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激荡三十年 - 第一部 1983 步鑫生年(1)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万里长城永不倒,
  千里黄河水滔滔,
  江山秀丽,迭彩峰岭,
  问我国家哪像染病?
  ——香港电视剧《霍元甲》主题歌
  1月3日,全中国的第一家超级市场在北京海淀区开业,它只有200平方米那么大,一次挤进100个顾客就会转不过身,它只出售蔬菜和肉食两种商品,而且比不远处的菜市场贵5—40%。绝大多数的北京人好奇地进来转一圈,马上就吐着舌头逃出去了,购买者几乎都是外国人,他们抱怨包装袋上只有价格而没有商品名称和质量,所以常常会把鸡肉当成猪肉买走。
  也是在1月,一家开办于伦敦的“亚洲与中东投资有限公司”设立了一笔总额为1000万美元的“中国投资资本基金”。据《亚洲华尔街日报》的报道称,这是第一笔专为中国设立的投资基金,它将被平均分成100份,投入到“有发展潜力的、新建的或现有的中型工业企业中”。这条新闻被《参考消息》转载,不过好像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在当时,“投资基金”实在是一个太陌生而遥远的名词。
  改革开放五年来,一切似乎没有按规定中的进行。在农村一试就灵的“承包制”在企业改革中成效不彰,在计划管理体制中运行多年的行政部门和国营企业似乎都不习惯用市场的方式来改变自己,跨国资本对中国的投资兴趣好像也不如想象中的那么大,倒是南方的香港同胞表现得十分积极,不过从总量上来说,实在难以让打过淮海战役、指挥过百万雄师过长江的邓公感到解渴。体制外力量的纷涌而起,是意料外的事情,但到底它能长得多大、会把中国引向何方,却还要边走边看。
  过去的两年多里,年广久和陈志雄们雇用八人以上帮工算不算违法的争论一直没有停下来过,马克思的经典论述谁也不敢违背,但现实却好像膨胀的气球眼看着要爆炸,邓小平显然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双方争辩不下的时候,大家都希望他能给个明确的说法。在一份关于如何处置私营业主超出规定多请帮工的请示报告上,邓小平用潦草的笔迹写下了自己的意见:“放两年再看。”根据他的这个指示,中共中央当即对此提出了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再过了两年,直到1987年的中共中央5号文件中,对雇工数量的限制才被去掉了,“三不原则”改成了16字方针:“允许存在,加强管理,兴利抑弊,逐步引导。”而在那时,私营业主雇用大量劳动力的现象已经比比皆是,在舆论上也已经没有任何的争议了。
  从这个细节就可以看出邓小平领导这场艰巨变革的战略思路:摸着石头往前走,不争论,也不做政策上的明确界定,让最终发生的事实来定义前行的方向。这种变革思维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积极试验场和冒险乐园,所有的激情和野心都被无限地激发出来,从社会底层喷发出来的火浆终于让大地熊熊燃烧,只要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累积,一切都似乎百无禁忌,中国社会的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一次次地受到挑战和冲击,公共价值观念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和物质化。

  在1983年的1月,所有的这一切都刚刚开始。12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今后的很多年里,他一再地提到“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成为了他最著名的改革格言之一。它也跟“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等名言一起构成了邓式变革的思想基础。
  那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很多是体制外的小人物。十多年后,他们将成为这个国家的财富阶层,不过在那一年,他们还在贫贱中胆怯地摸索。
  刚过了春节,四川新津县农业局刚刚分配进来的大学生陈育新突然提出辞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要求到农村去做专业户。这在小县城里掀起了轩然大波。
  陈育新原名叫刘永美,他有两个哥哥刘永言、刘永行,和一个弟弟刘永好,刘家四弟兄在新津是出了名的有出息,四兄弟在前些年先后考进了大学,并都分配在不错的工厂和机关单位里。老三突然要辞职,还是去当农民,这让所有人百思不得其解,县委书记钟广林打算亲自找这位全县第一个辞职的干部谈一次话。陈育新的态度很坚决,钟也不好太反对,最后语重心长地要求他,“小陈呀,你去了农村,广阔天地,要好好发挥你所学到的知识,起码带富十个农户,十个。”
  陈育新的心思只有刘家四兄弟自己知道。这四个血气方刚、在当地颇有见识的亲年人早已不耐烦在暮气沉沉的事业机关里老此终生了,他们合计好了,要办一家电子工厂。他们连第一个产品——双声道音响也研制出来了,偷偷拿到县里的商场门口一放,居然音效还不错。当时,在城市里根本不允许私人办企业,唯一的可能是到农村里去办社队企业。于是,商量的结果是,对无线电最精通的老三先辞职,到郊区的古家村办一个社队企业,其他三家兄弟再分头辞职加入。当时,连工厂的名字都想好了,他们很崇拜大发明家爱迪生,他的公司叫做GE,刘家兄弟的工厂就叫“新异”。
  陈育新背着铺盖进了古家村,几周后,拿着村里同意开办新异电子厂的报告到县里去审批,居然被一口拒绝。原因是,“你们没有资金,没有工程师,瞎胡闹什么!”
  办电子厂的路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堵死了。陈育新嚎啕大哭,重病一场。但日子还要过下来,四兄弟再合计,决定只能在农村生意里找出路了。当时,农田已经分包到户,农民生活渐渐好起来,养殖业开始露出发展的苗头。刘家兄弟觉得搞一个良种场一定不错。
  就这样,日后将成为中国首富的刘家兄弟办起了平生第一个实业:育新良种场。那已经是1983年的秋天了,刘永言卖掉了家里唯一的一块手表,刘永行卖掉了自行车,四兄弟一共凑了1000多元钱,陈育新把自己的房子改做了孵化室,他和妻子搬到了临近一个幼儿园的小单间里。一个充满传奇和曲折的家族创业史就这样简陋地开始了。一年后,一个叫尹志国的人骗走了2000只小鸡,差点让良种场破产。幸好在这时,刘永言看到了一条新闻,朝鲜的金日成首相送给中国一批鹌鹑,报上说它是“会下蛋的鸟”。他很是心动,听说附近的罐县有鹌鹑卖,便急急地赶去买回50只大鹌鹑和200个种蛋。因为他把钱都花光了,最后是扛着一大笼子鹌鹑和种蛋走了及时里路才回到新津的。

  说鹌鹑会下“金蛋”,是因为它的产蛋率高,一只鹌鹑几乎每天都可以下一个蛋。刘家兄弟一计算,平均下一个蛋的饲料成本大约是两到三分钱,而当时一个蛋可以卖五到六分钱,利润差不多有一倍那么高。而且,鹌鹑小,不占地方,容易大规模养殖。于是,他们把良种场的重点转到了鹌鹑的养殖上,四兄弟在农技和无线电上各有擅长,搞起事业又是一样的搏命,他们的良种场当然比别人要好不少。为了提高产蛋率,陈育新和刘永好琢磨出了电孵技术,刘永好则每天背着鹌鹑蛋去新津附近的县镇兜售,因为每天走的路很多,使得他幼小时受伤的左腿旧伤重发,最终落下了微瘸的后遗症。很快,他们在鹌鹑养殖上赚到了钱。到年底,刘家买了一台14英寸的彩电,让四乡邻里羡慕不已。
  在新津,养鹌鹑渐成风尚,数年后,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鹌鹑养殖基地,养殖户竟超过了十万人,刘家兄弟也掘到了他们的“第一桶金”。便在这时,他们又敏捷地转到另一个行业中。在鹌鹑的养殖中,他们试验出了一个饲料配方,随着养殖户的日渐增多,饲料成了最紧缺的商品,刘家兄弟当即开出了一个饲料工厂,它被起名为“希望”,后来成为中国最大的饲料集团。当时,整个成都地区,只有一家国营饲料厂,在体制上根本不是刘家兄弟的对手,由鹌鹑饲料进而生产需求量更大的猪饲料,到1987年前后,刘家兄弟已经悄悄聚起了上千万元的资本。他们可能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靠产业发展完成千万级资本积累的家族。刘永行日后在自传《希望永行》中说:“如果我们一直待在机关里,到今天最多是科级干部,如果我们一直做鹌鹑,到今天可能是衣食无忧的小老板,如果我们后来不做猪饲料,也可能是几个中等工厂的中老板。”
  当刘家兄弟不亦乐乎地养鹌鹑的时候,在同省的万县,已经出狱三年多的牟其中又被抓进了监狱,这次他犯的罪是“投机倒把”。
  牟其中办的中德江北贸易服务部这些年一直没有起色,只能做一些小本的藤椅生意。这年初,他发现一种由上海工厂的“555”牌座钟在市场上很好销,大凡结婚的青年都会添置一个。他当即找到重庆一家半停产的军工企业,请他们仿制一万个“555”牌座钟,每个25元。然后他赶到上海,把仿制钟以32元的价格卖给一家贸易公司。这样一倒手,他赚了足足7万元。这在当时,无疑是一笔很大的生意,对牟其中来说,更大的意义在于他看到了跨区域流通的巨大空间,原本就对实业制造和经营管理毫无兴趣的天涯从此疯狂地迷恋上了空手腾挪的“智慧产业”,开始他充满传奇和荒诞气质的“首富生涯”。

  不过在这一次,他还要经受一次磨练。他的倒卖新闻在万县当地一时广为流传。9月,万县工商局以投机倒把罪名将牟其中及七名员工收押,当时的《万县日报》如此报道这一事件:万县个体经营户“中德商店”,打着百货、五金零售的招牌,采取各种非法手段,内外勾结,大量套购国家统购统销物资,买空卖空,投机倒把,牟取暴利。
  郁闷之极的牟其中将在一个潮湿污浊的牢房里关足整整一年,这其间他唯一做得事情就是写了一份情深意切的“入党申请书”。到下一年的9月,他才被不了了之地释放出来。
  几乎就在牟其中因投机倒把罪被再次投进监狱的同时,在南方的深圳,那个喜欢拿《大卫·科波菲尔》当枕头的王石也正在干同样的事情,不过他却没有遭到同样的厄运。
  在当了几年工人和政府公务员之后,不安分的王石终于下决心去深圳实现自己的梦想。一日,他在蛇口街头闲逛,望见路北一侧耸立着几个高大的白铁皮金属罐,那时刚刚进来办饲料厂的泰国正大集团的玉米储藏仓。这些玉米产自美国、泰国和中国东北,经香港再转运到深圳。王石愣愣地闯进了正大的饲料厂,找到一个管事的问:“你们为什么不直接从东北进玉米,而要从香港转呢?”回答是:“我们也想啊。但是,中国的运输要指标,我们是一家外国公司,根本不知道该找谁要车皮,这件事我们解决不了。”
  王石一拍胸脯,“我解决运输工具,铁路、海运都没有问题,我拉来的玉米你们要吗?”
  就这样,他通过关系找到了广东省海运局,双方一拍即合。王石当起了玉米中间商。从1983年4月到12月,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他赚了300多万。然后,他拿着这300多万的玉米款成立了以主营专业视频器材的“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而这便是日后中国最著名的房地产公司万科的前身。很多年后,当王石遇上四川希望的刘永好时戏称:如果当时不是我转行,这“饲料大王”的名分可就是我的了。
  被抓进去的牟其中和发玉米财的王石,在当时有一个共同的、贬大于褒的民间称谓,叫“倒爷”。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 [点击阅读]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春秋我为王
作者:佚名
章节:701 人气:2
摘要:在晋国都城新绛数里之外,耸立着一座夯土墙环绕的坚固小城,此城名为赵氏之宫,乃是晋国六大卿族之一,赵氏的私邑。这儿却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下宫!七十多年前那嘲下宫之难”,杀得人头滚滚、血灌井田,赵氏满门被灭,只幸存一个赵氏孤儿。随后赵氏孤儿绝境复起,这座被摧毁的城邑也恢复了些许元气,幸存的隶臣们都感慨这是先祖的恩德泽被。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