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宾爷爷送碗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李德泽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0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宾兵去北京上大学的那天早晨,爷爷把珍藏在木柜里的几个碗,拿出来摆在饭桌上说:“兵娃,我们家祖辈都无人上过大学,你是第一个人哇!你遇到了好年辰啦!爷爷思来想去,就送给你一个碗作纪念吧。”
  宾兵望着碗问:“爷爷,这碗有啥稀奇?你究竟是啥意思?”
  宾爷爷有些感悟道:“这穷山里的人啦,从生来到死去,哪一天不是在和碗打交道!水碗、菜碗、饭碗、茶碗、药碗等等,谁能离开过呢?人一生都不是在为这些碗奔忙吗?!要用好这些碗,也真难呀!”
  宾兵举一反三,还有更多的感悟在心,表白道:“爷爷,我明白你说话的意思了。那你送哪一个碗给我呢?”
  宾爷爷望着孙儿说:“这样吧,这些碗,我一个一个地给你简单介绍,你愿意要哪—个就给哪一个。”
  宾爷爷首先指着身边那个碗说:“这个粗斗碗,是我父亲、你的祖爷在那年天大旱、庄稼无收时,逃荒当乞丐用过的碗。”
  宾兵忙说:“爷爷,我不要这个碗!怎能还去过那种生活!”
  宾爷爷心情沉重道:“是呀!谁也不愿过那种日子!可是偏还有人乞讨呢。人一生都不能好吃懒做呀!”
  宾爷爷又指着一个景德镇的瓷碗说:“这是解放时,打土豪斗地主、分胜利果实分到的碗。”
  宾兵不解地问:“爷爷,什么是地主呀?为什么要分他的碗呢?”
  宾爷爷回答说:“地主就是占有农村大量土地的发财人家。我们穷人为他当牛做马,辛勤劳动的成果被他剥削去。共产党领导我们打倒他,把饭碗夺回来!”
  宾兵想了想说:“这个碗,不是我的劳动成果,地主没有压迫过我,我也不要。”
  宾爷爷叹口气:“哎,现在的年轻人啦,和我们老的大不同啦!”
  稍后,宾爷爷指着一个特大细瓷碗说:“那一年,村里搞‘土地联产承包制’,大家来了生产积极性,粮食大丰收,吃起饱饭来。生产队集体订做了这种瓷碗,每一个社员都发—个做纪念。”
  宾兵默然沉思,要不要这个碗呢?
  宾爷爷见他久不表态,就说:“那,我再介绍一个碗,你比较比较再说吧。这个印有‘寿比南山’的细瓷碗,是你奶奶满七十大寿的纪念品。”
  宾兵忙说:“这个碗嘛,爷爷你得留在身边,就像和奶奶永远相守在—起,为我们后人做个好榜样。”
  宾爷爷高兴的说:“好!”接着,他又指着最后—个碗道:“这个碗嘛,又小又重,又旧又无光泽,还涂有一层污泥似的哩!不久前,县里搞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民办好事,帮助我们村修一条公路。公路线上的坟墓必须迁移。我看见有一座古墓无人过问,起了恻隐之心,就把它迁移到我们家的后山山崖中,从墓里捡到这个碗的。”
  宾兵却当机立断说:“爷爷,我就要这个碗啦!我看这是一件珍贵的文物。决不能把它当饭碗用哟!我的饭碗嘛,得靠我去找!得靠我去奋斗!”
  宾爷爷满意地深情地望着宾兵。
  宾兵拿起那个碗,摸出尖刀来,在碗上划出“爷爷馈赠”四个正楷字。忽然看见划出的四个字在阳光下闪射金光!仔细辨认,啊,包装起来的原本是个金碗!
或许您还会喜欢:
今生今世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据胡兰成说,张爱玲在送给他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世事沧桑,多年后我们知道胡兰成其人,读他的书,却是因为张爱玲的缘故。虽然这有违张爱玲的意愿:“利用我的名字推销胡兰成的书,不能不避点嫌疑。”(一九七七年九月八日致夏志清)在张所着《对照记》中,也压根儿不见他的踪影。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余华《活着》
作者:余华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前言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夜幕下的哈尔滨
作者:佚名
章节:84 人气:2
摘要:清明过去,谷雨快到了。可是哈尔滨的夜晚,还是凉风扑面,寒气袭人。已经抽出嫩芽的柳枝在北风中摇曳着。真让人担心,那经过严冬酷寒,朔风吹打,挣扎而出的嫩绿小叶,会再被这塞外风吹刮得枯萎回去。一九三四年哈尔滨的春天,好像也被日本占领者卡住了一样,竟来得这样迟缓。夜越来越深了,热闹的哈尔滨站前,南来北往的人流早已断了线,通往道里、道外、南岗、马家沟的电车也没有几个乘客了。 [点击阅读]
太阳黑子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一月光灰蒙蒙地照在黑色海滩上,最明亮的那一阵子,还不如一些夜泳的女孩的身体皎白闪耀。今天的潮水是二十一点,所以,环岛路沿路海滩夜泳的人很多。因为夜色掩护了天空的变脸,等游泳的人们感到海水、天水忽然密集交混,才恓惶地扑爬上岸。海滩上响起一片被雨打烂似的、此起彼伏的呼应声。高高的海岸线上,环岛路蜿蜒。三个男人闯过红胶质的人行道,拉开刚停在黑色车道上一辆的士车门。 [点击阅读]
尘埃落定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2
摘要:那是个下雪的早晨,我躺在床上,听见一群野画眉在窗子外边声声叫唤。母亲正在铜盆中洗手,她把一双白净修长的手浸泡在温暖的牛奶里,嘘嘘地喘着气,好像使双手漂亮是件十分累人的事情。她用手指叩叩铜盆边沿,随着一声响亮,盆中的牛奶上荡起细密的波纹,鼓荡起嗡嗡的回音在屋子里飞翔。然后,她叫了一声桑吉卓玛。侍女桑吉卓玛应声端着另一个铜盆走了进来。那盆牛奶给放到地上。母亲软软地叫道:"来呀,多多。 [点击阅读]
张承志散文集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离开沙沟和西吉滩,离开了头戴六角帽的哲合忍耶回民的黄土山庄,在大雪纷扬中,我们穿过了一片片斑驳错落的村寨,来到了单家集。但那弹洞累累的清真寺和闻之已久的红军遗迹并没有留住我们,一罐茶只喝了一口,我们便又穿过杨茂、姚杜,在暮色中的好水川旁冻硬的土道上,急急地前进了。 [点击阅读]
新结婚时代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作家出版社隆重推出2010年新版《新结婚时代》在《新结婚时代》中,对于谁是婚姻的“杀手”,王海鸰提出了新的质疑。小说中,引发婚姻矛盾的原因不是个性不合、第三者,或者两人缺乏沟通、相互猜疑,而是无法沟通的城乡间的鸿沟。从某种意义来说,《新结婚时代》比《中国式离婚》更沉重。门当户对该不该,许多读者从这本书中的两代人三种个性婚恋中展开了话题。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