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葛长海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6年第3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建平从部队复员回来,每逢开口说话时就多了一句口头禅——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两年的部队生活从表面上看没改变他什么,就像我们站在河边看不出今日之水和昨日之水有什么区别一样。有人揶揄他:“你不是说要考军校,在部队发展,不混出个样子决不回家乡吗?”建平煞有其事地负了双手不紧不慢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刚从部队复员的建平保留了一些军旅习惯,每天早上一个人早早起来跑操;走起路来直碾碾的,虎虎生风;最重要的是他非常注重个人卫生,成天收拾得浑身上下纤尘不染。和村子里其他年轻人比起来显得卓尔不群,用个流行词来形容他就是他很“阳光”。阳光男孩在乡下自然很抢眼,很快,建平像同龄人一样定了亲,对象是村东头赵光洋老汉的老生女彩莲。
  过罢年,别人都出去打工的打工做生意的做生意,只有建平稳坐钓鱼台,生活照旧。赵光洋沉不住气,问彩莲怎么回事。彩莲说:“建平说过罢清明再出去。”赵老汉想想,也对,人家爹去年春天去世了,生前最后的日子,做儿子的未能尽孝,给父亲办过一周年再出去也在情理之中。清明过后一礼拜,建平依然没有动静。这下,赵老汉没急,彩萍却坐不住了。她私下里约会建平,质问他:“怎么还不出去挣钱,想当‘饿老等’呀?”建平慢吞吞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在部队报过自考,现在还有三门功课没过关,考试马上就要到了,我想考试过后再出去。”这次,彩萍主动跟父亲汇报了建平为什么还不出门挣钱的原因,父亲听后也没说什么。考试过后,建平倒是出去了,出门转了两天,用复员费抱回一台电脑,然后就整天憋在家中上网,连和彩萍的约会也顾不上。

  赵老汉闻讯大怒:“什么人?电线杆子。闺女,跟他断了!”彩萍忙找建平说明来由,建平也慌了:“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我这就出去。”
  建平出门后,钱没挣几个,闹的笑话倒是传回家一大堆。先是建平给包工头打小工,给城里的人建两层楼的住宅。没干几天,建平便对带他出来的同村的刘大年发牢骚:“咱干的活,没有劳动保护怎么能行?不说支防护网了,最起码也应该给咱发手套和安全帽。”刘大年知道他书生气又犯了,就学着他平日里的腔调怂恿他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你不说我还真不知道。这么着,我跟着人家干的时间长了,掰不开这脸,你刚来,去跟工头建议建议?”建平心里颇熨贴,毫不犹豫道:“好。”建平找到包工头说:“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包工头微笑着耐心听完建平的建议道:“好!非常好。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你,屎壳郎搬家,立马给我滚蛋!”
  后来,经人介绍,建平到一家中型超市当保安。冬天一到,有一段时间,超市里经常丢东西,经理要求保安们提高警惕,并说谁要是抓住一个小偷,不管该小偷偷的东西价值多少,立即奖给抓住小偷的保安现金500元。建平尽职尽责,终于率先抓住一名小偷。这名小偷操外地口音,有十六七岁,他在建平的铁钳一样手掌里抖瑟得像风中的秋叶。经理闻讯赶来,连日里憋屈的郁闷之气令他须发戢张:“揍他,出了事,我负责!”建平说:“不能打,应该交派出所处理。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咱们揍他,犯法。”经理咬着牙笑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他转眼看着围过来的其他保安道:“给我打,奖金你们几个人分。”保安们嗷声扑上来,他们揍的是小偷,混乱之中,连建平也捎带上了。
  建平鼻青脸肿回到家,村子里的人见了他的面都抿嘴笑。赵光洋老汉冲着女儿连连叹息:“青花红,涩柿子,中看不中吃!不懂个人情世故。你要当真嫁给他,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彩莲想想心里也觉得气窄,但在婚事上她已有主见,心里想回护准女婿,嘴上就毫不掩饰:“看您说的,建平总不能眼看着人被打死吧。再说,他欠历练,历练得多了,慢慢地就学精透了。”赵老汉连连叹气:“女生外向,女大不由爷。”

  建平在家养伤,伤未痊愈,就又到城里上班。这次,他是到148律师事务所上班。148律师事务所是司法局的直属单位,沾点公家气。能在那里面上班,体面不说,经济上基本也是旱涝保收。问题又出来了,建平这小子是怎么进去的?赵老汉不解,问女儿怎么回事。
  彩萍抿嘴笑着说了原因。原来,超市打人事件发生时,市报的法制记者刚好在场,他目睹事情发生的全过程,回去后他以《糊涂经理糊涂打人,懂法保安依法护贼》为题作了报道,后来,为了写后续报道,又对建平进行了专访。在受访之时,建平亮出了自己自考的法律大专学历证书。记者给他提供了148所招聘见习律师的信息,劝他前去应聘。
  听了女儿的陈述,赵光洋老汉愣怔半天,方始沉吟道:事情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