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上梁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江岸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2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吕三斤做一手好木活,堪称黄泥湾的能工巧匠。但他这人性子急,脾气大,动不动就爱吹胡子瞪眼,一句话掉在地上能砸进去半尺深的坑,摔起东西来天女散花般任意挥洒。外面的人不了解他,骂他是“犟驴”;黄泥湾人熟悉他,知道他是“顺毛驴”。他一个走东家串西家的手艺人,所求无非是东家对她的尊重。
  几十年过去了,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知道了黄泥湾的“驴”师傅,对他言听计从。人们并不害怕这头老驴尥蹶子,而是害怕他使坏。吕三斤年轻的时候,给一户人家做结婚家具。也不知这家咋惹恼了他,新媳妇自从躺上他打制的婚床,夜夜将被窝尿得精湿,羞得她几欲自荆后来还是她的公公好烟好酒招待了吕三斤,他才动手拆除了床架里一个微型的马桶,还给新媳妇做人的颜面。
  当然,这只是流传在黄泥湾的一个神秘的传说,古老得如同吕三斤脸上纵横的沟壑。但是,黄泥湾人对此深信不疑。
  惹不起还躲得起。和吕三斤关系稍微疏远一些、或是前八代后五代和吕三斤有过仇隙的人就不请吕三斤做活。没有张屠户,不吃带毛猪。但是,外面的花花世界早就勾去了年轻人的魂,现在谁还老老实实在家学手艺?虽然还有几个半老不少的三脚猫木匠,谁又能比得了吕三斤呢?
  张大田和吕三斤是邻居。张大田男大当婚,要盖新房,想请吕三斤父子做新房木活,爹娘的头摇得像冬天枝头风中最后的两片枯叶。
  许多年以前,张大田的娘曾经和吕三斤老婆比赛似地拍着屁股跳着脚叫骂了大半天,最后大打出手,出来劝架的张大田的爹和吕三斤不知不觉也加入了战团,两彪人马捉对厮杀,直杀得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两家为此一直互不搭理。张大田长大了,和吕三斤的儿子吕好顺情同手足,两家的关系才渐趋缓和。
  都多少年的老皇历了,翻不得了。张大田劝爹娘。
  他做初一,别怪我们做初二。爹娘坚定地说。
  你们对吕大爷有偏见,反正我请定他们了。
  你这个没良心的,胳膊肘咋能朝外拐!娘破口大骂。
  还能反了你小子!爹举起了蒜臼大的拳头……
  争执归争执,最后全家还是统一了意见。家里的钱大都是张大田在外打工挣回的,又盖的是他的新房,何必跟他较劲呢?
  吕三斤父子背着斧头和锯子来了。
  吕三斤的木活究竟好到啥样?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他锯木头不打墨线,比小伙子的腰板还直;他砍木板不用再刨,比女娃子的脸蛋还光;他凿的榫眼镶上榫头,头发丝儿都插不进去。
  黄泥湾人盖房,特别重视上梁。常言道,大梁不正二梁歪,三梁不正倒下来,马虎不得。不管是扯长三间,还是扯长五间,只有安装正中那间堂屋的脊檩,才叫上梁。梁最好由亲朋好友奉送。张大田的姐夫早就将一株一丈二尺长的原木送来了。吕三斤挥斧将原本打制成形,在梁的下端,细细雕刻了“姜太公在此永保平安”九个篆书大字,调朱砂涂了,放射着红彤彤的光芒,看上去像九朵祥云。
  张大田的爹查了历书,选了个不冲不犯、大吉大利的日子上梁。良辰吉时已到,张大田燃放了一大挂鞭炮。吕三斤父子分立在两边墙头上,在鞭炮声中将裹缠了大红绸子的梁徐徐拉上去,稳稳当当安装在墙尖上。梁不长不短,不粗不细,严丝合缝。
  早有人捧着满满一筛子瓜子、花生、糖果、饼干,爬到墙头上,往下面人多的地方撤去。一群孩子恭候多时,抢得飞沙走石电光石火。撤果子的人现炒现卖,编了一段顺口溜:东家姓张,新房上梁,一把果子,老少安康,两把果子,合家吉祥,三把果子,早接新娘,四把果子,儿女成双……
  新房木活已毕,只待铺上瓦,便可出水,吕三斤父子收拾工具要走。吕好顺瞅空把张大田扯到广边,悄悄告诉他,我爹雕了个木人推车,可能装在了梁上,车头向内,财源广进,车头向外,家当败光,你上去找找吧。
  张大田找了许久,才在一根椽子与梁交接处的缝隙里,看到了用一根钉子固定着的木人推车。木人耸身躬腰,仿佛着力推车,车头正是向内。
  张大田用钳子拔掉钉子,将木人推车取了下来,捧在手心里观赏。木人筷子粗细,眉眼清晰可辨,车子拇指粗细,车轮辐条隐现,真是巧夺天工。他有点爱不释手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国史大纲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钱穆着商务印书馆修订本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否则只算知道了一些外国史,不得云对本国史有知识。 [点击阅读]
舒婷的诗
作者:佚名
章节:106 人气:2
摘要:那一夜我仿佛只有八岁我不知道我的任性要求着什么你拨开湿漉漉的树丛引我走向沙滩在那里温柔的风抚摸着毛边的月晕潮有节奏地沉没在黑暗里发红的烟头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你嘲弄地用手指捺灭那躲闪的火星突然你背转身掩饰地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海怎么啦什么也看不见你瞧我们走到了边缘那么恢复起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回到冰冷的底座上献给时代和历史以你全部石头般沉重的信念把属于你自己的忧伤交给我带回远远的南方让海鸥和归帆你的 [点击阅读]
北京北京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一九九四年北京的一个夏夜,我说:“我要做个小说家,我欠老天十本长篇小说,长生不老的长篇小说,佛祖说见佛杀佛见祖日祖,我在小说里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要娶个最心坎的姑娘,她奶大腰窄嘴小,她喜欢我拉着她的手,听我胡说八道,无法无天。我定了我要做的,我定了我要睡的,我就是一个中年人了,我就是国家的栋梁了。 [点击阅读]
张小娴《面包树上的女人》
作者:张小娴
章节:70 人气:2
摘要:一九八六年,我们保中女子中学的排球队一行八人,由教练老文康率领,到泰国集训。我在芭提雅第一次看到面包皮树,树高三十多公尺,会开出雄花和雌花。雌花的形状象一颗圆形的钮扣,它会渐渐长大,最后长成像人头一样的大小,外表粗糙,里面塞满了像生面包皮一样的果肉。将这种果实烤来吃,味道跟烤面包皮非常相似。那个时候,我没有想过,我是一个既想要面包皮,也想要爱情的女人。八六年,我读中七。 [点击阅读]
日光流年
作者:佚名
章节:60 人气:2
摘要:嘭的一声,司马蓝要死了。司马蓝是村长,高寿到三十九岁,死亡哐当一下像瓦片样落到他头上,他就知道死是如期而至了。他将离开这鲜活生动的人世了。在耙耧山脉的深皱里,死亡自古至今偏爱着三姓村?,有人出门三日,回来可能就发现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谢世了。出门半月或者一个月,倘若偶然一次没人死去,便会惊痴半晌,抬头望望西天,看日头是否从那儿出来了,是否成了蓝色或者绛紫色。 [点击阅读]
美学散步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李泽厚八十二岁高龄的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结集由我来作序,实在是惶恐之至:藐予小子,何敢赞一言!我在北京大学读书的时候,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名家就都在学校里。但当时学校没有美学课,解放初年的社会政治气氛似乎还不可能把美学这样的学科提上日程。我记得当时连中国哲学史的课也没上过,教师们都在思想改造运动之后学习马列和俄文……。所以,我虽然早对美学有兴趣,却在学校里始终没有见过朱、宗二位。 [点击阅读]
倾城之恋
作者:张爱玲
章节:9 人气:3
摘要:娄家姊妹俩,一个叫二乔,一个叫四美,到祥云时装公司去试衣服。后天他们大哥结婚,就是她们俩做傧相。二乔问伙计:“新娘子来了没有?”伙计答道:“来了,在里面小房间里。”四美拉着二乔道:“二姊你看挂在那边的那块黄的,斜条的。”二乔道:“黄的你已经有一件了。”四美笑道:“还不趁着这个机会多做两件,这两天爸爸总不好意思跟人发脾气。”两人走过去把那件衣料搓搓捏捏,问了价钱,又问可掉色。 [点击阅读]
余华《兄弟》
作者:余华
章节:70 人气:2
摘要:《兄弟》讲述了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李光头的父亲不怎么光彩地意外身亡,而同一天李光头出生。宋钢的父亲宋凡平在众人的嘲笑声中挺身而出,帮助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被后者视为恩人。几年后宋钢的母亲也亡故,李兰和宋凡平在互相帮助中相爱并结婚,虽然这场婚姻遭到了镇上人们的鄙夷和嘲弄,但两人依然相爱甚笃,而李光头和宋钢这对没有血缘关系的兄弟也十分投缘。 [点击阅读]
哲理小品文(中国卷)
作者:佚名
章节:195 人气:2
摘要:○席慕蓉一电话里,T告诉我,他为了一件忍无可忍的事,终于发脾气骂了人。我问他,发了脾气以后,会后悔吗?他说:“我要学着不后悔。就好像在摔了一个茶杯之后又百般设法要再粘起来的那种后悔,我不要。”我静静聆听着朋友低沉的声音,心里忽然有种怅惘的感觉。 [点击阅读]
山楂树之恋
作者:佚名
章节:63 人气:2
摘要:等爱变成习惯◎小左从不回忆与你一起的往事,从不念起你的现在,只是记得,你在心里。我用了一晚上看完了《山楂树之恋》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是先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论,好奇心作祟,究竟是怎样纯洁的爱情呢?我是很少看这样的言情小说或是电视剧的,但是看过的一些,总是要被其中的主人公种种的灾难与不幸所感染,并且会在心里设定自己期望的结果,然后就期待结局就是自己安排的这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