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动机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丝毛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1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果娃考上了大学,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知道。果娃家里没钱,亲戚朋友左邻右舍也都知道。
  不管怎样,考上大学理当庆贺一下。果娃拿到入学通知书那天晚上,母亲做了一桌子菜,想请本家的亲戚朋友过来热闹热闹,毕竟果娃是村里第一个考上大学的人,也是所有村里人的骄傲。
  可好多亲戚借故没来。果娃一家人明白他们不来的原因。都是穷亲戚,果娃的父母也没指望什么,他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去银行贷款。
  其实来吃饭的,就只有一墙之隔的二叔一家人。相隔那么近,是没办法不来的。
  果娃的二婶是那种结得媳妇嫁不得女儿的人,吝啬得要死。平日里村里的女人都不爱和她打交道。可那天她倒大方了起来。
  二婶一边吃饭一边说,我家还有点钱,果娃先拿去做学费。这么大一家人,难得有一个考上大学的,我们能支持多少就支持多少。
  二婶说那话的时候,二叔用脚在桌子下面碰了一下二婶的脚。
  二婶没理二叔。她还说,果娃上大学,她帮忙找三千块钱,果娃的父亲再去找个三两千,一年的学费基本上就不成问题了。
  听了这话,果娃的母亲不停地往二婶碗里夹菜。果娃的父亲也不停地劝二叔喝酒。
  可二叔还是忍不住对二婶说,你哪去找三千块钱?
  上次两头肥猪不是卖了千多块吗?差的就上我娘家借去,我娘家大哥头月卖牛,还有两千多块呢。二婶说。
  二叔不说话了。他只顾喝酒。他恨不得将二婶也喝进肚子里去。
  吃了一挟菜,果娃的二婶又说,果娃,你在学校要好好的念书,今后在城里安排工作了,就把你父母也接进城里过安逸日子,我和你二叔偶尔也来沾点儿光。
  那是。那是。果娃一家三口同时答道。
  送二叔二婶出门的时候,果娃妈细声细气地说,二婶,那三千块钱我们就指望了哈!
  放心嘛,大嫂。二婶说。
  半夜里,果娃的父母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他们不知道一向吝啬的二婶,说的话到底算不算数。果真是那样的话,余下的两三千就好办了,去银行借高利贷,也要少给好多利息。
  说话间,果娃的父母听见墙那边,二叔与二婶也在争论什么。于是他们都不做声了。
  二叔说,你个傻婆娘,老子都没答应把钱借出去,你倒先口了开!
  借出去了又怎么样?果娃都念大学了,这钱他今后还还不上吗?
  那欠政府的计划生育超生款怎么办?
  怎么办?你是男人你看着办!
  你个B婆娘,不该吝啬的时候你是偏要吝啬,该吝啬的时候你偏不吝啬,我怎么娶到你这么一个瘟神哟!二叔无可奈何地说。
  你以为我想借给他们啦?二婶神秘兮兮地说。
  那你为什么还要借?又没人把刀架在你脖子上,非借不可?
  啧!啧!啧!二婶说,亏你还是个男人,我看你脑子里面装的全是些豆腐渣,想问题还不抵一个女人。现在我们把钱借给果娃读书,等他读完书在城里工作了,把父母一接走,到时他们那几间房子不就是我们的啦?
  几间破房子值几个钱?二叔不屑一顾地说。
  房子是不值钱,可那是一块风水宝地,听阴阳先生说那屋子里还要出大人物,说不定到时我们搬去一住,小宝就成了阴阳先生说的大人物了。二婶喜滋滋地说。
  我是说你肯那么大方把钱借出去,原来鬼儿婆娘硬是懂得多也。二叔说完这话的时候,隔壁就再也没有什么动静了。
  山村的夜静得出奇。
或许您还会喜欢:
等一个人咖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现在的我,手里的汤匙正胡乱搅拌着浮在咖啡上的奶晕。金属与马克杯的瓷缘合奏出没有章法的敲击声。叮叮叮当,当叮当叮。就好像我现在的心情,没有节奏,却很想表达些什么。明明就像经年累月的拼图游戏,不管散落在地上的碎片有多少,持之以恒,总是能逐一捡拾回来,砌成原来完整的样貌。总会到那一刻的。然而我还是很激动。因为我发现,记忆的拼图不是死的。记忆是逐渐累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于是碎片一直拼凑不完。 [点击阅读]
纸醉金迷
作者:佚名
章节:72 人气:0
摘要:民国三十四年春季,黔南反攻成功。接着盟军在菲律宾的逐步进展,大家都相信"最后胜利必属于我"这句话,百分之百可以兑现。本来这张支票,已是在七年前所开的,反正是认为一张画饼,于今兑现有期了,那份儿乐观,比初接这张支票时候的忧疑心情,不知道相距几千万里,大后方是充满了一番喜气。但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也有人在报上看到胜利消息频来,反是增加几分不快的。最显明的例子,就是游击商人。 [点击阅读]
罗兰小语
作者:佚名
章节:74 人气:0
摘要:我流着泪写这些故事,为那把母“鸡”当做妈妈的孩子,为那被老师误解,被父母否定的孩子,为我们这一代失去了的天伦之乐。什么时候不再看到被亏待而流泪的孩子呢?什么时候重拾我们的天伦之乐呢? [点击阅读]
美的历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中国还很少专门的艺术博物馆。你去过天安门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吗?如果你对那些史实并不十分熟悉,那么,作一次美的巡礼又如何呢?那人面含鱼的彩陶盆,那古色斑斓的青铜器,那琳琅满目的汉代工艺品,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那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那道不尽说不完的宋元山水画,还有那些著名的诗人作家们屈原、陶潜、李白、杜甫、曹雪芹...... [点击阅读]
莎菲女士的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十二月二十四今天又刮风!天还没亮,就被风刮醒了。伙计又跑进来生火炉。我知道,这是怎样都不能再睡得着了的,我也知道,不起来,便会头昏,睡在被窝里是太爱想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上去。医生说顶好能多睡,多吃,莫看书,莫想事,偏这就不能,夜晚总得到两三点才能睡着,天不亮又醒了。象这样刮风天,真不能不令人想到许多使人焦躁的事。 [点击阅读]
莫言《会唱歌的墙》
作者:莫言
章节:31 人气:0
摘要:第一次去青岛之前,实际上我已经对青岛很熟悉。距今三十年前,正是人民公社的鼎盛时期。全村人分成了几个小队,集中在一起劳动,虽然穷,但的确很欢乐。其中一个女的,名字叫做方兰花的,其夫在青岛当兵,开小吉普的,据说是海军的陆战队,穿灰色的军装,很是神气。青岛离我们家不远,这个当兵的经常开着小吉普回来,把方兰花拉去住。方兰花回来,与我们一起干活时,就把她在青岛见到的好光景、吃到的好东西说给我们听。 [点击阅读]
莫言《天堂蒜薹之歌》
作者:莫言
章节:24 人气:0
摘要:莫言十九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皮皮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促使我放下正在创作着的家族小说,用了三十五天的时间,写出了这部义愤填膺的长篇小说。在初版的卷首,我曾经杜撰了一段斯大林语录:小说家总是想远离政治,小说却自己逼十近了政治。 [点击阅读]
莫言《檀香刑》
作者:莫言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一那天早晨,俺公爹赵甲做梦也想不到再过七天他就要死在俺的手里;死得胜过一条忠于职守的老狗。俺也想不到,一个女流之辈俺竟然能够手持利刃杀了自己的公爹。俺更想不到,这个半年前仿佛从天而降的公爹,竟然真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俺公爹头戴着红缨子瓜皮小帽、穿着长袍马褂、手捻着佛珠在院子里晃来晃去时,八成似一个告老还乡的员外郎,九成似一个子孙满堂的老太爷。 [点击阅读]
莫言《红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0
摘要:第二天凌晨太阳出土前约有十至十五分钟光景,我行走在一片尚未开垦的荒地上。初夏老春,残冬和初春的记忆淡漠。荒地上杂草丛生,草黑绿、结实、枯瘦。轻盈的薄雾迅速消逝着。尽管有雾,但空气还是异常干燥。当一只穿着牛皮凉鞋和另一只穿着羊皮凉鞋的脚无情地践踏着生命力极端顽强的野草时,我在心里思念着一个刚刚打过我两个耳光的女人。 [点击阅读]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
作者:莫言
章节:6 人气:0
摘要:秋天的一个早晨,潮气很重,杂草上,瓦片上都凝结着一层透明的露水。槐树上已经有了浅黄色的叶片,挂在槐树上的红锈斑斑的铁钟也被露水打得湿漉漉的。队长披着夹袄,一手里拤着一块高粱面饼子,一手里捏着一棵剥皮的大葱,慢吞吞地朝着钟下走。走到钟下时,手里的东西全没了,只有两个腮帮子象秋田里搬运粮草的老田鼠一样饱满地鼓着。他拉动钟绳,钟锤撞击钟壁,"嘡嘡嘡"响成一片。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