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喜年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相裕亭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瑞雪兆丰年。
  父亲端着半碗炒米汤,从堂屋的东里间侧身出来时,窗外正飘着浮浮扬扬的大雪。远山近树,尤其是农家小院里的鸡屋、羊舍,以及猪圈墙、柴禾堆、饲料垛,如同裹上棉絮,盖上厚厚的棉被一般,银装素裹。
  那是大年三十。
  小村里,连续几天,不时地响起“噼,叭!噼,叭——”的炸鞭声。新年了,家家户户都在剪窗花、送年礼、贴春联、蒸年糕、包饺子。最高兴的,当然还是那些顽皮的孩子们,他们一个个换上了新年的花衣裳,奔跑在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打雪仗、抢鞭炮,好不热闹。
  可我们家,只因为我爷爷病入膏肓,新年的气氛凝固了。父亲担心我爷爷熬不过年三十,家中的春联、鞭炮等喜庆物件儿都准备好了,就看我爷爷的病情如何。按照我们老家的风俗,家中有老人病逝,当年春节,儿女们不能穿鲜艳的衣服,家中不贴大红的对联,更不能燃放喜庆的鞭炮。
  我父亲是长子,家中老老少少几代人,都在看着我父亲的脸色行事。年三十的那天早晨,父亲安排全家人该干啥干啥,他一个人寸步不离地守候在我爷爷的病床前,就连专程从河北赶回来的我叔叔、婶子一大家人都不让靠前。父亲让我叔叔领着家里人杀鸡、宰鹅、煮肉,忙年。
  我叔叔从部队转业到河北工作,好多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那年春节,正是因为我爷爷病危,父亲才写信让他们一家子都回来。我爷爷在昏迷中,得知我叔叔他们一家人都回来了,很激动,他紧咬着牙关,要把这个年撑下去,连续几天汤水未进,竟然在年三十的晚上,喝下了半碗炒米汤。
  父亲端着我爷爷吃剩下的半碗炒米汤,很是从容地从小里屋里出来,告诉全家人:“没事了,又喝了小半碗炒米汤,三天两天死不了,贴对子、放鞭炮,过大年。”
  “噢*—”
  这一来,我们小孩子可高兴了,尤其是叔家的几个堂弟、妹,他们都是城市里长大的,头一次回到乡下老家过年,头一回见到农家小院里白雪映春联的喜庆劲儿,一个个手舞足蹈,奔跑在街院的雪地里放礼花、点鞭炮,还与小村的孩子们打雪仗哩。
  父亲让家里人蒸年糕、炒花生、办酒菜,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他一个人来回往小里屋里照看着我爷爷。
  年初一的早晨,家族中的晚辈们,一拔一拔地来给我爷爷磕头拜年,我父亲伏在我爷爷的耳边,来回告诉是谁在下面磕头,我爷爷不能坐起来,也不能说话了,但他的手脚还能动弹,也就是说,我爷爷的神志还没有完全丧失掉。
  这期间,有人夸赞我爷爷儿孙满堂,寿比南山;有人直截了当地说我爷爷病成那样,还能熬过这个春节,真是儿女的福气呀!总之,都是一些新年里的吉祥话儿,说来让我们家里人高兴的,父亲代表全家人,一一表示感谢。
  转过年,大年初三的早晨,父亲把全家人及本家的叔叔大伯们叫到一起,痛说我爷爷在年三十的晚上就已经断气了。初一早晨,晚辈们来拜年,看到我爷爷的被筒还在动,那是我父亲费尽苦心地藏进了一只黧花猫。
  至此,全家上下一片嚎哭。唯独我父亲,他一颗眼泪都没掉。父亲的泪,流到心里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