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金粉之谜 - 三、暗枪杀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三、暗枪杀人
  帕尔伊娃庄园的面积约有5公顷,形状像个颀长的长方形。奥莱尔河把它分为不均等的两半。河水从围墙外面流入庄园,然后穿过大花园流了出去。
  右边的一片土地比较平坦,有一个灌木丛生、杂草萋萋的小花园,还矗立着一座小城堡,城堡前面是一个英国式的小草坪。左边的一片土地却凹凸不平,越远就越荒凉,地上兀立着一大块长着冷杉的岩石。在庄园入口的地方,设置了一个狩猎人用的小亭子。庄园虽有一道高高的围墙,但是站在附近较高的山匠顶上,能把这个庄园的内部看得一清二楚。
  河流中心有一个小岛,一座木板桥连接左右两岸。桥板差不多腐烂了,在桥上走过相当危险。岛上有一个钟楼式的旧鸽子楼,几乎要倒塌了。
  拉乌尔到处游逛,但他并不像猎犬那样左闻右嗅。恰恰相反,他好像是在漫不经心地闲逛,随心所欲地观赏景物,熟悉一条条路径。
  “你有了什么看法吗?”珀苏问道。
  “当然有。这可是一座风景优美的庄园,我很喜欢它。”
  “我指的不是这个。”
  “那你指的是什么呢?”
  “我问的是,你对盖尔森先生被杀有何高见?”
  “你太纠缠不清了。到时候再说吧。”
  “咱们该回城堡了。”
  “好,走吧。”
  这座小城堡没有任何特色,房舍既简陋,又低矮,屋顶很狭小。主宅两侧建有配房,漆成了灰白色。
  两名警察在大门前踱来踱去。
  城堡主宅有一个颇大的前厅,一架铸铁扶手的梯子通到上层,前厅两侧是两间客厅、饭厅和弹子房。谋杀案发生之后,尸体就用裹尸布包上,抬到一间客厅里停放,尸体周边点上了大蜡烛,由当地两名妇女守护。身着孝服的珀特朗德,跪在尸体旁边祈祷。
  珀苏在珀特朗德耳边低声说了些什么,就带着她走进另一间客厅,给她介绍拉乌尔。
  “这位拉乌尔先生是我的朋友……最要好的朋友……我经常向你们谈起过他…
  …他会帮助我们破案的。”
  珀特朗德和卡特林娜长得一样俊俏,也许这个姐姐更标致一些。但是,她的面孔显得痛苦,眼神忧郁。凶杀案使她感到异常恐惧。
  “您放心吧,夫人。您的痛苦一定会减轻的。我们准能抓到罪犯,叫他受到惩罚。”
  “这是我的惟一希望,”她低声说,“我要尽力配合你们破案。我身边的人也会这样。对吗,萨洛特?”她向女仆问了一声。
  “对,夫人相信我吧。”萨洛特严肃地回答,同时宣誓似地举起胳臂。
  就在此时,外面传来马达轰鸣声。栅栏门大大地敞开,出现了两辆汽车。
  男仆阿洛尔疾步走了进来。这个人约莫50岁左右,个子瘦高,棕色皮肤。从他的衣着看,他像个仆人,而不像个保镖。
  “法官到现场来了,先生。”他告诉珀苏,“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两位医生。共中一个是法医,另一个来自黎尔波雷。夫人就在这里接见他们吗?”
  拉乌尔果决地对珀特朗德说:
  “别忙。现有两个问题必须说说清楚。第一,关于盖尔森先生被害的案件,法院可以自由地调查,不受任何妨碍;第二,关于卡特林娜的问题,夫人,咱们都应当谨慎。您妹妹失踪的事情,警察当局昨天知道了吗?”
  “知道了。”珀苏插嘴说,“因为我们警察认为,谋杀案发生后,她的失踪是必然的。我们调查的对象,就是杀害盖尔森先生的凶手。”
  “今天早晨她回家的时候,没有碰见值勤的人吗?”
  “没有。”珀特朗德斩钉截铁地说,“绝对没有。她对我说,她是从花园的一道侧门偷偷钻进来的,因为她有这道门的钥匙。她爬进宅子底层的窗户时,没有任何人看见。”
  “今天,不要再提她回来的事了。”
  “对。”阿洛尔说,“我刚刚对警察队长讲过了,昨天的事是一场虚惊。我说,昨天小姐身体不适。在一间僻静的偏房里睡着了,我们夜间才找到她。”

  “行。”拉乌尔说,“大家就按这个口径统一说法。夫人,你还应当跟妹妹保持亲密的关系。不管她干了什么,正要干什么,都跟法院没有关系。我们关注的只是一桩事,就是凶杀案。调查工作不能越出这个范围。你看如何,珀苏?”
  “关于目前的案情,你和我的看法是完全相同的。”珀苏洋洋得意地说。
  两位医生验尸的时候,城堡主人和法官在客厅里相见。一名警察念了念报告。
  预审法官韦尔迪叶和代理检察长,针对报告提出了几个疑点。不过,大家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珀苏的案情介绍上。法官们都熟悉他,他不像一个警长,倒像是目击凶杀情况的证人。
  珀苏向在场的人介绍了他的朋友拉乌尔。他说,拉乌尔来到他的住处,正好碰上这桩凶杀案,这是一种意外的巧合,但他的来临是令人高兴的。珀苏讲起话来,字斟句酌,慢慢腾腾,在警长的叙述中,时而插进一些评语。他俨然是个直耿耿的男子汉,知道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善于掌握分寸,讲得有板有眼。
  “我得讲讲清楚,城堡女主人已把我看成是他们家的亲密朋友,因此我就和他们一起感到特别不安,但又找不到多少不安的理由。由于还没弄清的原因,我们误以为卡特林娜小姐出了事。我的脑瓜似乎有点儿不正常,但我凭经验认为必须警觉,因此我第一个陷入了无法解释的忧虑。卡特林娜到河里去游泳,也许疲乏了,加上情绪欠佳,就悄悄地回家休息了。当然,谁也没有看见,我又不在……”
  珀苏说得——嗦嗦,他自个儿都感到不好意思,就暂时把话停住,瞅了拉乌尔一眼,似乎向他暗示说:“你瞧,我让卡特林娜脱身了……”
  接着,他又无拘无束地说下去:
  “让我继续吧。那是下午3点钟,小城堡火急地派人叫我。我在小城堡里做了一些调查,可是没有什么结果。吃过中午饭之后,我们满肚子忧虑,但又抱着某些希望。我对大家说:‘咱们虽然没有发现什么痕迹,但是应当考虑下一个步骤,作出一些假设,情况总会明朗的。’盖尔森夫人比其他一些人镇静一点,回到她的卧室里去了。阿洛尔和萨尔洛在厨房里吃午饭(这间厨房在小城堡右侧顶头上,厨房门是朝正面开的)。盖尔森和我留客厅里,继续琢磨卡特林娜的事,尽量缩小调查的范围。盖尔森向我说:‘咱们还没有检查那个小岛嘛。’我问;‘为什么呢?’——我想提醒你一下,法官先生,盖尔森先生好几年没有到过帕尔伊娃庄园,他是前两天才来到这儿的。所以,他还不知道我掌握的一些情况,因为我在庄园里已经住了两个多月了——‘为什么呢?’我问他,‘那里的木桥已经腐朽,如遇紧急情况,才能走那座桥,’盖尔森先生问,‘那么,如何才能到河流对岸去呢?’我说:‘大概没有人去过那儿。况且,卡特林娜小姐游泳之后,也没有必要到河流对岸或小岛上去散步。’‘对……对……’他喃喃低语,‘但是,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到那里去看一看。’”
  珀苏住了嘴,他走到门槛那儿,请预审法官和检察官跟他一起去宅子底层,到了一块狭窄的水泥地,然后登上一个高台。
  “当时,我们就在这儿,法官先生。我站在这把铁椅跟前,望着盖尔森先生独自走了,越走越远。你们知道从这个高台到桥口的距离吗?据我估计,两者的直线距离不超过80米。就是说,站在这个高台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第一个桥拱和第二个桥拱上面发生的事(第二个桥拱连着一个支流),也能明明白白地瞧见岛上发生的事。岛上没有高大的乔木和低矮的灌木,惟一遮住视线的是一个旧鸽子楼。悲剧就发生在那儿。在鸽子楼前面。我敢肯定地说,那个地方是光秃秃的,无法藏人,不管什么样的人。”

  “人可以躲藏在鸽子楼里嘛。”韦尔迪叶说。
  “只有鸽子楼还能藏人。”珀苏表示赞同,“不过,这一点以后再说。后来,盖尔森走过右方草坪边儿的小径,踏上通往破木桥的小道。他伸出一只脚,在第一块木板上踩了踩,担心地试了试,然后一只手紧紧抓住摇晃不定的栏杆,小心翼翼地行进,步子越来越快,终于到了岛上,径直走向鸽子楼。就在这时,我才明白他的目的是去鸽子楼。”
  “我们能到那里去瞧瞧吗?”韦尔迪叶问道。
  “不,不行,”珀苏说道,“咱们应当首先从这儿观察一下悲剧发生的环境。
  法官先生,你应当像我看见过的那样,从同一个位置,从同一个视角,重新观察一下。从相同的视角进行观察,”他重复了一遍,似乎颇为满意自己的主意。而且,我得补充说明,“这场悲剧的见证人,不只我一个,还有阿洛尔先生。他吃晚饭之后,站在高台上抽烟,也目睹了盖尔森先生的行动。高台位于厨房前面,距离我们右边约莫2O米。我介绍的情况,您都听清了吗,法官先生?”
  “继续说下去,珀苏先生。”
  珀苏接着叙述:
  “岛上荆棘满地,杂草丛生,到处都是攀藤植物,乱七八糟地绞在一起,挡住道路,行走困难。由于前进缓慢,我们就有较多的时间考虑盖尔森先生去鸽子楼的动机了。卡特林娜小姐是不可能躲到那儿去的。到那儿去找她,是没有理由的。那么,盖尔森先生究竟到那儿去干什么呢?那里有什么值得好奇之处吗?他想要去那里了解什么事情吗?在鸽子楼大门前面,三四步远的地方,盖尔森先生徘徊了许久。
  那个大门,正对着咱们,咱们能够清楚地看见。那是一扇低矮的拱形们,周边是大方石墙基。门上锁着一把锁,钉着两根大门闩。盖尔森先生躬下身去,一会儿就把锁弄开了。干这事儿挺容易,等一会儿你们就会明白。因为插在石缝里的一颗螺钉已经松了。接着,盖尔森先生又去处理那两根门闩。他先敲掉上边上的一根,然后卸掉下边的一根。他刚拉开大门,忽然响起了枪声。一场悲剧就这么发生了!他还来不及扬起手挡一挡,甚至动脑筋想一想,就扑通一声倒在地上了。”
  琅苏说了一通,直喘粗气,暴露了他的恐惧心理。他那滔滔不绝的讲述,对周围的人产生了影响,盖尔森夫人伤心地落泪;法官大为惊愕,等待珀苏的下文。然而,拉乌尔只是静心地倾听,没有表示任何见解。大家都不吭一声。珀苏继续说下去:
  “勿庸置疑,法官先生,枪弹是从鸽子楼里面射出的。这有两个确凿的证据:
  其一,鸽子楼周围藏不了人;其二,硝烟从门内冒出,还从门缝沿墙升起。一切都很明显,我立即认定了自己的看法,而且后来的事情又证实了我的估计。我迅速地跑了出去,阿洛尔先生和女仆跟在我的后面。我自语地说:‘凶手就在楼里……在大门后边……他也可能朝我开枪……’。我并没有瞧见楼里的人,因为大门挡住了我的视线。不过,我的信心没有动摇。我们过了木桥,——我敢向您保证,法官先生,我们过桥时都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全——,到了敞开的楼前面时,并没有发现握着手枪的凶手……一个人影也没有!”
  “但是,凶手显然是潜藏在鸽子楼里的。”
  “我也是这么想的。”珀苏说,“为了防备万一,我嘱咐在我身后的阿洛尔先生和女仆萨洛特监视鸽子楼,谨防楼房的哪个窗口或哪个出口再射出子弹。盖尔森先生奄奄一息地躺在地上,咿唔地想说什么。我跪在他的身旁,解开他的衣领,摘下他的领带,敞开他那染上鲜血的衬衫。这会儿,盖尔森夫人也急急忙忙地赶了来,抱着她的丈夫,他就在她的怀里咽了气。”

  周围鸦雀无声。只有两位法官低声地说了几句。拉乌尔沉默不语,仍在思索。
  “现在,”珀苏说,“法官先生们,如果你们愿意,我领你们到现场去再给你们介绍另外一些情况。”
  韦尔迪叶先生表示赞同。珀苏神采焕发,态度庄重,在前领路。大家到了桥头,一个个试着过桥,发现它比原先料想的要坚固得多。木桥虽然有些晃动,但是桥板和主架还好,可以放心地走过。
  这是一个年久失修的鸽子楼,并不太高,用红色的砖和黑白的石子相间砌成,好像棋盘似的;鸽子窝用水泥堵上,部分楼顶已经残缺,墙脊开始风化了,顶梁几乎完全褪了色。
  大家跨入鸽子楼。光线从顶梁中间射了进来,地面泥泞,布满了砖石碎块,还有一滩乌黑的浊水。
  “你在楼里是否搜查过了?”韦尔迪叶先生问道。
  “那还用说,法官先生。”警长傲岸地回答。从他的语气听来,这样的侦察似乎只有他能作到。“对我来说,一切都挺简单。我一眼就能看出,凶手根本就不在我们眼皮底下,不在这个明处。我问过盖尔森夫人,这座楼房底下,还有一个地下室。夫人小时候,曾和她的外公一起,顺着一道梯子去过那儿。我不愿别人知道某些秘密就吩咐阿洛尔先生立即骑车去通知黎尔波雷的一位医生和警察队队长,让盖尔森夫人在她丈夫的遗体旁边祷告,叫萨洛特去拿盖尔森什么要杀死盖尔森先生呢?为报私仇?为夺财产?或者出于偶然?我再重说一遍,我只知道有人藏在鸽子楼里,从门内射出一颗子弹……在接到新的指示之前,我只能介绍这么一点儿情况。法官先生,我们的调查结果,警察队随后搜查的结果,都不太符合事实。”
  珀苏说得十分干脆,似乎大家面临的这个谜是很难解开的。韦尔迪叶先生用嘲讽的口吻说;
  “不过,凶犯肯定是藏在什么地方的。难道他上了天,入了地?假如像你说的那样,那他就是不翼而飞了。然而,这不可能。”
  “那就请您劳驾破案吧。法官法生。”珀苏讥讽地回敬一句。
  “我们当然会调查的,警长。我敢肯定地说,咱们只要通力合作,定能取得满意的结果。罪犯总是逃不脱法网的。即使他们巧施诡计,也将被咱们识破。”
  珀苏觉得这里暂时不需要他了,他扮演的角色该歇一歇了,就伸手抓住拉乌尔的胳膊,将他拉了过来。
  “你有何高见?”
  “我吗?没有。”
  “那你有什么设想?”
  “哪方面的?”
  “凶犯……是如何逃走的?”
  “可以有几点设想。”
  “我一直在注意观察你,你似乎心不在焉,一声不吭。”
  “你太罗嗦了,使人受不了,珀苏!”
  珀苏不大服气,反驳说:
  “我是言简意赅的楷模,该讲的我都讲了,没有半句废话,该做的我也都做了,没有一点保留。”
  “该做的,你并没有都做。因为你还没有取得成功。”
  “可是你呢?你应当承认,你并没有比我前进一步。”
  “我比你前进了好几步。”拉乌尔反驳道。
  “你是指哪方面?你亲自对我说,你啥也不知道。”
  “我啥也不知道,但我一切都知道。”
  “请你说得明确一点儿。”
  “我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你说什么?”
  “你应当承认,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这是很呱呱叫的。”
  “呱呱叫……呱呱叫……”珀苏张口结舌地说,他好像整个身子都要塌下去了,睁大眼睛瞪着拉乌尔。“你能说给我听吗?……”
  “噢,这不行,真他妈的活见鬼!”
  “这是为啥?”
  “你大概无法理解。”
或许您还会喜欢:
天使与魔鬼
作者:丹·布朗
章节:86 人气:2
摘要:清晨五点,哈佛大学的宗教艺术史教授罗伯特.兰登在睡梦中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电话里的人自称是欧洲原子核研究组织的首领,名叫马克西米利安.科勒,他是在互联网上找到兰登的电话号码的。科勒急欲向他了解一个名为“光照派”的神秘组织。他告诉兰登他们那里刚刚发生了一起谋杀案。他把死者的照片传真给兰登,照片把兰登惊得目瞪口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常升起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2
摘要:欧内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1899-1961,美国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市郊橡胶园小镇。父亲是医生和体育爱好者,母亲从事音乐教育。6个兄弟姐妹中,他排行第二,从小酷爱体育、捕鱼和狩猎。中学毕业后曾去法国等地旅行,回国后当过见习记者。第一次大战爆发后,他志愿赴意大利当战地救护车司机。1918年夏在前线被炮弹炸成重伤,回国休养。 [点击阅读]
安迪密恩的觉醒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01你不应读此。如果你读这本书,只是想知道和弥赛亚[1](我们的弥赛亚)做爱是什么感觉,那你就不该继续读下去,因为你只是个窥婬狂而已。如果你读这本书,只因你是诗人那部《诗篇》的忠实爱好者,对海伯利安朝圣者的余生之事十分着迷且好奇,那你将会大失所望。我不知道他们大多数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生活并死去,那是在我出生前三个世纪的事情了。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悬崖上的谋杀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2
摘要:博比·琼斯把球放在球座上,击球前球杆简单地轻摆一下,然后慢慢收回球杆,接着以闪电般的速度向下一击。在五号铁头球棒的随便一击下,球会呼啸腾起,越过障碍,又直又准地落到球场的第十四穴处吗?不,远非如此,结果太糟了,球掠过地面,稳稳地陷入了障碍坑洼。没有热心的观众发出沮丧的哼哼声,惟一的目击者也显得一点不吃惊。 [点击阅读]
悲惨世界
作者:佚名
章节:65 人气:2
摘要:米里哀先生是法国南部的地区狄涅的主教。他是个七十五岁的老人,原出身于贵族,法国大革命后破落了。他学问渊博,生活俭朴,好善乐施。他把每年从zheng府那里领得的一万五千法郎薪俸,都捐献给当地的慈善事业。被人们称为卞福汝(意为“欢迎”)主教。米里哀先生认为自己活在世上“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而是来保护世人心灵的”。 [点击阅读]
燕尾蝶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韦迪·卫斯特韦特之墓韦迪·卫斯特韦特是位出生于新泽西州的海军军官。他从越南战场上生还后,深深地为佛教的精神所折服,因此在退役后移居日本。虽然不能舍弃带血的牛排和打猎的爱好,但他尽可能对佛教教义加以部分独特的解释,努力使两者并存。当韦迪正在享受他最喜爱的打猎时,死神来临了。当看到爱犬得林伽已经把受伤的野鸭追得无路可逃时,他扣动扳机准备打死野鸭。 [点击阅读]
绿里奇迹
作者:佚名
章节:59 人气:2
摘要:这件事发生在1932年,当时的州立监狱还在冷山。当然了,还有电椅。狱中囚犯常拿电椅开玩笑,对令人恐惧却又摆脱不掉的东西,大家总喜欢如此地取笑一番。他们管它叫“电伙计”,或者叫“大榨汁机”。大伙谈论电费单,谈论那年秋天监狱长穆尔斯不得不自己做感恩节晚餐,因为他妻子梅琳达病得没法做饭了。不过,对于那些真得要坐到电椅上的人,这些玩笑很快就不合时宜了。 [点击阅读]
美索不达米亚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本书记载的是大约四年前发生的事。本人以为目前的情况已经发展到必须将实情公诸于世的阶段,曾经有一些最狂妄、最可笑的谣传,都说重要的证据已经让人扣留了。另外还有诸如此类很无聊的话。那些曲解的报道尤其在美国报纸上出现得更多。实际情况的记述最好不是出自考察团团员的手笔。其理由是显而易见的:大家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假定他的记述是有偏见的。因此,我便建议爱咪-列瑟兰小姐担任这项任务。她显然是担任这工作的适当人选。 [点击阅读]
好兵帅克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雅·哈谢克(1883~1923),捷克作家,有“捷克散文之父”之称。哈谢克是一个唐·吉诃德式的人物,单枪匹马向资产阶级社会挑战,同时,他又酗酒及至不能自拔。他一生写了上千篇短篇小说和小品,还写过剧本,大多是讽刺小说。哈谢克生于布拉格一穷苦教员家庭,13岁时父亲病故,上中学时因参加反对奥匈帝国的示威游行,多次遭拘留和逮捕。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