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紧急传染 - 译后记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中国读者认识美国当代最畅销作家之一的罗宾-科克已经有十多年了。80年代初,《译林》杂志推出了罗宾-科克的畅销书《狮身人面像》中译本,一时风靡了千千万万的读者。其后,他的另外几部长篇小说,如《昏迷》、《幻觉》、《发烧》、《黑匣子》、《白衣怪圈》(译林出版社1995年)等等,也都受到广大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放在读者面前的这一部《紧急传染》是罗宾-科克的最新作品。原着出版于1995年,如果要说这部作品和罗宾-科克以往的小说有什么相同之处,那就是,《紧急传染》也是一部以医院乃至整个医学界为背景的小说,所不同的是,90年代后期的罗宾-科克作品的内容更加贴近当今世界的社会生活,在构思上更加严谨,笔法也更加老练。《紧急传染》这部小说讲的是1996年3月的几天时间里发生的事。美国的“大苹果”纽约市接二连三出现罕见的恶性传染病,先是鼠疫,接着是兔热病、落基山斑疹热和肺炎,等等,无辜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连死亡。神秘的绝症严重威胁着这座世界大都市广大市民的生命安全。传媒轰动,医院遮掩搪塞,专家众说纷纭。医学检查官杰克感觉在这一系列恶性传染的背后疑点甚多,始终徘徊着一个可怕的幽灵。这位“侦探大夫”力排众议,不顾个人安危,顶住上司的压力和来自黑社会的威胁,多次赶赴案发现场调查研究。杰克的行动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怀疑、反对,三次险遭谋杀。“杰克听到一阵脚步声朝自己走过来,他吸了一口气,转过头来。当他看清来人是谁的时候,他顿时目瞪口呆。”杰克在完全出乎他自己和包括译者在内的所有读者意料的情况下查清了事件幕后主使人,案情大白于天下。我们知道,进入90年代,欧美大批作家痛感历史和现实与他们开了一个大玩笑,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将他们中的许多人远远地抛在了后边。惨淡经营多时的作品顷刻间变成一堆废纸。昔日的无数“间谍小说”、“冷战作家”立马成了现代堂吉诃德。罗宾-科克则是为数不算太多的例外之一,他时有新作问世,屡屡受到新老读者的欢迎。究其原因,我们认为,说罗宾-科克开了一个品种的通俗小说的先河,这话并不过分。罗宾-科克历来以他的“医学惊险小说”著称,他的作品兼有社会小说和惊险小说两方面的特色。他笔下的人物大多为像你我一样的普通人,一般的医生、警察、记者等等,作品关注的也是与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的楔合很紧密。他的故事往往以类似侦探小说的手法展开,情节曲折,环环相扣,引人入胜。本书又一次展示了作者在创作上的这些特色。全书始终贯穿着一条扑朔迷离扣人心弦的主线,小说主人公、医学检查官杰克的命运始终牵动着读者的心。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充满悬念,出人意料,但一切又尽在情理之中。我们一经开卷便不忍释手,整个故事可以一口气看下去。这也是罗宾-科克作品的一种魅力。同时,罗宾-科克的作品始终具有现代畅销书的快捷、流畅的特点。《紧急传染》这部小说也和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读者看不到无病呻吟式的冗长道白和令人生厌的、纯属浪费篇幅的景物描写。但现代畅销书的这种快捷、流畅的特点并没有影响作者对人物的刻划。作者的视线聚焦在主人公杰克的身上。医学检查官杰克年轻时事业受挫,并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厄运使杰克消沉,但没有使他道德沦丧。历尽沧桑的杰克依旧疾恶如仇,热心热肠。同时,作品也以简洁明快的线条,将他的两位女友劳瑞和特瑞西刻划得十分鲜活,招人喜爱。劳瑞和特瑞西是当今世界比较典型的职业妇女的形象。她俩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对生活也都有执着的追求,但两个人的性格却迥然不同。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最终导致了两个职业妇女的不同结局。小说中的其他几个人物,如杰克的同事切特,微生物迷里查德,医学检查官办公处处长宾汉等形象也都刻划得线条流畅,栩栩如生。译者相信,本书也会像十多年前所介绍的《狮身人面像》一样,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罗宾-科克毕竟是中国读者的老朋友了。何文安1996年5月一9月重庆西南师范大学——
或许您还会喜欢:
飞鸟集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泰戈尔1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straybirdsofsummercometomywindowtosingandflyaway.andyellowleavesofautumn,whichhavenosongs,flutterandfalltherewithasign.2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 [点击阅读]
马克吐温作品集
作者:佚名
章节:17 人气:2
摘要:本文是作者根据自己1868年在纽约采访州长竞选的素材写成的一篇政治讽刺小说。作者以夸张的漫画式的笔触,艺术地再现了美国社会中竞选的种种秽事丑闻,揭露了竞选的虚伪性和欺骗性。这篇小说以独立党候选人“我”的自白与大量的新闻、匿名信等引文的对照构成完整的故事,用犀利、夸张、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腐败政治的愤怒谴责。 [点击阅读]
1Q84 BOOK2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nbs;《1Q84BOOK2(7月-9月)》写一对十岁时相遇后便各奔东西的三十岁男女,相互寻觅对方的故事,并将这个简单故事变成复杂的长篇。我想将这个时代所有世态立体地写出,成为我独有的“综合小说”。超越纯文学这一类型,采取多种尝试。在当今时代的空气中嵌入人类的生命。 [点击阅读]
ABC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在我的这本记叙性的书中,我摒弃了常规,仅仅以第一人称叙述了我亲自处理过的一些案件和勘查过的现场,而其它章节是以第三人称的方式写的。我希冀读者相信书中的情节是真实的。虽然在描述各种不同人物的思想及感情上过于细腻,可是我保证,这都是我当时精细的笔录。此外,我的朋友赫尔克里.波洛还亲自对它们进行过校对。 [点击阅读]
从地球到月球
作者:佚名
章节:28 人气:2
摘要:在南北战争时期,美国马里兰州中部的巴尔的摩城成立了一个很有势力的新俱乐部。我们知道,当时在这些以造船、经商和机械制造为业的人们中间,军事才能是怎样蓬勃地发展起来的。许多普普通通的商人,也没有受到西点军校的训练,就跨出他们的柜台,摇身一变,当上了尉官、校官,甚至将军,过了不久,他们在“作战技术”上就和旧大陆的那些同行不相上下,同时也和他们一样,仗着大量的炮弹、金钱和生命,打了几次胜仗。 [点击阅读]
伊利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32 人气:2
摘要:《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伊里亚特(ΙΛΙΑΣ,Ilias,Iliad,又译《伊利昂记》,今译《伊利亚特》。)是古希腊盲诗人荷马(Homer,800BC-600BC)的叙事诗史诗。是重要的古希腊文学作品,也是整个西方的经典之一。 [点击阅读]
侯爵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 人气:2
摘要:一R侯爵夫人可不是才智横溢的,尽管文学作品里,凡是上年级的妇女无不被写成谈吐妙趣横生。她对样样事都无知透顶,涉足上流社会对她也于事无补。据说饱经世故的妇女所特有的吐属有致、洞察入微和分寸得当,她也一概没有。恰好相反,她冒冒失失,唐突莽撞,直肠直肚,有时甚至厚皮涎脸。对于一个享乐时代的侯爵夫人,我能有的种种设想,她都统统给破坏了。 [点击阅读]
偶发空缺
作者:佚名
章节:56 人气:2
摘要:6.11若发生如下三种情况之一,即认为偶发空缺出现:(1)地方议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声明接受职位;(2)议会收到其辞职报告;(3)其死亡当天……——查尔斯·阿诺德-贝克《地方议会管理条例》,第七版星期天巴里·菲尔布拉泽不想出门吃晚饭。整个周末他都头痛欲裂,当地报纸约稿的截稿期马上就要到了,得拼命写完。 [点击阅读]
八百万种死法
作者:佚名
章节:34 人气:2
摘要:我看到她进来。想看不到也难。她一头金发近乎银色,要是长在小孩头上,就叫亚麻色。头发编成粗辫子盘在顶上,用发针别住。她前额高而平滑,颧骨突出,嘴巴略大。加上西部风格的靴子,她得有六尺高了。主要是双腿长。她穿着紫色名牌牛仔裤,香槟色皮毛短上衣。雨时断时续下了一整天,但她没带伞,头上也没有任何遮挡。水珠在她的发辫上闪烁着,像钻石。她在门口站了会儿,四下张望。这是周三下午,三点半左右。 [点击阅读]
加勒比海之谜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就拿肯亚来说吧,”白尔格瑞夫少校说:“好多家伙讲个没完,却一个都没去过!我可在那度过了十四年的。也是我一生最快乐的一段日子——”老玛波小姐点了点头。这是她的一种礼貌性的和霭态度。白尔格瑞夫在一旁追问他一生中并不怎么动人的往事时,玛波小姐静静地寻找她自己的思路。这种司空见惯之事她早已熟悉了。顶多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而已。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