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静静的顿河 - 小说《静静的顿河》电子书——(一)第十五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十五章
  距离被六月战役的炮火抹掉的市镇废墟一俄里的地方,弯弯曲曲的战壕象蛇一样横在树林边。紧靠林边的一带地区由哥萨克特别连防守。
  战壕后面,在一道茂密、难以通行的赤杨和小白桦绿树丛那面,是一片战前开采过的、闪着铁锈色*亮光的泥炭沼泽;野蔷薇开出了象红莓果似的、喜人的花朵。右面一点,在一块突出的树林边,横着一条被炮弹炸得坑坑洼洼的公路,使人觉得象是一条荒僻的、还没有人走过的道路;树林的边沿,长满枯萎的、被枪弹扫射过的艾蒿,烧焦的树桩象驼背似的弓了起来,一带黄褐色*的胸墙,弯弯曲曲的战壕沿着光秃秃的田野伸向远方。战壕后面,就是开采过的、高低不平的泥炭沼泽和被炸得满目疮痍的道路——也还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痕迹,人类劳动的痕迹,可是树林边上的土地却呈现出一幅凄凉、悲伤的画面,令人神伤。
  从前在莫霍夫蒸气磨坊里当机器匠的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这一天到附近一个驻扎着一类辎重队的小镇上去,直到傍晚才回来。他往自己土屋走的时候,遇上了扎哈尔·科罗廖夫。扎哈尔几乎是在跑,马刀乱碰着装满沙土的麻袋,胡乱挥舞着双手。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躲到一边给他让路,但是扎哈尔抓住他的军服扣子,转动着发黄的病态的白眼珠,低声说道:
  “你听说了吗?我们右面的步兵正在开拔!也许,他们要放弃阵地吧?”
  扎哈尔那象凝固了的生铁水似的黑连鬓胡子乱成一团,眼睛流露出饥饿、愁闷的绝望神情。
  “他们是怎么放弃阵地呢?”
  “他们开走啦,至于怎么个放弃法——我不知道。”“也许,是换防吧?咱们到排长那儿去打听打听。”扎哈尔回过身,往排长的土屋里走去,两只脚在粘滑、潮湿的泥地上直打滑。
  过了一个钟头,这个连由步兵替换下来,向市镇开会。第二天早晨,大家从看守马匹的战士手里牵过战马,用强行军的速度向后方开去。
  细雨连绵。低垂的白桦树都象弯了腰似的。道路在林间穿行,马匹闻到潮湿的气味和去年的落叶浓烈的干枯、沉闷的气味,打着响鼻,快活地走起来。水汪汪的毒莓象粉红色*的串珠一样挂在草丛上,雨水洗过的三叶草上的花朵象泡沫似的闪着刺眼的白光。风把沉重的雨点从树上吹洒到骑士们的身上。军大衣和军帽上尽是斑斑的黑点,象是被枪砂子打过一样。一缕缕正在消失的马合烟的烟雾在队伍的上空飘荡。
  “把咱们抓过来——扔过去,鬼知道他妈的又往哪儿赶我们。”
  “战壕里的日子难道你还没有过厌吗?”
  “真的,这又要把咱们赶到哪儿去呀?”
  “一定是进行什么改编吧。”
  “不太象改编。”
  “唉,乡亲们,抽口烟——一切苦恼就都忘啦!”“我把自个儿的苦恼全装在马料袋里……”
  “大尉老爷,您准许唱个歌儿吗?”
  “可以吗?……起头儿吧,阿尔希普!”
  前排有个人咳嗽了一声,唱道:
  有几个哥萨克退伍了,骑上骏马回家乡,
  肩上挂着肩章,胸前佩着十字章。
  几个象受了潮似的声音无精打采地唱了两句就沉默了。和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走在一排的扎哈尔·科罗廖夫在马镫上站起来,大声嘲笑道:
  “喂,你们这些瞎老头子!难道咱们就这副可怜相唱歌吗?你们这是在教堂门口擎着破碗,唱‘乞讨歌’哪。歌手们……”“好啊,那你就领唱吧!”
  “他的脖子太短,没有长嗓子的地方。”
  “你吹过牛皮,把尾巴往旁边一翘,就算完事啦?”
  科罗廖夫把长了虱子的大黑连鬓胡子握在手里,闭了一会儿眼睛,然后拚命挥了一下马疆绳,唱出了第一句:
  噢噫,勇敢的顿河哥萨克们,欢声歌唱吧……
  连队好象被他的歌声惊醒了,唱道:
  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光荣!……
  歌声在雨水淋淋的树林上空,在狭窄的林间小路上空荡漾:
  噢噫,我们要为所有的朋友们做一个榜样,
  我们开枪射杀敌人!
  我们射杀敌人,仍然保持齐整的战斗队形。
  我们唯命是从。
  长官大人怎么命令我们,
  我们就往哪里冲——砍杀敌人!行军的路上大家一直唱着歌,庆幸可钻出了“狼坟”。黄昏前就上了火车。兵车向普斯可夫开去。刚开过三站,大家已经都知道连队是和骑兵第三军团的其他部队一同开往彼得格勒,去镇压已经开始的骚乱。这个消息传开以后,谈话声就静了下来。红色*的车厢里长时间笼罩着一片矇眬欲睡的寂静。“刚出火坑,又进地狱!”又瘦又高的博尔谢夫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里话。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从二月以后就没有更换过的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在第一次停车的时候就到连长那里去了。“哥萨克都很激动,大尉阁下。”
  大尉盯着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下巴颏上的一个深洼看了半天,笑着说:
  “亲爱的,我也很激动呢。”
  “要把我们运到哪儿去?”
  “去彼得格勒。”
  “去镇压吗?”
  “难道你以为——是去帮助骚动吗?”
  “我们既不愿意去镇压,也不愿意去帮助骚动。”“他们可完全不征求咱们的意见。”
  “哥萨克们……”
  “‘哥萨克们’怎么样?”连长已经是愤怒地打断了他的话。“我自己知道,哥萨克们在想什么。难道我高兴干这种差使吗?赶快拿去在连里念念。下一站我跟哥萨克们谈谈。”连长交给他一封迭起来的电报,然后皱起眉头,带着明显的厌恶神情,嚼起一块布满白色*油点的罐头肉来。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回到自己的车厢。他手里拿着电报,就象攥着一根燃烧的劈柴似的。
  “把别的车厢里的哥萨克都叫来。”
  火车已经开动了,但是还有哥萨克往车上跳。集合了约三十个人。
  “连长接到了一份电报。他已经看过。”
  “好好,电报上写的什么?念念吧!”
  “念吧,别废话啦!”
  “要讲和了吗?”
  “别说话!”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在一片寂静中高声朗读了最高统帅科尔尼洛夫的号召书:
  我,最高统帅科尔尼洛夫,特向全体人民宣告,士兵的天职、自由俄罗斯公民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对祖国的无私的热爱,迫使我在祖国灾难深重的关头,拒绝服从临时zheng府的命令,并继续担任陆海军最高统帅职务。前线各总司令都支持我这一决定,我特向全体俄罗斯人民声明,我宁以身殉,也决不允许撤消我的最高统帅职务。俄罗斯人民的忠实的儿子总是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我将为祖国献出我的一切——我的生命。

  在关系到祖国存亡的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在两京的门户已向气焰万丈,胜利进军的敌人洞开的时刻,临时zheng府竟置国家独立生存的重大问题于不顾,而将人民投进纯属虚构的反革命恐怖中去,而临时zheng府治国无方,措施不力和行动上的优柔寡断,确会导致这种反革命迅速得逞。我作为自己人民的嫡亲儿子,曾以毕生的精力为人民忠诚服务,此乃人所共鉴——并非我不去保卫我国人民伟大未来的神圣自由,而是因为目前人民的命运掌握在一群缺乏意志的无能之辈手中。傲慢的敌人正利用收买和叛变在我们国家发号施令,为所欲为,这不仅将毁灭自由,也将危及俄罗斯民族的生存。醒来吧,俄罗斯的人民,看看这个无底的深渊吧,我们的祖国正迅速滑向这个深渊!为了避免任何动荡,预防俄罗斯人的任何流血和内讧,我忘却一切的怨恨和屈辱,特在全体人民面前向临时zheng府发出呼吁:请你们到我的大本营里来吧,我庄严声明,在此你们的自由和安全,将得到保证。你们与我共同谋划、建立人民防御领导体制,它将要保障自由,领导俄罗斯人民走向一个强大的自由民族当之无愧的伟大未来。
  科尔尼洛夫将军
  到下一站,军车又被停下来。哥萨克们在等候开车的时候,都聚集在车厢附近,纷纷议论科尔尼洛夫的电报和刚才由连长宣读的克伦斯基宣布科尔尼洛夫为叛徒和反革命分子的电报。哥萨克们心慌意乱地交谈着。连长和排长们陷入一片混乱。“脑袋里乱成一锅粥啦,”马丁·沙米利诉苦说。
  “鬼他妈的知道,他们谁是谁非!”
  “他们互相残杀,我们军队遭殃。”
  “当官的都肥得发疯!”
  “个个都想当老大。”
  “老爷们打架,哥萨克遭殃。”
  “什么都来了个底儿朝天……真糟糕!”
  一群哥萨克来到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面前,要求道:“去问问连长,该怎么办。”
  大家一起去找连长。军官们正聚集在他们的车厢里商讨什么事儿。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走进车厢。
  “连长阁下,哥萨克们催问,现在怎么办。”
  “我立刻就去。”
  连队聚集在最后一节车厢旁边等候。连长走进哥萨克的人群中去;到了人群中间,举起一只手。
  “咱们不听克伦斯基的,咱们服从最高统帅和我们的顶头上司。对不对?因此咱们应该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向彼得格勒进发。最低限度,咱们先开赴德诺车站。向顿河第一师师长探明情况,——到那里就什么都弄明白啦。我请求哥萨克们不要激动。咱们正在经历这样严峻的时刻。”
  连长又把什么军人天职、祖国、革命说了半天,尽力安抚哥萨克,避而不回答问题。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就在这个时候列车挂上了火车头(哥萨克们并不知道他们连的两个军官,用武器威吓站长,才达到赶快开车的目的),于是哥萨克又回到各自的车厢里。
  兵车行驶了一昼夜,离德诺车站已经不远。可是夜里又停下来,给乌苏里和达格斯坦团的兵车让路。哥萨克的军车被调到道岔上去。夜色*苍茫,达格斯坦团的车辆闪烁着灯光飞驰而过。可以听到逐渐远去的喉音浓重的谈话声、号筒的呻吟声和陌生的歌曲旋律。
  连队出发时已经是半夜了。有气无力的火车头在水塔下停了半天,从锅炉火箱里冒出的火星闪着火花,落到地上。火车司机抽着烟,从小窗里朝外张望着,好象是在等待什么。靠近火车头的车厢里,有个哥萨克从门里探出头来,喊道:
  “喂,加夫里拉,开呀,要不我们可就开枪啦!”
  火车司机吐掉烟头,沉默了一会儿,显然是在注视着烟头飞落去的光弧;他咳嗽着,说道:
  “你们总不能把所有的人都枪毙光,”说完就离开了窗户。
  过了几分钟,火车头牵动了车厢,缓冲器叮当乱响,由于火车晃动失去平衡的马匹在不断捯动蹄子。列车驰过水塔,驰过稀疏的灯光映照着的窗户和路基外面的黑魆魆的桦树丛。哥萨克们喂过马以后就睡去了,偶尔有人精神振奋起来,靠在半开着的车门口抽烟,凝视着茫茫无际的夜空,想着自己的心事。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躺在科罗廖夫旁边,从门缝里望着滑过的星空。在过去的这一天中,他经过周密考虑,毅然决定,要尽一切努力,阻止连队继续向彼得格勒前进;他躺在那里,考虑着用什么法子可以使哥萨克们拥护自己的决定,怎样来影响他们。
  还是在科尔尼洛夫发表宣言以前,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哥萨克和科尔尼洛夫走的不是一条道路,也感觉到克伦斯基是不值得保护的;他绞尽脑汁,决定:不使连队逼近彼得格勒,而且要是非得动武不可,那就跟科尔尼洛夫打,但是也不拥护克伦斯基,不拥护他的政权,而是要拥护克伦斯基垮台以后产生的那个政权。克伦斯基垮台后,定会产生一个盼望已久的、真正的人民自己的政权——这一点他是深信无疑的。还在夏天的时候,他曾经到过彼得格勒士兵委员会的执行委员会军事部,是因连队与连长发生了冲突,特别派他到那里去请示的;他看了执行委员会的工作,和几位布尔什维克同志谈过话以后,他想:“要用我们工人的肉使这个骨头架子壮大起来,——这将成为真正的政权!伊万,就是死你也要紧跟着它走,就象婴儿咬住母亲的奶头不放一样!”
  这一夜,他躺在马衣上,比往常更多地想起了那个从未象现在这样深深热爱的人,想到自己在他的指导下摸索走过的艰难的生活道路。他一面想着明天要对哥萨克们说的话,一面想起了施托克曼有关哥萨克生活的谈话,他经常重复这些话,就象深深地钉钉子一样,说道:“哥萨克本质上是非常保守的。当你要劝说哥萨克相信布尔什维克思想是公正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这一点,要小心行事,深思熟虑,要善于适应环境。起初,他们可能对你有成见,就象你和米什卡·科舍沃伊当初对待我那样,但是你不要因此泄气。你要顽强地干下去,——最后咱们一定会成功。”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盘算着在说服哥萨克不要跟科尔尼洛夫走的时候,他会遭到各方面的某些责难,但是第二天早晨,当他在自己的车厢里小心翼翼地谈起,应该要求重返前线,不要到彼得格勒去跟自己人打仗时,哥萨克都高兴地赞同他的意见,而且都下定决心,拒绝继续往彼得格勒进发。扎哈尔·科罗廖夫和车尔尼绍夫斯克镇的哥萨克图里林,成了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最亲密的同谋者。他们整天都在各个车厢里窜,分别跟哥萨克们谈话,黄昏时分,当列车在一个小站上渐渐减速,慢下来的时候,第三排的下士普舍尼奇尼科夫跑到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所在的车厢里来。
  “在前面的第一个车站连队就下车!”他激动地对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喊叫。“如果你不知道哥萨克想干什么,你还算个什么委员会的主席呀?不要再把我们当傻瓜啦!我们不往前走啦!……军官老爷们在往我们脖子上套绞索,可是你既不吹笛,也不吹哨。我们是为了这个选你当主席的吗?哼,你笑什么呀?”

  “早就应该这样,”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笑着说。在小站上他头一个从车上跳下来,图里林陪同他去找站长。“我们的列车不要再往前开了。我们要在这儿下车啦。”“这是怎么回事呀?”站长惊惶失措地问道。“我有命令……有路签……”
  “住口!”图里林严厉地打断了他的话。
  他们找到了车站职工委员会,向主席,一个身体壮实、棕红色*头发的报务员,说明了情况,过了几分钟,火车司机高高兴兴地把兵车开到一条死道岔上去。
  哥萨克们急忙搭上跳板,开始从车上往下牵马。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劈开两条长腿,在机车旁边,擦着满面含笑的、黝黑的脸上的汗。连长脸色*苍白地跑到他面前来。
  “你这是干什么?……你知道,这要……”
  “我知道!”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打断了他的话。“大尉阁下,请你不要叫嚷。”他的脸色*也变得苍白,翕动着鼻翅,清清楚楚地说道,“你叫嚷得够多啦,小伙子!现在请你靠边站。就是这么回事!”
  “最高统帅科尔尼洛夫……”大尉紫涨着脸,结结巴巴地说。但是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看着自己那两只深深踏进松软的沙土里去的大靴子,轻松地挥了一下手,说道:
  “你把他挂在脖子上当十字章吧,他对我们毫无用处。”大尉用靴子后跟转了一下身,往自己的车厢跑去。过了一个钟头,连队已经没有一个军官,但是以战斗队形开出车站,朝西南方向开去。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担负起连队的指挥任务,他和他的助手,身材矮小的图里林,在最前面的一个排里,和机枪手们并排走着。
  连队靠一张从原先的连长手里缴来的地图,困难地确定方向,来到戈列洛耶村,就在这里宿营。大家决定回前线去,如果有人企图拦截,就进行战斗。
  哥萨克把马腿拴起来,派好守卫、岗哨以后,都躺下睡了。没有燃起篝火。可以感觉到,大多数人都情绪不佳,没有象往常那样说笑就躺下去了,互相隐瞒着自己的心事。
  “如果他们后悔了,跑回去自首,可怎么办呢?”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在军大衣下面躺舒服,有点担心地想。
  图里林好象听到了他的思想似的,走了过来。
  “你睡了吗,伊万?”
  “还没有。”
  图里林在他的脚边坐下,烟卷吸得直冒火星,悄悄说道:“哥萨克们的心里可都是乱腾腾的……他们淘完了气,现在害怕啦。乱子咱们是惹出来啦……尽管不太大,你是怎么想的?”“到时候就会清楚的,”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冷静地回答说。“你是不是也害怕啦?”
  图里林搔着军帽下的后脑勺,苦笑道:
  “说实话,我是有点儿怕……开头干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可是现在却有点儿心慌意乱了。”
  “你的胆儿也太小啦。”
  “伊万,要知道——他们的力量还很大呀。”
  他们半天没有说话。村子里的灯火已经都熄灭了。从长满柳树、渺无边际的低洼沼泽地里传来鸭子的叫声。
  “母鸭子在叫,”图里林若有所思地说了一句,又沉默不语了。
  温柔、亲热、静穆的夜色*笼罩在草原的上空。草上洒满了寒露。微风把沼地的腐烂的芦苇、沼地的泥土和露水浸湿的青草的混合气味送到哥萨克的宿营地来。偶尔听到几声拴马索的哗啦声、卧倒的马匹打响鼻和沉重的喘气声音。接着又是一片朦胧的寂静,从遥远,遥远的地方传来隐约可闻的野雁的沙哑叫声和近处的鸭子回应的叫声。一阵黑暗中看不见的翅膀的猛烈震动声。暗夜。寂静。朦胧、潮气弥漫的草原。西天边上——升起一片深紫色*的彩霞。中午,在古老的普斯可夫的土地的上空,横着象一条宽阔闪光的、令人难忘的大路似的银河。
  黎明时分,连队出发了。穿过戈列洛耶村的时候,赶牛的妇女和孩子们望着他们远去的后影看了半天。他们走上了一座洒满朝阳的砖红色*小山岗。图里林回头看了看,用脚踢了踢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马镫。
  “你回头看看,有几个骑马的人追来啦……”
  三个骑士笼罩在一层粉红色*轻纱似的尘雾中,穿过村庄,一股烟似的飘来。
  “连——连——队,停止前进!”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命令道。
  哥萨克们习惯地迅速排成了一个灰色*的方阵。那几个骑马的人离着还有半俄里,就勒马换成了小跑。其中的一个是个哥萨克军官,掏出一条手绢,在头顶上摇晃着。哥萨克们的眼睛一直在盯着驰来的三个人。穿保护色*制服的军官走在前面,其余的两个人穿着契尔克斯式的上衣,离得稍远一些。
  “你们来干什么?”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迎上前去问道。
  “来谈判的,”军官把一只手举到帽檐上回答说。“你们谁指挥连队?”
  “我。”
  “我是顿河哥萨克第一师的全权代表,这两位是土著骑兵师的代表,”军官用眼睛看看那两个山民军官,紧勒着马缰,用手摸了摸汗淋淋的、光滑的马脖子。“如果你们愿意谈判的话,请命令连队下马。我要传达师长格列科夫少将的口头命令。”
  哥萨克都下了马。派来的代表也下了马。他们走进哥萨克的队列,挤到中间去。哥萨克们向后退了退,空出了一个不大的圈子。
  那个哥萨克军官第一个开口:
  “乡亲们!我们是为了劝你们回心转意和防止你们的行动带来严重后果才来的。昨天师部得悉你们由于受了他人的罪恶煽动,擅自弃车而去,今天特派我们来向你们传达立即返回德诺车站的命令。土著师和其他骑兵部队昨天占领了彼得格勒——今天已经收到电报。我们的先锋部队已经开进首都,占领了所有的zheng府机关、银行、电报局、电话局和一切重要据点。临时zheng府已经逃匿,被推翻。乡亲们!赶快悬崖勒马吧。要知道你们是在走向毁灭的深渊啊!如果你们不服从师长命令,那就要派武装部队来对付你们。你们的行动应视为叛变行为,应视为拒不执行战斗任务的行为。你们只有绝对服从命令才能避免我们兄弟自相残杀流血。”
  当代表们走过来的时候,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就考虑到哥萨克们的情绪,知道回避谈判是不行的,因为拒绝谈判,必然会引出相反的结果。他想了想以后,就命令连队下马,他暗暗向图里林递了一个眼色*,自己挤到代表跟前去。在军官讲话的时候,他看见哥萨克们都低下头,愁眉苦脸地听着;有几个人交头接耳地悄悄说话。扎哈尔·科罗廖夫在苦笑,他那生铁似的大黑连鬓胡子仿佛熔化凝结在衬衣上了;博尔谢夫玩弄着鞭子,斜眼看着旁边;普舍尼奇尼科夫大张着呆傻的嘴,对着说话的军官的眼睛望着;马丁·沙米利用一只脏手摸索着脸颊,不住地眨巴眼睛,他身后是巴格罗夫的呆里呆气的黄脸;机枪手克拉斯尼科夫眯缝着眼睛在观望;图里林沉重地喘着粗气;满脸雀斑的奥布尼佐夫把军帽扣在后脑勺上,摇晃着额发浓密的脑袋,好象察觉脖子上套上轭套的老牛;整个第二排的哥萨克全都低着头站在那里,就象在祷告似的;混为一体的人群沉默无语,大家都艰难地喘着粗气。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知道哥萨克的情绪转变的时机已经成熟:再过几分钟——能说会道的军官就可能把连队拉到自己那方面去。无论如何,要消除军官的话造成的影响,要动摇哥萨克们那种还没有说出来、但是已经在心里形成的决定。他举起一只手,用大睁着的、显得特别白的眼睛扫了人群一眼。“弟兄们!请稍等一下!”他转向军官,问道:“您带着电报吗?”
  “什么电报啊?”军官惊讶地问道。
  “就是关于占领彼得格勒的电报呀。”
  “电报?……没有。这与电报有什么相干?”
  “啊哈!没有啊!……”全连都轻松地出了一口气。于是很多人抬起头来,满怀希望地把目光转向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他提高了沙哑的声调,不容分说地把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已经是讽刺地、坚定而凶狠地喊叫起来。“你说,你没有电报,是吗?难道我们能相信你吗?你想要哄骗我们吗?”
  “骗局!”全连的人响亮地喊道。
  “电报不是打给我的呀!乡亲们!”军官为了使大家相信,还把双手放在胸前。但是大家已经不听他的话了。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感到,连队的同情和信任又转到他这方面来了,就象用金刚石划玻璃似地清脆地说道:
  “就算你们占领了吧,——我们和你们走的不是一条路!我们不愿意打自己人。我们不去屠杀人民。你们想要调唆我们互相残杀吗?休想!世界上的傻瓜都死绝啦!我们不想去扶持将军们的政权。就是这话!”
  哥萨克们友好亲热地说笑起来,人群动摇了,发出了一片呼叫声:
  “这话有道理!”
  “正中要害!”
  “说得好——好!……”
  “把这些老爷们赶走,掐着脖子……”
  “来说媒哪,真是……”
  “在彼得格勒有三个哥萨克团,他们好象也不愿意去屠杀人民。”
  “伊万,你听我说!拿棍子打他们一通!叫他们滚!”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看了看那几个代表;哥萨克军官把嘴唇一瘪,在耐心地等待着;两个山民军官在他的身后肩挨肩地站着——一个身材匀称的青年印古什军官,双手十字交叉放在漂亮的契尔克斯式上衣上,两只眼睛象斜扁桃似的,在黑色*的库班式皮帽下闪烁,另一个,是位上了点年纪的棕红头发的沃舍梯人,他很随便地站在那里,一只脚伸出去;手掌放在弯曲的马刀柄上,用嘲讽、探索的眼神打量着哥萨克。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刚想要中止谈判,但是哥萨克军官抢在他前头说话了;他和印古什军官咬了一阵耳朵,便大声地喊道:
  “诸位顿河哥萨克!请允许‘野蛮师’的代表说几句话!”
  没等得到同意,印古什军官就轻轻踏着没有后跟的靴子,走到圈子当中,神经质地理了理狭窄的镶花皮带。
  “哥萨克兄弟们!你们叫嚷什么?要心平气和地讲嘛。你们不要科尔尼洛夫将军,是吧?你们要打仗,是吗?好极啦,请吧!我们来跟你们打。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完全没有什么可怕的!今天我们就把你们全部消灭。两团山民骑兵随后就到。是的!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干吗要大吵大嚷呢?”开始讲话时,他还相当沉着,但是到后来就激动起来,措词激烈,喉音浓重的俄语里,夹带了很多他本民族的土话。
  “是这个哥萨克把你们的头脑搞昏啦,他是个布尔什维克,可是你们却跟着他走!是的!难道我说得不对吗?逮捕他!缴他械!”
  他大胆地指着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说,在那个狭小的圈子里来回跑着,脸色*苍白,狂热地挥舞着双手,脸上布满了酱色*的红晕。他的同伴,那个上了些年纪的棕红头发的沃舍梯军官却依然那么冷静、沉着;哥萨克军官则在玩弄破旧的马刀繐头。哥萨克们都一声不响,惶惑不安的情绪重又动摇了他们的队伍。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一直在盯着印古什军官,盯着军官那象野兽似的龇着的白牙齿和那从左太阳穴斜流下来的一道灰色*的汗迹,他伤心地想着,本来可用一句话就结束谈判,把哥萨克带走,可是竟白白地错过了机会。图里林扭转了局面。他跳到圈子当中,拚命地挥着两手,撕下衬衣领子上的钮扣,哑着嗓子,嘴角冒着白沫,大喊道:
  “你们这些毒蛇!……魔鬼!……浑蛋!……他们象窑姐儿似的在诱骗你们……可是你们却还支着耳朵听!……军官们是骗你们去为他们卖命!……可是你们在干什么?你们在干什——么呀?!应当砍死他们,可是你们还在听他们胡说八道,啊?……把他们的脑袋从肩膀上砍下来,给他们放放血。就在你们在这儿磨牙床的时候——他们就要来包围我们了!……用机枪扫射我们……在机枪扫射下你们就开不成大会啦……他们是故意迷惑拖住你们,好等他们的军队开来……唉——唉——唉,你们哪,算什么哥萨克呀!你们全是些色*鬼!”
  “上马!……”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用打雷似的声喊道。
  他的喊声象一颗在人群上空爆炸的榴霰弹。哥萨克们个个都向自己的马跑去。过了一分钟,混乱的连队已经列成了纵队。
  “请听我说!乡亲们!”哥萨克军官气急败坏地喊道。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从肩膀上摘下步枪,坚决地把关节肿胀的手指头放在枪机上,用马嚼子勒着撒欢儿的战马的嘴唇,叫道:
  “谈判结束啦!如果现在还有必要和你们谈话的话,那就是要用这个舌头来跟你们谈啦。”
  他意味深长地摇晃着步枪。
  各排相继走上了大路。哥萨克们回头看看,只见那几个代表骑上马以后,正在商量什么。印古什军官眯缝着眼睛,热烈地在说些什么,还不断地举起一只手来;他那挽起的契尔克斯式上衣袖口的绸里子在闪着雪亮的光。
  伊万·阿列克谢耶维奇最后看了一眼,看见了闪着耀眼的雪亮的绸里子,不知道为什么,被旱风吹皱的顿河水、阵阵碧波和擦着浪尖掠过的鱼鹰雪白的翅膀,突然展现在他眼前。
或许您还会喜欢:
犯罪团伙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0
摘要:托马斯·贝雷斯福德夫人在长沙发上挪动了一下身子,百无聊赖地朝窗外看去。窗外视野并不深远,被街对面的一小排房子所遮挡。贝雷斯福德夫人长叹一口气,继而又哈欠连天。“我真希望,”她说道,“出点什么事。”她丈夫抬头瞪了她一眼。塔彭丝又叹了一口气,迷茫地闭上了眼睛。“汤米和塔彭丝还是结了婚,”她诵诗般地说道,“婚后还能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六年之后,他们竞能仍然和睦相处。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点击阅读]
狐狸那时已是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苹果蠹蛾的道路没关系,没关系,我对我说,没关系。——维涅狄克特埃洛费耶夫苹果蠹蛾的道路一只蚂蚁在抬一只死苍蝇。它不看路,将苍蝇掉了个过儿,然后爬了回去。苍蝇比蚂蚁的个头儿要大三倍。阿迪娜抽回胳膊肘儿,她不想封住苍蝇的路。阿迪娜的膝盖旁有一块沥青在闪亮,它在阳光下沸腾了。她用手沾了一下。手的后面顿时拉出一根沥青丝,在空气中变硬,折断。这只蚂蚁有一个大头针的头,太阳在里面根本没有地方燃烧。它在灼。 [点击阅读]
狗年月
作者:佚名
章节:48 人气:0
摘要:你讲。不,您讲!要不,就由你讲吧。也许该由演员开始?难道该由稻草人,由所有这些稀里糊涂的稻草人开始?要不,就是我们想等着,等到这八颗行星在宝瓶座中聚集在一块儿?请您开始吧!当时,到底还是您的狗叫了。可是在我的狗叫之前,您的狗已经叫了,而且是狗咬狗。 [点击阅读]
狼穴巨款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1945年3月。北海上刮着凛烈的寒风。在纳粹德国一个秘密潜艇基地里,一艘潜艇固定在巨大的墩柱上。流线型的舰首在晨曦中显得轮廓格外明晰。在潜艇的腰部有一块跳板,一长队孩子正踏着跳板登上潜艇。他们彼此手挽手走着、仰起脸看着这艘奇怪的黑色船舶。有个人拿着名单在核对孩子们的名字。在潜艇的瞭望塔里,站着一个纳粹海军军官和一个穿黑大衣的高个子男人。 [点击阅读]
猎奇的后果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他是一个过于无聊而又喜好猎奇的人。据说有个侦探小说家(他就是因为大无聊才开始看世上惟一刺激的东西——侦探小说的)曾担心地指出,总是沉迷在血腥的犯罪案中,最终会无法满足于小说,而走上真正的犯罪道路,比如说犯下杀人罪等等。我们故事里的主人公就确确实实做了那位侦探小说家所担心的事情。由于猎奇心理作祟,最终犯下了可怕的罪行。猎奇之徒啊,你们千万不要走得太远。这个故事就是你们最好的前车之鉴。 [点击阅读]
猫与鼠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君特-格拉斯在完成了第一部叙事性长篇小说《铁皮鼓》之后,我想写一本较为短小的书,即一部中篇小说。我之所以有意识地选择一种受到严格限制的体裁,是为了在接下去的一本书即长篇小说《狗年月》中重新遵循一项详尽的史诗般的计划。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长大的,根据自己的认识,我在《猫与鼠》里叙述了学校与军队之间的对立,意识形态和荒谬的英雄崇拜对学生的毒化。 [点击阅读]
王子与贫儿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爱德华:爱德华和汤姆这两个少年,是这篇故事的主角。他们两个人,由于偶然的巧合,不仅是同年同月同日生,而且两个人的面貌也很相似,但两个人的命运却有天壤之别。爱德华是英国的王子,汤姆则是个小乞丐。有一天,爱德华王子在宫苑里散步,看到一个卫兵正在怒责一个衣衫褴褛的少年,由于同情心,他就带这少年进入王宫,想不到却因此发生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差一点几就丧失了英国王位的继承权。 [点击阅读]
玩偶世家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0
摘要:本剧作者亨利克·易卜生(1928-1906),是挪威人民引以自豪的戏剧大师、欧洲近代戏剧新纪元的开创者,他在戏剧史上享有同莎士比亚和莫里哀一样不朽的声誉。从二十年代起,我国读者就熟知这个伟大的名字;当时在我国的反封建斗争和争取妇女解放的斗争中,他的一些名著曾经起过不少的促进作用。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 [点击阅读]
环游黑海历险记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范-密泰恩和他的仆人布吕诺在散步、观望和聊天,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君士坦丁堡的托普哈内广场一向因人群的来往和喧哗而热闹啡凡,但在8月16日那一天的晚上6点钟,却静悄悄地毫无生气,几乎是一片荒凉。从通向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港口高处看下去,仍能发现它迷人的景色,但里面却没有什么人。勉强有一些外国人匆匆而过,走上狭窄、肮脏、泥泞、有黄狗挡道的通向佩拉郊区的小街。 [点击阅读]
玻璃球游戏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0
摘要:引言——试释玻璃球游戏及其历史一般而言,对于浅薄者来说,对不存在的事物也许较之于具体事物容易叙述,因为他可以不负责任地付诸语言,然而,对于虔诚而严谨的历史学家来说,情况恰恰相反。但是,向人们叙述某些既无法证实其存在,又无法推测其未来的事物,尽管难如登天,但却更为必要。虔诚而严谨的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它们作为业已存在的事物予以探讨,这恰恰使他们向着存在的和有可能新诞生的事物走近了一步。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