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活法 - 依原理原则思考(5)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依原理原则思考(5)
  这是先生在解答出迄今为止谁都没有解开的数学难题时说的。通常,数学等自然科学问题通过分解要素进行求解。但是,先生却反其道理而行之,从更高的层面求得正确的解答。
  通过用三维的观点来观察二维的问题,就可以导出简单明快的答案。先生用我们这些门外汉容易理解的比喻给我们作了说明。
  “这是一个没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因为没有红绿灯,所以车从四个方向涌进来,进退不得,引起了交通大混乱。如此这般,混乱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但是,这是因为想在平面交叉的世界中求解。如果加上‘高度’这个因素,即加入立体的视点来看,将怎么样呢?”
  “就是说,这个十字路口不是平面交叉而是立体交叉----是的,即使没有红绿灯,汽车也可以顺畅流动。我的想法就是这样。看似复杂的现象,多数不过是简单的结构的投影。所以,改变视点,或者把视点提高一个观察角度重新来看待问题,其实答案就简单明快地出来了。”
  我们确实应该具备广中平佑先生所说的把事物简单化、直截了当把握本质的“高远视野”。只有远离自私利己的狭隘心胸,拥有博大,光明磊落的利他心怀,才能拥有这种“高远视野”。
  国际问题、国家间摩擦单纯化
  以前,因为从军慰安妇问题及南京大屠杀问题,日本和中国关系紧张的时候,在某一次座谈会上,有人提及日本是否应该向中国谢罪的话题。我一说应该道歉后,当时在座的大学的先生们露出惊讶的表情。
  很多人认为如果不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谢罪是万万不可能,也是绝对不允许的。理由是那将失去一个国家的权威,在国际法上也将遭受不利。
  我也能理解个人感情和一个国家的政治应该另当别论。但是,尽管如此,日本侵略了别的国家,践踏、蹂躏了该国国土,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应该道歉的还是道歉为好,我现在仍然这样认为。
  向被伤害的对方真诚地道歉----这是超越常识与理由,或者在顾及利益与体面之前,人人应该履行的普遍性的“正义”。它是理当遵守的规范,简单却绝对不能动摇的基本原理原则。所以,即使因为谢罪而失去什么,应该讲的道理也还是必须讲。

  这样真挚、诚实的态度一定能被对方接受。相反,日本的谢罪一直不被中国、韩国接受,难道不是因为谢罪中混杂了面子、政治交易的因素吗?而且,因为原本单纯的事被考虑复杂了,这是致使问题更加复杂的一个实际证明。
  像这样,对于国际纷争或经济摩擦问题等,只要站在原点考虑,就能看见解决问题的线索。越是错综复杂的问题,就越要根据简单的原理和朴素的思想进行判断和行动。我想这是拨开云雾见南山,直接洞悉事物本质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比如国家之间的经济摩擦问题,其主要原因是贸易收支不平衡,之所以发生该问题是因为有“国界”。因为各个国家执行独自政策、拥有各自的货币,不同国家发生贸易黑字或贸易赤字,经济磨擦也就相伴而生了。
  经济已经全球化,人与物都可跨越国界、自由往来。然而,不同国家的政策和通货制度却成为障碍,产生贫富差距的磨擦。那么撤去国境,整个世界为一国,统一政策和货币,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
  基于如此简单的原理和思想,以前,我曾提出一个“世界联邦政府构想”。亦即,世界上的所有国家、民族废止国界,形成一个共同体,在和平与协调中发展。为了实现该理想,我提议建立以世界无国界为目的的国际机构,实施种种政策。
  经济已经实现无国界化,政治也应该“创造一个无国界的世界”,说来这是一个大胆的构想,为了实现它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课题。但这既非虚无漂渺的梦想,也非单纯的纸上谈兵。
  为什么呢?因为先进国家之间,已经不得不在经济政策上实行政策协调,事实上,国家的主权日益受到限制。另外,EU(欧洲联盟)的诞生,是世界联邦政府预热性事件,在那里,欧洲成为一个共同体,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政策趋向统一。欧元这一统一货币的诞生堪称其象征。如果这样的话,这种动向向全球规模扩大,也决非不可能。
  也许有人指责一旦废除“国家”这个概念,各个国家所拥有的历史或文化不也消亡了吗?但是,人类经历了比国家历史更为悠久的发展进程,今后还必须延续很长的岁月。首先有人类,然后才有国家,而不可能相反。而且,不可能因为废除了国界,而文化和历史也随之消亡。

  所以,即使被批判为过于天真,我还是认为基于人类、世界“应有的形态”而制定理念和采取行动,是在思考世界世界的未来必要和必需的。
  与外国人接触,“合理性”比“常识性”更重要
  我叙述了人生的所有场合中,根据原理原则进行思考、行动的重要性。在和外国人打交道或和外国企业谈判时也应该是极其有效的。那是因为他们中的多数人有关于人生和工作的很好的哲学理念,这使得相互对照彼此的原理原则进行争论成为可能。
  在京瓷公司还是一家不知名的中小企业的时候,我积极开展外联活动,希望外国企业使用我公司的产品。我的意图是当时的日本从美国引进技术的事例特别多,所以,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够得到美国厂家的认可、让他们使用的话,以此为宣传点,国内很多企业也可能会采用就京瓷公司的产品。
  我自己的英语水平不是很高,但是,我毫不犹豫地来到美国,直接和对方企业进行商谈。记得刚到美国时,我提前一天特地拜访住在西式公寓的朋友,请教当时对日本人来说还是稀罕物的洋马桶的用法。当时还是出洋机会稀少,一美元兑换三百六十日元的时代。
  但是,在美国将近一个月的逗留期内,无论怎样到目标企业巡回兜售,非但买卖没有谈成甚至连吃闭门羹。奔波于异国他乡,踟躅于洋风异俗中,尽管每天累得腰酸腿疼,大汗淋漓,但得到的只是“NO”和徒劳感。当时距离与辛酸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尽管这样,抱持决不后退的决心,经过不屈不挠地交涉,终于初现成效,京瓷公司的海外贸易额一点点地增加了。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外国、尤其是在美国,在判断一个事情时经常出现“REASONAL”(正当的)这个词。而且,正当性和合理性的惊讶标准不是社会习惯或常识,而是他们自身所秉承的原理原则和价值观。
  美国人确立了扎根于自我信念中的人生哲学和判断是非的标准。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新鲜的、振奋人心的经历。

  在这背后,或许是因为是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法律体系的不同。日本的法律是以德国的法律体系为模型的,属于成文法。亦即根据条文进行判断,存在容易教条化的缺点。与此相对,美国是判例法。也就是不太拘泥于条文,依据不同的案例,当事人对照自己的良识与规则,来判断它是否正当。
  在有这样的文化背景的国家里,像我这样明确原理原则的思考方法正好既有适用性,又很有效。对于我根据原理原则决断为正确并主张的事情,如果他们认为 “你所说的确实是合理的”,就不会拘泥于是否有前例、企业规模的大小而非常迅速地作出决定。正因为如此,谈判总是得以迅速地进行。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岛国日本也必须在国际社会中生存下去。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会与外国人交往,有时还必须“越洋出海”,但那时我们没有必要曲意逢迎。
  认为是正当的事情就堂堂正正地提出主张,这样反而更好。这样的话,原本有本地文化的欧美人应该十二分地理解该事情的正当性,并给予尊重。
  判断的标准应该是经常扪心自问:“这是正确的做人准则吗?”为什么呢?因为有超越国境的普遍性,即使文化上多少有点差异性,但在根本之处他们一定能够给予理解。
  负责京瓷集团在圣地亚哥的北美分公司业务的一位美国人,在京瓷公司的内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里面提到:
  “文化因国家或民族的不同而不同。但是,商业哲学、人生中的基本原则最终还是相同的。例如,努力在工作中创造成果,想为社会做善事等等。无论在哪个国家的文化中、无论哪种宗教里这些都应该是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
  他替我说出了想说的话。也就是说,无论是哪个国家,在经营中,作为判断标准、具有普遍性的哲学都是必要的。它越普遍就越有效,因为它植根于“人间正义”的伦理观和道德观,它是没有国界的。所谓做人的原理原则,是指超越国家地域差异和超越时代限制的、全人类共通的东西。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失去的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她的父亲亨格顿先生是世界上最不通人情世故的人,心肠好,但绝对是以愚蠢的白我为中心。我毫不怀疑他心里深信,我每周来三次是因为陪着他是一种快乐。想到将有这样一个岳父真叫人扫兴,但是没有什么东西能使我与格拉迪斯分开。那天晚上有一个小时或者还多一点,我听着他那单调的谈话。最后他跳了起来,说了些关于我平时不动脑筋的话,就进他的房间换衣服,出席会议去了。终于我单独和格拉迪斯一起了。 [点击阅读]
失去的胜利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前言1945年我曾经讯问过许多德国将领,他们一致的意见都是认为曼施坦因元帅已经被证明为他们陆军中能力最强的指挥官,他们都希望他能出任陆军总司令。非常明显,他对于作战的可能性具有一种超人的敏感,对于作战的指导也同样精通,此外比起任何其他非装甲兵种出身的指挥官,他对于机械化部队的潜力,又都有较大的了解。总括言之,他具有军事天才。在战争的最初阶段中,他以一个参谋军官的身份,在幕后发挥出来一种伟大的影响。 [点击阅读]
愁容童子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母亲送给古义人一块地皮。在古义人的记忆里,幼少年时期,那里曾耸立着参天的辽杨。最初提起这个话头,是母亲年愈九旬、头脑还清晰的那阵子。在那之前,古义人几年回去一次,母亲九十岁以后,便大致每年都要回到四国那个森林中的山谷。准确的时期已经记不清了,就季节而言,应该是五月中旬的事。“年岁大了,身上也就有老人的气味了。”母亲从大开着的门窗向对岸望去。 [点击阅读]
新探案系列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我担心福尔摩斯先生也会变得象那些时髦的男高音歌手一样,在人老艺衰之后,还要频频地向宽厚的观众举行告别演出。是该收场了,不管是真人还是虚构的,福尔摩斯不可不退场。有人认为最好是能够有那么一个专门为虚构的人物而设的奇异的阴间——一个奇妙的、不可能存在的地方,在那里,菲尔丁的花花公子仍然可以向理查逊的美貌女郎求爱,司各特的英雄们仍然可以耀武扬威,狄更斯的欢乐的伦敦佬仍然在插科打诨,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1:暮色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序幕我从未多想我将如何死去,虽然在过去的几个月我有足够的理由去思考这个问题,但是即使我有想过,也从未想到死亡将如此地降临。我屏息静气地望着房间的另一头,远远地凝视着猎人那深邃的眼眸,而他则以愉快的目光回应我。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死法,死在别人——我钟爱的人的家里。甚至可以说轰轰烈烈。这应该算是死得其所。我知道如果我没有来福克斯的话,此刻也就不必面对死亡。但是,尽管我害怕,也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星期集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2
摘要:我完整地得到了你我深知你已经属于我,我从未想到应该确定你赠予的价值。你也不提这样的要求。日复一日,夜复一夜,你倒空你的花篮,我瞟一眼,随手扔进库房,次日没有一点儿印象。你的赠予融和着新春枝叶的嫩绿和秋夜圆月的清辉。你以黑发的水浪淹没我的双足,你说:“我的赠予不足以纳你王国的赋税,贫女子我再无可赠的东西。”说话间,泪水模糊了你的明眸。 [点击阅读]
沉思录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一本写给自己的书──《沉思录》译者前言斯多亚派着名哲学家、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公元121-180),原名马可.阿尼厄斯.维勒斯,生于罗马,其父亲一族曾是西班牙人,但早已定居罗马多年,并从维斯佩申皇帝(69-79年在位)那里获得了贵族身份。 [点击阅读]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生活在别处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读米兰·昆德拉《生活在别处》吕新雨生存于人类的文化传统之中,我们对于"诗"、"抒情"、"美"这样的字眼,总是保持着崇高的故意。人类不仅具有抒情的能力,而且具有这种需要,基于生存的需要。这样抒情诗就不仅仅是一个美学问题,而且是一个具有存在论性质的问题,抒情态度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范畴。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