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精神分析引论 - 第二十七讲 移情作用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七讲 移情作用
  我们的讨论现在已将结束,那么,你们必定有一种期望,但可不要因此而产生一种误会。你们或许以为我讨论了精神分析所有复杂的难题之后,决不至于在结束时竟没有一句话讲到治疗,因为精神分析的工作究竟以治疗为归宿。其实,这一层我决不能略而不述;因为与治疗的现象相联系,还要告诉你们一个新事实。假使没有关于这个新事实的知识,则对于前已研究过的疾病,必不能有深刻的了解。
  我知道你们决不希望我告诉你们实施分析治疗的技术;你们只是要知道精神分析的治疗法及其成就的大概。要知道此事,是你们应有的权利,谁也不能否认;可是我不愿告诉你们——最好请你们自己摸索!
  请你们想一想吧,从引起疾病的条件直到病人内心起作用的因素,凡属重要的事实,你们都已知道了。究竟在哪一点上可以接受治疗的影响呢?第一,是遗传的倾向——我不常提到遗传,因为这个问题在旁的科学中已很为人所强调,我们也没有新的话可说。但是你们不要因此而以为我们轻视了它;我们从事分析,当然很知道它的势力。我们无论如何不能使遗传有所改变;这是本问题中一个预定的材料,可以限制我们努力的范围。其次,是幼时经验的影响,在分析中,往往是最重要的材料;它们属于过去,当然也使我们无用武之地。再其次是人生所有一切的不幸,即现实幸福的被剥夺,由此而引起生活中一切爱的成分的丧失——例如穷乏,家庭的不睦,婚姻的失败,社会处境的不良,道德的过度压迫等。这方面固然大有进行有效治疗的可能;但也须仿照维也纳传奇中的约瑟王kaise joseph施恩降祸的办法才行——以一有权势者的仁慈的专制,才可使人尽顺从,而困难尽行消灭;然而我们是何等样人,也能广施治疗法的恩惠给大家吗?我们在社会上无钱无势,只靠医术谋生,当然不能象他种医生施术于贫苦无告的人们;因为我们的治疗是要花许多时间和劳力的。然而你们也许仍坚持前述许多因素中必有一种有受治疗的可能。假使社会传统的道德起了剥夺病人快乐的作用,那么治疗时可鼓励并劝告他们去打破这些障碍,以牺牲理想为代价去换取满足和健康,这种理想虽为人推崇备至,然而世上弃而不顾的也正不乏人哩。但健康的获得既由于“自由的生活”free living,肯定要使分析沾上违反一般道德这个污点:因为它使个人受其利,社会则蒙其害了。
  关于分析的这个错误印象究竟是谁给你们的呢?分析的治疗当然有一部分包括对于生活要自由些的劝告——假使没有他种理由,那就是因为病人在里比多的欲望与性的压抑,或肉欲的趋势与禁欲的趋势之间感有一种矛盾。这种矛盾不是用帮助一方面来压服他方面所能解决的。就神经病人而言,固然是禁欲主义操胜一时;结果是被压抑的性的冲动在症候中求得发泄。假使我们转使肉欲方面有胜利之可能,那么被忽视的压抑性生活的势力,便不得不到症候中去求补偿。这两种办法都不能制止内心的矛盾;总有一方面不能得到满足。至于矛盾不很激烈,以致于医生的劝告也能收效的例子则为数很少,而且这些例子就用不着分析的治疗了。凡是易于感受医生影响的人们,虽无这个影响也必能自求解决。其实,你们总知道一个绝欲的男人若决意要作非法的性交,或者一个不满足的妻子若要找一个情人求得补偿,那么他们决不至于要先求得医生或分析家的允许,然后才遂心所欲的。
  人们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常易忽略了整个问题的要点——即神经病人致病的矛盾有别于矛盾着的各个冲动的常态争衡,因为常态争衡的两种冲动存在于同一的心理领域之中,至就致病的矛盾而言,则两种势力中的一种进入前意识和意识的平面之上,另一种则被禁闭于潜意识的区域之内。因此,其矛盾必不能有最后的结局;两种势力见面之难,实无异于一在天之南,一在地之北。若要解决,必须使二者相遇于同一场所之内。我以为这便是精神分析的主要工作。
  除此之外,你们在想象中若以为分析法也以劝导人生或指示行为为要点,那么你们又未免错误了。其实,我们在力求避免扮演导师的角色时;我们只希望病人能够自己解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乃劝告他在受治疗时,暂时不要对于生活作出重要的决断,如关于事业,婚姻的选择,或离婚等,待治疗完成之后再说。这也许是你们想象不到的吧。我们只对于年轻或不能自立的人们才不坚持这种限制。对于他们来说,我们只得兼为医生及教育家;我们深知自己那时的责任重大,遂不得不慎重从事了。
  我虽力辩分析的治疗决不鼓励自由的生活,但是你们却不要因此以为我们提倡传统的道德。二者都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不是改良家,只是观察家;然而既要观察,便离不开批判,因此,我们不可能拥护传统的性道德,或赞许社会对于性的问题的处置。我们不难证明人世间的所谓道德律所要求的牺牲,常常超出它本身的价值;所谓道德的行为既不免于虚伪,也难免于呆板。我们对于病人决不隐瞒这些批判;务使他们对于性的问题,也象他种问题一样,都能习惯于作不带偏见的考虑;假使他们在治疗完成之后,能在性的放纵和无条件的禁欲之间选取适中的解决,那么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都不必受良心的责备了。无论何人,只须完成了训练,认识了真理,便都能增加抵抗不道德危险的力量,尽管他的道德标准在某方面与一般人不同。至于禁欲在引致神经病上的重要性,我们也不要估价过高;只有少数因剥夺作用及里比多储积而致病的病症,才可用不难引致的性交而收治疗之效。
  因此,你们就不能假定,要解释精神分析的疗效,一定是由于允许病人实行放纵的性生活了;你们须得求他种的解释。我记得我在驳斥你们的这一推想时,曾说过一句话,或许可以使你们走上正路。我们之所以收效,或许是由于用某种意识的东西代替了某种潜意识的东西,把潜意识的思想改造成意识的思想。你们要是这样,那就击中要害了。潜意识既扩大而入意识,于是压抑遂被打消,症候遂被消灭,而致病的矛盾乃变成一种迟早总得解决的常态的矛盾。我们的工作只是使病人能有这种心理的改造,此事能有何种程度的成就,他们也就可以得到何种程度的利益。假使没有压抑或类似于压抑的心理历程等待解除,那么我们的治疗便算完事了。
  我们努力的目的可表达为不同的公式——使潜意识成为意识,消除压抑作用,或填补记忆的缺失;它们统统是指同一件事。你们也许不满足于这句话;以为神经病人的恢复可大不相同,他既受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或许要变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物,而你只听说,整个的经过只是使潜意识的材料较前稍减,而意识的材料只较前稍增而已。你们也许不懂得这种内心改造的重要。一个受了治疗的神经病人虽然在骨子里依然故我,但也确变成一个不同的人物——那就是说,他已经变成了可以在最优良的环境下所能养成的最优良的人格。这就不是一件无足轻重之事了。假使你们能知道我们的一切成就,能知道我们用最大的努力以引起这种心理中貌似琐屑的改造,那便更可了解各种心理平面的差异的重要了。

  我现在暂时离开本题,问你们是否知道所谓“原因治疗”a ca-usal therapy的意义。一种治疗术若丢开疾病的表现形式,寻求突破点以根除其病因,就叫做原因治疗。精神分析是否为一种原因治疗呢?要答复这个问题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然而我们由此却可深信这类问题之不切实际。精神分析的治疗当不以消除症候为直接目的时,则和原因治疗的进行大致相似。至于其他方面则不相同,因为我们追求原因,要远远超过压抑作用直至本能的倾向及其结构中的相当强度,直至这些本能的发展的失常等。现在假使我们可用某种化学的方法来改造心理的机制,或随时增减里比多的分量,或牺牲了某一冲动而增大另一冲动的势力——那就会成为一种名副其实的原因治疗,而我们的分析也就成为侦察原因时不可或缺的第一步工作了。可是现在尚未有这种影响可以达到里比多的历程,这是你们所知道的;我们的精神治疗术是向另一点上进攻,不在症候之上,而是比较地远在症候的下层,这个处所只在很奇特的情形之下,才可为我们所接近。
  那么,我们究竟要做些什么工作才可使病人的潜意识进入意识呢?从前我们以为这事很简单;只须寻出这种潜意识的材料告诉病人便算完事了。但是现在我们已知道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谬误。我们知道他的潜意识,与他知道自己的潜意识二者并不是同一回事。我们将所知道的事告诉了他,他可不能达成同化,以代替自己的潜意识的思想,只是兼容并蓄,事实上很少变动。我们因此不得不仍以形势的观点对待潜意识的材料;而应在他的记忆中最初产生压抑的那一点上去寻求。必须先消除这种压抑,然后以意识思想代替潜意识思想的工作才可立即完成。但是这种压抑又如何加以消除呢?于是我们的工作遂进入了第二阶段;第一是发现压抑,其次是消除这种压抑所赖以维持的抗力。
  这个抗力如何才能消除呢?依然是:先找出抗力的所在,然后告诉病人。抗力或者起于我们力求消除的压抑,或者起于更早活动过的压抑;都是为了抵抗不适意的冲动。因此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正和以前一样;即加以解释,验明而告诉病人;但此时是做对了的。抵拒或抗力不属于潜意识,而属于自我,自我则必和我们合作,即使它不是意识的,也无妨碍。我们知道“潜意识”一词在这里似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一种现象,一方面是一种系统。这听起来虽然好象模糊难解,但究竟只是前次所说的话的重述。可不是吗?我们以前早已说到这一点了——假使我们能因解释而能辨认出抗力的所在,那么我们原可望这种抗力和抵拒便因此而消灭。但是我们有何种本能的动力供我们支配而使此事有成功的可能呢?第一,乃是病人求恢复健康的欲望,使他愿和我们合作,第二,是他的理智的帮助,这种理智是因我们的解释而增强的。假使我们能给他一点提示,那么病人当然较容易用理智辨认出抗力,而在潜意识中求得与这个抗力相当的观念。假使我告诉你:“仰头看天,就会看见一个轻气球,”或者假使我只请你抬头看天,问你能看见什么,那当然是在前一种条件下,较易看见轻气球。学生初次看显微镜,教师必须告诉他要看什么,否则镜下虽然有物可见,而他却看不出什么东西。
  现在请讲事实吧!就神经病的种种形式,如癔病,焦虑现象,强迫性神经病等而言,我们的假说都很可靠。我们如用此法求得压抑,抗力,及被压抑观念的所在,那么就可克服抵抗,打破压抑,而将潜意识的材料变为意识的材料。我们这样做时,便明白觉得正当每一抗力被战胜的时候,病人的心灵内就有一种激烈的决斗在进行着——两种趋势在同一区域内作常态的心理斗争,一种是要援助抗力的动机,一种是要打消抗力的动机。第一种是原来建立起压抑作用的老动机;第二种则为新近引起的动机,可望用来帮助我们解决矛盾。我们因此乃将前已因压抑作用而暂时和解的斗争重复引起,用来作为对于此事的新贡献,第一,向病人表明旧解决足以致病,而新解决可以恢复健康,第二,告诉他自从那些冲动原先遭拒斥之后,情形已大不相同。因为那时的自我柔弱幼稚,深惧里比多压迫的危险,力图退缩,而现在的自我既较强大,又富有经验,而且又能获得医生的援助。因此,我们可希望再度引起的矛盾,比压抑作用有更完满的结果;你们如不相信,请证以我们在癔病、焦虑性神经病,及强迫性神经病中的治疗的成功。
  但是此外尚有他种疾病,情形虽都相似,但我们的治疗法未能收效。就这些病症而言,其自我和里比多之间发生一种矛盾,从而造成压抑——虽然这个矛盾和移情神经病的冲突有形势上的差异;此外,我们也可在病人的生活中追溯到压抑所发生之点;我们便也用同样的方法,有同样的把握,给他以同样的帮助,告诉他以所要求得之事;而且现在和压抑成立时的时距,也有利于使矛盾有较好的结局。然而我们毕竟未能克服一种抗力,而消除一种压抑。这些病人如妄想狂者,抑郁症者,及患早发性痴呆者大概不受精神分析治疗的影响。这个原因在哪里呢?这不是因为智力的缺乏;要受分析自然要有某种程度的智力,但是譬如就最聪明而能演绎的妄想狂者而言,难道是智力不及他人吗?其他任何推动的力量也并不欠缺;譬如抑郁症者和妄想狂者不同,他们也深知自己的病痛之苦;但并不因此而有较易受影响的可能。我们在此又遇到一种愧未能懂的事实,所以不得不怀疑自己是否真正具有了解他种神经病的治疗能力了。
  现在若专门讨论癔病和强迫性神经病,又会立即遇到第二个出人意料之外的事实。病人略受治疗之后,对于我们便有一种特殊的行为。我们原以为已将一切可以影响治疗的动机力都曾加以相当的注意,而且充分估计到了我们自己和病人之问的情境,因而得出一个最可靠的结论;但是在我们所已估计的以外,好象有什么没有估计到的东西忽然侵入。这个意外的新现象,本身就异常复杂;我先举较常见而简单者略述如下。

  病人本来只应当注意自己的精神矛盾的解决,可是忽然渐渐对于医生本人发生一种特殊的兴趣。凡与医生有关之事,似乎比他自己的事都更重要,他因此不再集中注意于自己的疾病。他和医生的关系,也一时变得很为和善;他特别顺从医生的意旨,极力表示感激,而且表现出出人意外的美德。分析家因此对于病人也很有好感;深庆能有治疗这样和善人品的幸运。医生若有机会看见病人的亲属,也会听到病人对他的尊重而感到高兴;病人在家赞美分析者不绝于口,以为他有种种美德。亲属们说:“他对于你异常钦佩;异常信任;你说的话,由他看来,竟好象是天启的真理。”此时也许有明眼人插进一句话:“他除你外,不说任何其他的事,老是引你的话,实太有些令人生厌了。”
  医生那时当然很谦逊,以为病人所以尊重他,一是因为希望他能恢复他的健康,二是因为治疗的影响,使病人闻所未闻,增加了知识。在这些条件之下,分析也有惊人的进步,病人了解医生的暗示,集中注意于治疗的工作,于是分析时所需要的材料——如他的回忆及联想——都随处可得;他的解释之正确可信,即分析者也感到惊奇,以为这些新的心理学观念本来深为外界健康人所驳斥,而病人竟如此愿意接受,这不能不令人高兴了。分析中既有这种和睦共处的关系,于是病人的情形在实际上也渐有进步。
  然而这种好天气是不会持久的,总有黑云掩蔽的一天。因此,分析开始出现困难,病人说自己再说不出更多的东西了。我们无疑地觉得他对于这种工作不再感兴趣了,有时你若叫他说出他随时想到的事,而不必加以批驳,他也听而不闻了。他的行为不受治疗情境的支配;好象他从来没有和医生有过表示合作的契约似的;就从表面看来,也显然可见他现已因其他秘不告人的事情而分散注意了。这便是治疗不易进行的情境。原因是又产生了一种强有力的抗力。这事的经过如何呢?
  这种事情假使有了解的可能,那么这个扰乱的原因即在于病人所移施于医生的一种强烈的友爱感情,而这种感情又不是医生的行为和治疗的关系所可解释的。这种感情所表示的方式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当然随两人之间的情形而有所不同。假使一个是少女,另一个是年青的男子,则给人的印象当为常态的;一个女子既单独和一个男人常相见面,又谈及心腹之事,而这个男人又占有指导者的地位,那么她对他爱慕,似亦出于自然——但一个神经病女子的爱的能力必不免略有变态,这一事实可暂置不论。两人之间的情境若愈和这个假定的例子不同,则其倾慕之情也愈不可解。假使一个年青的女人遇人不淑,而医生则尚未有所爱,那么她若对他有热烈的情感,愿离婚而委身于他,或此事如不可能,则和他私相恋爱,这仍然是可令人理解的。这种事情,在精神分析以外,也属常见。但在此种情境之下,女子和妇人们常作出这种惊人的自供,可见她们对于治疗的问题持有一特殊的态度:她们已知道,除爱情之外,别无可以治疗她们的方法,而且在治疗的开始,她们就已期望从这种关系,最终可以获得实际生活中所缺乏的安慰。只是因为有这种希望,她们才忍受分析的麻烦而不惜披露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补说一句:“所以才如此容易了解那些常难接受的事。”然而这种自供状确实使我们感到骇异,我们所有一切的估计都化为乌有了。我们能在整个问题中竟忽略了这一最重要的元素吗?
  事实确是如此;我们的经验愈多,这一新元素也愈不易否认,这个元素改变了整个的问题,也羞煞了我们科学的估计。就头几次而言,我们或以为分析的治疗那时不过是遇到一个意外的障碍。但是这种对于医生的垂爱,就是在最不适宜或竟最可笑的情境之内——如老年的女人和白头的医生之间,事实上根本没有所谓引诱可言——也不可免,那我们便不得再视此事为意外,而必须承认它和疾病的性质确有密切的关系了。
  这个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新事实名叫移情作用transference。意思就是说病人移情于医生,因为受治疗时的情境不能用来解释这种情感的起源。我们更怀疑这个情感起源于另一方面;即已先形成于病人心内,然后乘治疗的机会而移施于医生。移情的表示可为一种热情的求爱,也可取较为缓和的方式;假使一个是少妇,一个是老翁,则她虽不想成为他的妻子或情妇,却也想作他的爱女,里比多的欲望稍加改变而成一种理想的柏拉图式的友谊愿望。有些妇人知道如何升华自己的移情作用,使其有不得不存在的理由;有些则仅能表现为粗陋的,原始的而几不可能的形式。但在基本上总是相同的,其起源之相同,为有目者所共见。
  若要问这个新事实的范围,便得再加上一点说明。譬如男性的病人究竟有如何的经过呢?这里,我们至少可望没有性别及性的吸引的麻烦。但其根本情形则与妇人一样;他同样地倾慕医生,也同样地夸大他的品质,也同样地顺从他的意旨,也同样地嫉妒着一切与他有关的人们。移情的升华较多见于男人和男人之间,直接的性爱则为数较少,正好象病人所表现的同性爱倾向都可表现而成他种方式。又分析家更常见男性的病人有另一种表现方式,这种方式初看起来似与刚才所说过的适得其反——那就是反抗的或消极的移情作用。
  移情作用在治疗的开始即发生于病人心内,暂时是最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的结果,若可引起病人的合作,而有利于治疗的进行,当然没有人看见它或注意它。反之,一旦变为抗力,那便不得不引人注目了;那时改变病人对于治疗的态度的,有两种不同而相反的心理:1爱的引力已太强大,已露出性欲的意味,所以不得不引起内心对自身的反抗;2友爱之感一变而为敌视之感。敌视情感的发生,大概地说,常较后于友爱情感,且以友爱情感作为掩饰;假使二者起于同时,那便可作为情绪矛盾的好例,这种情绪矛盾支配着人与人之间所有最亲密的关系。所以敌视的感情和友爱的感情同表示一种依恋之感,正好象反抗和服从虽然相反,其实都有赖于他人的存在。病人对于分析家的敌视,当然也可称为移情,因为治疗的情境不是引起这种情感的原因;所以用这个观点来看消极的移情作用,也符合上面所说的积极的移情作用的观点。

  移情作用究竟起源在哪里?它给我们造成何种困难?我们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又因此而可得何种便利?这些问题只是对于分析法作专门的说明时,才可加以论列;这里仅能约略一提。病人因受移情作用的影响而有所要求于我们,我们当然要顺从这些要求;不然,若怒加拒斥,便未免太愚蠢了。要克服他的移情作用,不如告诉他,说他的情感并不起源于目前的情境,也与医生本人无关,只不过是重复呈现了他已往的某种经过而已。因此,我们乃请他将重演repetition化作回忆recollection。那时,则常似为治疗的大障碍的移情作用,不论是友爱的或敌视的,都可变成治疗的最便利的工具,而用来揭露心灵的隐事。然而这种意外的现象总不免使你们惊异,因此,我还得略说几句以消除你们因此而生的不愉快印象。我们要记得我们所分析的病人的病情究竟还不能算是已告终结,也象生物体那样在继续发展着。治疗的开始还不足以制止这个发展,但当病人一受治疗之后,整个病的进程似立即集中于一个方向——即集中于对医生的关系。因此,移情作用正好比一株树的木材层和树皮层之间的新生层,由此乃有新组织的形成和树干半径的扩大。移情作用一旦发展到这个程度,那么对于病人回忆的工作便退居次要的地位。那时我们便可说已不再是诊治旧症,而是在诊治代之而起的新创立而改造过的神经病了。对于这旧症的新版,分析者可追溯到它的起始,如何发展和变化的,他特别熟悉这个经过,因为他本人就是它的中心目标。病人的一切症候都丢掉了原来的意义,以适应新起的意义;这个新意义即包含在症候对移情作用的关系之内;不然,也只有那些可作为这种适应的症候才留存而不消灭。我们假使能治愈这个新得的神经病,就等于治愈了原有的病,换句话说,就是完成了治疗的工作。病人若能与医生有常态的关系,摆脱了被压抑的本能倾向的影响,则在离开了医生之后,也仍能保持其健康。
  移情作用对于癔病、焦虑性癔病及强迫性神经病等的治疗,既如此的绝对重要,因此这些神经病都可同属于“移情的神经病”。无论何人,若能由分析的经验对移情的事实获得一个真确的印象,便决不会再怀疑那些在症候中求发泄的被压抑的冲动的性质了;这些冲动带有里比多的意味,再找不出更强有力的证据了。我们可以说,只是在研究了移情的现象之后,我们才更深信症候的意义乃是里比多的代替的满足。
  可是我们现在觉得应该要更正从前对于治疗作用的动的概念,以求得与这一新发现的互相一致了。当我们利用分析而发现用抗力解决常态的冲突时,他需要一种强大的推动力,帮助他达到我们所期望的解决,从而恢复健康。否则他也许会再蹈覆辙,而使已入意识的观念又降落到压抑之下。这个斗争的结果不取决于他的理解力——因为他的理解力既不强,也不自由,不足以有此成就——而仅取决于他与医生的关系。假使他的移情作用是积极的,他便认为医生有权威,深信他的研究和观点。假使没有这种移情,或移情是消极的,那么医生及其论点便很难引起病人的倾听了。信仰起源于爱,最初不需要任何理由。假使理由是被爱者提出的,那么只是到了后来,才加以批判的审查。没有爱作后盾的理由,则不足以使病人或一般人受其影响。所以一个人即就理智的方面而言,也只有当里比多投资于客体时,才有受人影响的可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有自恋倾向的人们,虽有最优良的分析术,也恐不易有用武之地。
  投射自己的里比多于他人身上的能力当然为一般常态人所共有;神经病人的移情作用的倾向不过是这一通性的变本加厉而已。以如此重要而普遍的通性,竟没有人加以注意和利用,岂不是非常奇怪吗?其实已经有人注意和利用了。伯恩海姆以他的敏锐思想,确曾以人类的受暗示性为其催眠说的根据。其实,他的所谓“暗示感受性”也就是移情作用的倾向,只是因为他太缩小了这种倾向的范围,以致没有把消极的移情包括在内。然而伯恩海姆从未说过暗示是什么,是如何起源的;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不证自明的事实,没有解释的可能。他不知道暗示感受性有赖于性或里比多的活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方法中所以要放弃催眠术,只是想在移情作用中发现暗示的性质。
  但是现在我可要暂停一下,让你们有考虑的余地。我知道你们这时思想上已有一种激烈的抗议,如不允许你们有发表的机会,就不免剥夺你们的注意力了。我想你们一定会认为:“你终于也承认自己象催眠术者那样利用暗示的帮助了。我们一直就是这样想的。然而你却为什么迂回曲折地去追求过去的经验,发明潜意识的材料,解释种种化装,消磨了无限时间,劳力和金钱,结果还不过是用暗示为有效的助力呢?你为什么也象那些忠实的催眠术者,以暗示来治疗症候呢?假使你仍以为用这种迂回曲折方法的援助,可使隐藏在直接暗示之后的许多重要的心理学事实显露出来,那又有谁来证明这些事实的可信呢?它们不也是暗示或无意暗示的产物吗?你难道不能使病人接受你的想法而有利于你的意见吗?”
  你们的抗议非常有味,不得不予以答复。但是今天不能;因为时间已迟。等下一次再说。你们要知道,我决计遵命作答。今天则必须将我所开始说的话作一结束。我曾允许你们,说将借助于移情作用,来解释我们对自恋神经病为什么不能收治疗之效的原因。
  我对于这个解释仅用几句话就够了;你们就会知道这个谜是如何地易于猜透,各个事实又是如何地贯串一气。经验证明:自恋的神经病人没有移情的能力,就是有,也是具体而微。他们离开医生,不是由于敌视,而是由于不感兴趣。所以,他们不受医生的影响;医生说的话他只是冷淡对待,没有印象,因此,对他人可以收效的治疗,如起于压抑的致病冲突的重复引起以及对抗力的克服,对他们却都不生效力。他们总是固步自封,常自动地作恢复健康的企图,而引起病态的结果;我们只是爱莫能助。
  根据有关这些病人的临床观察,我们曾说过,他们一定是放弃了里比多在客体上的投资,而将客体的里比多转化成了自我里比多。因此,这些神经病便有别于第一组如癔病,焦虑症及强迫性神经病。他们受治疗时的行为也适足证明了这个揣测。他们因为没有移情作用,所以不能受我们治疗的影响。
或许您还会喜欢:
巴黎圣母院英文版
作者:佚名
章节:78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一生写过多部诗歌、小说、剧本、各种散文和文艺评论及政论文章,是法国有影响的人物。 [点击阅读]
布登勃洛克一家
作者:佚名
章节:98 人气:0
摘要:(上)在!”9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中期德国北部的商业城市吕贝克。这一家人的老一代祖父老约翰·布登洛克,年轻的时候正值反对拿破仑的战争,靠为普鲁士军队供应粮食发了财。他建立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公司,此外,他还拥有许多粮栈、轮船和地产,儿子小约翰又获得了尼德兰政府赠予的参议员荣誉头衔,因而他和他的一家在吕贝克享有很高的声望。这一家人最近在孟街买下了一所大邸宅,布置得既富丽又典雅。 [点击阅读]
希区柯克悬念故事集
作者:佚名
章节:127 人气:0
摘要:悬念大师希区柯克什么是悬念?希区柯克曾经给悬念下过一个著名的定义:如果你要表现一群人围着一张桌子玩牌,然后突然一声爆炸,那么你便只能拍到一个十分呆板的炸后一惊的场面。另一方面,虽然你是表现这同一场面,但是在打牌开始之前,先表现桌子下面的定时炸弹,那么你就造成了悬念,并牵动观众的心。其实,希区柯克的作品并非只靠悬念吸引人,其内涵要深刻得多。希区柯克对人类的心理世界有着深刻的体悟。 [点击阅读]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佚名
章节:112 人气:0
摘要:古希腊(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9~8世纪)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为人类留下了一笔辉煌灿烂的文化财富。古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就是其中最为瑰丽的珍宝。世界有许多民族,每个民族都创作出了它自己的神话和传说,这些神话都有自己民族的特点,但也都有共同的性质。 [点击阅读]
席特哈尔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席特哈尔塔,这个婆罗门的英俊儿子,这只年轻的雄鹰,在房子的背阴处,在河岸边小船旁的阳光下,在婆罗双树林的树荫里,在无花果树的浓荫下,与他的好朋友并且同是婆罗门之子的戈文达一起长大了。在河岸边,在沐浴中,在神圣的洗礼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太阳晒黑了他的浅嫩的肩膀。在芒果树林里,在孩子们游戏时,在母亲哼唱时,在神圣的祭祀时,在他那身为学者的父亲教诲时,在贤人们讲话时,浓荫融入了他的乌黑的眼睛。 [点击阅读]
幕后凶手
作者:佚名
章节:20 人气:0
摘要:任何人在重新体验到跟往日相同的经验,或重温跟昔日同样的心情时,可不会不觉为之愕然的吗?“从前也有过这样的事……”这句话总是常常剧烈地震撼心灵。为什么呢?我眺望火车窗外平坦的艾色克斯的风光,自言自语地问向自己。从前,我曾经有过一次一模一样的旅游,但那是几年前的事呢?对我来说,人生的颠峰时代已经结束了……我正在肤浅的这样想着!想当年,我在那次大战中,只是负伤的的份儿。 [点击阅读]
幽巷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管家上菜的时候,梅菲尔德勋爵殷勤地俯向他右手的座邻朱丽娅·卡林顿夫人。作为完美的主人而知名,梅菲尔德勋爵力求做得和他的名誉相称。虽然没有结过婚,他还是一位有吸引力的男子。朱丽娅·卡林顿夫人四十来岁,高而且黑,态度活泼。她很瘦,但依然美丽。手和脚尤其精致。她的风度是急促不宁的,正像每个靠神经过日子的女人那样。坐在圆桌对面的是她的丈夫空军元帅乔治·卡林顿爵士。 [点击阅读]
幽灵塔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我要讲的这段亲身经历,其离奇恐怖的程度恐怕无人能比。虽不清楚世上到底有没有幽灵,可我的这段经历,却发生在孤寂山村中一栋传说有幽灵出没的老房子里。故事的主人公就像幽灵一样飘忽不定,徘徊哀叹,而且她还像《牡丹灯笼》中的小露①一样,是个年轻美丽的女子。那是发生在大正初年的事情。虽说已经过去20多年了,但每次当我回想起来,都不禁怀疑自己是否做了一个恐怖的噩梦。 [点击阅读]
幽谷百合
作者:佚名
章节:7 人气:0
摘要:“那里展现一座山谷,起自蒙巴宗镇,延至卢瓦尔河。两边山峦有腾跃之势,上面古堡错落有致;整个山谷宛如一个翡翠杯,安德尔河在谷底蜿蜒流过。……我注意到在一棵白桃树下,葡萄架中间,有一个白点,那是她的轻纱长裙。可能您已经知道她就是这座幽谷的百合花。为天地而生长,满谷飘溢着她美德的馨香。而她自己却毫无觉察。无限的柔情充满我的心灵,它没有别种滋养,只有那依稀可见的身影。 [点击阅读]
广岛札记
作者:佚名
章节:11 人气:0
摘要:1994年10月13日,日本媒体报道大江健三郎荣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时候,我正在东京作学术访问,一般日本市民都普遍觉得突然,纷纷抢购大江的作品,以一睹平时没有注目的这位诺贝尔文学奖新得主的文采。回国后,国内文坛也就大江健三郎获奖一事议论沸腾。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