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呼吸秋千 - 收拾行装 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巡逻队来带我走时,是1945年1月15日凌晨三点钟。寒气渐重,气温零下15度。我们上了带遮蓬的卡车,穿过空旷的街市,直奔展览厅。它原是萨克森人举行各种盛大庆典活动的地方,如今成了集中报到处。厅内已经挤了三百来号人。地上铺着床垫和草褥。整夜都不断有车开抵,卸下集中来的人,包皮括附近一些村子的村民。清晨时分已经有五百来号人了。那天夜里,想要清点人数是徒劳的,没有人能统观全局。大厅内整夜灯火通明。大家都四处闲逛找熟人。有人说火车站征募了一些木匠,在牲口车厢内用刚伐下来的木头钉木板床。另外一些工匠给火车安装小圆铁炉,还有一些负责在地板上锯出蹲厕坑。人们轻声地聊了很多,聊的时候双目圆睁;人们也轻声地哭了很多,哭的时候双目紧闭。空气中混杂着旧羊毛、被汗浸透了的恐惧、肥腻的煎肉、香草饼干和白酒的味道。有个女人把头巾摘了下来。她肯定是乡下人,把辫子在后脑勺绕了两圈,并用一把半圆形的羊角梳将它盘在头中央。梳齿的那头已没入发间,圆拱形的那边只露出两只角,像竖着的小耳朵。这耳朵和厚厚的发辫,使她的后脑勺看上去像是一只蹲着的猫。我坐在站着的人群和行李堆间,像个观众。
  我打了个小盹,梦见我与母亲站在墓地里一座新坟前。坟上长出一株植物,快齐我的腰高了,叶子上满是毛,茎上有一个带皮扣手的果荚,像只小箱子。它开了手指宽的一道缝,衬里是火狐红的丝绒。我们不知是谁死了。母亲说:把粉笔从大衣口袋拿出来吧。我说:我没有呀。我手伸到口袋里,发现有一截裁缝用的粉笔。母亲说:我们得在箱子上写个简短的名字。就写露特吧。我们的熟人里没人叫这个。我把露特写了上去。
  在梦中我明白死的人就是我,但不愿告诉母亲。我从梦中一下惊醒过来,因为有个上年纪的男人,带了把雨伞,在我身旁的草垫上坐了下来,并凑近我的耳朵说:我连襟还想赶过来,但这大厅四周已经被看得严严实实了。他们不让他进来。我们可还是在城里呢,可他却过不来,我也回不去。他外套的每一只银纽扣上,都有一只鸟儿振翅欲飞,野鸭什么的,更有可能是信天翁。因为我欠身靠近时,发现他胸前徽章上的十字架原来是个船锚。雨伞就像是散步时用的拐杖一样,立在我和他之间。我问:您把这个也带上了?他说:那儿下雪可比这儿还要多。
  没有人告诉我们,必须什么时候、怎样从大厅去火车站。我其实想说的不是“必须”,而是“允许”。我一心只想离开这儿,哪怕是带着留声机箱子,脖子贴着丝绒滚边,坐着牲口车厢去俄国人那里。我不记得是怎么到的火车站。牲口车厢非常之高。我也想不起上车的过程,因为我们在牲口车厢度过了那么多个日日夜夜,好像我们本来就一直待在里面似的。我记不得我们坐了有多久。我的想法是,坐的时间越长,离家就越远。只要还在车上,我们就不会有事的。只要还在车上,就一切平安。

  男人、女人,年轻的、年老的,都带着行李,靠着床头。说话、沉默、吃饭、睡觉。白酒瓶被传来传去。当坐车成为一种习惯之后,有些地方开始出现一些亲昵的行为。大家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对坐在身边的特鲁迪·佩利坎说:我觉得这就像是去喀尔巴阡山的滑雪旅行,那次有一所女子中学,半个班的学生都在布勒亚小屋〔喀尔巴阡山南部罗马尼亚境内海拔〕被雪崩埋了。我们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她说,我们根本就没带滑雪的装备。你可以骑上留声机行李箱,骑啊,骑啊,穿过白昼、黑夜、白昼,你不是对里尔克很熟吗。特鲁迪·佩利坎穿着一件悬钟式的大衣,袖口的皮毛长得都快到手肘了。每边的棕色毛袖口看上去就像半条狗,她不时地将双手交叉着伸入袖笼,两个半条狗便合二为一。当时我还未见过荒原,不然会想到土狗的。特鲁迪·佩利坎身上有股温热的桃子味,甚至嘴里都有,在牲口车厢待了三四天后还有。她穿着这件大衣,就像一位女士坐在电车里,正在上班的路上。她告诉我说,她在邻家花园工具棚后面的地洞里藏了四天,然后却下起了雪,房子、工具棚与地洞间的每一步都变得清晰可见。她母亲再也没法悄悄给她送吃的了,整个花园里都可以2034米的布勒亚湖中一个小半岛上的旅社,时至今日都负有盛名。看到脚印。是雪出卖了她,她必须自愿地离开藏身之所,被雪强迫的自愿。她说,我永远不会原谅雪。新下的雪是无法仿制的。人们
  无法在雪上做手脚,让它看上去就像没人碰过一样。她说,泥土是可以做手脚的,要是花点心思,沙子甚至草都可以。水自己就会做手脚,它吞噬一切,之后又马上闭合。空气更是早已被做过手脚,因为人们根本看不见它。除了雪,所有一切都会替我保密的,特鲁迪·佩利坎说。厚厚的积雪要负主要责任。虽然它好像知道自己身处何方,像在家一样熟门熟路,落在我们城里,可却立刻成了俄国人的帮凶。因为雪出卖了我,我才在这儿的,特鲁迪·佩利坎说。
  火车开了十二天,也许是十四天,不知多久没有停。然后又停下来,不知多久没有开。我们不知道到了哪儿,除了上铺的人,透过上悬窗的缝隙,可以看到站牌,上面写着:布泽乌〔罗马尼亚城市〕。小圆铁炉在车厢正中发出空鸣声。白酒瓶被传来传去。大家都有了些许醉意,有的是因为喝了酒,有的是因为心里没有底,或许两者兼而有之。

  被俄国人拉去了,这究竟意味着什么,每个人虽然脑子里都想过,却并未影响到心情。现在还在路上呢,只有到了目的地,他们才能枪毙我们。他们没有像家乡的纳粹宣传的那样,一开始就枪毙我们。这几乎让我们的心情称得上是无忧无虑了。在牲口车厢里,男人们学会了有事没事喝上几口,女人们则学会了有事没事唱上几句:
  林中月桂吐艳
  战壕白雪皑皑
  一封短短信笺
  字字伤我心怀
  总是哼着这同一首歌,直到人们再也没法分得清,究竟是人在唱,还是空气在唱。这首歌在人的脑海里回荡,配合着火车行驶的节奏。它是牲口车厢的布鲁斯,是由天命启动的时间之伴奏曲。它成了我生命中最长的一首歌,女人们整整唱了五年,把它也变得跟我们一样,害了思乡病。车厢门从外面用铅封了起来,推拉门是带滑轮的,总共打开过四次。我们还在罗马尼亚境内时,有两次分别有半只褪了毛的山羊被扔了进来。那羊已经冻得结结实实,砸在地上哐啷作响。第一次时,我们把山羊大卸几块,当成柴火给烧了。它又干又瘪,也就没什么异味,很好烧。第二次时,大家都盛传这是PASTRAMA,即用来吃的风肉。不过我们还是笑着把这半只羊也当柴火烧了。它跟第一只一样冻得发紫,瘦骨嶙峋。我们都笑得太早,过于自负,没有收下这两只罗马尼亚的、善意的山羊。
  对环境的熟悉感与日俱增。在狭小的空间内,人们做着些琐碎的事:坐下、起身、翻箱子,把东西清出来、放进去,到两条竖起来的毯子后上厕所。每一件小事都会带出另一件来。在牲口车厢内,个性化的东西都萎缩了。人更是因为与他人在一起、而非独处才感受到自己的存在。顾忌毫无必要,大家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互相照应。也许是今天讲起来,我才会谈及自己,也许连自己也谈不上。也许牲口车厢内的狭窄已让我没了脾气,因为反正我想离开家,箱子里又还有足够吃的。我们没有料到,不久之后,疯狂的饥饿将如何席卷我们。在接下来的五年里,饥饿天使造访我们的时候,我们有多少次就像那冻得发紫的山羊一样,并对它们充满了缅怀之情。
  罗马尼亚已在我们身后,俄罗斯的夜晚来临了。在一次数小时的停车时,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冲撞。车厢的轮轴换上了新轮子,是给更宽些的俄国铁轨、给荒原的广阔准备的。皑皑白雪让外面的夜晚亮了起来。这天夜里,在空旷的野外,我们第三次停车。俄国卫兵高叫着UBORNAJA。所有车厢的门都打开了。我们跌跌撞撞地跑到了雪地深处,雪深及膝。虽然不懂俄语,我们都明白了UBORNAJA是集体大小便的意思。高高的天际上,是一轮圆月。我们呼出的气息在脸前飘过,晶莹剔透,一如脚下的白雪。四周是上了膛的冲锋枪。现在要做的是:脱裤子。

  那份难堪,那份从整个世界袭来的耻辱感。还好只有这片雪地和我们在一起,没有人看到,我们是怎样被迫紧挨着,做同样的事情。我并不想上厕所,但还是脱了裤子蹲着。这夜晚的国度是何其的卑鄙与沉默,看着我们如厕出丑;看着在我左边,特鲁迪·佩利坎是如何提起她的悬钟式大衣,把它夹在腋下,褪下裤子,鞋间响起嘶嘶的撒尿声;看着在我身后的律师保罗·加斯特,在用力憋时是如何地呻吟,而他的妻子海德伦·加斯特在腹泻时肠胃如何咕咕乱叫;四周升腾起的热蒸气如何立刻在空气中被冻得发亮;这雪地是如何给我们下了一味猛药,让我们和光着的屁股、下半身发出的声音一起,感受到孤独;我们的五脏六腑在这种一致性中,是何其遭罪。
  也许这一夜突然长大的并不是我,而是我心中的恐惧。也许一致性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实现。因为所有的人在如厕时,都无一例外地面朝路堤、背对明月,不敢让敞开的车门离开自己的视线。这扇门已让我们心生眷恋,如同眷恋家中的一扇房门。我们无比恐惧,怕我们还没上车它就关上了,怕火车会丢下我们开走。我们中有人冲着无边的夜色喊道:怕什么,来什么吧,拉屎的萨克森人,大家挤在一齐拉呀。江河日下呀,下的可不只是尿呀。你们都喜欢活着,对不对?他干笑着,声音像金属一样刺耳。大家都推搡着,想离他远一些。他有了足够大的地方,便像演员一样向我们鞠躬,并用高亢的声音庄重地重复道:你们都喜欢活着,对不对?
  他的声音引起了共鸣。有几个人哭了起来。空气如玻璃般透明,他的神情像是沉浸在某种幻想中。外套上的唾液也像上了釉似的发亮。这时我看到了他胸前的徽章,他就是那个纽扣上有信天翁图案的男人。他独自一人站在那里,抽泣的声音像个孩子。留下来陪着他的只有污浊不堪的积雪,他的身后是一片冰封的世界。天际一轮明月,宛如X光照片。
  火车鸣起一声沉闷的汽笛,是我听过的最低沉的“呜……”声。大家朝车门蜂拥而去,上车后继续前行。
  即使没有胸前的徽章,我也能认出那个男人。在劳动营我一次也没有见过他。
或许您还会喜欢:
杰罗德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39 人气:2
摘要:十月的微风在屋子的周围吹拂着,杰西听到后门不时地嘭嘭作响。秋天里门框总会膨胀,必须猛地一拉才能关上。这次,他们把这给忘了。她想,在他们沉醉于爱河之前,得让杰罗德回去关上门,不然的话,嘭嘭的撞门声会让她发疯的。接着她又想,考虑到眼下的情景,那会多么荒唐,会整个儿破坏情绪的。什么情绪呢?这可是个好问题。 [点击阅读]
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1块8毛7,就这么些钱,其中六毛是一分一分的铜板,一个子儿一个子儿在杂货店老板、菜贩子和肉店老板那儿硬赖来的,每次闹得脸发臊,深感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实在丢人现眼。德拉反复数了三次,还是一元八角七,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除了扑倒在那破旧的小睡椅上哭嚎之外,显然别无他途。德拉这样做了,可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生活就是哭泣、抽噎和微笑,尤以抽噎占统治地位。 [点击阅读]
烟囱大厦的秘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君子-周!”“啊,那木是吉米-麦克格拉吗?”佳色游览团的团员是七位面色抑郁的女士和三位汗流泱背的男士。现在,他们都相当注意地从旁观望。他们的导游凯德先生显然碰到一个老朋友了。他们都非常赞美凯德先生。他那瘦高的个儿,晒得黑黑的面孔和轻松愉快的态度,都很令人欣赏。团员当中若有争论,他总能轻轻地为他们排解,并且能够把他们哄得心平气和。现在,他遇见的这个朋友的确是一个样子很奇特的人。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癌病船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处女航一父母及幼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正围着一个在梳妆的少女淌眼泪。这是一套两间的公寓住房。父母住一间,三个孩子住一间。当然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有一张桌子。孩子们每天在这狭小的房间里埋头苦读。大女儿夕雨子,已经十三岁了。但她却无法继续学习下去。她得了白血病。开始时觉得浑身无力,低烧不退。父母整天忙于自身的工作,无暇顾及自己孩子。父亲大月雄三,是个出租汽车司机。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1:有产业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你可以回答这些奴隶是我们的。——《威尼斯商人》第一章老乔里恩家的茶会碰到福尔赛家有喜庆的事情,那些有资格去参加的人都曾看见过那种中上层人家的华妆盛服,不但看了开心,也增长见识。可是,在这些荣幸的人里面,如果哪一个具有心理分析能力的话(这种能力毫无金钱价值,因而照理不受到福尔赛家人的重视),就会看出这些场面不但只是好看,也说明一个没有被人注意到的社会问题。 [点击阅读]
空中疑案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9月的太阳烤得布尔歇机场发烫。乘客们穿过地下通道,登上飞往克罗伊登的“普罗米修斯”号航班,飞机再过几分钟就要起飞了。简-格雷落在了后面,她匆忙在16号座位上坐定。一些乘客已经通过中门旁的洗手间和餐厅,来到前舱。过道对面,一位女士的尖嗓音压过了其他乘客的谈话声。简微微撅了撅嘴,她太熟悉这声音了。“天啊,真了不起。……你说什么?……哦,对……不,是派尼特。 [点击阅读]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