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送你一份礼物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贺清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1期通俗文学-新人新作
  老荣从A市报社退休以后,感到日子单调难打发,无所事事,都快闷出病来了。想当初在报社上班时,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恨不得把一天当作28小时用。如今闲了,都不知该干些什么了。
  这天,老荣背着手在街上遛达,突然看到人行道上坐着一个白发苍苍、两眼垂泪的老太太。老荣觉得挺面熟,过去一看,认出来了,是南外街的陈阿婆。
  老荣小声问道:“陈阿婆,有什么伤心事呀?”
  陈阿婆擦擦眼泪,仔细看了看老荣,迟疑道:“你是……”
  老荣说:“怎么,不认识我了?我是咱们A市报社的荣记者呀!这一城人可有半城人认识我。”
  陈阿婆猛一拍手,说:“想起来了,你是荣记者,当年你还采访过我。那是好多年前的事了。”
  老荣在旁边坐下,感叹道:“是呀!那时咱俩都年轻。现在,老喽!不中用了。”
  陈阿婆叹一口气,说:“是不中用了,所以儿子媳妇嫌弃我呀……”
  话未说完,眼泪又掉了下来。
  老荣出于做记者的敏感,断定陈阿婆是被儿子媳妇虐待了。待她哭了一阵,细细一问,果然如此。陈阿婆说:“想当年生我儿子大宝时多难呀!生他那天,我挺着肚子上街买桔子,不慎滑倒在地,晕死过去,被街上的好心人送往医院……唉!没想到遭了那么大的难却生了这么个不孝之子。”

  老荣想起来了,就是因为这件事自己特意赶到医院采访了陈阿婆,还见到了她早产的儿子。老荣心里一机灵,突然问道:“你儿子是哪年出生的?”
  陈阿婆说:“1967年9月27日。那时我才20来岁,现在60多了。”
  老荣猛地一拍手,说:“有了,明天我去你家,送他一份礼物。”
  “什么礼物?”陈阿婆疑惑道。
  老荣说:“这个你就别管了,反正是好东西,你把你家地址告诉我。”
  老荣从陈阿婆那里问清地址后,就一路小跑着回了家。
  第二天中午时分,老荣来到了陈阿婆家。只见陈阿婆的儿子大宝和媳妇正坐在桌旁吃饭,陈阿婆独自坐在房间的角落里,面前摆着半碗米饭。
  老荣笑呵呵地走进去,说道:“吃饭了!”
  大宝抬起头一看,依稀认得,只是一时想不起来,便说:“您好像是那个……”

  老荣说:“我是报社的荣记者呀!怎么不认识?”
  大宝猛一拍后脑勺,赶紧起身,说:“认识,认识。来,来,喝杯酒。”
  老荣摆摆手,说:“酒我就不喝了。我今天来是有事找你。”
  大宝问:“啥事?”
  老荣说:“你叫大宝吧!你是哪年出生的?”
  大宝说:“我是1967年9月27日出生的呀!”
  老荣说:“这就对了。”说着,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发黄的报纸,递过去,说:“今天我送你一份礼物。这张报纸是咱们A市1967年9月27日出版的,也就是你出生日。你不想知道你出生那天咱们A市都发生了什么事?”
  “真的?”大宝一听,兴趣一下高涨,说:“当然想知道,我看看。”说着,就打开报纸逐条逐段地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兴奋不已,说:“没想到我出生那天咱们A市还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老荣指着一条通讯,说:“看这条,我写的,有个孕妇上街买桔子不小心滑倒了……”
  大宝看着看着,脸色就不对了,说:“荣记者,你写的这是我妈,这男孩是我呀!”
  “是呀!”老荣说:“你妈生你时,如果没有街上的好心人的帮助,恐怕就没有你了……”

  大宝一时傻了,眼睛也渐渐红了。老荣拍拍大宝的肩,说:“这张报纸就送你了。好好看看吧!”说着,老荣就出了门。
  原来老荣当记者时有收藏报纸的爱好,家里如今堆了上万份老报纸。那天他在街上听了陈阿婆的哭诉,立马想起应该把这天的报纸给他儿子找出来,让他受受教育。
  这事过后没几天,老荣家里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正是大宝和陈阿婆。陈阿婆喜滋滋地告诉他,自从大宝看了那张发黄的报纸后,彻底改变了态度,对自己孝顺多了。
  大宝红着脸向老荣检讨了自己的错误。末了,说:“荣记者,我给您提个建议,您不是收藏了咱A市很多老报纸吗?我看您不妨开个老报纸礼品公司,把这些老报纸经过包装后再卖给这天出生的人,谁不想知道自己出生那天A市发生了什么事呀?绝对又有意义又赚钱。”
  老荣一听,大喜,说:“是个好主意!”
  很快,老荣的“老报纸礼品公司”开张了,而且顾客络绎不绝,生意兴拢老荣又像年轻时一样忙忙碌碌起来,再也不感到日子单调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余震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2006年1月6日多伦多圣麦克医院沃尔佛医生走进办公室的时候,看见秘书凯西的眉毛挑了一挑。“急诊外科转过来的,等你有一会儿了。”凯西朝一号诊疗室努了努嘴。沃尔佛医生挂牌行医已经将近二十年了。在还没有出现一个叫亨利?沃尔佛的心理医生的时候,早已存在着一个叫凯西?史密斯的医务秘书了。凯西在医院里已经工作了三十三年,可谓阅人无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千年一叹
作者:佚名
章节:99 人气:2
摘要:这是一本日记,记录了我亲身越野数万公里考察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经历。目的是去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刁饰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少年天子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少年天子》描写了大清进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的一系列政治改革及他与皇贵妃乌云珠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描写了围绕着汉化改革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斗争。皇太极去世后,6岁的顺治继位成为大清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顺治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皇帝。为了摆脱满族游牧民族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提高人民的素质,顺治潜心钻研汉族的文化来丰富自己,巩固大清江山。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