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这事与鬼节无关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休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6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在禾村,真正泥菩萨翻了身的,就数头号懒汉李大庚。李大庚三十五岁时还是光棍一条,家里除了一张床、一个灯泡外,一贫如洗,据他自己说,他从一文不名到腰缠万贯,全因“鬼节”晚上做的一个梦。
  农历七月十五是“鬼节”,这天晚上,村人为过世的先人焚烧纸钱。懒汉李大庚连自己都顾不上来,哪还顾得上死去的老父老母?就在李大庚三十五岁的那个鬼节前夜,他梦见死去多年的老父亲,说他一直在阴间乞讨过日,如果想发家,唯一的办法就是“寄”钱给他,有了钱,才可以荫蔽阳间的子女。
  梦醒后,李大庚后怕了。他把老母亲留下银镯子给卖了,专款专用,“鬼节”那天,将相邻几个村小卖铺里的钱纸和“金银锭”全部买下,扎扎实实一担,直接挑到父亲的坟头,足足烧了半个时辰。
  大约半个月过后,一个自称是城里来的年轻人找到李大庚,说是想借他一间破房做仓库,每月给他五百元钱。李大庚做梦都想赚钱,想不到有人找上门来,本想一口答应,转念一想,那人肯出钱,自然得讹他一讹。便说除非让自己入股,才肯答应。他本想以此来多讹城里人几块房租钱,没想到,这年轻人居然爽快地答应了:资金与原材料不用李大庚操心,赚到的钱三七分成,但有一点,一定得保密,因为,他不是来租仓库,而是搞加工厂。这回,李大庚倒有些迟疑了,自己一分钱不出,也能入股,天底下会有这样的大好事?即使有,也不会轮到他李大庚头上来呀!当他突然想起梦中死去父亲说的话,以及他烧的那一担子纸钱时,便认定是老父亲从阴间里给他找来的发财机会,于是赶快应承下来。
  当天夜里,禾村李大庚家门前,开来两辆大“解放”,坛坛罐罐搬进李大庚家,占了大半个房。
  从此,李大庚很少出门,白天与那年轻人呆在屋里,夜里,偶尔有汽车到李大庚家门前装货,仅此而已。好奇的村里人,从窗户缝里瞧,只看得大大小小的纸箱往外搬。再后来,年轻人也不来了,只有李大庚一人在干着那神神秘秘的勾当。
  不出两年,李大庚变样了:将破瓦房翻成两层钢筋水泥结构的小洋房,家里雇人干活,自己成天一辆摩托车,从村东头驶到西头,再从西头兜到东头。一来二去,把村长那水灵灵的女儿柳春花兜得春心荡漾,一扭屁股上了他李大庚的大床。李大庚特意把结婚喜宴定在“鬼节”,大摆排场,三亲四邻的都请,不收礼金,只管敞开肚皮吃。禾村还从未有过这样气派的酒席,乡里乡亲的尽拣好话说,此时的李大庚,红光满面,搂着柳春花,打着酒嗝说:“我李大庚……有……今天,是……咱有个……好爹……爹,从今天起,我给……老头……烧……人民币,不再烧……钱纸……”
  说罢,他还真的掏出厚厚一沓百元大钞,点燃……村里人看得眼睛都直了。
  新婚燕尔,李大庚却睡不好,天天做怪梦。这天半夜,李大庚“呼”地坐起,喘着粗气,柳春花忙问发生什么事,李大庚说,刚刚做了一个梦,又梦见了他的老父亲,老父亲很生气,怪他寄来的全是假币,害得他拿去打点那些势利小鬼,弄巧成拙,他李大庚的好日子怕是要到头了。
  柳春花安慰他说,梦不可信,再说,你烧的是人民币,根本不是假钞呀。
  李大庚满脑门大汗,焦躁地说:“人民币烧到阴间去,怎么不是假钞呢?都怪我酒喝多了。”不论柳春花怎么安慰,李大庚再也睡不着。
  第三天上午,一辆警车呼啸而来,径直开到李大庚家门前。车上跳下两名干警,将战战兢兢的李大庚请走了。
  村长闻讯赶来问女儿:“你知道李大庚到底为啥被抓?”
  柳春花说:“那死鬼专做假货。”
  村长脸色大变:“这就糟啦!你知情不报,到时,你也会脱不了干系!”
  柳春花怕了,赶紧去镇派出所举报。可是,柳春花做梦也没想到,李大庚因为烧毁人民币,被派出所传去,强制接受教育。柳春花这一“坦白”,让公安局端出大禾县最大的制假窝点,同时也让李大庚至少十年回不来。
或许您还会喜欢:
身边的江湖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一两年前,在大理,他开辆老富康来接我们,说“走,野哥带你看江湖”。他平头,夹克,脚有些八字,背着手走在前头,手里捞一把钥匙。我对龙炜说:“你看他一半像警察,一半像土匪。”他听见了,回身哈哈一笑。院子在苍山上,一进大门,满院子的三角梅无人管,长得疯野。树下拴的是不知谁家寄养的狗,也不起身,两相一望,四下无言。他常年漫游,偶尔回来住。偌大的房子空空荡荡,只有一排旧椅子,沿墙放着,灶清锅冷,有废墟之感。 [点击阅读]
逝去的武林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李仲轩(1915~2004),天津宁河县人,形意拳大师唐维禄、尚云祥、薛颠弟子,因生于文化世家,青年时代武林名号为“二先生”,34岁退隐,遵守向尚云祥立下的誓言,一生未收徒弟,晚年于《武魂》杂志发表系列文章,在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荣辱悲欢事勿追我的父系在明朝迁到宁河西关,初祖叫李荣,当时宁河还没有建县。 [点击阅读]
三家巷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公历一千八百九十年,那时候还是前清光绪年间。铁匠周大和他老婆,带着一个儿子,搬到广州市三家巷来住。周大为人和顺,手艺精良,打出来的剪刀又好使,样子又好,真是人人称赞。他自从出师以后,就在西门口一间旗下人开的正岐利剪刀铺子里当伙计,几十年没换过东家。他老婆也贤德勤俭,会绣金线,手艺也很巧。夫妇俩省吃俭用,慢慢就积攒下几个钱来,日子倒也过得满欢喜。 [点击阅读]
三毛《哭泣的骆驼》
作者:三毛
章节:14 人气:2
摘要:尘缘——重新的父亲节(代序)二度从奈及利亚风尘仆仆的独自飞回加纳利群岛,邮局通知有两大麻袋邮件等着。第一日着人顺便送了一袋来,第二袋是自己过了一日才去扛回来的。小镇邮局说,他们是为我一个人开行服务的。说的人有理,听的人心花怒放。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请来大批邻居小儿们,代拆小山也似的邮件,代价就是那些花花绿绿的中国邮票,拆好的丢给跪在一边的我。 [点击阅读]
不夜之侯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2
摘要:本书是中国茶人的一部命运史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茅盾文学奖评委会的评语:“茶的清香、血的蒸气、新的碰撞、爱的纠缠,在作者清丽柔婉而劲力内敛的笔下交织;世纪风云、杭城史影、茶叶兴衰、茶人情致,相互映带,融于一炉,显示了作者在当前尤为难得的严谨明达的史识和大规模描写社会现象的腕力。 [点击阅读]
余华《第七天》
作者:余华
章节:44 人气:2
摘要:varcpro_id='u179742';varcpro_id='u179742';【1】浓雾弥漫之时,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虚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殡仪馆,这是它现在的名字,它过去的名字叫火葬场。我得到一个通知,让我早晨九点之前赶到殡仪馆,我的火化时间预约在九点半。昨夜响了一宵倒塌的声音,轰然声连接着轰然声,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惫不堪之后躺下了。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凉州往事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1风儿一阵紧过一阵,猎猎风声卷起的,不只是峡谷的惊叫,还有一颗少女的心。水英英幸福得要死了,她还从没跟家远哥这么亲近过这么幸福过呢。五糊爷带上拾粮上路的时候,还是一脑子的雾水。两天前他被青石岭牧场主水二爷召去,原以为是说丫头拾草的事,没想,水二爷只字未提拾草,倒是怪惊惊说,我想让拾粮到院里来。让拾粮去院里?这个老东西,总是做些莫名其妙的事。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围城
作者:钱钟书
章节:13 人气:2
摘要: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是不敢来评的,只记录一些感受罢了。注:较长,请选择性*阅读。吃葡萄的人八年前,我上高三,正在为高考没日没夜的做模拟试题。前一天做完的卷子,第二天上课时语文老师会讲其中的一两道试题。某天他讲了一道阅读理解题,题目是:有两种人吃葡萄的人,第一种人从每串里最好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好的一颗;第二种人从每串里最坏的开始吃,每吃一颗就是所剩的葡萄里最坏的一颗,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