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芥川龙之介 - 烟草和魔鬼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烟草和魔鬼
  芥川龙之介
  烟草这种植物,本来日本是没有的。那末它是什么时候从国外移进来的呢?关于年代,种种记录并不一致。有的说是庆长年间①,也有的说是天文年间②。到了庆长十年左右,全国各地好像都在栽培了。文禄③年间,吸烟已普遍流行,甚至出现了这样一首世态讽刺诗:①庆长年间是一五九六至一六一五年。
  ②天文年间是一五三二至一五五四年。
  ③文禄年间是一五九二至一五九五年。
  莫要说是禁烟令,一纸空文禁钱令,天皇御旨无人听,郎中诊病也不灵。
  烟草又是谁带进来的呢?举凡历史学家都会回答说,是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但未必尽然。传说中,另外还有一种回答。据说烟草是魔鬼从什么地方带来的,而魔鬼又是天主教神父(多半是方济各司铎①)万里迢迢带到日本来的。
  ①方济各·沙维尔(1506—1552),西班牙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曾在印度和日本传教。司铎是神父的尊称。
  这么一说,天主教徒也许会责备我诬蔑了他们的神父。依我说,事实好像确是如此。因为,南蛮①的天主来到的同时,南蛮的魔鬼也来了——输进西洋的善的同时,也输进西洋的恶,此乃极其自然之事。
  ①日本室町时代(1392—1573)末期到江户时代将吕宋、爪哇等南洋各岛称做南蛮。后来又把经由南洋而来的西欧(主要是西班牙、葡萄牙)人叫做南蛮人,并将天主教叫做南蛮宗,天主教堂叫做南蛮寺。
  但魔鬼是不是真的把烟草带进来了呢?这一点我也不敢保证。据阿那托尔·法朗士①的作品,魔鬼曾企图用木犀草花来诱惑一位修士。那末,它把烟草带到日本来的说法就不一定是捏造的了。即使是捏造的,在某种意义上也许会意想不到地接近于事实呢。由于具有上述看法,我想在下面记载一个输入烟草的传说。
  ①阿那托尔·法朗士(1844—1924),法国小说家、评论家。
  天文十八年①,魔鬼变成方济各·沙维尔手下的一名传教士,经过漫长的航程,安然抵达日本。它之所以能变成一名传教士,乃是因为那个传教士本人在阿妈港还是什么港口上了岸,一行人所乘的船只就启了旋,把他撂在岸上。魔鬼一直把尾巴卷在帆桁上,倒挂着暗中窥伺船里的动静。于是,它就摇身一变,变成了那个传教士,成天伺候方济各司铎。当然,倘若这位先生去造访浮士德博士,他还能变成穿红大氅的体面骑士呢。这点把戏耍起来算不得什么。
  ①天文十八年是一五四九年。
  可是到日本一看,跟他在西洋时读过的《马可·波罗游记》所记载的大相径庭。首先,游记把这个国家描述得似乎遍地是黄金,但是到处也找不到这样的迹象。看光景,只要用指甲搓搓十字架,把它变成金的,就颇能诱惑此地的百姓。马可·波罗还说,日本人靠珍珠之类的力量获得了起死回生之术,这恐怕也是扯谎。既然是谎言,只要见井就往里面吐口唾沫,让疫病流行,于是大多数人将会痛苦得把死后升天堂的事忘得干干净净。——魔鬼装出一副虔诚的样子,跟随方济各司铎到处参观,心里这么想着,兀自踌躇满志地微笑起来。

  但是只有一件糟糕的事,就连魔鬼也无可奈何。方济各·沙维尔乍到日本,教既没传开,连一个善男信女也没有,魔鬼也就找不到可诱惑的对象。对这一点,连魔鬼也颇感到尴尬。别的不说,眼下就无所事事,不知道该怎么去消磨光阴才好。
  魔鬼左思右想,它打算种点花草来解闷。离开西洋时,它就在耳朵眼里装了各式各样植物的种子。至于土壤,从附近借一块田就成了。此举连方济各司铎也满口赞成。司铎只当是自己手下的这个传教士想在日本移植西洋药草什么的呢。
  魔鬼马上把犁和镐头借来,耐心地耕起路旁的园子来了。
  正当初春潮润季节,隔着弥漫的霞雾深处,咣——地传来远处寺院懒洋洋的钟声。声音是那么清越悠扬,不像听惯了的西洋教堂的钟那样怪嘹亮的,当当震耳。——那末魔鬼呆在这样的太平景象当中,是不是心里就感到轻松了呢?才没有那么回事呢。
  魔鬼一听到这梵钟的声音,马上就皱起眉头,比听了圣保罗教堂的钟声还要难受,他就死命地翻起地来。因为人们一旦听到这不紧不慢的钟声,沐浴在明媚的阳光底下,那心情就会奇妙地松弛下来,既不想行善,也不想作恶了。魔鬼特地渡海来诱惑日本人,这岂不白跑一趟吗!魔鬼顶讨厌劳动了,以至由于手掌上没有茧子,挨过伊凡的妹妹①的责骂。它为什么如此卖力地抡起镐头来了呢?纯粹是为了驱走那一不小心就会缠住它、使它变得有道德的那种磁睡才这么拼命的。
  ①伊凡的妹妹是俄国小说家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的童话《傻瓜伊凡》中的人物。凡是到她哥哥伊凡家来吃饭的客人,她都要检查一下他们的手掌,没有茧子的就不许入座。
  魔鬼花了几天工夫终于把地翻好,然后将藏在耳朵里的种子播种在垄里。
  又过了几个月,魔鬼撒下的种子萌芽,长茎,到了当年的夏末,宽阔的绿叶子把园子里的土整个覆盖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种植物叫什么。连方济各司铎亲自问魔鬼,它都只是咧嘴笑笑,默不做声。
  后来这植物茎部的顶端开了一簇簇的花儿,是漏斗形的淡紫色的花。魔鬼大概因为辛勤劳动过一场,花儿开了,感到颇为高兴。早祷和晚祷后,它就到田里来不遗余力地侍弄。
  有一天(这事儿恰好出在方济各外出几天去传教的期间),一个牛贩子牵了一头黄牛打园子旁边经过。一看,一个身穿黑袍、头戴宽边帽的南蛮传教士在圈着篱笆、紫花盛开的园子里,正一个劲儿地给叶子除虫呢。那花儿太罕见了,牛贩子不由得停下步来,摘下斗笠,毕恭毕敬地向那个传教士招呼道:“喂,神父大人,那是什么花儿呀?”
  传教士回过头来。他是红毛儿,矮鼻子,小眼睛,一看就是个好脾气的人。
  “这个吗?”
  “是氨
  红毛儿倚着篱笆摇了摇头。他用半吊子日本语说:“对不起,这个名字我可不能告诉人。”
  “哦?是方济各大人不许你说出去吗?”
  “不,不是的。”
  “那你能不能告诉我呢?最近我也受到方济各神父大人的感化,信了教,你看!”
  牛贩子得意洋洋地指了指自己的胸部。果然,他脖子上挂着个小小的黄铜十字架,它正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呢。也许太晃眼了,传教士皱了皱眉,低下头去,随即用比刚才还要和蔼的语调半真半假地说:“那也不成。这是我们国家的规矩,不准告诉人。你还不如自己猜猜看呢。日本人挺聪明,一定猜得着。要是猜中了,地里长的东西,我一古脑全送给你。”

  牛贩子还以为传教士在跟自己开玩笑呢。他那太阳晒黑了的脸上泛着微笑,故意使劲地歪歪脑袋说:“是什么呢?一时半会儿可猜不出来呀。”
  “哎,用不着今天就猜出来。三天之内,你好好想想,再来吧。问人也没关系。要是猜中了,就统统给你。此外还给你红葡萄酒。要末就给你张地上乐园图吧。”
  对方太热心了,牛贩子未免感到吃惊。“那末,要是猜不着,怎么办呢?”
  传教士把帽子往后戴戴,一边甩甩手,笑起来了。他笑声像乌鸦那么尖,牛贩子都有些觉得奇怪了。
  “要是猜不着,我就跟你要点什么。咱们是在打赌。猜得着还是猜不着,反正就押这一注。要是猜中了,就全都给你。”红毛儿说着说着,那声调又变得温和了。
  “好的。那末我也豁出去啦,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
  “什么都给?连牛都肯给吗?”
  “要是你不嫌弃,现在就给。”牛贩子边笑边抚摩黄牛的额头,他好像一直以为这是和蔼可亲的传教士在开玩笑呢。“可要是我赢了,那个开花的草就是我的了。”
  “好的,好的,一言为定。”
  “答应了。我凭着主耶稣基督之名发誓。”
  传教士听罢,一双小眼睛忽闪忽闪的,满意地吭哧了两三下鼻子。他左手叉腰,略微挺起胸脯,用右手摸摸紫花说:“要是猜不中,我就要你的肉体和灵魂。”
  红毛儿说着,抡起右胳膊,摘下帽子来。蓬乱的头发里面长着两只山羊般的大犄角。牛贩子的脸色不禁变得刷白,失手把斗笠掉在地下了。也许是太阳西斜的缘故,地里的花儿和叶子一刹时都失去了光泽。连牛都不知道被什么吓住了,低垂着犄角,以一种大地轰鸣般的声音叫着。
  “你答应我的话也得算数。你不是以那个我忌讳叫的名字发誓了吗!不要忘了,期限是三天。那末,再见!”
  魔鬼以瞧不起人的、但又假装殷勤的腔调这么说着,又故意恭恭敬敬地向牛贩子鞠了个躬。
  牛贩子后悔自己不该麻痹大意,上了魔鬼的当。照这样下去,终归要给那个“恶魔”抓住,肉体和灵魂都将在“永无止息的烈火”中焚烧。这样一来,他不是白白放弃过去的信仰而领洗了吗?
  但是他既然凭着主耶稣基督之名发过誓了,就不能收回诺言。当然,如果有方济各司铎在场,好歹还能想出个办法;不凑巧,目前司铎外出了。究竟怎样才能将计就计,不让魔鬼的阴谋得逞呢?他连觉也不睡,足足想了三天。为了做到这一点,非得想法了解那个植物的名称不可。但是这方济各司铎都不晓得,又有谁能知道呢?……
  在期限将满的那天晚上,牛贩子终于牵着黄牛,悄悄走到传教士住的房屋旁边。那座房屋挨着园子,房前就是大道。走去一看,传教士大概也已经睡着了,窗户里连灯光都没有。虽然有月亮,却是个阴沉的夜晚,地里寂静无声,这儿那儿,在微暗中依稀能够看到紫花寂寞的姿影。原来牛贩子想到了一个没有多大把握的主意,才强打起精神,蹑手蹑脚来到这里。可是这片万籁俱寂的景物使他望而生畏,他想干脆就这样回去算了。尤其想到那位长着山羊那样的犄角的仁兄正在那扇门后面做地狱的好梦呢,于是勉强鼓起来的勇气也就窝窝囊囊地消失了。但转念一想,怎么能把肉体和灵魂交给“恶魔”呢,决不能这么泄气埃

  于是,牛贩子一面祈求童贞女玛利亚的庇护,一面断然实行了预先想好的计划。那就是把牵着的黄牛的缰绳解下来,照着牛屁股狠狠地打一下,猛地把它赶进园子里去。
  牛屁股被打得疼痛难忍,它就蹲了起来,撞垮了篱笆,把园子践踏个稀烂。它还把犄角三番两次撞在房屋的墙板上。蹄子声和哞哞的叫声洪亮地响彻四周,震撼着薄薄的夜雾。这时有人打开窗户,露出脸来。虽然黑咕隆咚地看不清楚,肯定是变成传教士的魔鬼喽,只觉得透过黑暗还能清清楚楚地看见它头上的犄角。
  “这言生,干么踩我的烟草园子!”
  魔鬼甩甩手,用发困的声音嚷道。他大概刚刚睡着就给吵醒了,气得要命。
  牛贩子正躲在园子后面窥伺着呢。魔鬼这话,他听起来觉得就像是耶稣的福音一样……
  “这畜生,干么踩我的烟草园子!”
  跟所有类似的故事一样,这个故事也结束得很圆满。也就是说,牛贩子顺利地猜中了烟草这个名字,赌赢了魔鬼,并且把园子里长的东西统统据为己有。
  但是我老早就认为这个传说恐怕有更深的含义。因为魔鬼尽管未能把牛贩子的肉体和灵魂弄到手,却得以使烟草遍布日本。这么说来,正如牛贩子之获救伴随着堕落的一面,魔鬼的失败也伴随成功的一面吧。魔鬼连摔个跤也不会白白站起来的。当人自以为战胜了诱惑的时候,说不定已经进了圈套呢。
  顺便再略记一下魔鬼的下落。方济各司铎刚一回来,就凭着他手里牧杖的威力终于把魔鬼从当地驱逐走了。但是那以后,它似乎仍旧扮作传教士到处流浪。还有关于建立南蛮寺的时间它经常出入京都的记载呢。也有关于愚弄松水弹正①的果心居士就是这个魔鬼的说法,关于这一点,小泉八云②先生业已写过,这里就不赘述了。自从丰臣、德川两氏禁传外教以来③,起初魔鬼还露露面,终于还是完全离开日本了……关于魔鬼的记载,只写到这里为止。进入明治年代后,它再度来日,但对它的活动情况我却毫无所知,不胜遗憾……
  ①松永弹正即松永久秀(1510—1577),日本室町时代末期的武将。弹正是他的职称。
  ②小泉八云(1850—1904),原为英国人,叫拉夫卡迪·赫恩,生于希腊。一八九○年以记者身份去日本,并与日本女人小泉节子结婚,入了日本籍,著有关于日本的英文著作多种。
  ③丰臣秀吉统一全国后,于一五八七年下令禁止天主教。日本武将德川家康(1542—1616)于一六○三年成立江户幕府,一六一三年重新下令禁止天主教。
  (一九一六年十月)
  文洁若译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