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江南三部曲 - 第三部-春尽江南 第一章 招隐寺 12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12
  转眼间就到了六月中旬。阳光并不是很炽烈,太阳被云层和烟霾遮住了。远远看上去就像一张曝光过度的底片。空气污染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你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直视太阳而不必担心被它灼伤。
  天气仍然又闷又热。
  大概正是麦收时节,郊区的农民将麦秸秆烧成灰做肥料。烟雾裹挟着尘埃,笼罩着伯先公园,犹如一张巨大的毯子,悬停在旱冰场的上空。伯先公园内仅有的鸟类,乌鸦和麻雀,在肮脏的空气中飞来飞去,坚忍不拔地啁啾。蝉鸣倒是格外地吵闹,在散发着阵阵腥臭的人工湖畔的树林里响成了一片。
  假如是在冬天,每当西伯利亚的寒流越过蒙古草原和江淮平原,驱散了鹤浦化工厂那肮脏的空气,扫荡着数不清的灰尘、烟霾和悬浮物,送来清冽的寒风,伯先公园的天空将会重新变得高远,将会重现绿宝石般的质地。
  现在是夏天,他能指望的,只有天空滚过的雷声和不期而至的暴风雨。暴雨过后,烙铁般的火烧云会将西山衬得轮廓分明,近在咫尺,仿佛触手可及。
  在那个时刻,即便站在自己卧室的阳台上,端午都能看见山上被行人踩得白白的小径,看见上山烧香拜佛的老人。
  每当这个时候,端午总会贪婪地呼吸。仿佛长久憋在水中的泳者,抬头到水面上换气。他的内心,会涌现出一种感激的洪流——那是一种他习以为常的偷生之感,既羞愧,又令人庆幸。
  这天傍晚,儿子从学校放学回来,一进门就对他说,他们的班主任鲍老师想请他去学校做一次演讲。
  “这么说,你们的班主任也知道我?”沉睡在他心底的虚荣心,再度苏醒,泛滥,令他感觉良好。
  “那当然!”儿子此刻已经把佐助脚上的铁链子解了下来。他让鹦鹉趴在自己的肩头,轻轻地拍打着他那绿松石一般的羽毛,“是暴君亲口对我说的。”
  他们的班主任姓鲍,学生们都管她叫暴君。
  “那么,什么时间呢?还有,你们老师让我讲什么题目?”端午想搂住儿子亲一下,却引起了佐助的嫉妒心,它的尖喙毫不犹豫地啄向端午的手背。
  “这我就不知道了。要不,你给暴君打个电话问问?”有一种亮晶晶的光芒,在儿子的眼中飞快地闪了一下。
  可若若并不知道鲍老师的手机,他只记得办公室的电话。
  因担心老师们下班,端午犹豫了半天,还是决定往办公室打个电话。
  接电话的是一个老头。他说鲍老师正在隔壁的会议室,给参加全省奥林匹克竞赛的队员们作报告。不过,他还是决定去隔壁叫她。
  “您哪位?”鲍老师的声音冷冰冰的,为自己的报告被打断而露出明显不悦的口气。
  “我是谭良若的家长,我叫——”
  “您有什么事?”她的声音明显更为严厉,而且不客气地打断了端午的自我介绍。这清楚地表明,她对他的名字没有什么兴趣。
  端午的心猛地往下一沉,不由得回过头去,打量起自己的儿子来。若若此刻正在用一种崇敬而期盼的目光望着他。他的眼珠黑黑的,亮亮的,眼神中半是畏葸,半是狡狯。端午只得硬着头皮和暴君周旋。一心盼望着,尽快结束与她的通话。
  “没有哇,我们何曾请你来演讲……这孩子,没影子的事,怎么能胡编乱造?再说了,现在学校都快放假了,我这边又要忙着送孩子去南京比赛,没有时间安排你来演讲。我忙得,唉,忙得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不过——”
  “大概是孩子弄错了。”这一次轮到端午打断他的话了,“那就算了吧。鲍老师,再见。”

  “哎,你等等——”在电话的那一端,暴君试图阻止他挂断电话。与此同时,她的声音也变得稍微柔和一些了:
  “你孩子无端说谎,这可不是小事!这学期,我们的确邀请了几位家长来学校演讲,可那都是成功人士。你不在被邀请之列,也许你儿子会觉得受到了冷落。他希望你到学校来露露脸,这可以理解,但不能无中生有。我明天会找他来办公室谈话。如果有必要,他还得写检查。关于这一点,希望家长配合我们。不过,虽然我们事实上没打算请你来讲演,既然您自告奋勇地打来了电话,我们倒不妨给你安排一场演讲。我想问一问,你是学什么的?”
  尽管端午当时大脑一片空白,既羞愧又愤懑,但他清醒地意识到,他正在面对的不是别人,而是儿子的班主任。他必须克制自己,忘掉他那个自命不凡的自我,忘掉这个世界上还有羞耻二字。
  “我是学文学的。”他嗫嚅道。同时,他龇牙咧嘴,使得整个脸部的肌肉彻底变形,借此自我解嘲,缓解压力。
  “我的意思是,你能讲什么?您来给孩子们讲讲童话怎么样?等等,让我再想想,孩子们都喜欢张晓风和郑渊洁,你选一个,给孩子们谈谈你的阅读体会可以吗?喂,可以吗?那就这么定了。明天上午十点半,我把我的一节语文课让给你。因为要准备期末考试,我们只能给你一节课的时间。”
  “可是,我,鲍老师,本来——”
  “您就别谦虚了。明天上午见。我这里正忙着呢,对不起,我先挂了。”
  晚上,庞家玉打来电话检查儿子的家庭作业,并让他在电话中背一下司马迁的《报任安书》。
  端午跟她说了第二天要去学校演讲的事。
  “那多好啊!”家玉兴奋地对他喊道,“你终于肯出山了。太好了。正好借机与鲍老师沟通沟通。几次开家长会,你都不肯去。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太好了。颜颜的爸爸刚去过,他是个大画家,上星期去讲过人物素描;淘淘的爸爸是工商银行的副行长,刚开学的时候,他就去学校作了一个关于如何使压岁钱增值的报告;丫丫的爸爸是博物馆的馆长,他将孩子们带到博物馆参观,给他们讲解青铜器;露露的爸爸是国资委的……哎,他们请你去讲什么呀?不会是诗歌吧?这至少说明,你还是有点影响的,是不是?”
  端午只得将傍晚与鲍老师通电话时极为尴尬的情景,向家玉说了一遍。
  他不想去。因为这种自己找上门去的感觉太过恶劣。更何况,他既不喜欢张晓风,也不喜欢郑渊洁。没什么道理。就是反感。他们的作品,他连一个字也没读过。家玉半天没说话,她在想什么,端午并不清楚。过了好一会儿,他听见妻子轻轻地叹了口气,对他说:
  “你这个人太敏感了。这个社会什么都需要,唯独不需要敏感。要想在这个社会中生存,你必须让自己的神经系统变得像钢筋一样粗。不管怎么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不要老想着你的那点面子,那点自尊心。它像个气球一样,鼓得很大,其实弱不禁风,一捅就破。既然鲍老师跟你说定了讲演的时间,你得去。无论如何都得去。俗话说,宁可得罪十君子,不能得罪一小人,宁可得罪十个小人,也不能得罪孩子的班主任。学期快要结束了,今年上半年的礼还没送,我担心等我回来,学校大概早已放假了。趁着明天去演讲,你快想一想,给老师带点什么礼物好?”
  庞家玉提到了几个化妆品的名字。CD。兰蔻。古奇和香奈儿。可她又担心,像鲍老师那样死抱住韩国品牌不放的人,不一定能知道这些化妆品的真正价值。既然鲍老师那里要送,数学老师和英语老师也不能怠慢。否则的话,万一穿了帮,就不好办了。可数学老师是个男的,送他香水和化妆品,显然不合适。所以,还没等端午发表什么意见,家玉自己就把香水方案否决了。

  那么,送加油卡又如何呢?
  鲍老师开着一辆“奇瑞”,送加油卡倒是挺合适的。可问题是,另外两个人是否开车却不很清楚。如果他们没车,加油卡还得设法变现,这等于是给人家添了一堆麻烦。他们心里一烦,礼物也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所以,这个方案也不太可行。当然,直接送钱也不太好。因为,在这三位老师之中,假如有一位道德感尚未最终泯灭(家玉补充说,这样的可能性事实上很小),那么,在面对赤裸裸的金钱时,总会或多或少地有一点犯罪感……
  家玉提出了她的最终方案:去家乐福超市购买三张购物卡,每张卡充值1500。
  “家乐福超市九点钟要关门,你得赶紧去。如果你放下电话就打车去的话,应当还来得及。”
  既然端午已打定主意不去家乐福,也不打算给暴君他们带什么礼品(因为假如是那样的话,演讲反而就变成了一个送礼的借口,这是他无论如何不能忍受的),就爽爽快快地答应了她。
  吃过晚饭,他开始在互联网上搜索张晓风和郑渊洁的作品。儿子竟然不用人督促,自己就去洗了个澡。还把自己最喜欢的SNOOPY图案的T恤衫从衣柜中翻了出来,穿在了身上,对着镜子,梳了半天的头。
  好像第二天要去学校演讲的,正是他本人。
  端午的感受正好相反。他在某种意义上正在变成瘦弱的儿子。想象着儿子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小小希望和好奇心,像泡沫那么璀璨而珍贵,他只能徒劳地期望这些泡沫,至少晚一点碎裂。
  当他坐在电脑前苦读张晓风的作品时,儿子早已歪在床边睡着了。他张着嘴,鼾声应和着海顿四重奏的节奏,使一种神秘的寂静,从潮湿而闷热的夜色中析离出来。他忽然有些明白,为什么中国古代就有“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的说法。海顿的音乐再好听,也比不上儿子在黑暗中绵延的呼吸让他沉醉。
  他觉得自己为儿子付出的所有的煎熬、辛劳乃至屈辱,都是值得的。
  这样一想,就连张晓风或郑渊洁的文字,仿佛也陡然变得亲切起来,不像他原先想象的那般不可卒读。
  直到海顿的那首《日出》放完,端午才意识到,自己在床边看了他多久。
  第二天上午,下起了小雨。他乘坐16路公共汽车来到儿子的学校,在门口接受保安礼貌而又严格的询问和检查。
  这其间,绿珠给他发来了一条短信,约他在一个名叫“荼靡花事”的地方见面。他听徐吉士说起过这个地方,可从来没去过。他简单地回复了一个“好”字,就把手机关了。
  沿着空荡荡的走廊,端午探头探脑地来到了六年级五班的教室门口。鲍老师正在给学生训话。她梳着齐耳短发,脖子又细又长,可脸上的下颌部居然迭着三层下巴。时间已经过了11点。他站在教室门口,透过窗户,目光依次扫过学生们的脸。在最后一排的墙角里,他发现了自己的儿子。若若也在第一时间看见了他。为了让父亲看见自己,若若从座位上猛地直起身子,可是他担心这一举动遭到老师的责骂,又迟疑地坐了下去。
  他的脸,被前排的一个高个子女生挡住了。
  鲍老师终于讲完了话,从教室里走了出来,严肃地将端午从头看到脚,眼神就有点疑惑。她还是冲他点了点头,轻轻地说了声:“开始吧。”然后,就抱着她的那台笔记本电脑,回办公室去了。

  教室里一片静穆。因为意识到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端午临时决定将自己精心准备的不乏幽默的开场白省去,开始给学生讲课。
  儿子若若突然像箭一般地冲上了讲台,把他的父亲吓了一跳。
  原来是黑板没擦。
  端午转过身,看见黑板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英文单词。若若的个子还太小,就算他把脚踮起来,他的手也只能够到黑板一半的高度。端午朝他走过去,在他耳边轻轻地说了句,“爸爸来吧”,可若若不让。他坚持要替父亲擦完黑板。够不到的地方,他就跳起来。端午的心头忽然一热,差一点坠下老泪。他知道,孩子是为自己感到骄傲。可若若还不知道的是,他为父亲感到骄傲的那些理由,在当今的社会中已经迅速地贬值。“诗人”这个称号,已变得多少有点让人难以启齿了。
  在讲课的过程中,他望见儿子一直在笑。他不时得意地打量着周围的同学们,揣摩着他们对父亲讲课的反应。他不时地将身体侧向过道的一边,以便让父亲能够看到他——可在讲课的过程中,端午根本不敢去看他。
  他的心里沉甸甸的。
  等到他终于讲完了课,走到教室外的走廊里,发现鲍老师已经在那儿等他了。端午有些回忆不起来,刚才在他讲课的时候,鲍老师是否一直站在窗外,远远透过窗户,注视着教室内的一举一动。鲍老师说,因为这次演讲是临时安排的,不在学校的计划之内,她无法说服财务科给他支付报酬,不过:
  “我刚刚出版了一本小书,你就留着它做个纪念吧。”她把书递给端午,端午赶紧夸张地道谢并佯装欣喜。
  书名挺吓人的:《通向哈佛的阶梯》。
  雨忽然下大了。
  鲍老师又问他,有没有时间听她“汇报”一下孩子最近的表现。鲍老师原本打算请他去办公室谈,端午将手机向她晃了一下,抱歉地对她说,他约了一个朋友,恐怕没有多少时间了。事实上也是如此,绿珠一连发了六个短信来催他。
  “你见过驴拉磨吗?”鲍老师对他的推脱未予理会,忽然笑着问他。
  “没有啊。”端午不解地答道。
  即便这会儿没有短信过来,他还是不时地查看手机的屏幕,故意显出心不在焉的样子。
  “我的意思是说,你知道为什么驴在拉磨的时候,我们通常要给它蒙上眼睛?”
  “不知道啊。不过,为什么呢?”
  “首先,你给驴子蒙上眼睛,他在拉磨时就不会犯晕。这一点我们都知道。其次,蒙上了眼睛,驴子在工作中就更为专注,一旦眼睛蒙上了,它会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拉磨上,就不会发现自己其实一直在原地打转。这样,驴子的工作就更有效率。你晓得的,一旦驴子发现自己是在重复地做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它马上就会厌倦的。而蒙上了眼睛,它会误以为它在走向通往未来的富有意义的道路。只要它愿意,它甚至会任意地想象沿途的风景:山啦,河流啦,花花草草啦……”
  端午发现,鲍老师的嘴角两侧各有一团唾沫,挤成两个圆圆的小球。浮在嘴角,但就是不掉下来。而且,据他观察,她的脖子特别地细长。也就是说,假如有人要去掐它,很适合把握。
  他揣摩鲍老师的意思,是不是在暗示自己,也要像对付拉磨的驴子那样,把孩子们的眼睛蒙上?可又不敢问。
  好在鲍老师马上就向他解释说,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比喻而已。也许不很贴切。但随后,她又自相矛盾地补充说,不仅仅是孩子,其实我们做大人的,眼睛也应该蒙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
作者:三毛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三毛,我亲爱的女儿:自你决定去撒哈拉大漠后,我们的心就没有一天安静过,怕你吃苦,怕你寂寞,更担心你难以适应沙漠的日常生活。但每次接你来信好像都在天堂,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信心。物质上的缺乏,气候的骤变,并没有影响你的情绪。我想可能是沙漠美丽的景色*深深地迷惑了你,夕阳中的蜃楼,一望无垠的黄沙,一向是你所神住。一旦投入其中,谁能体会?谁能领略?所以,这次你去撒哈拉,我和你父亲都没有阻止。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士兵突击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今天是我当兵的四年八个月零八天,我想我可能要死了。我并不太懂他们所说的荣誉。我不是一个好军人。我只是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我当了四年八个月零八天的兵,最后的几天,我来到了这个地方。这里绝对没有仁慈,因为这里允许真正意义上的死亡,被流弹击中死亡是合理的,因自然条件恶劣死亡是合理的。因为他们代表敌人,指望敌人仁慈的军人不如后悔自己的出生……我很遗憾,我遇上的甚至不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战争。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朝内81号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城市从地铁的第一班车开始苏醒,叮叮当当的装进去一个个睡眼朦胧的虫子,哈气连天的开始看免费报纸玩手机显配电子书飞媚眼等艳遇。呼啸的列车穿越无边黑暗的地下,连接着数不清的空洞和阴霾,那些只有老鼠飞蛾蠕虫才能到达的伸手不见触角的地方,有多少你不知道的啃食和狞笑。让人无语的安检仪肮脏的吞噬者红男绿女仔细的包皮包皮和混合着民工编织袋的余尘一直嘟嘟的进站。“您等会,您这包皮得打开我们手检下。 [点击阅读]
皮皮鲁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终于有一天,在一座图书馆里,男孩子和女孩子都不满意啦!他们想,男孩子和女孩子的头发不一样,穿的衣服不一样,说话的声音也不一样,可为什么看的书一样呢?他们一不满意,可不得了啦!一个个嘴噘得老高,脸涨得通红,把半边天都烧鼹了。消防队发现北边的天烧红了,开着救火车赶来,可是到了现场一看,哪有什么火,原来是孩子们生气呢。后来,图书馆的阿姨把我叫去。 [点击阅读]
第二个太阳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一一列火车向南急驶。其中一节平板车上装载着一辆小吉普和一辆中型吉普。兵团副司令秦震坐在小吉普司机旁边他的坐位上。雨水在风挡玻璃上狂泻奔流,风把雨水旋进吉普车厢里面,凉渗渗的大雨点扑在秦震的脸上,他的美式军大衣和微微敞开的军装上衣的领口,都淋湿了,雨水聚汇起来,顺着脖颈流注到胸膛上。参谋、警卫员几次请他搬到后面中型吉普电台车上去,他却断然拒绝了。因为在这种历史转折关头,他宁愿在暴风雨里猛进。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