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H庄园的一次午餐 - 第三部 第三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
  辩护人陈述的前言:
  “公诉人断定,似乎除了埃莉诺再无他人可能谋害玛丽。可是事实是这样吗?不,不,不是这样2不能排除玛丽是自杀。也不能排除当埃莉诺去更房时,有人往三明治里下了毒。并且最后还会有第三种可能。审理的基本原则之—。
  内载如下:如果可以证实其中的,种说法与现存的事实相符,那么就应当宣判被告无罪。我想向你们证实还有一个人,他不仅有毒死玛丽的时机,而且还有作案的极其重要的原因。同时我还要请某些人出庭作证,证实原告的证人之一提供了预谋好的假证言。可是首先我要请被告本人向你们陈述这一切,使你们能够判断,对被告提出的指控是无根据的。”
  2
  埃莉诺宣誓后,根据事先记牢的内容,开始回答和蔼可亲的辩护人向她提出的问题。
  是的,她和罗迪经双方同意已解除了婚约;不,她没从霍普金斯护士的药箱里拿过吗啡;是的,她为了不让两个女人在大热天疲劳往返,邀请了她们与她共进午餐;是的,当她不在餐室的时候,随便哪个人都可能进去。
  下面的问题也是她所熟悉的。
  “你们来到客厅后,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到了客厅,然后我去餐室拿来一盘三明治请她们两个人用午餐。”
  “您和她们一起喝了些什么呢?”
  “我喝了开水。餐室里有啤酒,可是霍普金斯护土和玛丽喜欢喝茶。霍普金斯护土到餐室去煮茶。她用茶盘端来了茶,玛丽倒了两碗茶。”
  “您没喝茶吗?”
  “没有。”
  “那么玛丽和霍普金斯护士两个人喝了?”
  “是的。”
  “后来怎么样了?”
  “霍普金斯护士出去关上了煤气。几分钟后我收拾好餐具,放到茶盘上,然后送到餐室。霍普金斯护士在那儿,于是我们一块儿洗刷了餐具。”
  “霍普金斯护士的衣袖当时是挽起来的吗?”
  “是的。当时是她洗的餐具,我擦的。”
  “您对她手腕上的那个痕迹说了些什么吗?”
  “说了,我问她这是不是划破的痕迹。”
  “她怎么回答的?”
  “她说:‘是更房附近玫瑰树上的刺儿扎进去了。一会儿我把它拔出来。’”“这时她的表情和举止如何?”
  “我觉得她热得不好受。她满脸都是汗珠儿,脸色蜡黄。”
  “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上楼了,她帮助我整理姑妈的遗物。当我们过一小时后回到客厅时,玛丽已失去了知觉。霍普金斯护土让我给医生打电话。医生正好是在玛丽咽气之前赶到的。”
  埃德温先生故作姿态地挺起胸脯。
  “埃莉诺小姐,是您杀害了玛丽吗?”
  埃德温心想:“现在该轮到她挺胸抬头直视前方了。”
  “没有。”
  3
  公诉人开始了交相讯问。注意!现在她面临着和敌方交锋。再没有她预先记熟了答案的问题了。不过开头倒是相当和缓,“您说您和罗迪先生订过婚?”

  “是的。”
  “您对他很好吗?”
  “非常好。”
  “可是我认为您不只是对他好,而是爱他,并且当罗迪爱上玛丽之后,您万分地嫉妒。”
  “不:““我还认为您是有意识决定把玛丽姑娘作为障碍扫除,以此期望罗迪重新回到您的身边。”
  “完全不是这样。”
  可怕而诡鹬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她对其中一些问题早有准备,可是另外一些问题却使她措手不及。多么折磨人哪,你必须时刻想着你是什么角色,哪怕是一次你也不能说:“是,我恨死她了……是,我希望她死。当我切三明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她死掉,该多好。”
  然而应当沉着冷静,回答问题要尽量简短,不露声色,因为她的性命就下在这个赌注上了。
  4
  罗迪出庭作证。可怜的埃莉诺,一下子就看出来,他讨厌这一切。他好像是在现实中不存在的人了……
  本来现实的东西早已什么都不存在了。一切都颠倒了:
  白变成了黑,上变成了下,东变成了西。我也已经不是埃莉诺了,而成了“被告”。无论是我被绞死还是被释放,一切都将不同于从前。唉,如果能有哪伯是一点明智可靠、可供攀援的东西,使我不致在空虚恐怖的深渊中越陷越深那该多好哇。埃德温先生讯问到什么地方啦2“您是否能劳驾谈一谈埃莉诺小姐对您的态度?”
  罗迪沉着地说道:
  “依我看,她对我的感情很深,但还谈不上是炽烈的爱情。”
  “请您谈一谈您与玛丽的关系。”
  “我认为她非常美丽诱人。”
  “您爱她吗?”
  “有一点儿。”
  “您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看到她的?”
  “大概是七月五日或六日。”
  埃德温先生:
  “我认为您在这之后还看见过她。”
  “没有,以后我去国外了。”
  “您什么时候回到英国的?”
  “接到电报后……让我想一想……八月一日。”
  “可是根据我所知,您于七月二十五日就到达英国了。”
  “不对。”
  “韦尔曼先生,您不要忘记您是宣过誓的。您的护照上的记载明确地说明您是七月二十五日返回英国,七月二十七日夜里又离开了。”
  埃莉诺突然回到了现实。她皱起眉头想,为什么辩护人攻击起自己的证人了呢?罗迪的脸色变得苍白了。他停了一会儿,然后勉强地挤出几个字:
  “是……是这样……”
  “总之,您回来了并于七月二十五日这天在伦敦拜访了玛丽,是吗?”
  “是。”
  “您去拜访的目的是什么?”
  “我再次请求她嫁给我……”
  “她怎么回答的?”

  “她拒绝了我。”
  “您是不太富有的人,是吗,韦尔曼先生?”
  “是,我不富有。”
  “您还欠好多债,是吧?”
  “您管这些干什么?”
  “您知道埃莉诺小姐在遗嘱里声明把一切财产都遗留给您了吗?”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
  “七月二十七日早晨您是在梅登斯福德吗?”
  “没有。”
  “谢谢您。就这些啦。”
  5
  “艾尔弗雷德先生,您是玫瑰花圃的占有者并住在埃姆斯沃思吗?”
  “是。”
  “您十月二十日去过梅登斯福德参观H庄园更房附近的玫瑰树丛了吗?”
  “去过。”
  “您能描述一下这个树丛吗?”
  “这是一种著名的爬蔓玫瑰,叫泽菲莲·德鲁芬玫瑰,它开放时芳香四溢,而且没有刺儿。”
  “这么说,它不可能刺着人吧?”
  “绝对不可能。这种玫瑰不长刺儿。”
  交相询问暂时停止了。
  6
  “您叫吉姆吗?您是有毕业证书的药剂师,在詹姆斯药品批发公司工作吗?”
  “一点儿不错。”
  “您能告诉我,这个小纸片是什么吗?”
  小纸片传给了证人。
  “这是我们公司的商标。”
  “什么商标?”
  “是我们贴在装片剂药品的玻璃管儿上的商标。”
  “您能否根据这个不完整的商标,判断出贴着这种商标的玻璃管儿装的是什么药品吗?”
  “能。我确信我们所说的这种玻璃管儿里装的是注射用的片剂盐酸阿扑吗啡。每片的含量为三毫克。”
  “不是盐酸吗啡吗?”
  “绝对不是。”
  “为什么?”
  “在盐酸吗啡的商标上,‘吗啡’这个字开头是大写,而拾到的这个商标虽然已经撕坏了,但就像用放大镜来看似的一清二楚,‘吗啡’是小写。所以说‘吗啡’这个字是不完全的,它只是‘阿扑吗啡’的一部分。”
  撕毁的商标和药剂师拿来供比较用的完好的商标,一起传递给陪审员们。
  埃德温先生又开始讯问了:
  “盐酸吗啡是什么东西?”
  “它的化学公式是:C17H17O2。这是由吗啡和稀释盐酸在密封的容器里,加热提炼出来的吗啡衍化物。在这种情况下吗啡失去了一个水分子。
  “到目前为止,阿扑吗啡是所有催吐剂中最有效的快速催吐剂。把它注射到机体里后,几分钟就可生效。”
  “那么有人吃了致命的吗啡量,而在几分钟内再注射上阿扑吗啡注射剂,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几乎立刻就会引起强烈的呕吐,这样,吗啡就从机体中排出去了。”
  “比方说,两个人吃了相同的三明治,喝了同一茶壶里的茶,然后其中的一个人注射了阿扑吗啡。如果在食物或饮料里掺有吗啡,那会产生什么后果呢?”
  “注射阿扑吗啡的人,会立刻把掺有吗啡的食物或饮料吐出来。”

  “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发生意外吗?”
  “不会。”
  法庭上突然响起人们激昂的喧哗声和法官要求安静下来的吆喝声。
  7
  “您是定居在查理大街17号的阿米莉亚·塞德利吗?”
  “是。”
  “您知道有一个德雷珀太太吗?”
  “知道。我认识她有二十年了。”
  “您知道她的娘家姓吗?”
  “知道,我参加了她的婚礼。她那时叫玛丽·赖利。”
  “她是生在新西兰吗?”
  “不,她生在英国。”
  “您是从诉讼程序一开始就出席法庭了吗?”
  “是的。”
  “您在法庭上看见过这个玛丽·赖利或者叫德雷伯的人吗?”
  “看见了。”
  “在哪儿?”
  “在证人席上,她提供过证言。”
  “她用的是什么名字?”
  “杰西·霍普金斯。”
  “您完全相信,这个杰西.霍普金斯就是您所认识的玛丽·赖利或者是还叫德雷珀的那个女人吗?”
  “我确信不疑。”
  “迄今为止您最后一次是什么时候见到她的?”
  “五年前,她从新西兰回到英国的时候。”
  埃德温先生向公诉人鞠了一躬说道:
  “轮到您讯问了。”
  塞缪尔先生有些慌了手脚,他说:
  “您……塞迪太大,可能错了。”
  “我没错。”
  “偶然的相似使您看错人了吧?”
  “我对玛丽·德雷珀相当熟悉。”
  “杰西·霍普金斯是有证书的护士。”
  “玛丽·德雷珀结婚前是某个医院的护士。”
  “您明白吗。您是在指控公诉人的证人提供假证言?”
  “我非常明白我在做什么。”
  8
  “艾德华先生,您曾在新西兰的奥克兰市住过一些年。
  现在您的住址是雷恩大街14号,对吗?”
  “是这样。”
  “您认识玛丽·德雷珀吗?”
  “我是在新西兰的那些年认识她的。”
  “您今天在法庭上看见她了吗?”
  “看见了。她称自己为霍普金斯,可她是德雷珀太太,这点您不必怀疑。”
  法官抬起了头。他说话了,声音不高但很清晰:
  “我认为现在重新传证人杰西·霍普金斯是合适的。”
  法庭上鸦雀无声。过一会儿传来了一个人的声音:
  “法官阁下,杰西·霍普金斯几分钟前离开了法庭。”
  9
  “赫尔克里·波洛!”
  波洛来到证人席,宣了誓,而后他捻捻胡子,稍歪着头等待着提出证言,“波洛,您认得这个文件吗?”
  “当然认得。”
  “它是如何到您手里的?”
  “区护土霍普金斯给我的。”
  辩护人转向法官说:
  “阁下,请允许我高声宣读一下这个文件,然后可以交给陪审员先生们。”
或许您还会喜欢:
白马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我身后的磨咖啡器像只愤怒的毒蛇一样,发出嘶嘶怪响,带着一种邪恶、不祥的意味。我想,或许我们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声音都带有这种味道:喷射机从我们头上呼啸而过时,带着使人畏惧的震耳欲聋声音;地下铁迫近隧道时,也有缓慢吓人的隆隆巨响;而地面上那些笨重的往来车辆,更是连人住的屋子都给动摇了……此外,目前家庭中所用的许多器具,虽然也许使用起来颇为方便, [点击阅读]
盆景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2
摘要:从港口往市区方向走500米就到了宫岛市政府,其位于山脚下。该市政府是一座豪华的四层的钢筋水泥建筑,只有观光科是单独租用了宫岛港大厦的二楼作为办公地点。所有的外地游客都要通过这里才能进入宫岛,所以在这里办公是非常便捷的。当迁谷友里子走进观光科时,那里的职员们正心神不宁地担心着窗外的天气。“照这样下去,天气恐怕会大变。”野崎科长担心地说着,转过身来,看到友里子后挥挥手,“呀,你好。 [点击阅读]
目的地不明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坐在桌子后面的那个人把一个厚厚的玻璃压纸器向右移动了一点,他的脸与其说显得沉思或心不在焉,倒不如说是无表情的。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人工光线下,他的面色苍白。你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习惯室内生活的人,一个经常坐办公室的人。要到他的办公室,必须经过一条长而弯弯曲曲的地下走廊。这种安排虽然颇有点不可思议,却与他的身份相适应。很难猜出他有多大年纪。他看起来既不老,也不年轻。 [点击阅读]
直捣蜂窝的女孩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四月八日至十二日据估计,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约有六百名妇女参战。她们女扮男装投身军旅。在这方面,好莱坞错过了文化史上重要的一章,又或者就意识形态而言,这段历史太难处理?历史学者经常努力研究那些不遵守性别分际的女性,然而没有其他议题比武装战斗更清楚地画出这条分际线。(直至今日,女性参与瑞典传统的麋鹿狩猎活动仍会引发争议。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
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64 人气:2
摘要:前言:物欲世界的异化困惑与追求历来体现在青年人身上.以村上春树为主要代表的一批文学新锐,从城市生活这个独特视角,探讨当代青年心灵奥秘的"都市文学",便是这种困惑与追求的产物。村上春树是"都市文学"的中流砥柱.他的《寻羊冒险记》(1982)中的人物,一律无名无姓,个个慵懒、孤独、彷徨,缺乏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在商品的汪洋大海中,物化为喧嚣尘世的附属品, [点击阅读]
福地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海尔曼·布霍尔茨——德国人,罗兹某印染厂厂长卡罗尔·博罗维耶茨基(卡尔)——布霍尔茨印染厂经理莫雷茨·韦尔特(马乌雷齐)——布霍尔茨印染厂股东,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马克斯·巴乌姆——博罗维耶茨基的好友布霍尔佐娃——布霍尔茨的妻子克诺尔——布霍尔茨的女婿马切克·维索茨基——布霍尔茨印染厂医生尤利乌什·古斯塔夫·哈梅施坦(哈梅尔)——布霍尔茨的私人医生什瓦尔茨——布霍尔茨印染厂公务员列昂·科恩——布霍尔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2:骑虎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有两家门第相当的巨族,累世的宿怨激起了新争。——《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在悌摩西家里人的占有欲是从来不会停止不前的。福尔赛家人总认为它是永远固定的,其实便是在福尔赛族中,它也是通过开花放萼,结怨寻仇,通过严寒与酷热,遵循着前进的各项规律;它而且脱离不了环境的影响,就如同马铃薯的好坏不能脱离土壤的影响一样。 [点击阅读]
福尔赛世家三部曲3:出租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这两个仇人种下的灾难的祸根使一对舛运的情人结束掉生命。——《罗米欧与朱丽叶》第一章邂逅一九二○年五月十二号的下午,索米斯从自己住的武士桥旅馆里出来,打算上考克街附近一家画店看一批画展,顺便看看未来派的“未来”。他没有坐车。自从大战以来,只要有办法可想,他从来不坐马车。 [点击阅读]
科学怪人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你那时还觉得我的探险之旅会凶多吉少,但是现在看来开端良好、一帆风顺,你对此一定会深感宽慰吧。我是昨天抵达这里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写信给你,让我亲爱的姐姐放心,而且请你对我的探险事业增加成功的信心。我现在位于距离伦敦千里之遥的北方,当我漫步在圣彼得堡的街头,微风带着一丝寒气迎面而来,不觉令我精神一振,一种快意不禁涌上心头。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