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将军的女儿 - 第05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闯进一个死者的家会产生一种异样的感觉……一个生命突然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留下来的只是些无生命的东西。这儿已没有人指着墙上的那幅画,告诉你那是她最喜欢的;没有人为你拿出本影集,绘声绘色地给你讲解;没有人为你端上一杯饮料;没有人告诉你屋里的花草为什么已经枯萎,快要死了。
  在厨房里,辛西娅看到了那扇闩着的门。我对她说:“这扇门是通向地下室的,没有危险。我们最后再来检查。”
  她点了点头。
  从厨房里的东西上只能看出安-坎贝尔是个特爱整洁的人,吃的都是些有益于健康的食品,像酸奶、豆芽、糠饼等。看到这些食物,我的胃里一阵翻腾。冰箱和餐柜里都是些名贵的葡萄酒和高档啤酒。
  “我们去看看别的房间吧。”辛西娅说。
  我们按照她的意思先来到楼下的盥洗室。这儿非常干净,不过,马桶座圈是直立着的。凭着我在军官俱乐部那位上校那儿学到的几条经验,我断定,最近肯定有男人来过这儿。实际上,辛西娅也看出了这一点。她说:“那人至少比你们这些老家伙文雅一些。”
  看来我们真的要涉及性别和代沟的问题了。我本想回敬她两句,但又怕米德兰的警察会随时来到这儿,他们一来,出现的分歧肯定要比我和辛西娅之间的大得多。
  我们又搜查了餐厅和起居室。这两个地方都很干净,很朴素,好像为了准备大型聚会而特意收拾过一样。跟别的军人一样,她屋里的装饰品都是世界各地有纪念意义的东西——日本漆器、巴伐利亚白-器皿、意大利的玻璃制品等等。墙上的画让人联想到一间正上着几何课的教室——都是些立方体、圆、椭圆、线段之类的图形,而且都是原色,没有什么寓意。我看,问题也就在这儿,到现在,我还没掌握安-坎贝尔案件的一点线索。我想起了从前搜查一个杀人犯的房间时的情形。那次我用了不足10分钟就抓住了罪犯的线索。有时候,一件很不起眼的小东西却能说明大问题。比如,一本唱片集、墙上的一幅群猫图、扔在地上的内衣内裤;有时也可能是书架上放的书或者缺少了的书、一本影集,或者一本被发现的日记等等。但在安-坎贝尔的屋里,我却觉得自己好像误入了一个房地产经纪人开设的模型室。
  一楼的最后一个房间是书房。里面除了书以外还有一张沙发和一把扶手椅。另外,还有一只落地支架,上面放着一台电视机和一套音响。桌子上有一部录音电话机,上面的灯正亮着,我们暂且没去管它。
  我们对书房进行了彻底检查,查看了所有的书;连书桌的抽屉和下面的桌洞也仔细看了一遍。最后,我们从书名和激光唱片的标题上,发现她的书大多数都是军事方面的。另外还有几本烹调书、几本健美书,但没有文学和科幻一类的书,倒是有一套弗里德里希-尼采的书,还有许多心理学方面的书。看来,我们正在调查的人是个很不一般的心理学家。她研究心理学中一个很神秘的分支——战争心理学。这件事可能与本案有最密切的关系,也可能没任何关系。
  我打开电视机,以为会是一个健美或者新闻节目,但电视机正调在录像频道上。我看了所有的录像带,发现只有几盘黑白的经典片、几盘健美片,还有几盘,上面写着《心理战术系列讲座》。
  我从那些心理战术讲座带里拿出一盘,放进录像机里。
  辛西娅转过身,和我一起看起录像来。安-坎贝尔的形象充满了整个屏幕。她站在讲台上,身穿军装。她确实很漂亮,长着一双摄人魂魄的大眼睛。她先朝摄像机镜头看了一会儿,然后对听众微微一笑,开始了演讲:“早上好,先生们。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心理战术或叫战争心理学中的几个问题。步兵指挥官们如果愿意一试的话,会发现这几种战术在战场上最能有效地挫败敌人的士气。这几种战术的最终目的就是打击敌人。要完成这一神圣而艰巨的使命,自然不能没有大炮、飞机、枪支和智慧。但是,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完成这一使命不可缺少的催化剂,那就是鲜为人知的、极少被付诸实践的战争心理学……战争心理学的目标不是要把敌人打垮,而是要铲除引起战争的因素。现在人们只一味追求高科技,想以此解除战场上的问题,但却忘记了最原始的叫喊声。”她按下了键钮,屋里顿时充满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尖叫声。她笑了笑,说:“这声音能放松括约肌。”台下立刻有几名男性军官笑了起来。坎贝尔以笑回答了他们。那笑声甚至有几分下流。她赶紧低下头,好像是看了看讲稿。抬起头来时,她又恢复了严肃的表情,屋里的笑声也渐渐地平息下去。

  我觉得她是在讨听众欢心。军队里好多男教官在讲课时也愿意讨听众欢心。他们一般是利用一个下流的玩笑或者偶尔来上一段自己的评论。显然,安-坎贝尔已经打动了她的听众。那一瞬间与听众微妙的性感交流暴露了她的一些实际的心态。我关掉录像机,说:“讲得很有意思。”
  辛西娅说:“是谁竟然杀了这样一个女人?她那么富有生气,那么才华横溢,又那么充满自信……”
  也许正是因为这些才会有人想杀她。我们肃静地站在那儿,似乎觉得安-坎贝尔的灵魂还留在这间屋里。说实话,我已经被她深深打动了。她属于那种看一眼就忘不掉的女人。吸引人的不只是她的外表,还有她的气质。她的声音既有指挥官的铿锵深沉,又有女性的温柔和性感。她的话里不时地露出一些南方口音,可能是因为她值班时经常要和南方来的士兵打交道。总之,她是个很有魅力的女性,可以毫不费力地赢得男人们的喜爱,至少可以吸引男人们的注意力。
  她对女人产生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辛西娅看来是被她折服了;也有一些女人觉得她很可怕,尤其是丈夫或男友和她关系密切的那些女人。至于另外一些女人对她有什么看法还不得而知。为了打破沉默,我说:“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呢。”
  于是,我们接着搜查书房。我们拿起书架上的一本影集,一起翻看起来。它看起来像是家庭影集:有将军夫妇,还有一个小伙子,可能是将军的儿子。有安穿便装跟将军的合影,有和叔叔阿姨们的合影,有西点军校的、野餐的、圣诞节的、感恩节的……我觉得这本影集像是她母亲为她整理出来的。这影集在告诉人们,坎贝尔的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最和睦最富有爱心的家庭。我说道:“这本影集平淡无奇,但可以说明一件事,不是吗?”
  “什么事?”辛西娅问。
  “他们一家人可能彼此痛恨。”
  “你太多疑了,”她说,“而且很妒忌。因为我们都没有这样的家庭。”
  我合上影集说:“我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虚伪的笑脸背后藏的究竟是什么了。”
  辛西娅好像有些开窍了,她说:“保罗……我们必须审问坎贝尔将军……还有……坎贝尔夫人……”
  我回答说:“谋杀就够糟糕的了,而此案是奸杀,而且不是一般的奸杀,被害人的父亲是一位民族英雄,那些调查被害人生活的傻瓜们就应该清楚自己的对手是什么人,懂吗?”
  辛西娅想了想说:“我真的想参加侦破这个案子。我觉得……唉……觉得对她有一种亲切感。我虽然不认识她,但我知道,她在父亲统帅的军队里工作肯定很不容易。”
  我们走到书房的另一边。我看了看墙上的一些证书与奖状,有安-坎贝尔在西点军校的毕业证书、军队的委任书、各种训练班的结业证书,还有许多奖状,还有国防部和其他部门颁发的证书。其中有一张表扬她为“沙漠风暴”行动做出了贡献,但没写是什么贡献。我清了清嗓子,对辛西娅说:“你听说过沙漠风暴中的那个‘疯狂计划’吗?”
  她回答说:“记不清了。”
  “有些研究战争心理学的聪明人想出了一个主意,把一些赤裸裸的黄色照片撒到伊位克战场上。因为大部分可怜的伊拉克士兵已经很久没见过女人了,所以那些心理战术性虐侍者决定把他们埋进色情照片里,使他们疯狂起来。这个计划传到了多国部队指挥部,看来是稳操胜券了。可是,不幸的是,沙特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马上发动了进攻。他们的军队很守旧,对待女人裸体可不像我们的军队那么开明。所以,计划就这么泡汤了。但仍有些人觉得这个主意很高明,说如果这个计划实现了,这场战争至少可以提前一刻钟结束,最多能提前4天。”说完,我笑了。
  辛西娅冷峻地说:“真令人恶心。”
  “从理论上讲,我同意你的看法。但是,如果那个主意能挽救一条人命,也说明它有点儿价值。”
  “可是挽救一条人命并不能改变战争的结局。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这个主意不是出自一个下流的男人,而是出自一个女人,你认为怎么样呢?”

  “你是指坎贝尔上尉?”
  “当然。因为那个主意出自这儿的特种军事学校。我们可以去核实一下。”
  辛西娅又陷入了沉思。过了一会儿,她抬起头来问我:“你了解她吗?”
  “只是听说过一些事。”
  “都听说过些什么?”
  “不外乎是别人听说的那些。她各个方面都很完美。如果把她比作牛奶的话,那么这牛奶产自美国,经过公共情报部消毒调匀,然后送到了你的门口,既干净又新鲜,绝对有益于你的健康。”
  “难道你不相信这些?”
  “是的,我不相信。如果将来事实证明我错了,那我会自动辞掉我的工作,因为那说明我不称职。”
  “你的结局很可能就是这样。”
  “很可能。”我补充道,“你想一想,她死得那么蹊跷。如果罪犯是个陌生人,那他绝对不能制服她。因为她很机警,很灵敏,又随身带着手枪,随时可以向对方开枪。”
  她点了点头,像是自言自语地说:“我也这样想过。对于一个女军官来说,生活具有两重性是不足为奇的。她表面上总是那么正直严肃,但她肯定也有自己的私生活……不管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我以前接触过的那些强xx案里的被害者中,有结了婚的,也有单身的。但她们的私生活都很正常,遭到强xx完全是偶然的。我也接触过一些不守妇道的女人,她们遭强xx也与她们放荡的情人毫无关系,也都是偶然的。”
  “会有这种可能,我并不想把它排除。”
  “不要太武断,保罗。”
  “我并不武断,但我也不是圣人。你呢?”
  “这还用问嘛。”她走到我身边,出乎意料地把手搭在了我的肩上,“我们能破这个案吗?我是说,如果我们齐心合力,能破这个案吗?我们需要鼓足勇气去面对它吗?”
  “不只是面对,我们要把它查个水落石出。”
  辛西娅用手指在我肚子上戳了一下,好像是给我的话画了一个句号。然后,她又走回安-坎贝尔的书桌前。
  我重新研究起墙上的那些奖状来。有一张是美国红十字会为表彰她发动献血活动而颁发的;另一张是一家地方医院颁发的,表彰她精心照料重病儿童的事迹;另一张是扫盲组织发的教师证书。我不禁纳闷:这个女人怎么会有时间去干这么多事情?除了本职工作,她还经常自愿报名值勤,还有时间过私生活吗?而军队的规矩又是那么严格……难道这位美貌出众的女人竟然没有自己的私生活吗?还是我对她的认识完全错了?
  辛西娅大声对我说:“瞧,她的通讯录。”她把通讯录放进自己的手提包里,然后走过去打开了录音电话机。
  只听一个声音说:“喂,我是福勒上校。将军让我转告你,今天早晨下班后到他那儿吃早饭。”上校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生硬。他接着说:“坎贝尔夫人给你准备了早点。你现在可能正在休息。起床后请你给将军或夫人打个电话。”电话挂断了。
  我说:“可能她是自杀的。但如果我是她,我就会自杀。”
  辛西娅说:“做将军的女儿当然不容易。可是这位福勒上校又是什么人呢?”
  “我想他可能是将军的副官吧。”我问辛西娅:“你听了这段录音有什么感想?”
  “官腔十足。从他说话的语气看,他和安-坎贝尔很熟,但丝毫没有热情。好像给上司的女儿打电话只是为了完成一项任务。因为他的级别比安高,可安又是他上司的女儿。你觉得呢?”
  我想了想,说:“听起来好像是故意编造的。”
  “哦……你是说这像是为了掩盖什么而打的电话?”
  我又把录音放了一遍,仔细听了一会儿。我说:“可能是我想象力太丰富了点。”
  “也可能不是。”
  我拿起电话来,拨通了宪兵司令的办公室,找到了肯特上校,向他汇报:“我们现在还在被害人家里,你通知将军了吗?”
  “没……还没有……我还在等牧师……”
  “比尔,这件事不出几小时就会传遍整个基地。你马上通知被害人家属。不要用信件或电报。”
  “保罗,你看,我已经准备好了专车,而且跟牧师通了电话,他现在正在路上呢——”
  “很好。你把她的办公室搬出来了吗?”
  “搬了,我把她的东西都放在乔丹机场的一个飞机库里了。”

  “很好。听着,现在你要派几辆卡车,再派一个排的宪兵。这些宪兵必须是能吃苦耐劳而且能守口如瓶的人。让他们把安-坎贝尔的住房清理出来,我是说清理出所有的东西,上校。家具、地毯、电灯泡、马桶坐圈、冰箱,还有食品。现场进行拍照,然后把所有东西都运到那个飞机库去,按照原来的样子放好。行吗?”
  “你疯了吗?”
  “是疯了。一定要让宪兵戴上手套。请法医取下他们的指纹。”
  “你究竟为什么要搬走整个房子的东西?”
  “比尔,我们在此地没有司法权,而我又不相信米德兰的警察会做出什么好事。所以当他们来的时候,唯一可以没收的东西就剩墙纸了。在这一点上请你务必相信我。犯罪现场需要军事保护。这完全是合法的。”
  “不,这不合法。”
  “我们只能按我的意见来处理这件事,否则我就不干了,上校。”
  电话里出现了一阵沉默,随后我听到他咕哝了一句,好像是说:“好吧。”
  “再派一个军官到城里的电话公司,把安-坎贝尔的电话接到基地去,就是说在那个飞机库里给她开一个线路。把她的录音电话机插上,放上磁带。不要把那盘旧磁带扔了,因为那上面有电话录音,在上面写上‘证据’字样。”
  “这件事已经成了全州的头版头条新闻了,谁还会给她打电话呢?”
  “你怎么知道?法医到那儿了吗?”
  “他们已经到了现场。尸体也在现场。”
  “圣-约翰和罗宾斯呢?”
  “还在睡觉。我把他们安排在两个单间里了,没有上锁。你想让我对他们宣布他们的权利吗?”
  “不用了,他们不是嫌疑犯。但是在我没和他们谈话之前,你把他们当成目击者就行了。”
  “士兵是有一定权利的。”肯特告诉我说,“圣-约翰是有家室的人,罗宾斯的上司以为她擅离职守了呢。”
  “那就替他们打电话解释一下。但是他们俩是不能与其他人接触的。安-坎贝尔的病历和档案怎么样了?”
  “都在这儿了。”
  “我们还有什么没想到的,比尔?”
  “有的,我们忘了宪法。”
  “别小题大做。”
  “你知道,保罗,现在和我打交道的是亚德利局长,而你们来去自由。目前我和亚德利相处得还可以,因为考虑到有好多问题——”
  “我说过责任由我负。”
  “最好这样。”他又问:“你在那儿发现什么令人感兴趣的东西了吗?”
  “还没有,你呢?”
  “四周的搜查除了几片废纸一无所获。”
  “警犬也没发现什么吗?”
  “没找到别的受害者。”他说,“他们让狗在吉普车里嗅了嗅,而它们径直地跑到尸体那边去了。然后它们又跑回吉普车,跑过看台,跑到树丛那边的厕所里,没有发现异味就又跑回吉普车了。”他接着说,“我们无法确定警犬是嗅到了她的气味还是罪犯的气味。但是,肯定有人到过厕所,也许是他们俩中的一个,也许是两人一块儿。”他犹豫了一下,接着说:“我有一种感觉,罪犯有自己的车。但我们在现场没发现车印,这说明罪犯的车从未离开过土路。可见罪犯在她停车之前就到那儿了,也可能是她到那儿后罪犯才到。然后两人都下了车,罪犯用枪对准了她,强迫她到了作案地点,而后作了案,之后又回到路上……”
  “带着她的衣服吗?”
  “是的,罪犯把衣服放进自己的车里,然后……”
  “然后到厕所里洗了洗,梳了头,钻进汽车里,溜之大吉。”
  肯特说:“事情的经过可能是这样。但这只是一种设想。”
  “我也有一种设想:我们将需要另一个飞机库来容纳这许多设想。好了,我们需要6辆卡车,还需要一个细心的女军官前去监督,还需要公关部出一个人在宪兵搬东西的时候去安抚周围的邻居。再见。”我挂断了电话。
  辛西娅说:“保罗,你的脑子反应真快,而且分析得头头是道。”
  “谢谢。”
  “如果你有点情意有点真心的话,你就会是个更好的人了。”
  “可我不想成为一个更好的人。”我问道:“嗨,难道我在布鲁塞尔时不是个好人吗?我没给你买比利时巧克力吗?”
  她没有马上回答,过了一会儿才说:“是的,买过。喂,在楼上的东西还没被搬走之前我们上去看看?”
  “好主意。”——
或许您还会喜欢:
万灵节之死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0
摘要:一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那太痛苦——太恐怖了!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 [点击阅读]
万物有灵且美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作者简介JamesHerriot吉米•哈利(1916—1995)(原名JamesAlfredWight)苏格兰人。一个多才多艺的兽医,也是个善于说故事的高手,被英国媒体誉为“其写作天赋足以让很多职业作家羞愧”。平实而不失风趣的文风和朴素的博爱主义打动了千千万万英美读者,并启发了后世的兽医文学。 [点击阅读]
三个火枪手
作者:佚名
章节:77 人气:0
摘要:内容简介小说主要描述了法国红衣大主教黎塞留,从1624年出任首相到1628年攻打并占领胡格诺言教派的主要根据地拉罗谢尔城期间所发生的事。黎塞留为了要帮助国王路易十三,千方百计要抓住王后与英国首相白金汉公爵暧昧关系的把柄。而作品主人公达达尼昂出于正义,与他的好友三个火枪手为解救王后冲破大主教所设下的重重罗网,最终保全了王后的名誉。 [点击阅读]
三幕悲剧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萨特思韦特先生坐在鸦巢屋的露台上,看着屋主查尔斯-卡特赖特爵士从海边爬上小路。鸦巢屋是一座漂亮的现代平房,木质结构不到一半,没有三角墙,没有三流建筑师爱不释手的多佘累赘的设计。这是一幢简洁而坚固的白色建筑物。它看起来比实际的体积小得多.真是不可貌相。这房子的名声要归功于它的位置-居高临下,俯瞰整个鲁茅斯海港。 [点击阅读]
不分手的理由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在喧闹的大街拐弯之后,刹那间四周变得寂静无声,黑暗中一排路灯伫立在街头。放眼望去,只有一盏红绿灯在寒空中绽放着鲜红色的光芒。速见修平往前欠身,嘱咐计程车司机行驶至红绿灯时左转。这一带是世田谷的新兴社区,近年来开始兴建,大量的超级市场和公寓,修平目前住的房子也是三年前才盖好的。住宅用地有高度的限制,修平住的公寓只有三层楼,他本身住在二楼。 [点击阅读]
且听风吟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1“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章,如同不存在彻头彻尾的绝望。”这是大学时代偶然结识的一位作家对我说的活。但对其含义的真正理解——至少能用以自慰——则是在很久很久以后。的确,所谓十全十美的文章是不存在的。尽管如此,每当我提笔写东西的时候,还是经常陷入绝望的情绪之中。因为我所能够写的范围实在过于狭小。譬如,我或许可以就大象本身写一点什么,但对象的驯化却不知何从写起。 [点击阅读]
世界之战
作者:佚名
章节:27 人气:0
摘要:在19世纪末,没有人相信我们这个世界正在被一种比人类更先进,并且同样也不免会死亡的智慧生命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又有谁会相信,当人类正在为自己的事情忙忙碌碌的时候,他们被专心致志地研究着,像人们用显微镜研究一滴水里蠕动繁殖的生物一般仔细。自高自大的人类来往于世界各地,忙着干自己的事,自以为控制了物质世界的一切。显微镜下的纤毛虫恐怕也不乏这样的幻觉。 [点击阅读]
东方快车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一位重要的旅客叙利亚。一个冬天的早晨,五点钟。阿勒颇城的月台旁,停着一列火车,这列车在铁路指南上,堂而皇之地称为陶鲁斯快车。它由一节炊事车、一节义餐车、一节卧铺车厢和两节普通客车组成。在卧铺车厢门口的踏脚板旁,站着一个年轻的法国陆军中尉,他身着耀眼的军装,正和一个小个子谈话。这小个子连头带耳都用围巾里着,除了一个鼻尖通红的鼻子和两个往上翘的胡子尖外,什么也看不见。 [点击阅读]
两百年的孩子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我是一个已经步入老境的日本小说家,我从内心里感到欣慰,能够有机会面对北大附中的同学们发表讲话。现在,我在北京对年轻的中国人——也就是你们——发表讲话,可在内心里,却好像同时面对东京那些年轻的日本人发表讲话。今天这个讲话的稿子,预计在日本也将很快出版。像这样用同样的话语对中国和日本的年轻人进行呼吁,并请中国的年轻人和日本的年轻人倾听我的讲话,是我多年以来的夙愿。 [点击阅读]
丧钟为谁而鸣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海明为、海明微、海明威,其实是一个人,美国著名小说家,英文名Hemingway,中文通常翻译为海明威,也有作品翻译为海鸣威,仅有少数地方翻译为海明为或海明微。由于均为音译,根据相关规定,外国人名可以选用同音字,因此,以上翻译都不能算错。海明威生于l899年,逝世于1961年,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是一位具有独创性*的小说家。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