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好逑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文勇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6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满儿在小城经营服装,先是小店,不久规模扩大。八年经营发展成了一家服装公司。在小城引领服装时尚,大街上,你若发现一人穿得时髦好看,这服装,肯定是从满儿服装公司购买的。
  于是,小城中的头面人物,电视台的播音员,政府机关要员,还有一些白领们,就经常光顾满儿服装公司。
  满儿有个男朋友叫艾前,他们相处五年了,还没有结婚。艾前在省城一家电脑公司发财,待遇优厚,他叫她到省城发展。
  满儿不愿意离开小城,两人关系一直不好不坏的。艾前爱满儿,不仅她漂亮,巨额资金也令他倾心。他每天晚上,都给满儿打个问候电话,说一些想念话,满儿心里就酸酸的。有时,心一软,想妥协。
  理性一想,她属于小城,去省城,没有她的天地。心一硬,满儿就要求艾前,你回小城吧!可艾前不愿回小城。
  两人这么拖着,婚事没法办。
  忽一天,电视台的气象播音员福儿来服装公司试服装,他那英俊潇洒的气质,一下征服了满儿。
  福儿看满儿,也是一楞,像是傻了,他苦苦想,这美妞儿怎么这样熟悉呢?
  满儿对他特别热情,在福儿试装时,她为他理领、扣扣,并温柔地拍打前胸后背。

  福儿对满儿说,我请你到福满楼喝咖啡,你不拒绝吧!满儿说,我请你。福儿一笑说,是我请你,再说,男女吃饭、活动,哪有让女同志付钱的呢?那多没风度!
  满儿问,什么时间呢?
  福儿说,今晚七点吧!不见不散。满儿说,好吧,不见不散。
  晚上六点时,满儿忽接到艾前电话,说他住进了医院,非常渴望见到她。
  满儿慌忙坐上去省城的汽车。去省城,得二个小时。满儿到了省城,才想起与福儿的约会,下车就给福满楼打电话。福满楼说,人走了。满儿就想,回去再解释。
  原来,艾前没有住医院,他们公司聚会,老板叫雇员们有老婆的带老婆;有女朋友的带女朋友。老板特地关照艾前,叫他把女朋友带来。艾前生怕满儿不来,就撒个谎。
  满儿给福满楼打过电话后,就打艾前手机,艾前叫她到红满楼大酒店去。省城红满楼,一般人都知道,它太红了。
  满儿不知所以然,急急忙忙到了红满楼。上了红满楼,才知原委。她虽然满肚子不高兴,当着那么多人,也不好发火。
  聚会结束后,满儿打的去了汽车站。艾前反复挽留,满儿一个劲冷笑。艾前知道满儿不高兴了,千解释万说明,满儿还是回了小城。

  满儿回来后,等着福儿兴师问罪,可是福儿一直没有打电话给她。女人的自尊心,使她也没能主动找福儿。
  一天上午,满儿与朋友到福满楼喝咖啡,意外地看到福儿一人坐在桌前,一个劲地抽烟。满儿负疚地上前打招呼,问他怎么一人在此。
  福儿看到满儿,很惊喜。他慌里慌张地说,自打那天她失约,他就天天到这里等她,幻想满儿来这里赴一个失约的约会!
  满儿深深地被震憾了。她没想到,福儿对她这么痴情。心就暖乎乎的,还有点酸酸的,热辣辣东西盈满眼眶。她连说,对不起!连忙叫朋友们到这边来,将福儿介绍给她们。
  喝完咖啡,满儿怎么也付不掉账,原来账已被福儿付掉了。满儿离开时,将自己的家庭电话号码,手机号码留给了福儿。
  满儿满心希望福儿给她打电话,然而福儿没有给她打电话。近些时候,满儿脑海中满是福儿影子,她非常想给福儿打个电话,几次拨了福儿的号码,又都停了。
  她自尊心很强,不愿先向男人开口。
  出乎满儿的意料,艾前从省城回到小城。他受聘于小城的一家电脑学校,就在福满楼约见满儿,艾前电话里说,为你、为爱,我只得回小城。

  满儿见艾前为自己,从省城回来,很感动。两人放开量,打开话篓子,红酒喝掉三瓶,两人醉了。
  这时,从里面走出一人,艾前连忙拉他入席,对满儿介绍说,他就是电脑学校的校长。校长不谦虚,入坐后便与艾前攀谈起来。
  谈话中,校长问艾前,我们比省城提高l0%的报酬,你还满意吧!
  满儿听到这话,心里一咯噔:怎么?艾前回来,不是为我啊!
  她霍地起身,对艾前说,我先走。艾前说,我送送你。满儿手一挥说,不必。
  满儿走了,她满心惆怅,暗想,艾前这人,怎么这样爱钱呢?看来我与他不是一路人。走着走着,她听到有人喊她,定睛一看,是福儿。
  满儿问他,你怎么一个人蹓跶呢?福儿说,我天天晚上都来这里蹓跶,你看看这是什么地方?满儿仔细一看,这地方是自己服装公司。心里一热,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福儿说,今晚我请你去跳舞!
  福儿眼睛一亮,快活地说,非常乐意。
  满儿脸上又一冷说,有句话,得你先说。
  福儿说,我读过《诗经》,怎能不知道?那话当然得由我先说。
  满儿脸上顿时绽开了幸福的鲜花!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