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货币战争2 - 5.9 《贝尔福宣言》与银行家的梦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德皇威廉二世因为不愿得罪奥斯曼帝国而放弃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国,犹太银行家失望之余,决定把筹码压在德国的对头英国身上。20世纪初,英国政府通过盎格鲁-波斯公司拿到了在新波斯国(即伊朗)的石油开采特权,这是英国海军当时唯一的石油来源。因此,英国必须牢牢地控制中东。罗斯柴尔德利用其在英国的影响,使英国政府相信未来的犹太国家将是英国在中东的忠实盟友。同时,英国可以通过犹太国牢牢地控制中东,从而将英国在非洲富有矿产资源的殖民地与中东连成一片。这是包括英国首相劳合·乔治(Uoyd Ceorge)和亚瑟·贝尔福(Anhur
  Balfour)等英国统治精英梦想的英联邦帝国。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为打败德国,肢解奥斯曼帝国,而后称霸
  中东,以承认和支持奥斯曼帝国境内阿拉伯人在战后建立一个包括巴勒斯坦在内的
  独立国家为条件,取得了阿拉伯人的支持。但精明的英国又背着阿拉伯人同法国签
  订了处理战后奥斯曼帝国领土的《塞克斯一皮科尔协定》。协定除划分两国的势力
  范围之外,规定巴勒斯坦由“国际共管”。尔后,在1917年11月,英国发表了支

  持犹太复国主义的《贝尔福宣言》(Balfour Declaralion),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
  立一个犹太人的国家。
  《贝尔福宣言》非常有意思之处在于,这是一封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写给沃尔
  特·罗斯柴尔德爵士(注:第二代罗斯柴尔德男爵,第三代男爵维克多·罗斯柴尔
  德的叔叔,第七章将重点介绍维克多的经历)的私人信件,并委托沃尔特·罗斯柴
  尔德爵士转交犹太复国主义组织。信件原文如下:
  美国外交部
  1917年11月2日
  亲爱的罗斯柴尔德勋爵,
  我很荣幸能代表英王陛下政府向您传达,下面有关同情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宣言,已经呈交内阁,并已得到了内阁的支持。
  “英王陛下政府赞成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民族之家,并会尽力促成此目标的实现。但要明确说明的是,不得伤害已经存在于巴勒斯坦的非犹太民族的公民和宗教权利,以及犹太人在其他国家享有的各项权利和政治地位。”
  若您能把宣言的内容转送到犹太复国主义联盟,我将感到十分欣喜。
  — 亚瑟·詹姆士,贝尔福谨启
  英国统治精英的《贝尔福宣言》乃是一个一箭多雕的妙计。首先,欧洲战场陷入僵持阶段,最终只有拉美国参战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而犹太银行家在美国的影响力将是至关重要的砝码;其次,全世界犹太人将在金融方面一边倒地偏向英国,这对于大规模持续烧钱的战争来说必不可少;第二,阻止美国德裔犹太银行家偏向德国立场,尤其是对德国感情深厚的希夫为代表的华尔街犹太银行家族;第四,牵制俄国高达3/4比例的犹太布尔什维克高级领导在对德媾和方面的态度。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陷入僵局之时,谁能赢得犹太银行家的支持,谁将是最后的胜利者;而谁支持以色列复国,犹太银行家就支持谁!
  美国虽然于1917年4月对德宣战,但美军却在本土“热身”了一年左右,迟迟不肯到欧洲参战。直到1917年11月《贝尔福宣言》发表之后,美军才在1918年初晃晃悠悠地来到欧洲前线,这叫不见兔子不撒鹰。
  1917年11月6日,在阿拉伯人大起义的有力支持下,英国军队攻入巴勒斯坦,1918年9月占领全境。1920年国际联盟给予英国以管辖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1921年,英国政府以执行《贝尔福宣言》为由,采取分而治之的政策,以约旦河为界,将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约旦;西部仍为巴勒斯坦,由英国委任总督直接统治。

  《贝尔福宣言》发表和英国委任统治之后,巴勒斯坦犹太移民成倍增长。据统计,1917年4月,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超过5万,1939年猛增到44.5万多人,已占巴勒斯坦居民总数的1/3。犹太移民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以及英国委任统治当局的庇护,在巴勒斯坦建立了众多城市和工业,使阿拉伯人的工商业受到很大的打击。犹太人还建立了“哈加纳”、“伊尔贡”、“斯特恩集团”等秘密武装组织,从而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美国华尔街的犹太银行家从一开始就支持犹太复国主义,并不断对美国政府施加压力。早在1917年10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就向英国政府表示他对《贝尔福宣言》草稿的支持。1919年1月21日,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关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建议”,“犹太国一旦成为事实,国联就立刻承认巴勒斯坦为犹太人的国家”。1922年6月30日,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一项支持《贝尔福宣言》的决议。同时,在经济上开始全面渗入巴勒斯坦。
  在犹太银行家的鼎力支持之下,犹太复国运动终于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或许您还会喜欢:
秘密
作者:罗伯特·柯里尔(robert collier)
章节:41 人气:0
摘要:《秘密》:充满魔力的神奇励志书文/肖卫一位亿万富翁,突然遭遇变故,公司倒闭,家庭破散,濒临自杀的边缘,就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他从一本破旧的古书中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关于生命的大秘密。之后,奇迹发生了,他的公司重新得以组建,迅速成为遍布全球的商业帝国,他的家庭重新团聚,一切幸福、财富、快乐都降临到他身上!他发现,有缘知道这个秘密的人,都成为了那个时代最伟大的智者。 [点击阅读]
穷人缺什么
作者:佚名
章节:174 人气:0
摘要:——《穷人缺什么》的启示黄奕在google上输入“弱势群体”搜索,0.09秒内出来122万条,可见这已不是个生僻的词。那么什么叫弱势群体?从一般意义上看,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经济十分困难的人群。他们因为贫穷致使孩子辍学、有病无法医治,许多人的理想无法实现。于是有不少专家学者和作家,写了不少帮助人脱贫致富的书,诸如《教你如何致富》《用最少的钱赚最大的利润》《三年成百万富翁》之类。 [点击阅读]
穷爸爸富爸爸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就是你所需要的学校真的让孩子们准备好应付真实的世界了吗?“努力学习,得到好成绩,你就能找到高薪并且伴有很多其他好处的职位。”我父母过去常这么对我说。他们的生活目标就是供我和姐姐上大学,觉得这样我们就有了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最好机会。 [点击阅读]
第五项修炼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赵耀东人类的历史于本世纪最后的十余年中,起了巨大的变化——象征世界两极化的柏林围墙于一九八九年倒了,东欧各国政权的变化速度和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上,由两大强权领导的民主和集权对垒的局势不再。于全球各地崛起的区域性经济组织,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协定、亚太经合组织等,突破既有国界的限制,代替传统政治势力,成为主导世局的力量。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0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管道的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亲爱的读者:一百年前,普通人几乎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来看看这份在20世纪所做的生活水平状况调查统计:在1900年,美国的平均薪水是每小时0.22美元,一般工人的年收入在200美元至多400美元之间,处于当时的贫困线下。那时全美只有6%的高中毕业,平均寿命47岁。只有14%的家庭拥有浴缸。全美只有8000部汽车,铺好的路面也只有144英里。 [点击阅读]
簪中录
作者:佚名
章节:265 人气:0
摘要:【第一簪春灯暗】☆、一恶名昭彰(一)暗夜中,忽然有暴雨倾泻而下,远远近近的山峦峰林,长长短短的江河峡谷,全都在突然而至的暴雨中失去了轮廓,消渐为无形。前方的路愈见模糊。长安城外沿着山道满栽的丁香花,也被倾泻的暴雨打得零落不堪,一团团锦绣般的花朵折损在急雨中,堕落污泥道,夜深无人见。 [点击阅读]
约会倍增术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引言你在这本书里所学到的东西都是我花了几年时间才得到的。你可以把此书当作百科全书使用。它是一本参考手册,而不是小说。使用它的最好方法是通读它,找出你关心的部分,着重看你想要了解到想法或者提高的技巧。之后把这些部分抄写或者打印出来,以便重温和练习。把妹,不像打开电灯开关那样简单。把妹,就像试图学习乐器。需要的是练习。起初也许一切一团糟,而且有时你的练习并没有让你带来提升。 [点击阅读]
羊皮卷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要想明智地计划未来,就应该充分了解和学会欣赏过去。准备开始迈向美好生活的第一步了吗?如果是,那么我真诚希望,致辞篇中的两句话仍在你脑海中回响。“没人能代替你生活,没人能代替你成功!”正如唐·库德蒂在经典名篇《失败的建议》中所提及的那样:“活在世上并不容易,体面地活着更不容易;真正了解自己不容易,而喜欢自己更是知易行难。但是我们必须活下去,生活中还有一个人我们都必须面对。 [点击阅读]
肯定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0
摘要:从吃完晚饭,你就一直在打电话,叫一遍不听,叫两遍不听,叫三通不听,直到我吼:“你要打电话,就出去打!”砰地一声,你居然真冲出门去。外面正下着大雪,奶奶赶紧跑去看门边的衣柜,惟恐你没披外套。妈妈趴着窗子张望,看你是往哪个方向跑。我则愕然地坐在客厅,想起电影“绳索”中的一幕:淳于意对着自己“爱之深,责之切”的徒弟喊:“你给我滚出去!”那跟在师父身边十几年的徒弟,居然真卷起铺盖扭头就走。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