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人物二题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何承亨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通俗文学-怀旧小说
  兰:亮了一下的声音
  五月四日早上,何甚兰手握标语旗,来到紫禁城附近大街。那里已聚了许多热血青年。她搜寻良久,最终失望地望着斑驳的城墙发呆——他没来!
  她是来北大读书后自个儿改的名,甚兰胜男,她不信女人天生是弱者。她认识了校友杜鸿远,两人坠入爱河。故宫、圆明园……徜徉着一对紧紧相随的年轻身影。
  前日下午,在未名湖畔,她盯着他的眼睛:“明天的游行,你愿不愿和我一起?”他一脸茫然惶惑:“我当然愿意和你在一起,但……这是个政治集会吧?当局批准了吗?”何甚兰没吱声。“唉,甚兰,我讲过的,所谓政治,说穿了还不都是些此势力与彼势力间的打打闹闹!我们要致志专业,科学救国才是最实在的救国-…”两人不欢而散。
  但她此时却急盼着杜鸿远能出现。直到队伍喊着口号列阵前行,杜鸿远仍不见人影。她彻底失望了:政治麻痹症,懦夫!她随队伍迈开步,呼着口号,很快就激奋地冲到了最前列。
  军警冲过来,和游行队伍扭作一团。推搡和拉挤使何甚兰有些站不稳。况且她一夜失眠,想杜鸿远的态度,想远在川北的乡绅父亲的态度,想次日的游行,甚至想到了整个一生……倦意使她的体力已十分虚弱。突然,一股冲撞力使她一个趔趄,直挺挺向后仰倒下去。这时,一只有力的手臂从后面搂住了她的腰,几乎将她抱了起来,让她重新站直了,一个熟悉、温存而果断的声音在她耳边响起:“我下决心了:与你同在!”哦,是鸿远!她没有回头去看,她故意没有回头去看。她幸福得更加兴奋地挥舞着小旗呼喊着,她那女声的高腔,是这个初夏北京城里最亮的声音之一。
  这年冬天,何甚兰被她的乡绅父亲“接”回了川北老家,恢复了何淑贤的原名,“学生头”也被改盘成传统的发髻。在父亲的张罗下,她作了新嫁娘,成了杜何氏。杜鸿远却不是她的丈夫,她再改名为杜何氏是因为她的夫家也姓杜。据说那个没能成为她丈夫的杜十多年后去了延安,从何甚兰有限的视野里,风一般消失……
  福妞:种人田
  福妞躺在几根木条绑成的简易床上,躺在一九三八年的深冬里。
  周围堆塞着稻草和破棉絮,但她仍觉得刻骨的冷。漆夜里的寒风挤过有着许多裂隙的竹泥墙,像一枚枚针扎在她虚弱的脸上。她觉得自己仿佛成了一团云,在虚无缥缈地游离着,身体里有一种被抽空了的感觉。
  她的丈夫来旺蹲在床头角落里如痴如醉吸着大烟土,不时咳一声,哈出一口浓痰大声地吐在竹壁上。屋里没有点灯,本身也没有灯。来旺那烟锅儿的火星鬼火般一闪一闪的,断或照着他漠然、贪婪而扭曲的刀削脸。
  “我的先人伯伯,你又在吸那玩意儿了?”福妞的声音并不是十分的惊讶和愤怒,甚至显得有些儿麻木,“你忍着点儿好不好,家里又没钱买盐米了哩。几年来我替四户人家生孩子得来的钱,你又早就吸光了。唉……”
  “这回你刚坐完月子,给何家生了个带把儿的香炉钵钵,明天何家就要送铜板过来哩。嘿嘿……”男人抹了一把流到腮边的涎水,“哦,鲍家今天差人来说,也想借你的肚皮哩。”
  “我已经有了痨病,人家不嫌弃么?”福妞的声音低了下去,像冬天来临前那些在潮冷空气中作最后的喑嗡的蚊蚋。
  “啥话哟!等何家的钱送来,我就去胡郎中那儿给你抓一付药来熬,治好你的痨,你的肚皮就又可以借出去了。”
  良久的沉寂。来旺只听得外面呼呼风响,他的女人在床上翻身。再猛吸了两口,来旺有了些舒泰的感觉,无意间把手搭在了女人腰上。
  “来旺,”福妞突然一个激灵坐起来,显得很有兴致和精神,“过来来旺,到床上来,你和我年龄都不小了,你就不想我们有自己的娃么?”
  “傻×,生了拿什么养活?!再说,你晓得我长年吃烟土,早没了那能耐儿……”
  “哦……这、这我倒是忘……忘……”福妞颓然倒在稻草上,再也没了声息,身子渐渐变得和沟里寒冰一样的冷,一样的硬……
  来旺不晓得,刚满二十三岁的福妞已经去了,他还趴在那儿销魂蚀骨地吞云吐雾。火星儿一闪一闪,就像夜里乱坟岗上游走着的磷火……
或许您还会喜欢:
傅雷家书
作者:佚名
章节:31 人气:0
摘要:傅雷(!”908~!”966),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代翻译巨匠。幼年丧父,在寡母严教下,养成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性格。早年留学法国,学习艺术理论,得以观摩世界级艺术大师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艺术修养。回国后曾任教于上海美专,因不愿从流俗而闭门译书,几乎译遍法国重要作家如伏尔泰、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重要作品。 [点击阅读]
冬天里的春天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第一章第一节沉沉的大雾,似乎永远也不会消散地弥漫着,笼罩在石湖上空。迷迷蒙蒙,混混沌沌,任什么都看不出来,若不是咿咿呀呀的桨声,船头逆浪的水声,和远处湖村稀疏的、不甚响亮的鞭炮声,真会以为是一个死去的世界。那劈脸而来的浓雾,有时凝聚成团,有时飘洒如雨,有时稠得使人感到窒息难受,有时丝丝缕缕地游动着,似乎松散开了,眼前留出一点可以回旋的空际。但是,未容喘息工夫,顷刻间,更浓更密的雾团又将人紧紧裹住。 [点击阅读]
刻下来的幸福时光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第一章上海最近的天气变化得很厉害,昨天我还穿着短袖的白色T恤,今天我就又裹起黑色的长风衣了。我骑着单车穿行在人迹稀少的上大校园里,上大里面90%的学生都是上海人,一到放假的时候走得人去楼空,每次我在周末的时候都会觉得没有比这里更适合拍鬼片的地方了。今天在下雨,雨从头顶上笼罩下来,不是很大,却让人觉得伤感。 [点击阅读]
包氏父子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一天气还那么冷。离过年还有半个多月,可是听说那些洋学堂就要开学了。这就是说,包国维在家里年也不过地就得去上学!公馆里许多人都不相信这回事。可是胡大把油腻腻的菜刀往砧板上一丢,拿围身布揩了揩手——伸个中指,其余四个指头凌空地扒了几扒:“哄你们的是这个。你们不信问老包:是他告诉我的。他还说恐怕钱不够用,要问我借钱哩。”大家把它当做一回事似地去到老包房里。 [点击阅读]
呼兰河传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作者:茅盾1今年四月,第三次到香港,我是带着几分感伤的心情的。从我在重庆决定了要绕这么一个圈子回上海的时候起,我的心怀总有点儿矛盾和抑悒,——我决定了这么走,可又怕这么走,我怕香港会引起我的一些回忆,而这些回忆我是愿意忘却的;不过,在忘却之前,我又极愿意再温习一遍。 [点击阅读]
喊山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0
摘要:太行大峡谷走到这里开始瘦了,瘦得只剩下一道细细的梁,从远处望去拖拽着大半个天,绕着几丝儿云,像一头抽干了力气的骡子,肋骨一条条挂出来,挂了几户人家。这梁上的几户人家,平常说话面对不上面要喊,喊比走要快。一个在对面喊,一个在这边答。隔着一条几十米直陡上下的沟声音到传得很远。 [点击阅读]
坚硬如水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1以革命的名义等我死过之后,安静下来,我会重新思考我的一生,言论、行为和我行走的姿势及对那鸡屎狗粪的爱情的破解。那儿是一片温柔之乡,是思考的上好去处。思考在那儿如柳絮飘落样轻柔美丽,灿若桃花。可眼下,他们以革命的名义,已经把执行枪决的枪口对准了我和红梅的后脑。死亡卡住了我思考的咽喉,我只能雄赳赳,赴刑场,迎着枪弹去;气昂昂,笑生死,跨过阴阳桥。临刑喝妈一碗酒,浑身是胆无所愁。 [点击阅读]
城门开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光与影一二○○一年年底,我重返阔别十三年的故乡。飞机降落时,万家灯火涌进舷窗,滴溜溜儿转。我着实吃了一惊:北京就像一个被放大了的灯光足球场。那是隆冬的晚上。出了海关,三个陌生人举着“赵先生”牌子迎候我。他们高矮胖瘦不一,却彼此相像,在弧光灯反衬下,有如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影子。欢迎仪式简短而沉默,直到坐进一辆黑色轿车,他们才开始说话,很难分辨是客套还是威胁,灯光如潮让我分神。 [点击阅读]
天使街23号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序幕太阳一点一点落下去。天空中的暮霭,只残留一片灰褐色*的微光,照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映出光明最后的告别。阵阵晚风带着浓重的凉意,驱赶着白色*的雾气,向天使街23号的方向游荡。整个天使街笼罩在浓密的树-阴-下,显得无比的萧条和凄凉。一个消瘦的身影呆呆地蜷缩在神秘井边,一动不动。时间一点一点流逝,树影越来越浓,渐渐和夜色*混成一体,大地慢慢被爬上半空的月亮映上了银灰色*。 [点击阅读]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佚名
章节:49 人气:0
摘要:因为某些原因,我接触过很多精神病人。辩证点儿的说法是“至少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精神病的人”。用词上我不想深究,这也不是必交的工作报告,就这么用吧。其实精神病人很好沟通,没想象的那么难。有相当数量的人逻辑上极为清晰——在他们自己的世界观里。当然,狂躁症的除外,那个得冒点儿风险——被打一类的,做好心理和生理准备就没大问题。我说的生理准备是逃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