇一样把自己关在门内?我们并没有与你为敌,我们很高兴看见你竟然还活着。我们来的时候本来没预料到会有人存活,但既然这里还有人看守,那该是我们开会和彼此商谈的时候了。”
  “你是谁,想要商谈些什么?”
  “我是巴德,是我射死了恶龙,解放了你的宝藏。这难道和你没关系吗?除此之外,我也是谷地之王吉瑞安的子嗣,你的宝藏中有一部份,是史矛革从我先祖那边抢来的东西。我们难
  道没资格和你讨论这件事情吗?不只如此,在最后一战中,史矛革也摧毁了长湖上的伊斯加,我还算是他们镇长的部属,我可以代表他询问你,是否有顾及到他的子民所遭逢的悲剧。他们在你们饥寒交迫的时候伸出援手,你们到目前为止,只有以灾难和死亡回报他们;虽然,我知道你们并非有意这样做的。”

  即使说话的人有些自傲和悲观,但这的确是相当冠冕堂皇的实话。比尔博以为索林会立刻承认对方说的有道理,当然,他早就知道根本不会有人记得是他发现了恶龙的罩门。他的先见之明果然相当正确,所有人的确都遗忘了这件事,不过,他忽略了恶龙宝藏对于众人的吸引力,以及对于矮人心智的影响。在过去的好几天,索林置身于宝山中,虽然他大部分精力都花在找寻家传宝钻上,对其他的工艺品不屑一顾,但他的欲望还是积涨到了一个新高点。
  “你把你们最自私的原因放在最后、最主要的位置,”索林回答道:“没有人有资格分享我族的宝藏,因为史矛革也同样夺走了他们的生命和居所。这宝藏本就不属于它,也不该用来弥补它所造成的破坏。等时机到来,当初长湖镇的人们给予我们的协助和货物,都会换算成黄金还给他们。但是,没有人可以强迫我们送出一分一毫。只要你们还在我的家门前布下重兵,我就会把你们当做敌人和小偷。我不禁感到好奇,如果你们来的时候发现我们已经被杀,你们会给予我们的同胞什么样的补偿。”

  “这个问题问得好,”巴德说:“但你们并没有死,我们也不是强盗。而且,受人点滴,涌泉以报,你们现在已经成了富有的人,更该回报那些在你们穷困潦倒时伸出援手的好心人。况且,你还是没有回应我的其他要求。”
  “我之前已经说过,当我门前挤满了士兵时,我不会进行任何的谈判。特别是那些精灵王的子民们,我还记得他们是如何苛待我们的。在这场争论中,他们根本就没有任何参加的资格。如果你们再不走,恐怕就得尝尝我们弓箭的滋味了!如果你想再和我商谈,先把精灵部队赶回他们的森林,然后放下武器,再来找我。”
  “精灵王是我的盟友,在我的同胞流离失所的时候,虽然我们之前只有友谊,没有相欠的人情,但他还是伸出了援手。”巴德回答:“我们愿意给你时间收回你所说的话,在我们回来之前,好好想一想吧!”然后,他就走回了营地。
  几个小时之后,掌旗者又回来了,号手吹起了号声:
  “以伊斯加和森林之名,”一人宣读道:“我们向自称山下之王的索林·橡木盾宣告,我们希望他好好考虑之前所提出的条件,否则就将被视作与联军为敌。至少,他应该将宝藏的十二分之一,交给身为吉瑞安继承人和屠龙者的巴德。巴德自己将会利用那宝藏来回报所有给予伊斯加协助的盟友。除此之外,如果索林希望像祖先一样受到附近居民的敬重,他也应该将部分的宝藏送给长湖的人类,弥补他们所受到的伤害。”

  索林立刻拿起角弓,对准宣读者射出一箭。羽箭飕的一声射中他的盾牌,在上面微微颤抖着。
  “既然这就是你的答案,”他大喊着回应:“我们将包皮围这座山脉,除非你们愿意放下武器协商,否则你们不能离开这里。我们不会对你们以武器相向,就让你们好好的看守这些黄金吧。如果你们愿意的话,希望那能够当作你的粮食!”
  使者很快就离开了,留下矮人仔细思考目前的处境。索林变得十分的阴郁,即使其他人知道他犯了错,也不敢直言进谏,而且,大多数的人似乎也和他有同样的想法,例外的只有胖庞伯、菲力与奇力。当然,比尔博更是完全不赞同这样的处理方式,他已经受够了待在山里,被围困在不是他所喜欢的处境。
  “这里全都是恶龙的臭味!”他嘀咕着:“这让我想吐。最近,连干粮似乎都会卡在我喉咙里面,根本吞咽不下去。”
或许您还会喜欢: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