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货币战争3 - 第九章 金融高边疆与人民币国际化 货币“春秋战国”时代的来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人类社会的全部活动无非在做两件事,一是创造财富,二是分配财富。创造财富的效率和分配财富的均衡决定了文明发展的轨迹。没有财富的创造,也就没有财富的分配。
  如果说以劳动、生产、技术、自然资源与贸易为中心的实体经济主要负责创造财富的话,那么分配财富则存在着两种形式:一种是以货币、信用、财政税收、金融工具与金融市场所构成的金融分配系统,另一种则是通过战争、掠夺、欺诈与殖民所组成的暴力分配系统。
  大到国家,小到个人,拥有财富有两种渠道,一是通过自身劳动来创造,二是通过分配系统去分享。一个强大的国家和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在财富的创造与分配的游戏规则设定中,谋取一个稳定的平衡点。
  财富归根到底是人类有组织地和高效率地利用自然资源,通过劳动的过程,所创造出的满足社会最终需求的各种产品与服务,正是劳动将各种静态要素在动态的过程中整合在一起并形成了最终的财富,因此劳动才是财富的本源。
  劳动使人们保持了良好的生活与工作习惯;劳动使人们的兴奋中心始终围绕着如何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从而生产更多的产品;劳动使人们保持并持续提高创造财富的能力。事实上,财富的创造力要远比拥有财富本身更重要。
  16~17世纪,强大的西班牙帝国曾一度拥有1.8万吨白银和200多吨黄金,占世界金银总量的80%,可谓富甲天下。全世界都在为西班牙打工。当一个国家拥有如此之多的财富时,财富本身将会腐蚀这个国家创造财富的能力。
  1545年,西班牙的制造商手中积压的来自新大陆的订单量达6年之久。在强大军事力量的保护下,这些海外订单只能由西班牙生产,高额的利润唾手可得,西班牙所拥有的巨大财富,已经使它的制造商们失去了吃苦耐劳、从事艰辛生产活动的欲望和压力。于是开始大量转包制造合同,英国的纺织业、荷兰的造船厂、意大利的农庄、北欧的捕鱼船,纷纷开足马力从事苦累脏差的劳动生产。
  西班牙的制造商们则在最终产品上贴上自己的商标出口各国,形成了最早的代工和外包生产模式。其后果是,勤劳勇敢的英国人在劳动中精益求精,大量使用先进技术和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强化了自身的财富创造力,并最终将坐拥巨额财富、铺张挥霍、肆意扩张、生产萎缩、财政破产和失业严重的西班牙帝国赶下了世界霸主的宝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靠制造业起家的大英帝国,在取得了全球海洋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之后,已达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势力范围。在非洲,英国的势力范围包括大部分非洲大陆,多达21个国家臣服于大英帝国,大量原材料和自然资源任由英国取用;在中东,英国控制着从巴勒斯坦、沙特到伊朗、伊拉克的大部分地区,掌握着中东石油的源头;在亚洲,英国统治着从印度(含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含新加坡)到缅甸、中国香港的大片地区,庞大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和战略要道悉数被英国控制着;在大洋洲,有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附属国作为工业原材料后盾;在美洲有加拿大、圭亚那、牙买加、巴哈马等为大英帝国提供着从海军基地到自然资源无穷无尽的战略补给。
  作为全球霸主的大英帝国,再次面临当年西班牙帝国同样的选择,是继续通过自身艰苦踏实的劳动去创造财富,还是利用军事和金融霸权去“分享”别人的劳动成果?财富本身再度腐蚀了财富创造力。富裕的英国人已经厌倦了枯燥和艰苦的劳动,开始向美国大规模投资,输出工业生产技术,让美国人去干苦活和累活,自己坐享庞大的投资回报,开始了食利资本主义的“美好生活”。此时,英国决定着世界资金成本,垄断着世界资源价格,控制着全球订单流向,划分着世界市场需求,保护着贸易航运通道。这五个战略制高点牢牢掐住了美国的喉咙,美国就永远只是大英帝国的全球生产车间,而且控制生产车间的股东还是英国资本。一句话,英国将自己定位成全球市场的组织者,而美国仅仅是生产者。只要没有颠覆整个世界格局的大规模战争,英国完全不必担心美国试图“篡权”。

  结果,两次世界大战彻底将大英帝国的“日不落”梦想扔进了历史的博物馆。
  历史总会不期然地出现惊人的相似。“美利坚帝国”通过200年艰苦劳动所形成的巨大的财富创造力,正在被自身轻易拥有的财富所侵蚀。1971年,当尼克松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之后,美国拥有了当年西班牙与英国连想都不敢想的巨大的财富霸权,这就是美元发行!当年西班牙拥有财富,还必须远涉重洋开疆辟土去掠夺黄金和白银;大英帝国也必须以“诚实的英镑”从事投资,才能获得食利的特权;而如今的美国,仅仅通过印刷美元钞票,就能轻易获得世界各国丰富而廉价的自然资源和劳动产品。这种史无前例的财富霸权,具有着无法抵抗的诱惑力,它使得一切诚实的劳动成为多余,它刺激着空前的财富贪婪游戏疯狂扩张,它颠覆了美国立国的清教徒艰苦创业的精神体系,它瓦解了美国作为一个强国的工业基础,它加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它成为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真正策源地!
  很多人认为美国目前的问题只是技术性问题,美国的制度拥有强大的自我纠错能力,就像美国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危机一样,美国最终都能成功度过。其实,美国的危机并非制度上的危机,而是更严重的危机,那就是整个国家被庞大和轻易获得的财富逐步腐蚀,从而丧失了对艰苦劳动的热情,财富创造力已经不可逆转地受到了伤害。从1971年开始的长期不断扩大的贸易逆差已经无情地表明,美国人生产的可以用来与其他国家交换的产品越来越少,伴随着美元发行特权而获得的惊人的全球铸币税收入和巨大的投资收益,使得美国持续不断地将本国产业输出,这与当年的西班牙和英国的行为并无二致。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却瓦解了本国人民的财富创造能力。
  美国20世纪50 ̄60年代,最受社会尊重的是科学家与工程师;70 ̄80年代是医生和律师;90年代以来则是华尔街的金融家。如果一个优秀大学生进入华尔街远比当科学家和工程师挣得多,这个社会还有谁愿意从事艰苦的研究工作和枯燥的工厂生活?美国能够向其他国家出口医生、金融家和律师吗?也许能,那就是昂贵的医药、劣质的金融产品和旷日持久的索赔法律服务。

  当铅华洗尽,全世界突然发现,一个曾经拥有硕大的胡萝卜和大棒的美国,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大棒了,也许还有57万亿美元的各种负债,和100万亿美元的医保社保基金潜在亏空,这些难以偿还的债务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债务堰塞湖”。全世界最终会问:一个14万亿美元的经济体,拿什么去偿还这些10倍以上的庞大负债呢?更何况这些债务利滚利增加的速度远高于经济体增长的速度。
  正如哈佛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在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12月封面文章“帝国的衰落”中指出的那样:历史经验表明,当一国财政收入中的20%用于债务本息支付时,国家的财政将面临严重危机。
  西班牙:1557 ̄1696年,沉重的债务负担导致14次国债违约;法国:1788年,法国大革命前夕,62%的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债务本息;奥斯曼帝国:1875年,50%的政府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债务本息;“二战”前夕的大英帝国:44%的财政收入用于支付债务本息。
  这些曾经不可一世的帝国,最终都倒在了负债过度的十字架之下。是什么导致了负债过度呢?归根结底是财富创造力的下降和维系帝国存在的成本的上升。
  一个国家财富来得越容易,通过艰苦劳动去创造财富的热情就越低,巨大的财富腐蚀了财富创造力,这也许就是历史的辩证法。
  到2035年,美国的国债占GDP的比例将会达到200%。届时,美国的财政收入中用于支付债务本息的比例将高达46%,这就是1939年英国面临的情况!大英帝国正是从那时开始走向衰落。
  随着美国负债问题的日益恶化,美元将最终走向衰落。随着美元“周天子”未来逐渐病入膏肓,伴随而来的必然是货币“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崛起的时代。一场世界范围的货币争霸战,将在未来的1/4世纪里,逐步拉开序幕。
或许您还会喜欢: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一人食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1章自序许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会想到拍摄《一人食》?如果你还有一份工作,即便在一个人生活的第七年,也还是会有同事跟你一起吃饭,但是辞职后赋闲在家时,就真的要面对完全一个人吃饭的生活了。这是孤独的开始。起初,我天天都宅在家里,以烤土司和便利店里的便当为食。时间一长,我觉得以后不能再这样了。于是打算一个人去餐厅吃,但是感觉怪怪的。想自己做饭,却又无从下手,只好上网求助。 [点击阅读]
半暖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2 人气:2
摘要:命运之神喜欢热闹,有时还喜欢嘲弄人,它每每令人可恼地给伤心惨目的悲剧掺进一点滑稽的成分。——斯蒂芬?茨威格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是世界上很特别的一个,即使眼下平凡无奇,也一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只是还没有被发现而已。想到未来,总觉得一切皆有可能。可随着长大,渐渐认清楚自己不过是芸芸众生中最普通的一员,身材不比别人好,脑子不比别人聪明,脸蛋不比别人漂亮,甚至连性格都不会比别人更有魅力。 [点击阅读]
卡耐基口才学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作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 [点击阅读]
哈佛女孩刘亦婷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则轰动全国的独家新闻1999年4月12日,《成都商报》用大字标题在头版头条登出了一则独家新闻:《我要到哈佛学经济》。记者雷萍报道:包括哈佛大学在内的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同时录取了18岁成都女孩刘亦婷,并免收每年高达3万多美元的学习和生活费用。这四所美国名牌大学分别是:大名鼎鼎的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威尔斯利学院和蒙特豪里尤克学院。 [点击阅读]
唤醒心中的巨人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醒来吧!控制你的生活!安东尼·罗宾斯是世界顶级激励大师。你将在本书中与这位大师共享那独到而又强大的课程,用来唤醒你心中蛰伏的巨人。他是公认的控制心理变化的专家,在本书中,他提供了一个基础的循序渐进的课程,使你通过富于灵感和乐趣的轶事、例子和一步步扎实的策略,组成一个控制情绪和财政困难并获得巨人般灿烂生活的程序,用来帮助你发现你的真实目的,并控制你的生活,激发你控制命运的能力。 [点击阅读]
喃喃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第1章妄语(1)扎西拉姆·多多自幼便是个孤单的孩子,我习惯一个人想象自己的虚妄世界。少年时开始多思虑,满心满怀的念头与言语,挤得肚肠都酸痛了,只好写下来,变成酸词句。又到青年离家求学去,便总算因了这千山万水,可以将千言万语都寄予书信,借了问候友人的名分,自个儿滔滔不绝,也不管不顾别人是否有心听闻,是否有丝毫兴趣。直到网络互联,博客兴起,便一掷纸笔,十指开始于键盘上,翻飞不已。 [点击阅读]
大设计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第1章存在之谜我们个人存在的时间都极为短暂,其间只能探索整个宇宙的小部分。但人类是好奇的族类。我们惊讶,我们寻求答案。生活在这一广阔的时而亲切时而残酷的世界中,人们仰望浩渺的星空,不断地提出一长串问题:我们怎么能理解我们处于其中的世界呢?宇宙如何运行?什么是实在的本性?所有这一切从何而来?宇宙需要一个造物主吗?我们中的多数人在大部分时间里不为这些问题烦恼,但是我们几乎每个人有时会为这些问题困扰。 [点击阅读]
女人的资本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就是成功者你可以成功:女人的心理资本心中有希望,在女人的一生中随时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在这种时候,心态的积极与消极会对事业的成败产生重大的影响。�ブE�士和崔女士同样在市场上经营服装生意,她们初入市场的时候,正赶上服装生意最不景气的季节,进来的服装卖不出去,可每天还要交房租和市场管理费,眼看着天天赔钱。 [点击阅读]
存在与虚无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存在与虚无》这是一部存在主义代表作,在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其内容概论:一、导言:对存在的探索在本书的第一部分,萨特明确了他对存在思考的起点,提出了存在的两种不能互相还原的存在形式:对意识来说超越的存在和意识本身。萨特的存在理论的逻辑出发点是现象。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