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货币战争2 - 5.15 道威斯计划:扶持德国的开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通过超级通货膨胀,国际银行家们喜获“剪羊毛”的丰收,不仅一举席卷了德国几十年的工业化财富,而且大规模地控制了德同的金融和工业系统。与此同时,挑起了德国人民对魏玛共和国的强烈愤怒,从而瓦解了魏玛共和国的民意基础。接下来,就要开始强化德国的工业能力,积蓄实力准备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了。
  事实上国际银行家在巴黎和会上就开始布局了:凡尔赛和谈的关键人物、和约的起草者之一华尔街律师约翰·福斯特.杜勒斯,负责起草和约第231款,即埋下德国复仇主义祸根的德国“战争罪”条款。曾任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首席律师的美国国务卿查尔斯·伊文斯-休斯说服美国总统柯立芝,任命与摩根财团关系密切的银行家查尔斯·道威斯担任赔款问题委员会的主席。从1924年道威斯计划开始执行到1931年,德国总共支付了105亿马克战争赔款,却从海外借入了186亿马克;1923年以后,无论是德国IG法本公司、联合钢铁,还是德国电力总公司,身后无不浮现着犹太银行家、洛克菲勒、摩根财团的影子,德国的战后恢复全部被华尔街的资本所控制,而这些资金是华尔街通过销售德国债券募集公众资金而来的,摩根和沃伯格家族从中又获得额外的丰厚利润。

  1924年,美国方面启动了道威斯计划。道威斯计划的要点就是削减德国的战争赔款,从1320亿德国马克调降到370亿德国马克。美国用这些钱向德国发放贷款,主要是为了偿还德国欠法国和英国的债务。英国和法国得到德国偿还的钱之后,再把这些钱还给美国,因为英国和法国都欠美国的钱。结果就是,美国人自己放贷给德国人还英法的钱,英法再把德国人还钱的一部分还给美国,这样资金周转了一圈又回到美国。在这个循环中,亏损的是美国的纳税人。而在这个过程中,已经完成“抄底”的华尔街资本所控制的德国工业减轻了债务负担增加了盈利能力,同时,所有涉及到资金交易的银行家雁过拔毛,都获得了巨大利益。道威斯计划提出来之后,立刻受到国际银行家的热烈欢迎,因为大家在这个循环还钱游戏中利益均沾。道威斯在1925年和张伯伦共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后来成为美国副总统。
  沙赫特和国际银行家还提出一个新的赔偿条款,德国中央银行所产生的全部利润要进行分成,45%的利润归德国中央银行私人股东所有,55%归政府。最终中央银行所有股东达成一致,第一个5000万马克的盈利中,有一半被私有的中央银行股份持有者拿走,在第二个5000万利润中间,有25%被私人拿走,随后就是每年利润的10%归私有的股东。

  道威斯的计划开始实行之后,巨额美国贷款涌进德国,大量外国信用紧随其后,国际银行家普遍对沙赫特抱有很高的信心。但是沙赫特采取了异常严厉的外国资金使用限制,规定这些钱只能用在生产领域,不许用在奢侈品和消费方面的信贷。在这样的政策下,从1924年到1929年,华尔街资本控制下的德国工业生产体系迅速被建成整个欧洲最先进的工业系统。沙赫特对于生产的信贷支援和严格限制进入其他类似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奢侈品消费市场的政策导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德国的工业实力得以迅速恢复,逐渐具备了挑战英国的底气。
  在经济和金融上控制了德国工业之后,下一步就是要扶持一个有能力与英帝国打一场世界大战的政治领导人和政治组织。这时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出现在了国际银行家们的视线之内。在纳粹运动的早期阶段,华尔街和美国国务院的圈内人就从多条渠道获得情报。早在1923年啤酒馆暴动之前,美国国务院驻幕尼黑的官员罗伯特.墨菲就通过鲁登道夫将军亲自会见了希特勒,这个墨菲后来成为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的核心人物。就是通过这些秘密接触,纳粹的思想和组织情报源源不断地流向华尔街和华盛顿的秘密决策圈子,为国际银行家的核心圈子所瞩目。而早在1926年,帝国银行总裁沙赫特就开始秘密为纳粹融资了。到1929年6月,控制美联储的银行家们开了一个会,选派西德尼·沃伯格代表他们去德国进一步“面试”希特勒,同时进行合作谈判。华尔街银行家开出的条件是“主张进攻性的外交政策,煽动对法国的复仇情绪”。希特勒要价也不低,给1亿马克(2400万美元)一切都好说。最后双方以1000万美元成交。而西德尼回国后汇报的希特勒的纳粹主张深深打动了洛克菲勒,紧接着《纽约时报》开始对希特勒进行定期报道,大学里也开设了研究纳粹的专门研究机构。

  国际银行家没有料到的是,这个街头小痞子希特勒居然有自己的“伟大计划”,拿了国际银行家的钱,干的竟然是自己的“私活儿”。
或许您还会喜欢: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佚名
章节:69 人气:2
摘要:第1章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1.1.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点击阅读]
木偶奇遇记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2
摘要:作者风采:科洛迪,原名卡尔洛?洛伦齐尼,1826年11月24日出生在意大利托斯坎纳地区一个叫科洛迪的小镇。他的笔名便是由这个小镇的名称而来。科洛迪精通法文,曾翻译过法国贝罗的童话,为广大小读者所喜爱。科洛迪一生中,曾写过许多短篇小说、随笔、评论,然而最著名的要数他写给孩子们看的童话故事,这些童话想像力丰富,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曲折动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点击阅读]
短线交易秘诀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不管你是否觉察到,你一生都在交易商品。当然,你可能从来没有以期货契约的方式买卖过猪肉,但肯定曾经用自己的车子、房子或古董和别人交换现金或其他物品。就算你从来没有做过这些买卖,也一点有过用时间来交换金钱的经验,例如以老师、律师、水电工或管道工的身份赚钱。所以,你差不多早已是半个期货交易员了,只是自己从来没有觉察到罢了。当我们用时间来交易的时候,还要加上我们的技艺。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苏肉难寻
作者:佚名
章节:170 人气:2
摘要:第一章来,介绍一下,我叫苏栩,大家都喊我苏苏,孤儿一个,一个很冷很冷专业的稍微大龄的女硕士生,近来有点花痴倾向。不能怨我,孤儿院的老院长成天在电话中苦口婆心的教导我说:“苏苏啊,你年纪也不小了,老爹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你都会背锄禾日当午了,你要抓紧时间,在学校里找一个男朋友,将来一起在北京工作……”老爹的训话都是从我背锄禾日当午开始, [点击阅读]
这书能让你戒烟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或许我应该先解释一下,我究竟有什么资格写这本书。我既不是医生,也不是心理学家,不过我认为我比他们更有资格。我的吸烟史长达33年,到了后期,我每天多则抽100支烟,少则六七十支。我曾十几次尝试过戒烟,有一次甚至强忍了六个月没有犯禁。但是我并没有摆脱烟瘾,仍然会在旁边有人吸烟时情不自禁地凑上前去,想尽量多吸入一点烟气。乘火车的时候,我总是购买吸烟车厢的车票。 [点击阅读]
遇见未知的自己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自序活出你想要的人生有个男子一天下班的时候,经过一条黑漆漆的暗巷,看到一名女子在仅有的路灯下找东西。她非常慌张、着急地在找,让这个男子不禁停下脚步,想助她一臂之力。“请问你在找什么?”男子问。“我的车钥匙,没有它我就回不了家了!”女子焦虑地说。 [点击阅读]
不打不骂教孩子60招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引言不打不骂也能教出好孩子打和骂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教育专家认为:打骂教育是中国传统专制家庭制度的残余,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严重摧残。打骂教育,也是一种畸形的家庭教育方式,不仅不会使孩子成才,而且还有可能酿成家庭悲剧。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早在300年前就提出:要尊重孩子,要精心爱护和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反对打骂孩子。 [点击阅读]
人生要耐得住寂寞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我在等你,你已逝去(1)第一章寂寞让爱情如此美丽人们总是嫌爱情不够美丽,便用金钱、权势、地位去装扮它,终于,爱情变得光彩十足,却教人无法看到它的本质。真正美丽的爱情,并不需要过多的元素,平淡时的相亲相爱,苦难时的相濡以沫,寂寞与爱情,凄凉与美丽,其实靠得很近。1917年,27岁的胡适在母亲冯顺娣的安排下,与比他大一岁的同乡女子江冬秀拜堂成亲。 [点击阅读]
再穷也要去旅行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2
摘要:在别人眼中,我的生活方式是很多人所向往和羡慕的。很多人曾告诉过我:我也很想像你那样背着背包到处去体验生活,看看这个世界;只可惜,我没有你的胆量和毅力,再说现实的生活中有着很多放不下的包袱,所以,这个世界上真的没有多少人可以像你那样,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