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袁麻子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杨海林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8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袁麻子是我的启蒙老师,教了我两年。到了三年级,袁麻子说什么也不肯教了。我们都觉得袁麻子够意思,因为我们已经得到消息,说将有一位城里的女教师来我们学校支教,我们自然多了一层被女老师教的希望。
  其实女老师并不一定真来,她是县教育局一个领导的亲戚,想利用支教的名头把职务往上提一提。但袁麻子却认了真,跑到文教办吵了几次,那女老师竟真的红着眼睛来了。
  不用说,女教师一下子就发现了正赤着脚在操场上打稻谷的袁麻子,便狠狠地朝他啐了一口。袁麻子满脸的麻子里都填着歉意,他搔着头皮说,真对不起,我也没别的意思,就是想让娃儿们瞧个稀罕,都上三年级了,也该知道普通话是啥味道了不是?
  女老师可能被袁麻子的话给感动了,竟踏踏实实地教了我们一年语文,把校长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临走,从自己家里扛了一袋玉米硬要她带上。
  袁麻子只上过小学,课自然教不好,教到三年级数学,头皮就发麻,好在那时乡文教办设立了辅导组,专门辅导像袁麻子这样的老师。每逢这样的机会,袁麻子都不肯错过,撇下田里的农活高高兴兴地去了。袁麻子记忆力极好,常常能一字不落地把听的课全背下来,这样,再教课勉勉强强就可以对付过去了。偶尔有学生刨根问底,袁麻子就慌了神,往往要把学生领到校长老曹那里,老曹函授过大专,自然是会的,就叫袁麻子也过来听,袁麻子连连摆手说我就算了吧,听也听不懂的。
  期末乡里举行统考,袁麻子教的班竟总能进入前三名,袁麻子当然很高兴,常常到学校附近的小店里买些糖果来,每个学生发一粒。
  袁麻子是全国第一批民办教师,转正时条件相当宽松,教龄够学历够就行。学历的要求也不高,高中毕业。高中的校长是袁麻子的同学,前几年有个民办教师请他办假学历,他一打听,知道是为日后转正用的,就劝袁麻子也办一个。袁麻子却不听,袁麻子说都乡里乡亲的,我那点老底,谁不知道?现在上面一下子认了真,没有文凭的,可以参加考试,如果考试也不及格,只好等下一次了。袁麻子一下子慌了神,跑到职改办,人家根本没拿他当回事。袁麻子想举报,想想都不容易,便算了。校长老曹给他出主意,说县教育局还有几个名额,是照顾情况特殊的民办教师用的,让他到县里争取一下。袁麻子想了想,忽然有些悲哀,说也只好如此了。
  第二天,袁麻子带了一本高中《代数》,与女儿一起进了城。
  袁麻子来到教育局,找到局长办公室,局长正在开会,疑惑地问:老同志,您有事?
  袁麻子谦卑地笑着说:也没啥大事,就是高中课本上有一道例题,我抄下来了,请您给解一解。
  局长笑笑说,你这个同志真幽默,都毕业几十年了,谁还记得?你去找高中的老师吧,谁不会,我撤谁的职。
  袁麻子当下冷了脸,说我专程来找你的,你一个局长都做不了的题,让我们民办教师做个毬?说罢,向女儿丢了个眼色。
  袁麻子是近亲结婚,闺女的头脑有些问题,见袁麻子使眼色,她便羞答答地薅住局长的裤带,怎么也不肯松手。
  局长没料到袁麻子会来这一手,顿时急白了脸,要去洗手间。袁麻子也不拦,让闺女在门口守着,孰料从洗手间竟出来个女的,板着脸把袁麻子的女儿训了一通,袁麻子的女儿当时就吓哭了。袁麻子笑笑,说没事,咱走。
  晚上局长回了家,一进门,袁麻子跟他老婆聊得正起劲呢。第二天,袁麻子被局长用专车送了回去,局长再三关照说你千万别来了,这件事,我们一定好好研究。
  袁麻子获过乡文教办奖励二十多次,县教育局奖励三次。另外,年轻时做过文学梦,搜集过几首民歌发表在县里的文艺小报上,袁麻子教过语文,那三首诗算教学论文。结果,职改办按照顾政策给了他一个转正名额。
  校长老曹去给袁麻子贺喜,袁麻子正在家里喝酒呢,袁麻子红着眼睛说,按理,我也到退休的年龄了,这书,我就不教了吧!
  校长不解:转了正,工资就可以成倍地往上翻了,怎么不教了呢?
  半晌,袁麻子嘀咕一句:丢人呗!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