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解忧杂货店 - 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导读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
  东野圭吾小说普及性之所以这么高,几乎等于畅销书保证,一个不能不提的因素,即他的作品并非只有谜团,只是卖弄诡计;一个更重要的元素,即他过人的说故事能力,以及很有温度的文字书写;身为作家,强项一堆,难怪东野的创作总是多元又量产。
  《解忧杂货店》是东野圭吾二○一二年的温馨长篇,这间会帮人解忧的“浪矢杂货店”,规则是只要在晚上把写了烦恼的信丢进铁卷门上的邮件投递口,隔天就可以在店后方的牛奶箱里拿到回信。嗯,这个题材初看之时是会联想到辻村深月那部有通灵者帮人完成心愿的《使者》,满有异曲同工的味道,基本上,是属于“穿越剧”这一款,东野老师写这类故事算驾轻就熟了,如果读者曾被他之前的《时生》、《秘密》感动疗愈到,那本书就铁定是你的菜。
  前述特别提到东野圭吾是说故事高手,在本作更是展露无遗。“解忧”杂货店不是神庙,不是拜拜求签用的,服务项目比较像是人生咨询、心理辅导,比如这样的一个问题:“为参加奥运目标奋斗的女孩,因为男友罹癌将不久人世,所以陷入彷徨困惑。男友一直是她努力的支柱,因此当下是要弃男友于不顾,忍痛追求两人的梦想?还是陪男友走完人生最后一段路,但却会让他带着遗憾而死?”
  “浪矢杂货店”该怎么回复少女的烦恼?如果是人生哲理一路谈下去,会像张老师、像生命线,但这可是小说喔,读者要的是故事性,有高潮起伏的趣味,有峰回路转的戏剧张力,显然东野圭吾有他的好几套,即便励志成份有一些,但成为小说的架构布局及起承转合,面面俱到很完整,更何况本书还是长篇咧!
  好看的故事就是要有梗,梗要铺得恰到好处。本作的几个梗:以一九八○年为关键转折,回到过去、跨越时空三十年、对孤儿院的羁绊、带怀旧、有救赎、有报恩、是宿命与曙光共存的希望……素材在此,再来就看拼盘如何吸引人了。
  以上段少女为了拚不拚奥运而烦恼为例。因为有着“回到过去、跨越时空三十年”的伏笔,所以解惑者自是可以有如先知般的预言,给少女的回信里多了更笃定的语气“世界各地都在发生战争,也有很多国家根本没办法参加奥运,日本也不能置身事外。妳很快就会了解这一点。”为何?因为苏联入侵阿富汗,一九八○年的莫斯科奥运,日本加入美国的抵制行列。同样这个“先知”梗,到了另一个关于“迷茫的汪汪”故事中更猛,“浪矢杂货店”不但建议汪汪去学理财知识,还会提示炒房玩股票切记在一九九○年来到之前务必获利了结,如何?是不是真的很神!
  另,穿越剧+怀旧风的混搭,难免也是卖点。“听着披头四默祷”这个故事用了相当比例的篇幅缅怀起 THE BEATLES。从〈A hard day's night〉、〈Mr. Moonlight〉到〈Don't let me down〉、〈I've got a feeling〉;从披头四来日本公演、惊传解散到约翰伦农的遇刺身亡;对于纪录片形式电影《Let it be》的不同时空解读,对于《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专辑的心境与感伤;明明是在描述一段少年的苦涩与残酷物语,不过就因为有了披头四的音符和默祷,更加让人动容,不胜唏嘘。
  本书看似几段故事、几个短篇的组合,但不管在人物之间还是境遇的串连,环环相扣,前后呼应。内心纠结的理由,被迫成长的勇气,到头来,原来,你的赞叹,你的感动,这就是东野圭吾的本事。对了,东野圭吾不是推理作家吗?那本书呢?没甚么好疑问的,《解忧杂货店》依旧可列推理类,或许可以这样形容:一本毋须谋杀,不用警探,甚至连恶人都没有的推理小说。
  ──【部落客】小叶日本台
或许您还会喜欢:
老母塔之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下午,当我和我的随从们听到一个情况后,便决定在将要参加的审判会上采取强硬的态度。我们动身去“法庭”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见路上人很多。这些人在院子里找不到座位,只好站着,以便能看见我们走过来。我们刚刚走进院子,大门就关了起来。对我们来说,这可不是好兆头。看起来,穆巴拉克施加了影响,而且产生了效果。我们从人群中挤到听众广场上。那里本来只有一张椅子,现在增加了一条长板凳,笞刑刑具还放在那里。 [点击阅读]
老铁手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杰斐逊城是密苏里州的州府,同时也是柯洛县的县府,它位于密苏里河右岸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地带,从这里可以俯视到下面奔腾不息的密苏里河和河上热闹繁忙的景象。杰斐逊城的居民那时候比现在少多了,尽管如此,由于它的地理位置、以及由于地区法院定期在这里举行会议,这赋予它一个重要的地位。这里有好几家大饭店,这些饭店价格昂贵,住宿条件还过得去,提供的膳食也还可口。 [点击阅读]
苹果树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2
摘要:“那苹果树、那歌声和那金子。”墨雷译《攸里披底斯的〈希波勒特斯〉》在他们的银婚日,艾舍斯特和妻子坐着汽车,行驶在荒原的外边,要到托尔基去过夜,圆满地结束这个节日,因为那里是他们初次相遇的地方。这是斯苔拉·艾舍斯特的主意,在她的性格里是有点儿多情色彩的。 [点击阅读]
荒原追踪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由于形势所迫,我同温内图分手了,他得去追捕杀人犯桑特。那时我并没料到,我得过几个月才能再见到我这位红种人朋友和结拜兄弟。因为事件以后的进展同我当时想象的完全不一样。我们——塞姆-霍金斯、迪克-斯通、威尔-帕克和我,一路真正的急行军后骑马到了南阿姆斯河流入雷德河的入口处,温内图曾把这条河称为纳基托什的鲍克索河。我们希望在这里碰上温内阁的一个阿帕奇人。遗憾的是这个愿望没有实现。 [点击阅读]
莫罗博士的岛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2
摘要:1887年2月1日,“虚荣女士”号与一艘弃船相撞而失踪,出事地点大约在南纬1度,西经107度。1888年1月5日,即出事后的第十一个月零四天,我的叔叔爱德华·普伦狄克被一艘小船救起。方位在南纬5度3分,西经1ol度。小船的名字字迹模糊,但据推测应当是失踪的“吐根”号上的。我叔叔是个普通绅士,在卡亚俄码头登上“虚荣女士”号开始海上旅行。出事后人们以为他淹死了。 [点击阅读]
蒙面女人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2
摘要:赫尔克里。波洛在他面前将信整齐地放成一摞。他拿起最上面的一封,琢磨了一会儿上面的地址,然后用放在早餐桌上的专用裁纸刀将信封背面纵向裁开,将里面的东西拿出来。在里面还有一个信封,用紫色的蜡仔细地封好,上面有“亲启保密”的字样。赫尔充里。波洛那鸡蛋形的脸上的眉毛向上扬了扬。他喃喃道;“耐心点,这就来了!”又一次用上了那把裁纸刀。这一次信封里出来了一封信-字迹颤巍巍的,又长又尖。好些字重重地画上了线。 [点击阅读]
蓝色长廊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男子已经意识朦胧。女子只能模模糊糊地感觉到周围的景物,或许刚才猛地受到了撞击,才失去了知觉。这一撞非同小可,驾驶座上已空无一人,车子正缓缓地向路边滑动,挡风玻璃的前端已接近没有护栏的路边。女子双眼模糊,她在潜意识里想到,男子曾经告诉过她这一带的悬崖有两百米深。如果车子照此滑落下去——而此时那位男子却困在副驾驶席上神志不清。 [点击阅读]
藏金潭夺宝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圣诞!这是两个多么可亲、多么令人神往的字眼!我是说,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在哪个民族或哪个时代的语汇里,再也没有第二个如此深奥如此神圣的字眼,圣诞是年年都会到来的普普通通的节庆日子,是全家快乐的团聚、小孩充满喜悦的日子。有的人从内心深处发出真诚的呼唤:“过去和现在的耶稣基督,你永远在我们心中!”有的人情不自禁地亮起歌喉或至少让他的孩子们唱起欢乐颂:世界走向毁灭时,基督诞生到世界。 [点击阅读]
褐衣男子
作者:佚名
章节:37 人气:2
摘要:使整个巴黎为之疯狂的俄籍舞者纳蒂娜,正一再的向台下不断喝彩赞好的观众鞠躬谢幕。她那细窄的双眼,此时显得更加的细眯,猩红的唇线微微上翘。当布幔缓缓下落,逐渐遮盖住五彩缤纷的舞台装饰时,热情的法国观众仍不停地击掌赞赏。舞者终于在蓝色和橘色的布幔旋涡中离开了舞台。一位蓄须的绅士热情地拥抱着她,那是剧院的经理。“了不起,真了不起!”他叫喊着。“今晚的表演,你已超越了自己。”他一本正经地亲吻她的双颊。 [点击阅读]
西线无战事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西线无战事[德国]雷马克著王国伟译作者埃里奇·马里亚·雷马克(ErichMaraRemarque,1898-1970),出生于德国威斯特伐利亚的奥斯纳布吕克。祖先是法国人,一七八九年法兰西大革命时迁移到了莱茵兰,家境清贫。他一家人都是虔诚的天主教徒。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