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斗富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吴守春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5年第4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张三原在供销社当会计,大家都喊他张会计,计划经济,糖烟酒化肥之类都属于紧俏商品,张三大权在握,在小镇上也算个人物。后来,供销社摇摇欲坠,几经改制,张三谪成和老婆丁云平起平坐的承包柜组的营业员。
  小镇是个露水集,卖的比买的多,张三家的经济状况便江河日下,捉襟见肘。
  邻居李四是初中教师,李四老婆也承包了柜台,李四老婆虽然生意也疲软,但李四工资却与时俱进。李四家的日子便比张三家滋润。李四与张三家本来打得还挺热乎,后来,不知怎么冷了。李四老婆时不时发布李四晋级涨薪的消息。李四呢,妇唱夫随,捏着工资存折,炫耀似的在营业大厅里招摇,张三每每见之嗤之以鼻。张三背地里对丁云说:摆什么摆,穿了几天满裆裤,就不知天高地厚!想当初,厚着脸皮找我搞糖票、煤油票,我同情他是穷教师,哪知,旱涝保收,就这么一富脸就阔!哼,不就是千把块一个月,好像我没看见大钱似的!丁云刺激丈夫道:人家拿的是自个儿工资卡,你那时的存折,是公家的钱,不是一码事,你不服,你也弄张存折气气人家去!

  丁云这么一揶揄,促使张三下定决心把柜台交给老婆支撑,自己远走他乡跑到新疆打工去了。
  张三走的时候,有点凄凄惨惨戚戚。要不是隔壁的李四挑衅,张三哪里舍得背井离乡埃
  张三从新疆打来长途,丁云说,电话费贵,你尽量少打。但夜深人静,隔壁的李四还是经常听到丁云大声接电话的声音。好,好,钱一定要放妥当,怎样,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吧?不过,你可千万不能一有钱就变坏呀!
  隔墙有耳,直听得李四夫妻俩心惊胆颤,神不守舍。李四的老婆埋怨:瞧瞧人家张三,小瘪三都快变成大款,哪像你,只会挣死工资!
  腊月,张三回家。张三坐了几天几夜火车,又从省城直接打的回家。车子驶进小镇,张三坐在副驾驶舱内,顾不得凛冽的寒风,摇下车窗,面带微笑。遇到李四,示意的哥减速,向李四招手致意。那架势,真有些衣锦还乡的况味。
  回到家的张三,隔三差五地请来朋友,大摆酒席。我也在被邀之列。张三说,本来想请你到大富豪坐坐,但那样没有家宴氛围,没啥意思,请你来,主要是感谢一年来你对我家的关照。我也记不清我关照啥了,稀里糊涂地成了张三的坐上宾。

  后来,另一个朋友告诉我,张三确实是发了。那人说,张三肯定赚了很多钱,据说当了包工头手下管帐的,张三如鱼得水重操旧业了。张三肯定抹了很多黑心钱,听听他的口气,多粗。请客,吩咐老婆买鹅炖汤,老婆磨蹭说,鹅价贵。他说,我拿一千块买二只鹅够了吧!啧啧,一千块就像是一百块十块似的。张三晚上在家盘点收入,老婆报帐,他打算盘,把算盘子拨得哗哗响,好像有算不完的帐似的。我问,张三不用计算器?那人说,张三当供销社会计,一直拒绝使用计算器,他嫌计算器不声不响没阵势,没有算盘哗哗啪啪开心。我有点担忧,张三才去一年,咋就赚了这么多钱?莫不是他真的黑眼珠见不得白银子,贪了包工头的?果真这样,张三早晚是要栽跟斗的。我问,你听谁说的?那人说,我是听李四说的,李四和他家只隔一堵墙,他家晚上夫妻俩算进项,一个报一个打,怪嚣张的,李四夫妻俩怎么会不知道呢。
  年底,传来张三的噩耗,张三是在建筑工地脚手架上摔下来跌死的。朋友们都很惋惜。财神刚刚找到张三头上,死神咋就接踵而至?朋友们说到张三,就说,生命诚可贵,金钱如粪土,再有钱,没有身体没有命,钱不就成了废纸。再有人羡慕某某发了,我们会说,谁有钱也没张三有钱啊!听的人不服,说张三不就发达一两年吗,他能赚多少钱?我不无幽默地说,张三现在用的是冥币,冥币最少都是一百块一张,甚至标有一亿元一张的大票子,哪个活人能和他斗富!

  有一天,丁云来找我,丁云说,你在法律服务所工作,这事只得麻烦你了。我拿过丁云递过来的白纸条,是去年年底包工头给张三打的八千元工钱欠据。丁云哭丧着脸,说去年张三打工的那个包工头跑了,死鬼的血汗钱怎样才能不泡汤呢?
  我感到惊讶,继之流露出爱莫能助的神情。丁云一再叮嘱,工钱要不到就算了,但你千万得保密,你知道,死鬼生前最爱面子,这事要叫李四知道了,不笑掉牙才怪。不管怎么说,死鬼也给我们娘俩留下七八万元赔偿金,我把这些钱都存了起来,我家怎么说也有存折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我的播音系女友
作者:佚名
章节:262 人气:2
摘要:北京,中国伟大的首都,一个沙尘暴经常光顾的国际化大都市。我所在的大学北京广播学院,一所出产过著名节目主持人,也出产过普通观众与社会失业者的传媒类著名学府,就座落在这个大都市的东郊古运河畔。认识播音主持系的那个女生,一切都要从五月的那个下午说起。播音主持系的女生长得都跟祖国的花儿似的,一个比一个艳,一个比一个嫩,不过我们宿舍几个人都知道,她们都有一张刀子般的嘴,好像是带刺的玫瑰,一般人都不敢惹。 [点击阅读]
五个苹果折腾地球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4
摘要:这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狗年的一天,使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它不再是一棵普通的苹果树。它的果实把地球折腾得喘不过气来。现在是春天的午夜。一个飞碟在夜色的掩护下接近地球,飞碟上的外星人是路过地球,想休息一会儿。“下边是一座苹果园,着陆比较合适。”担任观察的宇宙人对机长说。“同意在苹果园着陆。”机长发令。飞碟缓慢地在那闷果树旁着陆。飞碟舱门打开了,几个宇宙人走出飞碟,在果园里活动筋骨,呼吸空气。 [点击阅读]
莫言《生死疲劳》
作者:莫言
章节:59 人气:2
摘要:《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 [点击阅读]
莫言《蛙》
作者:莫言
章节:68 人气:2
摘要:小说写到了“代孕”,代孕女陈眉(姑姑)原是很漂亮的女人,因为火灾毁坏了姣好的面容,最终决定用代孕的方式去帮助家里、帮助父亲渡过生活难关。莫言说,“我是用看似非常轻松的笔调在写非常残酷的事实。这事实中包皮皮含着重大的人性问题。孩子生下来被抱走后,陈眉面临着精神上的巨大痛苦,当她决定‘我不要钱了,我要给我的孩子喂奶’时,一切已经来不及了。 [点击阅读]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重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我是高兴的。这本书在市场已经绝迹二十多年,只剩有极少几本收藏在黑暗尘封的书库里,或秘藏在个别读者的手中。现在的年轻人不知道有这本书,没有读过,较老的读者也会忘记这本书,因此,它的重新问世,重新在读者中接受考验,我以为是一件好事。作品是属于人民的,社会的,它应该在广大的读者中经受风雨。 [点击阅读]
无爱承欢
作者:佚名
章节:66 人气:2
摘要:近日来,论轰动全港的新闻,莫过于厉氏掌权人厉仲谋争夺一名六岁男童监护权的官司。案子还未开庭就已闹得满城风雨。事件一头是商业帝国的王,另一头却是……吴桐?何许人?城中各大八卦周刊、商业期刊连篇累牍报道,媒体要挖吴桐背景,结果此人身家白如纸,七年前未毕业时曾在厉氏实习,除此之外,她与金融大鳄厉仲谋无半点交集。狗仔转而想从孩子那儿下手淘八卦,厉氏公关部公文扼令媒介朋友自制,不要去打扰孩子的生活。 [点击阅读]
看见
作者:佚名
章节:111 人气:2
摘要:十年前,当陈虻问我如果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这一句话,把我推到今天。话很普通,只是一句常识,做起这份工作才发觉它何等不易,“人”常常被有意无意忽略,被无知和偏见遮蔽,被概念化,被模式化,这些思维就埋在无意识之下。无意识是如此之深,以至于常常看不见他人,对自己也熟视无睹。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这才是最困难的地方,因为蒙昧就是我自身,像石头一样成了心里的坝。 [点击阅读]
黄雀记
作者:佚名
章节:52 人气:2
摘要:简介为了保持遗照的“新鲜”,祖父年年都要拍遗照。某天,少年保润替祖父取遗照,从相馆拿错了照片,他看到了一张愤怒的少女的脸。他不知道是谁,却记住了这样一张脸。有个年年拍遗照、活腻透了的老头儿,是谁家有个嫌贫贱的儿媳都不愿意看到的。祖父的魂丢了,据说是最后一次拍照时化作青烟飞走了。丢魂而疯癫的祖父没事儿就去挖别家的树根,要找藏有祖先遗骨的手电筒。 [点击阅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作者:佚名
章节:40 人气:2
摘要:我从一些人的世界路过,一些人从我的世界路过。陆陆续续写了许多睡前故事,都是深夜完成的。它们像寄存在站台的行李,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朋友的,不需要领取,于是融化成路途的足迹。但我觉得它们很漂亮。一旦融化,便和无限的蓝天白云不分彼此,如同书签,值得夹在时间的罅隙里,偶尔回头看看就好。其实这本书中,一部分连短篇都算不上,充其量是随笔,甚至是涂鸦。 [点击阅读]
南方有嘉木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此书为第5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茶人三部曲之第一。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茶文化的长篇小说。故事发生在绿茶之都的杭州,主角是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杭九斋、杭天醉以及杭天醉所生的三子二女,他们以各种身份和不同方式参与了华茶的兴衷起落的全过程。其间,民族,家庭及其个人命运,错综复杂,跌宕起伏,茶庄兴衷又和百年来华茶的兴衷紧密相联,小说因此勾画出一部近、现代史上的中国茶人的命运长卷。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