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吃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宋新华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通俗文学-怀旧小说
  我太爷是卖冰糖水儿的。到我爷爷这辈,早已换了行当。我记事的时候,在我家残破低矮的东厢房里,吊着一捆一捆的冰棍筒子,也不知沉寂了多少年,从没见过我爷爷做过一回冰棍儿。
  有一年,三伏天,我爷爷被生产队长派去看冰窖,冰窖您懂吗?就是冬天,用钢镐、冰镩打成大块大块垫脚石样的方冰块,用马车拉到事先挖好的窖里,裹上一层层麦秸保温,就可以储藏到夏天。我觉着爷爷得了一份美差!想起来怪凉快的,大热天儿,没准还能给我带回几块冰吃呢!
  一连几天,每当中午爷爷回家吃饭的时候,我都盼呀盼,令我失望的是,每次爷爷都是空手而归。
  “爷爷,我真的想吃冰!”我用舌头不住地舔着干裂的嘴唇,贪婪地望着爷爷。
  爷爷把筷子往桌上一放,愣了一下:“海子,晚上爷爷一定给你带回冰棍吃!”
  爷爷这顿饭没吃消停,他简单地划拉几口,急忙闯进东厢房里,找出早已经生锈的冰棍筒子,用水冲了一下,还用剪刀剪了大把大把的细苇杆儿放到竹篮里,又跟奶奶要了小包糖精,便匆匆出了家门。
  晚上收工,爷爷给我挎回一篮子冰棍。爷爷先在脸盆里放上些水,泡一下,然后,左手攥紧冰棍筒,右手捏住苇杆儿向上一提,一根甜甜的、凉凉的冰棍就脱壳而出。我一连吃了足足有十根儿!最后还剩一根儿,我抓起来就跑出了家门。正撞上队长家的小宝。
  我以炫耀的口气说:“小宝,我家有甜冰棍儿!”
  小宝说:“我瞧瞧。”
  我举着冰棍走了过去。
  小宝一把抢过去跑回了家。
  第二天,队长一大早跑过来,气势汹汹地通知我爷爷别去看冰窖了。
  爷爷像丢了魂儿似的。
  中午的时候,一批戴红袖章的人不由分说带走了爷爷。奶奶追了出去。我也跟了出去。
  天热得喘不过气来,毒辣的阳光晒得我一会儿汗水湿透了全身。
  爷爷被红卫兵带到他看管冰窖的地方。空旷的野地里连一间歇息的茅棚都没有。真不知道爷爷这么多天是怎么度过来的。
  红卫兵先是叫爷爷扒掉脚底穿的鞋子,然后他们从冰窖里抬出了一块厚大的冰石,强令爷爷站在了上面,弯下身体。这一招可真损,不一会儿爷爷的脑门儿吧嗒吧嗒掉起了汗珠,腿和脚却被冰得打起了哆嗦……
  “黄有江,你还偷不偷冰吃?”
  “我吃的是凉水做的冰棍儿!”
  “你还嘴硬?没有集体的冰,哪儿有你个人的冰棍儿!”
  奶奶上前出面去解释,却被人拦了回来。
  爷爷没站多会儿就扑通倒下了。
  我再也忍不住一头扑倒爷爷身上,哭喊着:
  “爷爷——!”
  红卫兵把我从爷爷身上拽起来,并勒令我和奶奶赶快滚开。
  天黑的时候,爷爷才被放回家,他急忙从那件破旧的背心里取出一小块冰递给我,说自从我和奶奶走后,这一帮子人把冰杵成小块,有人把冰放在他头顶上取笑,有人把冰渣撒在他脖子上,有人把他当成投掷的靶子。正巧,有一块冰掉进他背心里……
  爷爷催促我赶快吃,奶奶在一旁说趁没人。
  我望着那亮晶晶化得越来越小的冰块,“哇”地哭出声来:“爷爷——我再也不吃冰了!”
  爷爷抹了一把汗说:“海子,别怕!快吃吧,下次红卫兵折腾我,没准还能带回大—点的冰块给你吃呢!”
或许您还会喜欢:
血色浪漫
作者:佚名
章节:26 人气:2
摘要:在钟跃民的记忆深处,1968年的那个冬天发生的事情显得格外清晰,那年冬天他差点儿卷入一场杀人案中,至今想起来还心有余悸。1968年是个闹哄哄的年头,钟跃民记忆中的背景是红色的,当时北京的大街小巷都用红油漆覆盖起来,上面写满了毛主席语录,映入眼帘的是红旗、红色的语录本、红袖章……总之,红色成了当时的主色调,连每个人的内心里都充满了红色的希望。 [点击阅读]
铁梨花
作者:佚名
章节:82 人气:2
摘要:关于《铁梨花》《铁梨花》是严歌苓改编自她的父亲——同样是著名作家的萧马老先生的作品,讲述的是在军阀混战动荡岁月里,一个出生在晋陕交界盗墓贼家的女儿铁梨花,从一个普通人家女儿、到军阀家的姨太太、再到誓死离家出走甘当单身妈妈的心路历程,演绎了一部爱恨情仇交织的女性传奇史诗。 [点击阅读]
不省心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2
摘要:第一章说实话省心(1)红也分怎么用:天安门城楼,红墙、红灯笼、红旗配金瓦白石桥就是端庄;天安门要改成绿瓦,插彩旗再配电镀桥栏杆儿那就没法看了,信不信由您前几日去潭柘寺拍摄,临近山门,路两边小竹竿东倒西歪地插满了红黄绿粉蓝各色彩旗,这是哪儿跟哪儿呀?把一个佛教圣地弄得跟窑子似的,全然不顾宗教的庄严和淡泊,欺负佛祖不会说话,只能坐大雄宝殿里生闷气。当然这也不能怪插旗的人,他还以为这是隆重呢。 [点击阅读]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
作者:佚名
章节:45 人气:2
摘要:我早在搬进这栋板楼之前,就听老流氓孔建国讲起过朱裳的妈妈,老流氓孔建国说朱裳的妈妈是绝代的尤物。我和朱裳第一次见面,就下定决心,要想尽办法一辈子和她耗在一起。十七八岁的少年没有时间概念,一辈子的意思往往是永远。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2
摘要:王老炳和他的聋儿子王家宽在坡地上除草,玉米已高过人头,他们弯腰除草的时候谁也看不见谁。只有在王老炳停下来吸烟的瞬间,他才能听到王家宽刮草的声音。王家宽在玉米林里刮草的声音响亮而且富于节奏,王老炳以此判断出儿子很勤劳。那些生机勃勃的杂草,被王老炳锋利的刮子斩首,老鼠和虫子窜出它们的巢四处流浪。王老炳看见一团黑色的东西向他头部扑来,当他意识到撞了蜂巢的时候,他的头部、脸蛋以及颈部全被马蜂包围。 [点击阅读]
繁花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繁花》是一部地域小说,人物的行走,可找到“有形”地图的对应。这也是一部记忆小说,六十年代的少年旧梦,辐射广泛,处处人间烟火的斑斓记忆,九十年代的声色犬马,是一场接一场的流水席,叙事在两个时空里频繁交替,传奇迭生,延伸了关于上海的“不一致”和错综复杂的局面,小心翼翼的嘲讽,咄咄逼人的漫画,暗藏上海的时尚与流行;昨日的遗漏, [点击阅读]
红楼梦杀人事件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2
摘要:云雾弥漫,宝玉迷失在云雾中。他茫然四顾,又顺着朱栏白石,绿树清溪,悠悠荡荡地,朝前方走去。花径尽头,十数棵参天的大树,掩映着一座青瓦红墙,雕梁画栋的高楼。黯青底色的匾额上,写着“太虚幻境”四个泥金大字,两边还挂着一副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镂刻着精致的花鸟图案的木门虚掩着,宝玉轻轻推开了门。门轴发出涩滞的声响,如一两声沉闷的叹息,一座幽森阴敞的大厅,古画轴一般,徐徐在他眼前展开。 [点击阅读]
江南三部曲
作者:佚名
章节:141 人气:2
摘要:父亲从楼上下来了。他手里提着一只白藤箱,胳膊上挂着枣木手杖,顺着阁楼的石阶,一步步走到院中。正是麦收时分,庭院闲寂。寒食时插在门上的杨柳和松枝,已经被太阳晒得干瘪。石山边的一簇西府海棠,也已花败叶茂,落地的残花久未洒扫,被风吹得满地都是。秀米手里捏着一条衬裤,本想偷偷拿到后院来晒,一时撞见父亲,不知如何是好。她已经是第二次看见衬裤上的血迹了,一个人伏在井边搓洗了半天。 [点击阅读]
花田半亩
作者:佚名
章节:46 人气:2
摘要:我们教的中文,是主张从良好情怀的心里发芽的中文。这样的一颗心,田维无疑是有的。现在我终于明白了,她目光里那一种超乎她年龄的沉静,对于我们都意味着些什么了。经常与死神波澜不惊地对视的人,是了不起的人。田维作为中文女学子,之所以对汉字心怀庄重,我以为也许还是基于这样的想法——要写,就认认真真地写。而且,当成一次宝贵的机会来对待。这令我不但愀然,亦以肃然,遂起敬。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