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非法入境的婴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巴西)瑙瓦埃斯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12期通俗文学-外国小说
  一位名叫罗泽玛丽的阿根廷妇女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路经巴西前往纽约与丈夫团聚。不巧,她的儿子就降生在巴西巴拉那州贝伦机常直到我撰写本文时,婴儿仍被扣留在官僚主义的尿布中。这一事件导致英国领事馆出面干预,巴西外交部和阿根廷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我甚至确信,要使海关当局释放这个婴儿,必须召开一次联合国安理会的紧急会议。
  故事从头说起。罗泽玛丽女士在飞行中感到阵阵腹痛,她不忍将孩子生在飞机上,而想在陆地上分娩。然而谁能料到这一选择竟招来比分娩更大的痛苦。DC-10客机在贝伦机场紧急着陆。一个新的生命就诞生在机场大楼内。罗女士在医院度过了两个昼夜,出院后等待着他的却是一个张着血盆大口的老妖魔——官僚主义。罗女士带着同行的其他两个孩子来到机场,准备继续旅行,但一位海关工作人员却扣留了她。这位官员查对了三份护照。经过无数次反复核实,发现初生的婴生竟没有任何证件。他便带着官僚主义特有的那种腔调问道:“他是怎样入境的?”说着用手指了指婴儿。
  “从我肚里。”
  罗女士的回答简明扼要,但这个官僚主义者却不能明白这最简单的道理,仍然不慌不忙地重复着他那已背熟的术语。“那么,请问女士是否在行李申报单上填写了腹部携带孩子一个?”

  “我没有申报,但大家都会看得见的。”
  “这种理由是充分的,”他接着说,“我只能表示遗憾。但既然如此,孩子怎样入境就怎样出境吧!”
  “我的先生,请你原谅我……”
  好像他现在才明白过来。他终于发现自己言行的荒诞不经。但是,为了表明他的思维敏捷,他马上建议说:“好吧!女士,我们就这么办吧!为了不给彼此带来任何麻烦,请你把婴儿装在一个皮箱内出境,我就装作没看见。”
  罗女士听罢,呆若木鸡。官僚主义者看对方不说话,又接着说:“如果你不愿这样办,我只好宣布你是走私犯。因为没有任何证件能证实这婴儿就是你的孩子。谁知道你是不是在做婴儿走私的勾当呢?这个问题是严重的,我的女士,看来我只能把你扣留在此地。”
  “那我的儿子呢?”
  “至于你的儿子,和其他走私品同等对待,送到那边拍卖。”
  罗女士听后只觉得头晕目眩。她要求见机场场长。场长来了,他满面笑容,尽力安慰她,并推说那位工作人员是个新手,保证一切都顺利解决的。
  其实很简单,只要女士拿出婴儿出生证、一份儿童律师的许可证、护照、所得税申报单和两万两千克鲁赛罗的存寄费收据交给我们,婴儿就可出境了。
  “两万两千!这太荒谬了……”

  “得了,得了,我的女士,”场长打断了她的话,“你应该知趣了,要是个三胞胎,结果会怎么样呢?”
  罗女士竭力申辩,并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又重复了一遍:在这里停留,仅仅是为了让孩子出生,离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目的是去纽约与丈夫团聚,而后全家一起去加拿大定居。场长听后大笑一声说:“好,好极了!为何女士不早说呢?这样,情况就不同了,问题就好解决多了。你只要办理一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居民证,一份阿根廷政府的证件,证明你确要移居加拿大;一份结婚证书,一份纽约市警察局证明,确认你丈夫在那里生活;你丈夫的两张免冠照,还有一份加拿大政府的公函,证明你们将定居加拿大。对了,你们将居住在哪一个大城市呢?”
  “蒙特利尔市。”
  “是这样,那我们还得要一份蒙特利尔市政府的证件。还有,你们住别墅还是住公寓?”
  “住公寓。”
  “那么就别忘了再带一份公寓草图来。”
  罗女士不得不抱着初生的婴儿开始朝拜各级官僚办事机构。
  “办理护照?必须准备一份免疫证书、选举证、身份证、一份申请书和三张穿礼服、系领带的照片。”
  “但是,孩子出生仅三十九天。”
  “这没有关系。女士,在我们这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办理护照,必须持本人身份证,而领取身份证就必须先办理一份良民证,领良民证则需要出示工作证,办理工作证更不容易,需要无数的文件或证件,如果没有服务税证明,这一切都是无效的;办理护照还需要持本人的选民证,但在领取选民证前,必须先领取一份居住证,并附一份煤气结账单;除此之外还需要准备两张免冠照片和身体合格证;最后还要一份所得税申请单存根。然而谁知道领取上述申报单存根究竟还需要什么证件呢?

  “请他亲自填写一份表格就行了。”
  “他还不会写字,我能替他填写吗?”
  “可以,但必须先办理一份委托书。”
  罗女士无可奈何,只得抱着这个起名为马里奥的孩子四处奔波,她终于发现自己已陷入迷魂阵,无所适从。然而她从中也得到一种实惠,这就是,当孩子哭闹时,她就威吓他:“你再哭,我就把巴西官僚主义叫来。”
  时间流水般地消逝。一天,罗女士的丈夫居然在纽约收到儿子马里奥的一封信。信中写道:“亲爱的爸爸,我和妈妈还在为巴西政府要求的各种证件四处奔波(妈妈还是习惯地把我抱在怀里)。我想,当我们把所有的证件办妥后,恐怕只能海运到加拿大了。我给你写信,是为了使你放心。看来,我们见面的时刻为期不远了。明天,如果一切都顺利的话,我就可能拿到最后一份证件——我的服役证书。”
或许您还会喜欢:
莫言《红树林》
作者:莫言
章节:10 人气:2
摘要:那天深夜里,她开车来到海边的秘密别墅。刚刚被暴雨冲洗过的路面泛着一片水光,路上空无一人,远处传来海水的咆哮声。她习惯赤着脚开快车,红色凌志好像一条发疯的鲨鱼向前冲刺,车轮溅起了一片片水花。她这样开车让我感到胆战心惊。林岚,其实你不必这样;你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你其实不必这样。我低声地劝告着她。轿车猛拐弯,如同卡通片里一匹莽撞的兽,夸张地急刹在别墅大门前。 [点击阅读]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2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智齿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自从梁功辰换了那把硬度偏高的牙刷后,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虽然用度日如年来形容有夸张的嫌疑,毕竟梁功辰一天只刷两次牙。但他每次刷牙时,我都极力躲闪,那牙刷分明是砂纸,每当那再硬一点儿就完全有资格被称之为“针”的刷毛接触我时,我都比较痛苦,像受刑。我是一颗智齿,梁功辰的智齿。从你的牙齿中缝往两边数,第8颗是智齿。也许你会说,智齿和盲肠一样,是人身上多余的东西。 [点击阅读]
最后一名女知青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2
摘要:也许这是天命。写完这部小说我就病了,不能说是因为写这部长篇病的,更不能说就积劳而成疾。但这短短的二十几万字是我这一生身体好坏的一个分水岭。此之前,我写小说一天数千字乃至上万字可以坚持很长时间,曾经让同行们咂舌。此之后,因为腰椎病我再也不能坐在桌前写一篇小说,甚至连稍长的一封信也不能坐下写了。 [点击阅读]
有种你爱我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有种你爱我作者:暗夜行路内容简介:此文献给大洋彼岸的ANGI同学:D1今天是小满,要吃扁豆焖面。越小满去了几个就近的饭馆,都没有卖那个东西的,只有一家有打卤面,用豆角做的卤。越小满记得陈奶奶还活着的时候,他吃过的,过程他都记得,先把豆角放进去,炒啊炒,然后放佐料,加水,要漠过豆角,然后把切面放进去,盖上盖,中间翻一次面,最后,抄底儿,盛在碗里,放点醋,就着蒜瓣,吃的要多香有多香!这个过程, [点击阅读]
沉重的翅膀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一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菜汤的香味,从厨房里飘送过来。案板上,还响着切菜刀轻快的节奏。也许因为身体已经恢复了健康,叶知秋的心情就像窗外那片冬日少有的晴空,融着太阳的暖意。发了几天烧,身子软软的,嘴里老有一股苦味,什么也吃不下去。厨房里送过来的香味,诱发着叶知秋的食欲。她跟许多善良的人一样,一点儿顺心的小事,都会使她加倍地感到生活的乐趣。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2 盛开的师傅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上个日记本写到:我们师徒五个历尽千辛万苦、千山万水、千磨万难、千妖百怪、千娇百媚,终于来到了西天佛祖处,取得了真经,修成了正果。当我们这群罗汉果还没来得及变成开心果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我们回去的路上,观音老母掐指一算,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九九八十一难的指标,还差一难。 [点击阅读]
潘金莲逃离西门镇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2
摘要:刘街是那样一个处境,在耙耧山脉的一道川地里,借着公路带来的繁华,就有人在路边设摊摆点。因为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日常赶集要到山外的乡里,于是,在四十六岁的村长庆的呼吁下,给有关部门送去了许多花生、核桃,政府就下了一纸批文,刘村正式更名为刘街,成了耙耧山中的一个集贸中心。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