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饥饿游戏1 - 第三篇 胜利 第二十二章 飞落的大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雨水打在石洞上,噼里啪啦的声音使我渐渐恢复了意识,我想再睡会儿。此时身上盖着温暖的毯子,安全地待在家里,我迷迷糊糊地觉得头很疼,兴许我感冒了,所以才可以躺在床上,我不知道已昏睡了多久。妈妈用她的手抚摸着我的面颊,我没有像清醒时那样把她的手推开。我不想让她知道我多么渴望她温柔的抚摸,尽管我不信任她,我对她又是多么思念。之后一个声音,不是妈妈的声音,说道:“凯特尼斯,你能听见我说话吗?”
  我睁开了眼睛,那种安全感顿然消失。我不是在家里,没有跟妈妈在一起。我在黑暗、冰冷的洞里,我的光脚在被子里已经冻僵了,空气中飘着一股血腥味。一张憔悴苍白的男孩子的脸映入我的眼帘。我先是一惊,接着平静下来。
  “皮塔。”
  “嘿,看到你又睁开眼了真高兴。”他说。
  “我晕过去多久了?”我问。
  “不清楚,我昨晚醒过来的,你躺在我身边,身边一大摊血,真吓人。”他说,“我想这一切终于结束了,我也不愿意坐起来,也不愿干别的。”
  我小心翼翼地举起左手,摸摸额头,已经打了绷带。就做了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觉得虚弱、晕眩。皮塔把水瓶举到我嘴边,我渴极了,咕咚咕咚喝了好几口。
  “你好些了。”我说。
  “好多了,你打的针起了作用。”他说,“今天早晨,我的腿差不多都消肿了。”
  我骗了他,给他灌药,又跑去参加宴会,对这些他好像并不生气。也许我现在太虚弱了,以后等我好起来再听他抱怨吧。可现在,他很温柔。
  “你吃东西了吗?”我问。
  “很抱歉,我把三块肉都吃了,后来才意识到还要再坚持一段时间。别担心,我会严格控制进食的。”他说。
  “不,很好,你需要吃东西,我很快会去打猎的。”我说。
  “别太着急了,好吗?”他说,“让我好好照顾你一阵儿。”
  我似乎也没有太多其他选择。皮塔喂了我一点鸟肉和葡萄干,又喂了我些水。他给我搓脚把它搓热,然后裹在他的夹克里,最后把睡袋在我下巴底下掖好。
  “你的靴子和袜子还是湿的,天气不怎么好。”他说。天上打起雷,透过石缝看到闪电划破了天空。雨水从洞顶滴滴答答地渗下来。皮塔在我的头顶岩石缝里塞了块塑料布,挡住滴落的雨水。
  “我纳闷为什么要下这场雨,我是说,谁是目标?”皮塔说。
  “加图和萨里什,”我不假思索地说,“狐狸脸藏在洞穴里,格拉芙,她刺伤我,然后……”我的声音变小了。
  “我知道格拉芙死了,我昨晚在天空的影像里看到了。”他说,“是你杀死她的吗?”
  “不,萨里什用石头敲碎了她的脑袋。”我说。
  “还好他没抓住你。”皮塔说。
  宴会的情形一下子涌现在我的眼前,我感到一阵恶心。
  “他抓住我了,可又把我放了。”
  然后,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并把以前他因病重没有问过,我也没打算告诉他的许多事一股脑都告诉了他,比如爆炸呀,我的耳朵呀,露露的死呀,一区的男孩呀,还有面包皮呀等等。所有这一切都和萨里什的行为有关,说明了为什么他要报答我的原因。
  “他放你走就是因为他不想欠你的情吗?”皮塔未为深信地问。
  “是啊,我也不指望着你能理解,你从来都要啥有啥,可要是你在‘夹缝地带’长大,我就不用解释了。”我说。
  “嗯,你不用解释了,我笨得够呛,理解不了。”他说。
  “就像那面包皮,我总觉得欠你的。”我说。
  “面包皮?什么面包皮?是我们小时候的事?”他说,“我觉得咱们真的不必再想它了,你不是也刚把我从死神手里夺过来吗?”
  “可你不了解我,我们甚至没说过这些事。另外,总是先得到的恩惠最难报答,要是你没帮我,我根本不会去救你。那时你为什么要帮我?”我说。
  “为什么?你知道的。”皮塔说。我的头轻轻摇了摇,好疼。“黑密斯说你总让人说明理由。”
  “黑密斯?”我说,“他和这事有什么关系?”

  “没什么。”皮塔说,“那么,加图和萨里什,哈,我觉得指望他们同时互相毁灭也是期望太高了吧?”
  可这么想只能让我感到不安。“我觉得我们喜欢萨里什,要是在十二区我们会成为朋友。”我说。
  “那,我们希望加图杀死他吧,这样我们就不用杀他了。”皮塔冷酷地说。
  我根本不想让加图杀死萨里什,我不想再让任何人死。可这不是胜利者应该在竞技场里说的话。我竭力忍着,泪水还是模糊了双眼。
  皮塔关心地看着我,“怎么了?你很疼吗?”
  我回答说是,因为这么说也对,流泪只是一时软弱的表现,并不代表永远的认输。“我想回家,皮塔。”我像小孩子一样哀伤地说。
  “你会的,我保证。”他说着,低头吻了我一下。
  “我现在就想回家。”我说。
  “给你说吧,你再睡会儿,就可以在梦里回家了,然后你不知不觉地,就可以真的回到家里。好吗?”他说。
  “好吧,”我轻声说,“需要我警戒时,叫醒我。”
  “我很好,休息得不错,感谢你和黑密斯。哎,天知道这一切还要持续多久?”他说。
  他是什么意思?是说暴风雨吗?是说我们暂时得到的休息吗?还是比赛本身呢?我不知道,我太难过,太疲乏,不想再问他了。
  皮塔叫醒我时已到了晚上,天上下起瓢泼大雨,原来洞顶的水滴变成细水流。皮塔已经把锅放在漏水最厉害的地方,我头顶的塑料布也换了位置,好把大部分雨水挡住。我现在觉得好些了,可以坐起来,头也不怎么晕了。我觉得饿极了。皮塔也是。显然他在等我醒来好一起吃东西,他已经等不及了。
  剩下的吃的已经不多了,两块肉、一点捣碎的植物根,还有一把干果。
  “我们是不是应该分成几份,分开吃?”皮塔问。
  “不,咱们吃了吧,肉都快坏了,最糟糕的是吃的东西坏掉。”我说。我把食物分成两份,本想慢慢吃,可我们太饿了,一两分钟就吃完了。我的胃里丝毫也不满足。
  “明天得去捕猎了。”我说。
  “这方面我可帮不上什么忙,”皮塔说,“我以前从没打过猎。”
  “我打猎,你来做。”我说,“你可以摘野菜野果。”
  “我希望这里有面包皮灌木丛。”皮塔说。
  “那会儿他们从十一区送来的面包皮还热着呢。”我说着,叹了口气,“喏,嚼点这个吧。”我递给他几片薄荷叶,在自己嘴里也塞了几片。
  天空出现的影像很难看清楚,但仍能得知今天没有死亡。这么说,加图和萨里什还没有决战。
  “萨里什跑到哪里了?我是说,在竞技场那头有什么?”我问皮塔。
  “一片原野,一眼望不到头,里面到处是一人高的草,我说不清,也许有些是谷物,草的颜色都不一样,可是里面没有路。”
  “我敢打赌里面有些是谷物,萨里什也认得。”我说,“你去过那里?”
  “不,大家都不想到草丛里跟踪萨里什,里面阴森森的,一看那片原野,就觉得里面兴许啥都有,蛇呀,野兽呀,流沙呀。”皮塔说,“什么都可能有。”
  我没吱声,皮塔的话让我不由得想起在十二区不许跨越围障的警告,皮塔和盖尔不一样,盖尔会觉得那里藏着美味的猎物,当然也会有危险。萨里什当然也清楚那里有危险。皮塔并不软弱,他已经证明了他不是懦夫。可我想,在一个面包皮飘香的家庭氛围里长大,他便不会有很重的好奇心了。可盖尔对一切都会发问。对于我和盖尔每天犯法越过围障后所说的那些玩笑话,皮塔又会如何看?会让他吃惊吗?还有我们所说的有关帕纳姆的事情,盖尔有关凯匹特的激烈言辞,他又会作何反应?
  “没准里面真有个面包皮灌木丛,”我说,“萨里什好像比大赛开始时还胖,没准就是因为这个。”
  “不是吃得饱,就是赞助人好。”皮塔说,“我纳闷咱们怎么做才能让黑密斯送来面包皮?”
  我抬起头刚要说话,却想起黑密斯几天前的夜晚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他并不清楚。一个吻等于一锅汤,这话我不能明说,否则会惹恼观众,他们会发现我们的浪漫爱情是炮制出来,是赚取他们同情心的手段,那样的话,就一点吃的也得不到了。不管怎样,我得把观众的情绪调动起来,这并不难。我伸出手,拉住皮塔的手。

  “你瞧,他没准花了不少钱,才帮我把你弄晕过去。”我调皮地说。
  “是啊,没错,”皮塔说,把他的手指和我的交缠在一起。“以后可别再这么做了。”
  “要不然呢?”我问。
  “不然……不然……”他一时想不起怎么说,“让我想想。”
  “有什么问题吗?”我笑着问。
  “问题是咱们都还活着,这样你就更觉得你做得对啦。”皮塔说。
  “我确实做得对。”我说。
  “不,不对,凯特尼斯!”他把我的手捏得生疼,声音很愤怒,“不要为我而死。你再也别帮我了,好吗?”
  他说话的语气很强烈,让我吃惊,也让我看到得到食物的绝佳机会,我接着说:“也许我这么做全是为自己,皮塔,你这么想过吗?没准你不是唯一担心的人,万一……”
  我想找到合适的词,我不像皮塔善于言辞。我说话的时候,再次感到失去皮塔的恐惧,我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愿意他死去。这和赞助人无关,和回到十二区无关,只是我不想孤独一人,不想失去那个曾给我面包皮的男孩。
  “万一什么,凯特尼斯?”他话音很轻柔。
  这时我真希望面前有扇百叶窗,我能把它关上,将帕纳姆窥视的眼睛遮挡在外,即使这意味着失去食物。无论此时我感觉如何,这都是我自己的事。
  “黑密斯让我避开这个话题。”我无法正面回答,其实黑密斯从没说过这样的话。也许他正生我的气,在感情激荡的节骨眼,却掉了链子。可皮塔似乎已经悟出了话里的意思。
  “那我只好自己猜啦!”他说着,走到我近前。
  这是第一次真情的亲吻,你情我愿。病痛和肢体麻木并未减弱它的热度,嘴唇既没因发烧而滚烫,也未因寒冷而冰凉。我初次体尝到感情的萌动,亲吻的温暖,内心充满好奇;也是第一次渴望再有下一次的亲吻。
  可我没得到第二个热吻,皮塔只轻轻地在我鼻尖上吻了一下,他转而注意到我的伤口,“我觉得你的伤口又流血了,来吧,躺下吧,反正也该睡了。”他说。
  我的袜子已经干透,可以戴了。我让皮塔穿上他自己的夹克。天气又湿又冷,寒气逼人,皮塔肯定已经冻僵了。我坚持自己先值班放哨,尽管我们俩都觉得在这种天气不会有人来。可他不同意,除非我也钻进睡袋。我已冻得浑身发抖,好像也没必要拒绝。两个晚上之前,我感到皮塔距我有千里之遥;而此时,他却与我紧紧相依。我们躺下来,他把我的头拨过去,枕在他胳膊上,另一只胳膊保护似的搁在我身上,他睡着了也没拿开。已经很长时间没人这样拥抱过我了。爸爸过世后,我也不信任妈妈,就再也没有任何人的臂膀曾给过我如此的安全感。透过夜视镜,我看着雨水滴落在石洞的地上,发出叮叮咚咚有节奏的声响,让人觉得四周很安静。有几次我蒙眬睡去,但很快惊醒,又愧疚,又生气。三四个小时之后,我不得不叫醒皮塔,因为我已困得眼皮都睁不开了。他看上去并不介意。
  “明天不下雨了,我会在树上为我们俩找个地方,俩人都能睡。”我睡眼蒙眬,向他许诺。
  可第二天天气并没有好转,仍然婬雨绵绵,好像大赛组织者决意要把我们都冲走似的。巨大的雷声震得地面都发抖。皮塔打算无论怎样都出去找点吃的,可我跟他说在这种天气出去找不到吃的,自己前面三英尺之外的东西就看不清楚了,只能淋得透湿,那就更麻烦了。他知道我说的话是对的,可肚子咕咕叫,饿得很难受。
  白天过去,夜晚来临,天气也无丝毫好转。黑密斯是我们唯一的希望了,可他那里一点动静也没有,是因为缺钱——现在物价飞涨——还是不满意我们的表现?很可能是后者。我必须承认我们今天确实没什么精彩的表现。我们表现出来的只是饥饿、伤痛、惧怕伤口开裂,我们缩在睡袋里依偎在一起,可这么做主要是为了暖和些,我们所做的最令人激动的事就是——打盹。

  我真不知怎样才能再弄出一些动人的爱情场面,昨晚的最后一吻很棒,可再次激吻也得有前提啊。在“夹缝地带”,有些女商人对这些简直就是如鱼得水。可我几乎从没有时间干这些,也没有什么用处。总之,一个吻已经不起作用,否则昨晚我们就已经拿到吃的了。我的直觉是黑密斯不光要我们亲密接触,而且要一些更有个性化的东西。就是在准备电视访谈时他让我说起的个人经历和故事。我压根讨厌这些,可皮塔似乎很擅长,也许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开口说话。
  “皮塔,”我轻声说,“在电视访谈时,你说对我痴情不改,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喜欢我的?”
  “噢,让我想想,应该是在开学的第一天,我们一共五个人,那时你穿着红格昵子裙,梳着两根而不是一根辫子,咱们排队的时候,爸爸把你指给我看。”皮塔说。
  “你爸爸,说什么了?”我问。
  “他说,‘看见那个小女孩了吗?我想娶她妈妈,可她妈妈却跟个挖煤的跑了。’”皮塔说。
  “什么?你瞎编的吧!”我喊出来。
  “不,是真的。”皮塔说,“我说‘挖煤的’?她能跟你为什么跟个挖煤的?他说,‘因为他一唱歌,连鸟都会停下来听啊。’”
  “是啊,确实是,我是说,以前确实是。”我说。想到面包皮师这么对皮塔说,我既吃惊,又感动。我突然觉得自己不愿唱歌也许不是因为怕浪费时间,而是会想起爸爸。
  “所以那天,在音乐会上,老师问谁会唱山歌时,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老师让你站在凳子上,给我们唱。我敢打赌,当时窗外所有的鸟都停止了鸣叫。”皮塔说。
  “噢,请别这么说。”我说,笑出声来。
  “确实,真的,当你的歌声结束时,我就知道——就像你妈妈一样——我成了一个追随者。”皮塔说,“在以后的十一年中,我一直想鼓起勇气跟你说话。”
  “可你却没说成。”我接着说。
  “没有。所以,在收获节仪式上我的名字被抽中,真是一件幸运的事。”皮塔说。
  一时间,我傻傻的,内心觉得很幸福,但很快,又感到很惶惑。按说,我们是为了给观众表演才弄的这一套,假装相爱;可皮塔的故事却像是真的,特别是说起爸爸和那些鸟。而我确实在开学第一天也唱歌了,尽管我不记得唱的什么了。至于红格昵裙子……确实有一条,爸爸过世后,我传给波丽姆,已经都洗烂了。
  这也可以解释另一件事,在我饥寒交迫的那天,皮塔为什么甘愿挨打而给我面包皮。那么,如果这些细节都是真的,其他的也都是真的吗?
  “你的……记忆力真好。”我有些不知该说什么。
  “有关你的事,我都记得很清。”皮塔说着,把一缕松下来的头发捋到我耳后,“是你没注意罢了。”
  “我现在不会了。”我说。
  “嗯,我在这儿没有竞争对手。”他说。
  我又想关掉“百叶窗”了,可我知道我不能。我好像能听到黑密斯在我耳边说,“说出来!说出来!”
  我犹豫着,最后终于说出了口: “你在哪里都不会有。”这次,是我主动靠近他。
  我们刚要亲吻,就听到沉闷的金属撞击声,我们俩都惊跳了起来,我拿起弓箭,准备射击,可没再听到其他声音。皮塔透过石缝看去,接着大叫了起来。我来不及喊住他,他就跳到了雨里,之后把一件东西递给我。银色降落伞下拴着一个篮子。我赶快打开,里面装着丰盛的菜肴——新鲜的蛋卷,羊奶酪,苹果,最棒的是用汤盘盛着的野生大米炖羊肉,我对凯撒·弗里克曼说起过的凯匹特最好吃的食物。
  皮塔扭着身子,钻进洞里,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我猜黑密斯看我们挨饿已经看烦了。”
  “我想是吧。”我回答。
  可在我心里可以听到黑密斯的话语,“是的,你们所做的正是我想要的,亲爱的。”他的话有所怨怒,但还是挺自鸣得意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