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心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吴守春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5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凤凰村因凤凰山得名。名字不错,但长期的滥砍乱伐,山便成了癞痢头,凤凰落毛不如鸡。
  村子二千人,不算小了,但却是全乡最穷的村之一。人家和老村长开玩笑,说他们村地大物博。老村长自疚:山大无柴啊!
  忽有一日,凤凰山来了几个拿标杆举着小红旗的。村里人对这几个不速之客产生浓厚兴趣,看了好半天,也不知道那几个人在搞什么名堂。有人到老村长家打听,引起老村长的警觉。是啊,他们是些什么人,咋不打个招呼闯到我的一亩三分地?老村长便去问个究竟。我们凤凰山兔子不拉屎,你们来瞅啥稀罕?其中一位小伙子笑道:人不可貌相,这山有座金矿,我们是地质队的,专门给你们探矿。老村长听得一愣一愣的。当他知道这几个人是来给他们找宝的,高兴得手舞足蹈,连忙请他们到村部烟酒招待。老村长问,国家什么时候开采?他们说,得我们回去给领导汇报,再告诉你们。你们凤凰山,凤凰就要出窝了。
  全村人奔走相告,过节似的。
  地质队走后,一直没有捎信回来。村里人每每问及此事,老村长后悔当时只顾高兴,没有叫地质队丢下地址。到哪里打探消息呢?有人提醒:他们不会是骗我们的吧?老村长说他们骗我们做啥。荒山野岭的,没有金矿他们弄得汗流浃背,吃饱了撑着呀?

  凤凰村依然很穷。这叫守着金碗没饭吃。
  上级扶贫,一拨一拨资金发下来。凤凰村人还不屑一顾,要是金矿上马,哪在乎这几个扶贫款。后来县里改扶贫款为扶贫项目,运来了大车苗木,要给凤凰山插上翅膀。老村长没把苗木当一回事,栽上去了,金矿动工,不是毁了?何必脱裤子放屁翻来覆去!树苗分到农户,基本上当柴烧了。上级检查,见漫山遍野稀落落的几棵树,很不满意。老村长说,这山,刨不出几两土,瘦得只剩骨头,碓窝里养不活泥鳅。
  可是,依然不见一丝开矿的蛛丝马迹。村民们不耐烦,催着老村长到上面打听。乡里说,开金矿是国家的事,我们不知道。老村长又到县里有关部门咨询。矿山管理所的同志倒很热情,惊讶道:你们凤凰山有金矿,我们咋没听说过?老村长说,千真万确。你们领导过问过问。矿山管理所同志说,你放心,我们会过问的。我们也巴不得你们的金矿早日开采,我们还能收矿产管理费呢。你们收费?凤凰山自古就是我们村的地盘,常言道,靠山吃山,要收,也轮不到你们。矿管所同志说,矿山属于国家,我们是代表国家收费的。老村长想胳膊扭不过大腿,凤凰出窝,不让人拔毛,恐怕不中。早晓得这样, 自己不会为炒他人豆子炸碎自己的锅。心里甚至希望开采凤凰山泡汤,我们村的凤凰山,叫你们吃现成饭,嗯!

  老村长回村一说,大伙劝道:见财有份嘛。只要上级过问,金矿开采就有指望了。凤凰山要是开了,乖乖,我们可是要什么有什么,裹脚布做帽子一步登天啦!
  老村长退下来了,他的儿子当了村长。
  村长开会,要开发凤凰山,种经果林,再搞石料厂。老村长闻言,说,心急吃不得热粥,金矿说不定冬至在年底,你这不是穷折腾?凤凰山石头里含金,你当石料卖了,不是犯贱!儿子说,开金矿都十几年了,再等十几年,奶水下来还不饿死娃!我们村这些年,守着金碗没饭吃,掉在人家屁股后头闻屁闻够了。老村长反问,谁饿了肚子打了光棍没娶媳妇呀?!儿子寻思,是这么回事,听说开采金矿,本村姑娘也都守着金窝不愿“外销”。儿子打消了种树卖石的念头。

  财税征收,凤凰村总是落后。乡长批评村长,新官上任三把火,你倒是有点虎气呀!村长也不顶撞。其它村村长碰碰他的胳膊:金矿开了,你们就不用收三提五统了。村长暗暗得意。
  在老子怂恿下,村长悄悄找到矿山管理所。矿管所的同志说,我们向省地质局打听了,我们县根本没有发现金矿。村长愕然。根据分析,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那几个人是测绘队的。测绘队的那个小伙子一句玩笑话被有心的老村长听进耳里烙到心上。
  村长回禀庵庵一息的老村长。谎报军情,说,凤凰山开采,瞎子磨刀,快了。老村长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办完了老村长的丧事,村长着手实施他搁浅的开发凤凰山的计划。他说,凤凰山的金矿很深,国家留待五十年后开采,不能吃了子孙饭。做田卖灰粪抓个现的,现在呢,我们种树卖石。
  村长清楚,凤凰山没有金矿,但村民们早已有了座心矿,一旦连心矿遭到破坏,凤凰村还不彻底完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