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静静的顿河 - 《静静的顿河》影评——我们的全部生命的生活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肖索霍夫写《静静的顿河》,写了在红军与百军之间象一把大锯子一样反复切割的高加索地区,和这被“革命”与“反革命”反复拉锯切割着生命和灵魂的哥萨克人......
  看到格里高里那么济济一堂的一大家子,一个一个地死去。
  看到每死去一个亲人,格里高里的活力就减少一分,直到情人娜塔萨埋在异乡起风的大树下,不得不重新回到顿河边的家乡,这个当年的小伙子已变得形容枯槁的结局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无奈和忧伤。
  我的无奈是对于社会政治的无奈:一个哥萨克民族在红军和白军的阵地前面临铁锯一样地拉去拉来的政治动荡,政权换了一个又一个,可活活的生命却在生生地减少。
  我的无奈也是对于生活的无奈:爱情需要眼泪的浇铸,需要她人的伤心,但这眼泪也太多了些,这伤心使人消陨生命,也太残酷了些,更何况这每一个当局者的爱又是发自心地的而无可指责,这就使无奈更加无奈了。
  我的无奈还有一个,那是对于戏剧的无奈:格里高里在生死爱恨地演绎着自己和哥萨克顿河两岸的故事,政治的无理,生命的无情,生活的无序(而同时又是如此的 合理合情有序)……,草原,屋舍,老人小孩,妇女和婴儿,大花帔巾与泥泞的雪夜,露水和马车里的一对新人……。

  我只是看着他们,为之喜,为之忧,为之叹惋,为之摇头,因为我溶进不去他们的生活;我只是听着他们,他们说,他们歌,他们吵嚷,他们告诉,因为我尽管不停 地讲话,他们一句也听不见;我只是想着他们,他们经历过的,他们将要经历的和他们不得不经历的,他们不知道我在想着他们,他们在小说和电影中开始到结束, 又从结束到重新开始经历,这中间的幸福、欢乐与悲哀,生聚、离散与死别。
  我象一个忧伤的局外人,象一个无能的上苍的眼睛,象一个很乖很乖的看世界的孩子——因为,我只能这么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一个失去、失去……。除此,我还能干什么?!
  所以,我很无奈呀!
  接下来,我还有一丝一丝的忧伤。
  我忧伤忧伤着面前跳动的轰轰烈烈的生命和忧伤者静如死水的生活;
  我忧伤忧伤着面前活跃的明确坚定的信念和忧伤者不知何之的状态;
  我忧伤忧伤着面前的完整完美的破碎与损害和忧伤者死寂封闭的完整与完美;

  我与其说在忧伤经历了忧伤的格里高里,不如说在忧伤忧伤着的自己……
  无奈和忧伤后看着穿衣镜片前自己如此完整平滑的肌肤,想起了格里高里脸上的累累伤痕。动荡的生活给了格里高里动荡不安的欢快跳动的生命,而平静的生活用机 械一贯的程序在消磨着平静无奇的生命。虽然,也许有叫做挫折和打击的时候,但那是不能融化于刻板生活后的思想的苦闷和理性*的落空。这远不是生命在和生活对 话,也远不是生命在和生命交流,也远不是生命在和自然宇宙对挚。而是食者与食品,概念和词语,人和境子在玩;玩什么,玩游戏呀!游戏的实质是对于生活的模 仿,乃至模仿的模仿。
  我们的生活如同肖索霍夫所说,是一根刨去了粗糙树皮的光滑裸露的树枝。我们的生活不是生活本身,中间隔开着理性*和感性*的东西。生命被理性*和感性*打磨着;而不是被生命的意志和自然的生活磨砺。
  理性*的生活,即是传统的观念和“知”的道德指导下的生活;
  感性*的生活,即是群体的观念和“情”的道德追捧着的生活;

  生命的生活,即是个体的观念和“意”的道德支撑着的生活。
  ——试问天上人间,你要哪一种生活?!
  (刘小枫在《沉重的肉身》中谈到两类故事的区别,有似于上文“理性*的感性*的”和“生命的”(故事)生活之区分。不过他是从伦理学,而非如我随感似的诗性*角 度。 他说:古老的伦理,依据一套既定的道德体系来征饬属于自己的生命经纬;而现代伦理,依据个人的心性*来编织属于自己的生命经纬。现代性*伦理是个体化的;前现 代的规范伦理是由宗教提供的。P.6)
  (又说:现代叙事伦理有两种: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和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前者中,叙事的呢喃看起来围绕个人命运,实际让民族、国家、历史目的变 得比个人命运更为重要。而后者,只是个体生命的叹息或想象,某一个人活过的生命痕印或经历的人生变故;不是某些历史圣哲设立的诫律或某个国家化的道德宪法 设定的生存规范构成的,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偶在个体的生活事件构成的。P.7)
  (1999.8.27)
或许您还会喜欢:
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0
摘要:反军军官举起他的电子双筒望远镜,把焦距调准对着那些在雪中坚定地前进着的东西,看上去象一些来自过去的生物……但它们是战争机器,每一个都大踏步地走着,象四条腿的巨大的有蹄动物——帝国全地形装甲运输器!军官急忙抓起他的互通讯器。“流氓领机——回话!点零三!”“回波站五——七,我们正在路上。”就在卢克天行者回答时,一个爆炸把雪和冰溅散在军官和他惊恐的手下周围。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对反军联盟来说,这是一段黑暗的时期……冻结在硝酸甘油中的汉-索洛,被送到了可恶的歹徒加巴手中。决心救他出来,卢克天行者、莱亚公主以及兰度-卡内森向加巴在塔托勒的堡垒发起了一次冒险的进攻。现在,在这部《星球大战》中最令人激动的一章里,反军指挥官把所有反军战斗舰召集起来,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舰队。而达斯-维达。 [点击阅读]
星球大战前传1:魅影危机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塔土尼星球。蔚蓝无云的天空中,恒星闪烁,炫目的白色光芒照耀着这颗行星上广袤的荒原。因此生成的热气从平坦的“沙质地表蒸腾上升,在巨大的断崖和高耸苍凉的山巅之间形成了一片晶莹的氤氲。这是这颗行星上惟一典型的地貌特征。大块大块风化的巨岩如哨兵般屹立,在潮湿的雾霭中俯视着一切。当飞车赛手呼啸而过,引擎发出狂野的嘶吼,炽热的光和空气似乎都在颤动,群山也为之颤栗不止。 [点击阅读]
暗室
作者:佚名
章节:4 人气:0
摘要:三个漂流者蓝天上万里无云。在一望无际波浪不惊的大海上,只有小小的浪花在无休止地抖动着。头顶上初秋的太阳把光线撒向大海,使海面泛着银光。往周围望去,看不到陆地的一点踪影,四周只有宽阔无边的圆圆的水平线。天空是圆的,海也是圆的,仿佛整个世界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了似的。在这无边的大海中央,孤零零地漂着一个小得像罂粟籽般的东西。那是一只小船。船舵坏了,又没有一根船桨,盲无目的地任凭波浪将它摇来荡去。 [点击阅读]
暗店街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0
摘要:一我的过去,一片朦胧……那天晚上,在一家咖啡馆的露天座位上,我只不过是一个模糊的影子而已。当时,我正在等着雨停,——那场雨很大它从我同于特分手的那个时候起,就倾泻下来了。几个小时前,我和于特在事务所①里见了最后一次面,那时,他虽象以往一样在笨重的写字台后面坐着,不过穿着大衣。因此,一眼就可以看出,他将要离去了。我坐在他的对面,坐在通常给顾客预备的皮扶手椅里。 [点击阅读]
暮光之城3:月食
作者:佚名
章节:30 人气:0
摘要:谨以此书献给我的丈夫,潘乔感谢你的耐心、关爱、友谊和幽默感以及心甘情愿在外就餐也感谢我的孩子们,加布、塞斯及艾利感谢你们使我体验了那种人们甘愿随时为之付出生命的爱火与冰①有人说世界将终结于火,有人说是冰。从我尝过的欲望之果我赞同倾向于火之说。但若它非得两度沉沦,我想我对仇恨了解也够多可以说要是去毁灭,冰也不错,应该也行。 [点击阅读]
最先登上月球的人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最先登上月球的人--一、结识卡沃尔先生一、结识卡沃尔先生最近,我在商业投机上遭到了丢人的失败,我把它归咎于我的运气,而不是我的能力。但一个债权人拼命逼我还债,最后,我认为除了写剧本出售外,没别的出路了。于是我来到利姆,租了间小平房,置备了几件家具,便开始舞文弄墨。毫无疑问,如果谁需要清静,那么利姆正是这样一个地方。这地方在海边,附近还有一大片沼泽。从我工作时挨着的窗户望去,可以看见一片山峰。 [点击阅读]
最后的明星晚宴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浅见光彦十二月中旬打电话约野泽光子出来,照例把见面地点定在平冢亭。平冢亭位于浅见和野泽两家之间,是平冢神社的茶馆。据说神社供举的神是源义家,至于为什么叫平冢神社,个中缘由浅见也不清楚。浅见的母亲雪江寡妇很喜欢吃平冢亭的饭团,所以母亲觉得不舒服的时候,浅见必定会买一些饭团作为礼物带同家。浅见和光子在平冢亭会面,并非出于什么特别的考虑,而且饭团店门前的氛围也不适合表白爱意。对此,光子也心领神会。 [点击阅读]
最后的莫希干人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0
摘要: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初,美国才开始摆脱对英国文学的依附,真正诞生了美国的民族文学。而书写这个文学《独立宣言》的代表人物,是欧文和库柏,他们同为美国民族文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欧文被称为“美国文学之父”,而库柏则是“美国小说的鼻祖”。库柏的长篇小说《间谍》(一八二一),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蜚声世界文坛的小说。他的代表作边疆五部曲《皮裹腿故事集》,影响更为广远;而《最后的莫希干人》则为其中最出色的一部。 [点击阅读]
最后致意
作者:佚名
章节:9 人气:0
摘要:我从笔记本的记载里发现,那是一八九二年三月底之前的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我们正坐着吃午饭,福尔摩斯接到了一份电报,并随手给了回电。他一语未发,但是看来心中有事,因为他随后站在炉火前面,脸上现出沉思的神色,抽着烟斗,不时瞧着那份电报。突然他转过身来对着我,眼里显出诡秘的神色。“华生,我想,我们必须把你看作是一位文学家,"他说。“怪诞这个词你怎么解释的?”“奇怪——异常,"我回答。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