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货币战争4 - 1.3 美元横刀夺爱,马克傍上了新大款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923年11月30日,就在沙赫特的地租马克保卫战刚刚初见成效的时候,美国人灵敏的鼻子就嗅出了机遇的味道,美国银行家道威斯和欧文.杨大摇大摆地来到了欧洲。作为盟国“赔款委员会”的美国代表,他们此行是来调查为什么简单的欠债还钱的事情被欧洲人搞得这么复杂。
  道威斯是著名的炮筒子,在一战中曾在欧洲负责美国远征军的后勤补给。战后美国参议院曾举行听证会,调查美军后勤补给账目不清和收费昂贵的问题。在听证会上,道威斯被参议员们的问题搞得不胜其烦,最后勃然大怒道:“见鬼去吧,我们去那里不是为了弄一套完美的账本,而是在流血牺牲去赢得战争!”[5]道威斯的气势震慑了听证会,从此名声大噪。其实,他的职业是银行家。
  1915年9月,摩根牵头为英法盟军募集5亿美元的“盎格鲁-法兰西贷款” [6],可谓是华尔街前所未有的大买卖,但美国人的反战情绪强烈,欧洲的战争债券并不好卖。特别是在中西部,只有芝加哥的一家银行愿意掺和华尔街的战争债券承销,这就是道威斯的银行。从此,他被摩根亲切地视为“自己人”。道威斯在欧洲媒体上四处放炮,俨然成为了新闻的焦点人物,其实他背后的欧文.杨才是踏踏实实干具体工作的人。
  摆在道威斯面前的是一个令人头晕眼花的各国收入支出账单,用以指导战争债务偿还计划的制订。战前,美国经济规模最大,GDP约400亿美元,相当于英、法、德三国的总和。战争使法、德的经济下降了30%,英国不到5%,而美国则发了战争财。到1919年,美国经济比三国之和还多50%。已知德国战前GDP为120亿美元,我们可试计算四国1913年和1919年的经济规模分别是多少。每天道威斯眼前飘过的都是这些令人昏昏欲睡的数字。
  更复杂的还在后面。英国在战争中总共花费430亿美元,其中110亿美元用来资助法国、俄国这些穷朋友。它靠增税筹集到90亿美元,约占战争费用的20%,国内外举债270亿美元,剩余部分只能靠印钞票。法国战争开销总计300亿美元,法国人堪称世界上最强悍的抗税民族,宁可亡国也绝不愿增税,因此税收贡献不足5%。法国中产阶级痛恨税收,但酷爱存钱,他们认购了150亿国债。考虑到法国人员伤亡的规模,美国和英国在道义上必须出点儿血,总共借给法国100亿美元,剩下的差额部分还是靠印票子。德国的战争费用为470亿美元,其中10%由税收贡献,而德国缺乏英国复杂的金融市场和强大的融资能力,又没有法国的富裕中产阶级,最后只得依靠印钞票了事。战争期间,英国货币流通量是战前的两倍,法国是三倍,德国是四倍!

  欧洲总共在一战中耗费了2000亿美元的惊人数字!
  最后道威斯终于理出了债务的头绪:欧洲16个盟国共欠美国120亿美元,其中英国欠50亿美元,法国欠40亿美元。而17个国家又欠英国110亿美元,法国欠英国30亿美元,俄国欠英国25亿美元,[7]十月革命后,这笔债算是泡汤了。
  主要战败国德国,战争赔款总额为125亿美元。
  欧洲人从这一数字的对比会轻易得出一个结论:德国的战争赔款几乎就是欧洲欠美国的负债总数,只要德国人能还钱,我们就能还美国人的钱。当然,因为德国根本还不起,所以我们也只有拖着了。
  美国人想起来就郁闷,凭什么你们欧洲人打仗,我们出钱出人?美国出钱不是捐助搞慈善,而是商业贷款。商业贷款怎能与战争赔款混为一谈,生意就是生意。收不到德国的赔款是你们的问题,欠我们的钱,一文也不能少!借钱不还,没有信用,真不要脸!
  大英帝国哪里受得了这番刺激,作为世界金融中心,信用比命还重要,骂英国人不讲信用,比杀了他们还难受。战前,在高傲的英国银行家眼里,美国同行就是土老帽儿,有钱没品位。战后,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居然大骂英国人不还钱没信用,激惹得英国人既恼怒又怨恨。英国媒体痛斥美国眼看着盟国为了自由事业经受如此重大的牺牲,却迟迟不参战,故意大发战争横财,美国如果还有道义和良心,就该主动减免债务。现在居然还好意思对正处在战后萧条中的战友们催债,真乃当代“夏洛克”!于是,“山姆大叔”被欧洲人恶搞成“夏洛克大叔”。《纽约时报》在巴黎的记者报道,“90%的法国人认为美国是一个自私、没良心和贪婪的国家”。美国的外交官在伦敦发现,绝大多数英国人觉得美国的政策是自私、卑鄙和可耻的。
  美国历来就是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而道德评价对于实用主义者来说毫无意义。当别人欠账时,美国恨不得拿着刀去割那人一磅鲜肉;而轮到自己欠债时,却是撒泼打滚,大印钞票,能赖就赖。相比之下,老牌绅士英国还显得厚道些。
  吵架归吵架,收不到钱,吃亏的还是美国人。道威斯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用美元把欧洲拴在裤腰带上!
  尽管美国官方拒绝承认欧洲欠美国的钱与德国赔款有任何瓜葛,但实际上,催债的任何实质性突破只能从德国赔款入手,这实在是个剪不断理还乱的难题。战胜国强压给德国的赔款数额,是德国根本无力支付的,强压的结果就是德国经济破产,而且德国确实已经破产了。在战后的四年里,盟国开了88次德国赔款会议,最后大家都被拖疲了。此时,道威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这就是“偿还能力”最重要。怎样定义德国的偿还能力呢?就是税负。德国人所承受的战争债务税负应该与英法相当。道威斯这一招“搁置赔款总额,税负大致相当”的策略,终于打开了僵局。

  但是,法国现在成了一个明显的绊脚石。法国人对德国赔款有着异乎寻常的纠结和执著,因为普法战争的失败,导致了法国对德国50亿法郎的巨额赔偿,这笔债就像把尖刀一直插在法国人心头,这种屈辱已升华为一种民族情结。德国人必须先付钱,否则法军决不撤出德国鲁尔工业区。显然,德国没有了这一煤炭—钢铁生产中心,整个经济就失去了发动机,赔款的事还是无从谈起。
  这回,美国人真的急了!道威斯的“自己人”摩根,对法国的执拗终于失去了耐心。此时的摩根,已不再是战前英国银行家的小跟班了,而是雄霸一方的金融大佬。实力决定心态,摩根拍板,法国人必须就范!
  不久,法郎出事了!
  战前,美元与法郎的比价为1:5,1920年为1:15,1924年初法郎跌到了1:20。当法国坚持己见,拒不撤军后,1月14日,法郎一天暴跌了10%!法国仍不退让,3月8日,法郎跌到了1:27。法国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交易员、银行、中产阶级开始大规模逃离法郎资产。法国政府怒不可遏地抨击无耻的外汇投机商是阴谋的同盟者。3月13日,法国政府不得不求助于摩根公司,要求借款1亿美元来稳定局势。但摩根通过小道消息放出风来,法国政府必须接受道威斯计划。当法国政府被迫服软后,法郎立刻从1:29回弹到1:18,两周内狂涨了60%!人们第一次见识了金融武器在国际政治上的巨大威力。
  道威斯计划终于问世了。美国人开出了相当慷慨的条件:赔款总额先不谈了,头一年先付2.5亿美元,然后逐年增加,到20世纪20年代末每年还6亿。从实际效果看,相当于把德国赔款总额从125亿美元降到了80亿~100亿美元。
  这还不是真正的要点。美国人心目中的对手其实是英国人!
  道威斯计划的方案中打着“不能破坏马克稳定”的旗号,建议赔款由德国政府以马克筹集,并存入德国央行专用监管账户,由赔款委员会委派专员来负责监督,并决定是否可能“安全地”将马克兑换为外汇,或者购买德国产品偿债,这笔钱甚至可以用来对德国企业进行放贷!显然,这个专员的位置相当于德国的经济太上皇!谁来坐这把交椅呢?英法与德国为债权与债务关系,谁当都不公平,只有美国人没有预设立场,所以最合适。同时,美国人承诺第一年德国需偿付的2.5亿美元债务中,美国负责融资2亿美元,一部分用来充实德国央行的货币储备,以稳定马克币值。

  英国人听罢这个计划,不由得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马克本来就要扑进英镑的怀抱了,关键时刻却杀出个美元大款,一把将德国货币储备大权拦腰劫走。这种屈辱堪比夺妻之恨!正待发作,只见美国笑眯眯地问德国,你愿意跟着谁?
  沙赫特立刻抱住美元大腿,与美国讨价还价,尽可能争取马克的独立性。最终的方案是,德国帝国银行独立于政府,行长任期内,政府无权作人事调整;国家马克(Reichsmark)取代地租马克(Rentenmark);道威斯计划提供8亿国家马克充实德国央行资本金;德国央行货币储备包皮括3 /4的黄金和1/4的外汇,货币储备不低于全部流通货币和银行储蓄总额的40%。外汇中自然美元是老大。德国央行搞黄金储备,美国并不反对,因为黄金筹码都集中在美国人手中,美元等于黄金,“降汉即降曹”,臣服于黄金也就相当于受制于美国。更何况道威斯计划一旦启动,美国资本随即就会大规模涌入德国抄底,德国商业银行系统也将充斥美元。
  更让英国人愤怒的是,这哪里是赔款方案啊,这分明是资助德国再度崛起的计划!德国赔款以马克收取并存入德国央行,什么时候兑换外汇,能不能“安全地”兑换,美国人说了算。美国人完全可以让这笔所谓的赔款再度放贷给德国工业,从而壮大德国的经济实力。英国为什么同德国打了四年的世界大战,不就是因为德国要挑战大英帝国的霸权体系吗?美国如此袒护德国,到底居心何在?!
  美国人还有一层算计,恐怕英国当时没反应过来。美国提供美元给德国,德国用这些美元先发展经济,再赔偿英法;英法再用美元偿还美国债务。美元从美国出发,周游世界一圈后又回到美国,看似多此一举,实则是美国的战略布局。美元国际大游行的根本目的,在于将德国马克美元化,将美元渗透到欧洲各国经济体中,逐步形成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真正想要的,就是用美元将欧洲拴在自己的裤腰带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云中歌2
作者:佚名
章节:125 人气:2
摘要:云歌被宦官拖放到一旁。拖动的人动作粗鲁,触动了伤口,她痛极反清醒了几分。隐约听到一个人吩咐准备马匹用具,设法不露痕迹地把她押送到地牢,拿什么口供。不知道是因为疼痛,还是大火,她眼前的整个世界都是红灿灿的。在纷乱模糊的人影中,她看到一抹影子,疏离地站在一片火红的世界中。四周滚烫纷扰,他却冷淡安静。 [点击阅读]
人性的弱点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三十五年来,美国出版商出版了二十多万部各种不同的书,其中大部份是枯燥乏味的,许多是亏了本的。我说了”许多”吗?有一位列人世界上第一流的出版公司的负责人,最近这样对我承认说,他公司拥有七十五年的出版经验,可是每出版八本书,依旧有七本书是亏本的。那么我又如何还敢冒险,再写这本书呢?而且在我写好后,你又为什么要费事去读它呢?.是的,这两个都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 [点击阅读]
格列佛游记
作者:佚名
章节:51 人气:2
摘要:小说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出海航行冒险的经历为线索,一共由四部分组成。第一卷利立浦特(小人国)外科医生格列佛随航程途遇险,死里逃生,漂到利立浦特(小人国),被小人捆住献给国王。格列佛温顺的表现逐渐赢得了国王和人民对他的好感,他也渐渐熟悉了小人国的风俗习惯。在格列佛的帮助下,利立浦特国打败了同样是小人国的“不来夫斯古”帝国,但是格列佛不愿灭掉不来夫斯古帝国,使皇帝很不高兴。 [点击阅读]
世界如此险恶 你要内心强大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自序从今天起,做强大自我的主人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我就困惑于人类心理的这些现象:为什么一个有权或有钱的人,要去羞辱一个弱者?为什么一个人?仅因为没钱,就被众人贬损,活得屈辱不堪?为什么一个人因为在心理上对一些事情无法承受,就发疯甚至自杀?如今,人类早已走出了英国政治哲学家霍布斯笔下的原始丛林,在这个原始丛林里,人对人是狼。 [点击阅读]
云中歌3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2
摘要:树上的叶儿快落尽时,刘弗陵离开了长安未央宫,移居骊山温泉宫。大部分的事情已经不再亲理,每日里只在温泉宫内接见几个大臣,政事都交托给霍光、杨敞、张安世、隽不疑四位议政大臣处理。在议政大臣的选任上,朝堂内起了不少风波。忠于皇权、或者对霍氏有怨的人拼尽全力想维护皇族的利益,力争刚调回京城的赵充国将军能被皇上委任,而霍氏集团则全力排斥赵充国将军。 [点击阅读]
他来了请闭眼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1.怪男人鸦青色的天空掩映着远山,薄薄的雪堆积在林间小径上。空气微寒而清爽,人若行走其中,很快会感觉到身体仿佛被松枝和雪的气息填满,冰冷又惬意。简瑶在大路旁下了公交车,又拐上石板小径走了十多分钟,终于看到前方山坡上,一幢灰绿屋顶的欧式小别墅。自简瑶有记忆起,这幢别墅就矗立在城郊的山腰上。二十多年过去了,即使拿今天的审美眼光来看,这幢错落有致的建筑一点也不过时。 [点击阅读]
哈佛家训
作者:佚名
章节:197 人气:2
摘要:《哈佛家训》是我送给儿子和女儿的一份特殊的人生礼物。我深切地感到.父母不仅要用牛奶和面包将子女养大.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及时用完美的思想熏陶他们的灵魂。子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生下他们.并不只是让我们得到做父母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去教导他们.用正确的人生观念启迪他们.使他们真正成为人类智慧的精英.成为大地上生命的强者。我们要担负起这个责任.应该好好去履行做父母的职责。 [点击阅读]
管理小故事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一、用人之道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勒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勒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点击阅读]
股票作手回忆录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我刚从中学毕业就工作了,我在一家股票经纪行里做一名记价员。我在学校学习了三年的算术,对数字很敏感,我的心算尤其出色。我的工作是把股票最新成交价格写到客户室的大木质报价板上。有一个客户经常坐在行情收报机旁高声报出最新价格。我并不会觉得他报得太快,总能记住这些数字,一点问题也没有。 [点击阅读]
输赢
作者:佚名
章节:123 人气:2
摘要:引子一位老人带着爱犬行走在乡间小路,看着沿路的风景,突然间,老人意识到自己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不知道这条路通往何方,只是茫然地向前走着。走了一段路程,只见前面高耸着大理石的围墙,围墙的中间是流光溢彩的拱门,上面装饰着各种珠宝,门前的道路由金砖铺就。老人兴奋不已,他想自己终于到了天堂。他带着狗走到门前,遇到了看门人。“请问,这里是天堂吗?”老人问道。“是的,先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