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两块光洋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王明亚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1期通俗文学-情爱小说
  爷爷已去逝多年,这些年里,奶奶常坐在葡萄架下眯缝起眼睛想念爷爷。那时她手里握着两块银元,银元是爷爷在那艰苦年代里花一担盐钱买给她的。
  银元已被奶奶抚摸得光滑可鉴,跟奶奶银白的发丝一起泛着岁月的天光。抓住我,奶奶便不厌其烦地唠叨:“你知道吧?这是你爷爷这辈子送我的唯一的礼物啊!他说等他稍停下来的时候,他要去镇上用这两块银元打制成银项链给我戴的。他扯谎碍…”
  奶奶又说:“你爷爷那时穷得呵,除了一把剃头刀,连个看家的老人也没有。我那时可光鲜呢,一点不比你现在差。可是你爷爷他老实,憨厚,又勤快,我一傻,就让你爷爷用一匹马给牵了回来。”
  “你爷爷用一把剃刀养家糊口,跑断方圆十多里路,早出晚归,从不误工。天晚回来把钱交给我后还给我做事。我就是脾气不好啊,不耐烦的时候老找他出气,可这个木头人,只知道迁就和忍让。那一次,那一次……”
  奶奶说时,嘴角漾着温馨的笑,那笑里藏着温柔的埋怨。只是渐渐地,奶奶眼角渗出粘稠的泪来。那泪里有奶奶反复说的“那一次”有关银元的事——

  那年我刚上初中,有一天我回家正好遇上爷爷奶奶吵架。原因是家里来了两个陌生人,说是找寻失散的女儿多日,到现在身无分文了,只好把随身携带的两块银元卖掉。爷爷瞅了瞅那两块银元,便决定买下来。可奶奶坚持不买,说是自家也困难。可最终爷爷还是用十五元钱买下了这两块银元。奶奶因为爷爷第一次不肯依她而生了满心的气。一生气,奶奶忍不住将门角的扫把朝爷爷扔过去。扫把不偏不斜打中爷爷的头,爷爷气恼地便将奶奶搡到地上。奶奶一辈子被爷爷宠惯了,哪里受得了,立即便呼天抢地寻死觅活地闹开了。爷爷奶奶这么闹着,任家人怎么劝也没用。
  那是冬天,天特别冷,风嘶嘶地吹着,吹得人木木的。我看着历来面对艰难困苦时都挺着脊梁骨的爷爷,此时戴了一顶黑色毛边帽,双手抱紧双膝,神情凄凉地坐在稻草垛里。看到我,六十多岁的爷爷眼里盈满浑浊的泪水。这哪是那个疼我的老人啊?
  我心里一酸,坐到爷爷身边,轻轻地将他帽沿上的稻草拿掉,又将手盖在爷爷的大手上。终于,爷爷用他粗糙而冷凉的手将我的手裹在手心里。稍顷,爷爷哽噎到:“我依了你奶奶一辈子,她就不能依我一回么?”
  这是一个老人怎样的内心告白啊!我的心忽然一抽,用袖子揩了揩眼睛,稍一会,我看着爷爷,说,“爷爷,奶奶也是您宠惯了的,宠出了那样的脾气。您就进屋跟她道一声不是吧!”

  可是爷爷犟着。看得出,他是真伤心了。
  犹豫片刻,我只好起身去劝奶奶。其时,奶奶正很不得体地将棉衣披在肩上,敞着胸脯坐在床头,头发乱糟糟的,苍白的脸上挂满泪水。我赶紧给奶奶擦眼泪,劝她:“奶奶,您就别计较了,爷爷还在草堆里,正冻着呢。”
  奶奶怔了半晌,泪水又扑落落下来,嘟嚷着:“他怎么能打我呢?”
  “奶奶,您冤枉了爷爷,他哪里舍得打您啊,一辈子都依着您呢。您就认一次错,让他心宽一回不就是了?”
  奶奶一双泪眼迷迷蒙蒙地望住我,纵使心内疼着爷爷,可她还是不肯低头。她竟是这样骄傲,这样倔强!难怪父亲常说她是滚油锅里沾不了一滴水的女人。
  我又去劝爷爷,说奶奶让他进屋。爷爷不信,知道奶奶是不会轻易低头的。我只好又哄又搀地将爷爷弄进屋。
  后来的事是奶奶说的,她说,那天晚上,爷爷拿了那两块银元坐到床边,他轻轻地唤她,“莲儿,这两块银元是我买来送你的,等以后我稍停下来,就去镇上打制成银项链给你戴。”

  莲儿,莲儿是奶奶的小名?我竟从来没有听爷爷当着人叫过,那原来是爷爷爱的最深的呼唤啊!而在那样的年代,爷爷能送给奶奶的,除了这偶然的他羞于说出口的两块银元,还有什么?
  奶奶便将银元珍藏起来,她等着爷爷真正有时间,也有闲钱的时候给她去打制成项链。
  只是爷爷一生也没有稍停下来,直到1995年冬天,爷爷被晚期肺癌带走。爷爷走后,奶奶老得异常的快,身体也不大好。有一次奶奶病了,非要父亲将两块银元去打成项链给她戴不可。其实姑姑早已给奶奶买了金项链。但是奶奶坚持。父亲只好依奶奶的。可是谁知道那两块奶奶抚摸了很多年的银元是假的,根本不能打成项链。
  奶奶还坐在葡萄架下,眯缝着眼睛,更紧地攥着那两枚银元。她迷梦般地说:“银元是假的,你爷爷的心可是真的!”
  奶奶一年一年地像老牛反刍—样咀嚼着爷爷的爱,她性情里的那些棱棱角角早已被岁月磨平。她不停地向我絮叨:“你爷爷哄了我一辈子,那一次,我怎么就不能依他一回呢?他那一次明明是想我低一次头的啊!唉,如果他现在还在的话,我会反过来哄他的。他受了一辈子的苦啊!”
或许您还会喜欢: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0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0
摘要:第1章序冯唐最爱议论“我爸我妈”,口角生风,调笑无忌。若落到批评家手里,这也许就是一个好例,“弑父”、“弑母”云云,有一大套理论等着他。但冯唐还“弑理论”,现成的理论运行到他这里都会死机。 [点击阅读]
火蓝刀锋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这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万籁俱寂。忽然,两道雪白的光线划破了被黑暗凝固成一团的空间。光线下有隐约的海浪翻滚,一片汪洋大海上,两艘海军巡逻舰艇正破浪而来。舰艇上的指挥室内,站在液晶屏幕前向大家做介绍的是海军上校武钢。旁边一个目光炯炯的精干小伙子,手里正玩弄着一把火蓝匕首,转动间刀刃寒光毕现。此人有一个响亮的名字——龙百川。 [点击阅读]
牛棚杂忆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牛棚杂忆》写于一九九二年,为什么时隔六年,到了现在一九九八年才拿出来出版。这有点违反了写书的常规。读者会怀疑,其中必有个说法。读者的怀疑是对的,其中确有一个说法,而这个说法并不神秘,它仅仅出于个人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一点私心而已。我本来已经被“革命”小将—其实并不一定都小—在身上踏上了一千只脚,永世不得翻身了。 [点击阅读]
狼烟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颐和园门外,有两位大学生跳下了脚驴,跟两名赶驴的脚夫挥了挥手,说了声:“下午见!”就直奔票房,去打门票。两名脚夫将两头脚驴拴到不远处的绿柳浓荫下,从腰带上抽出七寸韭镰,到远处的青纱帐中,割了两大抱鲜嫩的青草,抱来喂驴。然后,二人又到小饭摊上打尖;匆匆吃了几卷煎饼卷大葱,喝了两大碗小米水饭,便又回到拴驴的柳荫下。 [点击阅读]
狼烟北平
作者:佚名
章节:35 人气:0
摘要:南横街黑窑厂“同和”车行的车夫文三儿在酒馆里和二顺子喝得有些高了,正在满嘴跑舌头。文三儿的酒瘾大,一天不喝就浑身难受,可真要喝起来又喝不了多少,顶多三两,一过四两就麻烦了。他通常是二两酒一下肚,脾气立马见长,瞅谁都不顺眼。若是四两酒下肚,情况就会恶化,他谁也不尿,逮谁和谁撸胳膊挽袖子,很有些英雄气概。 [点击阅读]
王小波《寻找无双》
作者:王小波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建元年间,王仙客到长安城里找无双,据他自己说,无双是这副模样:矮矮的个子,圆圆的脸,穿着半截袖子的小褂子和半截裤管的半短裤,手脚都被太阳晒得黝黑,眉毛稀稀拉拉的。头上梳了两把小刷子,脚下蹬了一双塌拉板,走到哪里都是哗啦啦的响。就这个样子而言,可以说是莫辨男女。所以别人也不知道他来找谁。王仙客只好羞羞答答地补充说,那个无双虽然是个假小子样,但是小屁十股撅得很高,一望就知是个女孩子。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