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假曙光 - 第09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雷西家族四十年代在纽约盛极一时,然而半个世纪之后,在我的童年时代,姓这个姓的只剩下一个人了。像许多显赫的小小的殖民地社会的后裔一样,雷西家族已彻底消亡了,除了几位老太太,一两个家谱学者。还有三一教堂那位掌管墓葬名册的执事外,其他人则早把他们遗忘了。
  当然,因为联姻,雷西家族的血统仍然可以在许多家族里找到,比如:肯特家族,于扎尔家族,科斯比家族,还有其他许多家族。他们都因与一个“署名者”沾亲而自豪,却对雷西家族后代的命运漠不关心。这些曾养尊处优、花钱如水的老纽约人,一旦从教堂长椅和家庭餐桌旁消失,便像一撮尘埃似的销声匿迹了。
  如果我碰巧从小就熟悉这个姓氏,主要是因为那家硕果仅存的一位是我母亲的远亲。有时,我母亲也带我去看望她。因为她已经答应我第二天要给我些好东西,所以觉得我到那儿可能会听话的。
  我那时常听人们把老阿勒西娅·雷西小姐住的房子叫“埃比尼泽表兄家”。显而易见,当年那房子曾是住宅建筑风格的典范;然而,它如今只是被当作往昔的又丑又老的遗迹看待。雷西小姐因为患风湿病,腿瘸了,她呆在正屋里,那房子又大又冷,陈设简陋,摆着几张有串珠饰的桌子,几个红木陈列架,还有一些画像。画上的人衣着古怪,面色惨白而忧伤。雷西小姐本人身材魁梧,性格抑郁,带着一顶有雉堞式黑色花边的帽子。她耳朵完全失聪了,像是被遗忘的岁月里的遗老,又像是一块失考了的罗塞塔石碑。我母亲是在那逝去的传统中抚养长大的,所以当雷西小姐说起玛丽·艾德琳,萨拉·安,或者博士叔叔时,一她依靠直觉就知道她指的是谁,即便对我母亲来说,与她交谈也既费劲,又伤神,所以我的插话尽管幼稚,不但没有受到指责,反而常常得到鼓励。
  有一次去看望她时,我的目光无精打采地四处游移,在那些暗淡无光的肖像中,我挑选出一幅三色蜡笔画,画上是个大脑门、黑眼睛的小姑娘,她身着彩格呢连衣裙,饰边宽松长裤,坐在草埂上。我拽着母亲的袖子问那女孩是谁,她说:“啊,那是可怜的小路易莎·雷西,她是害痨病死的。阿勒西姬表姐,小路易莎病殁时有多大?”
  仅把这个简单的问题打进阿勒西娅表姐的脑海,就足足费了十分钟的劲;这件工作完成以后,雷西小姐带着一种神秘莫测的不快神态沉重地丢下“十一”这两个字来。这时,我母亲精疲力尽,无法再问了,便转向我,面带我们俩专有的会心微笑,一补充道:“本应继承雷西画廊的就是这个可怜的孩子。”然而对于我这样年纪的一个小男孩,这种信息没有趣味,我也理解不了母亲话里暗含的愉悦。

  去年这遥远的一幕突然又问到我的心头。当时我正好在纽约,这个地方我并不常去。我去故友约翰·塞尔温家赴宴,他是个银行家。就在他的新藏书室的壁炉前,我惊愕地站住了。
  “嗬!”我仰望着挂在壁炉上方的画喊道。
  主人把肩往上一耸,双手插入衣兜里,摆出一副虚怀若谷的神情。人们认为只有自己的东西得到人家的赞赏时,摆出这副禅气才算得体。
  “《曙光中的麦克里诺》?是——是的……这是我从雷西藏画中搞到的唯一的东西。”
  “唯一的东西?唔——”
  “啊,你本应当看看曼泰尼亚;还有乔托;还有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加——真该死,皮耶罗·德拉·弗兰西斯加的世上最美的画之一……一个小姑娘的侧面像,头上罩着个珍珠发网,背景是一片耧斗菜,那幅画又回欧洲了一国家美术馆,我相信。而卡尔帕乔最精湛的小《圣乔治)……它去了加利福尼亚……天啊!”他坐下,像个饿汉离开了一桌丰盛的酒席似的叹了口气,“唔,买这画差点儿使我倾家荡产!”他喃喃地说,仿佛这一事实就是某种安慰似的。
  我在翻腾早年的记忆,搜寻与他所说的雷西藏画有关的一丝线索。听他的口气,言外之意就是他在提一些凡是艺术爱好者都了如指掌的东西。
  突然:“也许不是可怜的小路易莎的画吧?”我想起了我母亲那神秘的微笑,便问道。
  塞尔温迷惑不解地望着我。”到底谁是可怜的小路易莎呀?”没等我回答,他又说:“一年以前,画还属于傻瓜内塔“科斯比——她庄根儿就不知道这件事儿。”
  我们面面相觑,我的无知令他费解,而我则一心想努力搜寻内塔·科斯比的家谱,最后总算找到了:“内塔·科斯比——你不是指嫁给吉姆·科斯比的那个内塔·肯特吧?”
  “正是她,他们都是雷西家族的亲戚,是她继承了那批画。”
  我继续沉思。“我离开哈佛的那年,特别想娶她。”我过了片刻说道,这话与其说给别人听的,不如说是说给我自己的。

  “唔,那样的话,你就占有了一个天字第一号的大傻瓜;还会得到一批世界上最美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前艺术家的作品。”
  “世界上最美的?”
  “是的,如果你还没见过这些画,你就等着瞧吧,我估计你可能没见过——你也不可能见过。你在日本呆了多久?四年?我想是这样。呃,内塔的发现才是去年的事。”
  “发现什么?”
  “老阿勒西娅·雷西阁楼里的东西呗;你肯定记得在第十街那幢难看房子里住的者雷西小姐。那时,我们还是孩子。她是你母亲的亲戚,对不对?嗯,那老傻瓜在那儿住了近半个世纪,头顶的阁楼里锁着价值五百万的画。好像自从可怜的年轻人雷西死后,那些画就一直搁在那儿。它们是很多很多年前雷西在意大利收集的。详情我不太了解;我从来都不擅长家谱学,对雷西家族一直不大清楚。当然了,他们跟大家都有点沾亲带故;就人们所知,这虽不是他们唯一的功能,也是他们最重要的功能。哦——我想雷西大楼就是因他们而得名的吧;只不过不是他们修建的。”
  “可是这个年轻人——我希望我能够再了解一些他的情况。内塔好像仅仅知道(或者说关心),他非常年轻的时候——刚一出大学门——他父亲便打发他去意大利购买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那一定是在四十年代——他回来时带来了这批非同寻常、难以置信的藏画,他还是个孩子!……可是那位老先生却因为他把这7堆垃圾带回了家而剥夺了他的继承权。年轻人和他的妻子很多年以前就双双离开了人世。好像是因为他买了这样的画,大家都笑话他,于是他们便搬走了,在穷乡僻壤里过着隐居生活。在老阿勒西娅的卧室里,挂着几幅他们的滑稽可笑、幽魂似的肖像。上次我去看望内塔时,她给我看了其中一幅;那独女的一幅可怜巴巴的画,一个面无血色。脑门很大的小姑娘。啊,那肯定就是你所说的可怜的小路易莎了!”
  我点了点头。”“身着彩格呢连衣裙,饰边宽松长裤吗?”
  “是的,大致是那样,唔,路易莎和他父母都死了以后,我估计那些画便落入老雷西小姐之手。反正是在某个时候——肯定早在你我记事之前——老小姐继承了这些画连同第十街的房子;三四年前,她也死了,她的亲戚发现她从来没有到楼上看过一眼。”

  “是吗?”
  “是呀,她死时没有留下遗嘱。内塔·肯特——内塔·科斯比——成了最近的亲属。遗产的价值的不大(或者说他们这样认为),由于科斯比家一直手头很紧,就索兴把第十街上的宅子出手,那些画差点儿跟其他东西一起被送到拍卖房去了。大家都认为画值不了几个钱。拍卖商说如果把画和地毯、寝具、厨房用具一起拍卖的话,全部东西都得杀价。由于科斯比家有的墙上光秃秃的,需要挂点什么,他们便打发人把所有的画都拿了回来——大约有三十来幅——并决定叫人弄干净以后挂起来。“毕竟”,内塔说,“透过蜘蛛网仔细辨认,有些看起来很像早期意大利绘画的蛮好的摹本。”由于手头缺钱,她便决定在家清洗,就不往行家那里送了。一天,她正挽起袖子,动手清洗你面前的这一幅时,那种总是偏偏在这种场合下来访的人来访了,也就是那种明白人。这一次,来的是个与卢浮宫有关系的文静小伙,他从巴黎给她带来了一封信,她便请他吃了她那乏味的一顿饭。通报来客了,她想让他看见自己在干什么,倒也有趣。你或许记得她的胳膊很美。于是他被请进了餐厅,他看见她在那儿,身边放着一桶热肥皂水。这东西摊在桌子上。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一把抓住她那美丽的胳膊,由于抓得太紧,结果给捏得青一块紫一块的,同时他喊道:“天啊!热水可不行!”
  我的朋友身子往后一靠,叹了口气,又是怨恨,又是得意。我们坐着,一言不发。抬头看着壁炉上方那可爱的“神物”。
  “我之所以买得便宜一点,是因为原有的光泽大部分都失去了。幸好这是她发起攻击的第一幅画;至于其他画——你一定要见识见识。我能说的就是这些……等等,我有个目录放在什么地方了。”
  他开始搜寻起来,我回想起自己怎样差点儿娶了内塔·肯特,便问道,“你是说她连一幅都没留吗?”
  “哦,是的——都换成珠宝和罗尔斯·罗伊斯了。你见过他们第五马路上的新房子吗?”最后他露齿讥笑道:“最有意思的是吉姆主打算跟她离婚时,这批藏画被发现了。”
  “可怜的小路易莎!”我喊道。
或许您还会喜欢: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