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经典小小说 - 麻爷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刘志学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7期通俗文学-乡土小说
  麻爷的小名叫麻狗。他不但长得丑,还从小落了一脸大麻子。按说,他是很难讨上媳妇的,可麻爷年轻时偏偏高翘踩得顶尖儿的棒。他腿上绑着七尺长的高翘马腿,能从六张迭着的桌子上,一个鹞子翻身翻下来,落到地上大劈叉,接着鲤鱼打挺站起来继续凌空翻跟头。他年年逢年过节跟着村里的高翘队出风头,次数多了,邻村的俊俏闺女——那时的二妞、现在的麻奶就偷偷跑到麻爷家里,死活不肯走了。结果,二妞就变成了麻奶。
  五九年麻爷和村上的棒劳力饿着肚子大炼钢铁,得了空还得敲锣打鼓、踩着高跷庆祝放“卫星”。那回马爷只迭了三张桌子玩他那鹞子翻身的绝活,结果,一天只能吃二两红薯秧和花生皮磨的“淀粉面”的麻爷这回失了手,一头从桌子上栽了下来,那张麻脸正好栽到了那座“赶英超美炼钢炉”上。这一下,麻爷就更丑了——他不但栽掉了一口钢牙,满脸的大麻子上又落了一块大疤。
  麻爷没了牙,吃东西两片嘴唇一包一包的,看着都难受,而且说话也跑风。那张又黑又丑的麻脸这下不但让村里的小孩子躲着走,连大人也很少跟他说话。麻奶却不嫌老伴儿丑。麻爷不管在村里走到哪儿,不一会儿,麻奶准会扯巴着儿女尾巴似地跟过来。

  因为麻奶长得俊俏,村里的二混子们就时不时冲着麻奶流口水,就连驻队的王干部也打过麻奶的歪主意。那回他把麻奶堵在麦场里说要帮她提高觉悟,说着说着,手却提高到了麻奶的脸蛋儿上,还说麻奶是一朵牡丹花插到了狗粪上。结果被麻奶一耳光把王干部那张很秀气的脸抽成了狗粪。王干部的鼻血也把他那四个兜的干部服的前襟染成了牡丹花。
  据说麻奶抽完耳光,还对王干部说了一句流传很广的话:“你说他是狗粪,俺就看着他那狗粪脸儿金贵。你那小白脸儿俊,俺咋看着还冇狗粪值钱哩!”接着,麻奶又拉上麻爷找管王干部的更大的干部参了他一本,弄得王干部灰头土脸地背了个“有作风问题”的处分丢了乌纱帽。连能管住支书的王干部都栽了,村上对麻奶流口水的二混子们都对麻奶死了心。
  日子一天一天地过,转眼麻奶为麻爷生养的三男两女都有了出息,二儿子二丑还在县城当了局长。而且,就连麻爷那张狗粪脸的问题也摆到了儿女们的桌面上——他们要给麻爷镶一口假牙。
  提出这个问题的是当了官儿的二丑局长。日子好了,麻奶却没福享了,吐了两个多月酸水的她被医生检查出了胃癌。那回麻爷带着麻奶到县城找儿子二丑给麻奶看病,进了二丑的办公室。正在开会的二丑局长居然说这个又黑又麻、说话跑风的爹是“老家来找我办事儿的”。把爹错认成“找我办事儿的”那个二丑局长当即就像王干部那样挨了麻奶一耳光。不过,这回没抽出鼻血。后来麻奶说儿是娘的连心肉,比起抽王干部的那一耳光,她只用了三分劲儿。再说了,麻奶那时胃癌已经俩月了,手上没多少力气了。

  麻奶抽完二丑局长,就对满屋发傻的原本在听儿子讲话的人说:“俺不是来找他办事儿的。俺是来让他认下这个把他养成干部的麻脸儿爹的!”说完,就立逼二丑冲麻爷喊爹,如果喊得慢了,麻奶说,她就冲二丑喊爹。二丑慌了,当下就捂着脸给麻奶麻爷跪下了。
  过了没多久,二丑局长就把兄妹几个找到一块儿,商量给麻爷镶牙的事儿。理由是:爹娘这辈子养大我们不容易。娘都胃癌了,想吃好东西也没几天的吃头了。爹的身子骨还硬朗,冇牙,有好东西也吃不成。最后二丑局长表态:只要大家没意见,钱由他一个人出,不像给麻奶治胃癌一样,由大家一点儿一点儿地往外挤钱。另几个儿女一致同意,只是没有像平时二丑局长讲完话那样,纷纷鼓掌。

  于是,麻爷的满口牙很快就镶上了,还是烤瓷的。这下他连孙子小时候经常吃的怪味豆都能咯嘣咯嘣地嚼。麻奶麻爷自然很高兴。麻奶看着麻爷那张被烤瓷牙撑起来嘴窝子的、好看多了的麻脸一个劲儿地笑。麻奶笑,麻爷边嚼怪味豆也跟着笑。麻爷自从麻奶得了胃癌很少笑了,他这一笑,就很自然地露出了满嘴刚镶上的白牙。
  麻奶突然不笑了,脸儿僵在了那里死盯着麻爷看。麻爷很纳闷儿,惶惶地问:“你咋了?”麻奶说:“俺看了一辈子的麻狗,咋不像了呢?”
  麻奶最后在县城医院住了两个多月,终于要走了。她枯树枝一样的手一直攥着麻爷的手,护士掰了几回都没掰开。麻奶的眼睛一直盯着麻爷,不肯闭上。麻爷附下耳朵问他还有啥事放不下,早就没力气说话了的麻奶光嗒嗒响地磕牙,磕了几回,麻爷突然“哦”了一声把自己嘴里的上下颌假牙全退了出来,便立即恢复了老模样。
  麻奶原本很黯淡的眼神儿一亮,喉咙里咕噜咕噜响,抓着麻爷的枯手一松,走了。
或许您还会喜欢:
致青春
作者:佚名
章节:179 人气:2
摘要:9月10日,南国的盛夏,烈日炎炎。大学新鲜人郑微憋红了一张脸,和出租车司机一起将她的两个大皮箱半拖半拽从车尾箱里卸了下来。她轻轻抬头用手背擦汗,透过树叶间隙直射下来的、耀眼的阳光让她眼前短暂的一黑,突然的高温让她有些不适应。她在牛仔裤的口袋里掏了掏,翻出了出门前妈妈给她备下的零钱,递给身边的出租车司机,笑眯眯地说道:“谢谢啊,叔叔。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中国现代散文
作者:佚名
章节:294 人气:2
摘要:熟悉上海掌故的人,大概都知道城隍庙是中国的城隍,外国的资本。城隍庙是外国人拿出钱来建筑,而让中国人去烧香敬佛。到那里去的人,每天总是很多很多,目的也各自不同。有的带了子女,买了香烛,到菩萨面前求财乞福。有的却因为那里是一个百货杂陈,价钱特别公道的地方,去买便宜货。还有的,可说是闲得无聊,跑去散散心,喝喝茶,抽抽烟,吃吃瓜子。 [点击阅读]
良心作证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3
摘要:这是一部美丽而又令人激动,乃至荡气回肠的小说,或者说,它是一部完全来自生活与时代的撼人写真。作家以其大手笔抒写了社会转型时期,关于人性和感情的裂变……在市委家属楼三层的一个大厅里,正进行着一场热闹的婚礼。阵阵喧闹声不时地从窗户里传出来,像一朵朵绚烂的焰火在空气里炸开。很多马路上的行人忍不住驻足倾听观望。大厅里面,周建设眼角眉梢挂着掩饰不住的喜悦,不停地应付着前来道喜的各色宾客。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
沉从文《边城》
作者:沉从文
章节:25 人气:3
摘要:内容简介在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小溪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颇通人性*的黄狗。这一老一小便在渡船上悠然度日。茶峒城里有个船总叫顺顺,他是个洒脱大方,喜欢交朋结友,且慷慨助人的人。他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天保,像他一样豪放豁达,不拘俗套小节。老二的气质则有些像他的母亲,不爱说话,秀拔出群,叫傩送。小城里的人提起他们三人的名字,没有不竖大拇指的。 [点击阅读]
王小波《黄金时代》
作者:王小波
章节:18 人气:3
摘要:我二十一岁时,正在云南插队。陈清扬当时二十六岁,就在我插队的地方当医生。我在山下十四队,她在山上十五队。有一天她从山上下来,和我讨论她不是破鞋的问题。那时我还不大认识她,只能说有一点知道。她要讨论的事是这祥的:虽然所有的人都说她是一个破鞋,但她以为自己不是的。因为破鞋偷汉,而她没有愉过汉。虽然她丈夫已经住了一年监狱,但她没有偷过汉。在此之前也未偷过汉。所以她简直不明白,人们为什么要说她是破鞋。 [点击阅读]
沧浪之水
作者:佚名
章节:93 人气:2
摘要:故事梗概我在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一本薄书:《中国历代文化名人素描》。书第一页是孔子像,旁边写了“克己复礼,万世师表”八个字,是父亲的笔迹。还有屈原,“忠而见逐,情何以堪”;陶渊明,“富贵烟云,采菊亦乐”等一共12人。父亲在我出生那年被划为右派。他只是凭良心替同事讲了几句公道话。因此,他被赶出县中医院,带着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三山坳村,当了一个乡村医生。 [点击阅读]
阎连科短篇小说集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4
摘要:雨过天晴,昨天的雨水把青砖山墙洗得水汪汪的绿,连一星尘土也没有。中年男人距山墙一米远近急速下跌着,像一块巨石从沟崖朝着沟底落。他闻到了山墙上的清新浓烈扑鼻,还带着新砖出窑后的热暖味。一春三月天气很暖和,日头饼馍样烤在天上。五婶寒了一冬,见日光挤进屋里一丝,便恨不得把一个日头揽在怀里。他爹,五婶说,让我出去晒个暖儿吧。五叔说你好好睡着吧,满天下数你难侍候!五婶喉咙塞一下,就盯着房上的椽子看。 [点击阅读]
中国在梁庄
作者:佚名
章节:41 人气:2
摘要:内容简介作者多年深入农村,用自己的脚步丈量家乡的每一寸土地,用自己的眼睛记录下那些惊人的故事:王家少年强姦了八十二岁的老太、昆生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墓地里、即使火化了,也要把骨灰在棺材里撒成人形……通过这些真实的“个人史”,展现了中国农村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的现实危机。《中国在梁庄》再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