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金瓯缺 - 第二十七章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第二十七章
  (一)
  在政治上,很少有完全紧密的团结与绝对无间的和谐。有之,则是表面上的团结与和谐。表面上的团结与和谐犹如包皮着硬壳的核桃,透过厚厚的外壳,内部仍有掩盖不住的“磊落不平”。如以金朝而论,即使处在兴旺的上升时间,在它的宫廷与上层贵族之间也是矛盾重重的。特别在东路统帅二太子斡离不与西路统帅国相粘罕之间更存在着严重的权利与地位之争,存在着彼此间的嫉妒与排斥。但在发动侵宋战争一点上,他们的利害关系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好就好在这里,为了追求这个重要目标的实现,个人的私利被公共的利害冲淡了——至少在那目标尚未完全实现以前的一段时期中。
  而他们的敌手,北宋宣抚使童贯则处于更大的矛盾中。这种矛盾并不因为大敌当前,大家有着唇亡齿寒的连带关系而有所缓和。童贯上不见信于官家,中间与同僚、与西军诸将领的关系搞得十分紧张,下面又与副帅郭药师完全对立,后来甚至发展到势不两立的程度。他们连表面上的、暂时的团结与和谐也做不到。
  “师克在和”,单就这一点而论,北宋军与金军相较就处于不利的地位。
  童、郭斗法是金军南侵前北宋边防上第一件大事,它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而其激烈的程度则又出人意外。
  人们记得童、郭之间曾经有过一段“蜜月”时期,那是在宣和四年冬间直到第二年的夏天。宣和四年十月,郭药师惊闻耶律大石被萧皇后扣留起来的消息,一方面又受到部下甄五臣、赵鹤寿等亲宋将领的胁迫,不得已率常胜军全军七千人负弩来降。由于这支军队实力完整,再加上他本人表现出来的沉毅有谋,当时就深受童贯的赏识。郭药师建议袭燕之策,被童贯、刘延庆采纳,并用他为杨可世的副手率师袭燕,战败而归,几乎一军尽歼,童贯对他也不加罪责。燕山惨复后,童贯特别携带郭药师一起凯旋归朝,在官家面前,极力揄扬,夸奖他的功劳,抬高他的身价,果然中了官家之意。在第一次陛见时,宦家就把自己穿的大珠络缝销金青纱战袍解下来赐给他,当场授以燕山路安抚副使和同知燕山府等要职,三天后,又加封为奉武军节度使、燕山路马步军副总管、升检校少傅。短短几天内,郭药师就从一名降将变成为朝廷大员、边防重镇。这都出于童贯的推荐,郭药师当然心中有数。他深知自己当时的处境,如果没有一个强有力的后台老板,很难在宋朝的官场上站住脚。官家是他争取的第一号后台老板,童贯不失为一条最好的跳板,他一定要好好地利用它。因此直到童贯被勒令致仕以前,郭药师对他一直是卑躬屈膝的,而童贯对郭药师也是恩宠有加,丝毫没有感觉到他的日益迫近的威胁。
  不久童贯去职,阘茸贪残的谭稹当然不在郭药师眼下。这时西军已陆续复员,回到西北原防,只剩下王禀一军还在河东协助知太原府张孝纯戍守。张孝纯在当时的文员中有知兵之名,慷慨莅事,自愿肩负起河东方面的国防重任,表演得十分火炽。只有与他共事一段时期以后,王禀才知道自己的责任重大,他把所部兵力集中在河东一线上调用,无力兼领河北防务。郭药师顿时好像头顶上搬去一块千斤石,好不轻快发舒!
  恰恰就在此时,常胜军立了一次奇功。
  辽四军大王,奚族首领萧干与耶律大石火併后,从残辽政权中分化出去,自立为“神圣皇帝”,他的军事力量还算是相当雄厚的,对于金朝,固然不敢轻于一碰,对于宋朝,则狃于卢沟之役刈延庆数万之众败在他手下的事实,很有点藐视。至于郭药师统率的常胜军,则更是在他卵翼之下成长的,根本不在话下。燕京失陷以后,他率领奚军几次进袭北宋边境,得到便宜,更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这时他又钻了西军已基本西撤的空子,大举南侵。数万名奚军横冲直撞,一下子就越过卢龙岭,攻破景州,在石门镇一战,打败常胜军内老资格的将领张令徽、刘舜仁所部。一时声势汹汹。北宋的人心大乱,东京朝议也有主张撤出燕山府,仍以白沟河为界的。官家下诏切责燕山路安抚使王安中、副使郭药师。郭药师组织反攻,派战斗意志旺盛的赵鹤寿、赵松寿弟兄率领所部骑兵埋伏在景州、檀州之间的峰山中。奚军恃胜猛进,队伍不整。赵鹤寿、赵松寿看到时机已至,突然从山中杀出,拦腰一击,把萧干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奚军进锐退速,马上北撤。赵氏兄弟趁机追击,几天中间获得十分辉煌的战果,计斩获三千余级,俘执数千人,招纳部属二万余众,活捉奚太师阿鲁以下大官十余人,尽得落入萧干手中的辽历朝宝检玉册,萧干本人狼狈逃走,不久就在内部的火併中被杀。他的部下大将第白得哥携着他的首级降宋。
  这确是北宋建国以来在北方边疆获得的一次真正的大捷。宣和君臣,告庙称贺,并把萧干的首级油漆了付太庙库内储藏。
  这个胜利来得突兀,当时很多人都不相信萧干的首级是真的。东京西城颜家巷有一家家具店,号称“名作正店”,活计却做得十分粗糙马虎,名实不符,东京市民就把一切做得不牢靠的生活统称之为“颜子生活”,后来还引伸扩大到一切冒牌货、西贝货都称为“颜子生活”。这条口语一直流行到辽、金。辽人、金人嘲笑宋朝政府上了别人的当,或者钻入对方为他所设的圈套时就说“错买了颜子”。如今东京老百姓也嘲笑官家收进一颗假首级却付出不少赏金是买进一阵“颜子生活”。
  大约在东京人的心目中,官家做的事情,特别是有关边境的军政大事很少不是“颜子生活”的。但这次倒冤枉了他。根据各方面的考证,这颗萧干的首级货真价实,并非虚头。朝廷真戏真做,大题大做,告庙称庆,确实有它的理由。而郭药师更因此捞进一笔很火的政治资本,从此他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官家也因此确立了倚他为“北边长城”的边防方针,并且逐步把燕山一路的军政大权下放给他,骎骎乎有与童贯并驾齐驱之势。
  最后一任的燕山路安抚使蔡靖,虽然名义上仍是安抚副使郭药师的长官,但却只好仰他的鼻息过活,根本不能有所作为。他除了不断密疏朝廷预言郭药师必反之外,井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来防止或限制郭药师的活动,而朝廷对于他的密疏,也照例来个相应不理。这样,蔡靖的日子倒过得十分清闲,每天与幕僚和儿子蔡松年诗酒唱和,再不然就是酒后发发牢骚。这父子俩写诗文、发牢骚的本领倒是有的。
  蔡靖当着外人的面,称郭药师为“汾阳”。汾阳是唐朝大将、以尽忠帝宝著名、后来因平定安史之乱等大功封为汾阳郡王的郭子仪的代称。这个称呼极尽赞美恭维之能事。但他在儿子及亲信幕僚之间却直言不讳地称郭药师为“轧荦山”。轧荦山正是被郭子仪等平定的唐朝叛逆安禄山的小名。安禄山在叛变时,身任卢龙节度使,他的根据地正好也在燕山府。如果说郭药师入朝之初,逆迹未萌。赵隆就把他比为安禄山,未免为时过早,则现在郭药师擅地自雄,目无朝廷的事实,路人皆知(只有朝廷还对他存有幻想),蔡靖这样发发牢骚,可以说是接近事实的。
  两个截然相反的称呼都传到郭药师耳边,但无论是帝室荩臣的郭汾阳也好,无论是巨憝神奸的轧荦山也好,对他同样都无关痛痒。手里有了六万精锐部队的郭药师对于单凭三寸毛锥和三寸不烂之舌混日子的文官们的毁誉早已不放在心上了。
  把蔡靖这样级别的直接长官看得一钱不值,无足轻重,郭药师的气焰可想而知。这就是童贯再次出山时面临着的棘手局面。
  (二)
  要打败谭稹。把他撵下从自己手里夺去的宣抚使的位置,并不需要花多少气力。要战胜官家,收复他一度丧失的官家对他的倚任,那也决非难事,他确信到头来总是官家要来就他之范,而不是他去就官家之范。童贯在再度出山以前,脑子里反反复复筹划着要对付的劲敌不是别人,而是他在内心中有几分怯惧、又多少存在一些幻想的郭药师,他已预作种种布置,也已设计出几套方案,只待复职令一下,就要使出狮子搏绣球的全力来对付郭药师,无论用软的或硬的手段,无论是笼络、欺骗、愚弄、威协,或以名位相压,或以实力相制,或以金钱美人收买,或者派人打进去,或者把他的亲信部下拉出来,只要最后能使郭药师乖乖地听他的话,接受他的指挥,就他之范,这一切手段都是合情合理合法的,欲达目的,不择手段,似乎对付、争取、压制郭药师就是他童贯出任宣抚使的唯一目的。
  复职的朝旨明令发表后,童贯上给官家的第一道奏疏中就提出要求把马扩从京师调回太原的宣抚使司供职。奏疏中对马扩的才能备加赞扬,还带点威胁的口气说:“臣幕府中如无马扩其人,臣岂敢贸然北行?”看来太医邢倞从内臣黄经臣那里听来的消息是可信的。
  难道童贯真是这样欣赏马扩吗?不,童贯并不喜欢马扩,也不信任他,在重大的问题上,常常拒绝马扩的合理建议,因而使马扩十分愤懑,这有往事可证。第一次伐辽之役,兰沟甸战败后,马扩竭力反对撤兵进雄州城,主张在城外构筑阵地,调整军容,侍机反攻。童贯表面上接受,暗中却听了刘鞈的话,严饬种师道撤师,以致造成全线溃败。第二次伐辽之役,童贯又与刘延庆、赵良嗣吹吹唱唱,准备请金兵进取燕京,然后以金帛赎回。他不顾马扩的坚决反对,反而以朝命迫令马扩为国信副使出使金邦谈判,贻后来无穷之祸。燕京惨复后,童贯出于私心,把西军陆续调回西北复员,致使常胜军坐大。在这个问题上,马扩又曾多次与童贯力争,结果毫不生效,西军还是复员回去了。
  老官僚的童贯只看到他们一伙人和他个人的眼前的利益,只有碰得焦头烂额时才会想起劝他曲突徙薪的人。莫非童贯也看到他的处境不妙,所以一定要把马扩请来。然而请来后,又未必能够亡羊补牢,采纳他的意见。因为在新的形势下,又有新的个人利益和眼前利益,妨碍他为全局、整体、长远的利益作出正确反应。
  童贯比谭稹、蔡攸这伙人略为聪明之处是他至少能够看清楚他个人和眼前利益之所在,而他们那伙人连这点也是模模糊糊的,他们常会做出不符合主观愿望、甚至与之截然相反的事情,比较起来,童贯确实比他们高明,但也不能远远超越他们,因为童贯永远是童贯,他永远不能考虑超过他的范围以外的利益。
  这使得马扩在他麾下,即使舌敝唇焦,心焚血注,仍然对时局很少补救。但马扩也永远是马扩,他是属于那种明知其不可为却偏要干下去,而希望其万一还有可为的执拗的人,哪怕他说一百句话中,童贯只听他一句两句而对时局有所裨益,那就值得了。苟有利于国家的边疆,何计乎个人的荣辱,他就是抱着这种心情应童贯的邀请来到宣抚使司当差。
  听不听马扩的建议,童贯自有自己的权衡,但是马扩这个人有多少价值,在他幕府中能起多少作用,在童贯心中是清楚的。这时他感觉到需要用相当热情的态度来接待马扩,以弥补过去对他的怠慢。接风宴会以后,童贯屏退其他的从人,对马扩说了如下一番长篇大论的欢迎词:
  “马廉访别来无恙,”这时马扩已升为保州路廉访使,不过他身为宣抚使幕僚,廉访使实际上还是个虚衔。官场中人对一个官员的升迁贬黜是敏感的,马扩之得以升迁是出于童贯的保荐,童贯立刻就以马扩的新官职相称,语气中既有尊敬,也不乏居功示惠之意。“本使此番出山,惟有绻绻以廉访为念,任事之初,即向官家奏明调遣廉访,幸蒙圣旨俞允。如今边事千头万绪,唯燕山一路最关紧要,蔡太学累次密奏朝廷,策郭药师必反,但所言多属推断之词,尚无确据。廉访多次往来北道,对常胜军的动静,想必早已了然胸中,此事据廉访看来如何?本使原来已属意廉访统辖此军,今后有关该军之事,悉凭廉访主裁,本使概不顾问。为今之计,应如何处置该军方为妥当,本使也尚无定见,廉访当有以教我。”
  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说过的话可以出门不认账,这正是童贯的一大特色,马扩早就领教过的。譬如此刻他说了“属意廉访统辖此军”的话,这样大事,未经朝廷认可,怎可轻率出口?这无非是一句口说无凭的空话罢了。但马扩作为宣抚使司的僚属,仍有责任把自己了解到的有关常胜军的情况据实向童贯汇报。
  (三)
  常胜军在峰山大捷以后一年多的时间中,以空前的速度招兵买马,扩大军额,增强实力。这是明摆着的事实,可说人人皆知。可是随着它的扩军,常胜军内部的分裂也跟着十分激烈起来,这却菲要对它的内情有些了解的人,不能道其详。
  老资格的将领张令徽、刘舜仁都是渤海铁州人①,是郭药师的小同乡,早在怨军②成军时,他们就率领一部分乡人参军,与郭药师个人自极其密切的联系。他们可以说是一群早已契丹化了的汉儿,不仅在生活方式上,思想意识也完争是个契丹人。他们多年受耶律淳和萧干的卵翼培养,自命为忠于辽室,对北宋朝并无感情。只在到了残辽形势十分不稳,耶律大石已被萧皇后扣留以后,才和郭药师一样被迫参加反正运动。入宋后,既没有被宋朝重视,也不肯为宋朝卖力。袭燕之役,没有他们的分儿,峰山战前,望风先溃。自己没有立过寸功,反而把一股怨气冲向末朝,怨官家童贯有眼无珠,不赏识他们的将才,怨郭药师信任新进,忘记了老明友,怨赵鹤寿、赵松寿凌躐过他们的头顶,目中无人。总之,他们处在羁旅孤臣的地位上,宋朝决不是他们的安乐土。
  可是在常胜军中仍有他们的地位,他们不是以其才能、功绩而是以其关系和资格生存下来了,这两种优势在军队中还是十分重要的。凭着这两种优势,他们不但生存下来,还有机会进一步扩大其私人势力。他们把一些亲信死党安插在新招募的部队中,以权位实利为香饵,将一部分新军拉到自己方而来,成为他们的本钱。
  这些人由于得不到宋朝的重视,战功和治军能力又相形见绌,为寻找自己的出路,开始与残辽降金的官员接触起来,并且通过他们的关系,也与金朝的贵酋们搭上关系。“关系”真是一条奇怪的纽带,任何时期都有这门高深精微,妙不可言的“关系学”。张令徽、刘舜仁等人以“怨军”起家,本来与金朝的贵酋们有着父兄家属不共戴天的怨仇,现在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竟然不惜通过过去的主人去跟过去的仇敌搭上关系,化敌为友,握手言欢,以出卖新的主人。机伶非常的刘彦宗看到有隙可钻,就竭力拉拢,双方打得火热。已经很懂得施展政治攻势的斡离不也十分重视这着棋子,他不惜放下架子,假以辞色,让刘彦宗用他的名义与他们通信,只等时机一到,就要让他们发生意料不到的功效。
  所有他们这些活动,郭药师完全知道,他采取眼开眼闭,听之任之的态度,既不予以鼓励,也不加以限制。这种态度,被他们认为是主帅的默许,而郭药师的心里也正要他们这样认为‘
  常胜军中还有以甄五臣、赵鹤寿、赵松寿等亲宋的将领为领袖的亲宋派。比较起前一派人,他们在军队中的资格要浅一点,与郭药师本人的渊源也没有那么密切,但他们是实力派,过去在关外转战抗金打过几个硬仗的是他们,俘获萧余庆、强迫郭药师下决心反正降宋的也是他们。袭燕之役,他们所部受到很大的损失,甄五臣本人及所属的两个彪官都在激战中阵亡。现在这派人就以赵鹤寿、赵松寿兄弟为中流砥柱。辽朝的长期统治没有把这些汉儿“同化”过去,他们始终不忘记自己是汉人的子孙。入宋以后,踊跃从事,主观上更希望为母体多立点功劳。就是依靠他们的力战,峰山一役,才能转败为功。后来又在边线上做了不少巩同边防的工作,对金人的挑衅,也敢于还击,几次打退金人的侵入,军队毕竟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团体,不管张刘之徒施行了多少阴谋诡计,暗中做了多少手脚,在部队中的威信却远远比不上赵氏兄弟。中层军官,如非张刘的亲信或有多年的统属关系的,都愿意受赵鹤寿的统辖,争取立功的机会,而不愿跟随张、刘苟容自安。这种情结,在士兵之间,就更加普遍了。

  赵氏兄弟这派人的势力受到北宋朝廷的注目。在朝廷中有些官员的心目中,特别在官家的心目中,认为郭药师和常胜军是可以依靠的力量,主要就是根据他们这一派人的行动来判断的。但在郭药师的内心中,并不喜欢这派人,认为他们并不忠于他个人,也并非唯他之马首是瞻,然而又不得不依赖他们,把他们看成为一笔与北宋政府、将来也可能与金朝政府讨价还价的重要本钱。
  截至目前,郭药师对这两派人都需要利用,既要让金朝方面感到有希望把他拉过去,留一条后路,又要让宣和君臣认为他忠诚可靠,才能不断增高自己的地位。暂时,他依违于两派之间,对他们之间的露骨的斗争,没有明确地表过态,让两派人都认为自己是主帅的心腹,主帅仅仅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与对方敷衍一下,这种复杂的处境,他们倒是谅解的。只有让两派人都这样想,他才能高踞在两派之上,施展手腕,让两派都为他所用,这才是郭药师作为一个部队首脑的妙用,这样才对自己最为有利。
  显然。郭药师对未来局势的发展,已经作出几种可能的估计,但现在就要下结论,还嫌为时过早,他还要观望观望,再行定计。目前他最感兴趣的是最大限度地扩大军额,增强实力。他懂得归根结蒂,他未来的命运,仍要决定于手中掌握的实力,而不是决定于玩弄政治阴谋。他派了自己真正的心腹到部队去,对新军实施严格认真的训练,在思想方面,做到了让他们只知道有郭太尉而不知道有王少保(王安中)、蔡太学(蔡靖)前后两任安抚使,更不知道在安抚使上面还有谭太尉、童枢密前后两任宣抚使,让士兵只知道有同知府(当时郭药师的正式差使是同知燕山府事)而不知道在同知府上面还有个朝廷。做到了这一步,他才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让两派在斗争中保持均势,自己才能火中取栗。可是随着金军南侵之势日益露骨,这种均势已不可能长久维持下去。最近前线发生一件严重的事故,就说明了这种新的情况。
  有一天,郭药师携带张令徽、刘舜仁、皇贲等将领在燕山东郊围猎,这在军队中术是常事。大伙儿正在跃马弯弓,放鹰逐犬,极乐尽欢之际,鄣药师忽然被人请回大营去延接两个身份不明的来客,这件事却不寻常。有人把它透露给赵松寿听,赵松寿也动了疑心,派人加强边境线的稽查,两天后果然把那两名来客截获了,还在他们身上搜出一封措词闪烁、含意不明的书函。案件正待审理,忽然郭药师已经得知消息,立刻派人来把两名来客连人带信一起提到军部去审理了。
  这件事引起赵松寿的狐疑,但又不好声张,连自己的哥哥赵鹤寿也未敢相告。他们两兄弟的差别在于赵鹤寿更加效忠于郭药师,不允许对主帅有任何猜测怀疑。赵松寿憋在心里,憋不住了,也难免要在人前发泄几句。这件事,终于传到马扩耳际。
  (四)
  当马扩把这个不寻常的消息告诉童贯时,童贯也大为吃惊。他忽然把右肩耸起来贴到右颊上来拼命搔痒。这原是他在市井里闾时养成的不登大雅之堂的习惯,做大官后改掉了,但每当惊惶失措时,又会情不自禁地故态复萌。这样抓了一会儿以后,他的诡谲的眼睛里忽然出现了坚决的表情,猝然发问道:“郭药师不稳,俺也迭有所闻,只是抓不到他的把柄。今廉访探访得实,何不就行迅雷不及掩耳之计,把他除了,大祸可弭?”
  “宣抚如何行此大事?”
  “俺意即日将俺之命,召郭药师来军前会议,当场就数以通敌之罪,缚置狴犴,然后派员入燕宣慰,再得如马廉访其人者,接统此军,劫之以威,抚之以恩,俺看不出十日,大事可定。此计总得廉访允诺了,然后可行。”
  一向首鼠两端的童贯,突然提出这样一个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不管事情是否可行,这份勇气倒也使马扩惊奇,不过经过进一步的分析,却满不是这样一回事。童贯的老奸巨滑和郭药师的机诈绝人,两个正好配成一对,童贯岂不知自己毫无准备,怎会贸然动手?郭药师步步为营,处处设防,如无十分把握,怎肯轻离汛地,落入别人的圈套?看来童贯是明知其不可,却故意出此一问,目的是为将来留个余地,万一常胜军出了毛病,他可以让马扩出来为他作证:他童贯事前是早有估计的,并且已下了决心要行大事,所以没有实现,那一定是受了部下的掣肘所致。他不但要马扩为他分谤,还要马扩来替他承担责任。
  明知道童贯这几根鬼肚肠打的什么主意,但边防重事,岂同儿戏?马扩职责所在,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作了审慎和严正的答复:
  “宣抚以此大事见问,某岂敢不掬诚以告?如某之至愚,也知常胜军他日必为国家之患。但女真至今尚不敢大举南犯,只为顾忌此军,如我率尔动手,激成大变,军中蓄意叛变、引狼入室的岂无其人?那时女真如虎添翼,长驱南下,不知宣抚将何以善其后?”
  马扩的词锋锐利,也不顾童贯面上已出现不悦之色,继续发挥道:
  “今日之势,犹如大病久虚,本原早亏,如再用劫药猛剂,未有不变于俄顷的。今日之计,不如暂且稳住郭药师,因势利导而用之,再图良策,千万不可鲁莽从事。”
  “马廉访你说得太容易了,俺岂不知因势利导这句话?”童贯不禁高声嚷道,“药师如可用,俺也不必问计于你了。正为他已萌异图,尾大不掉,除之既恐生变,留着又恐坐待其决裂,到了那时,还有什么良策可施?”
  “计策倒是有一条”,马扩不为童贯的发脾气所动,微笑遭,“只不知宣抚能不能用它?”
  “计将安出?”
  “女真人顾忌的是常胜军,常胜军顾忌的是西军。我以常胜军制女真,以西军制常胜军,岂非长策?今药师之众虽盛,计其新军旧部,也不过五、六万人可用,其间多是马军武勇,宣抚诚能于陕西、河东等处选拔西军马步军六万人,分为三部,一驻燕山府,与郭药师对垒相制,一驻广信或中山府,为燕山一军之后劲,一驻雄州或河间府,又为中山之犄角,三军重重布防,声势相接,气脉相通,前后左右都有照应。”马扩说到兴会之处,不禁从童贯的案几上,取了笔墨,临时画了一张草图。他指指点点地比划给童贯看,然后又加重语气说,“今药师虽与刘彦宗书札相通,到底讲了些什么,是否已谈到通虏大事,尚不敢悬测其必然。某策药师之为人,如非形格势禁,无路可走,尚不至于甘心降虏,效一小番之劳。我今如以此项大军临之,使他进有所扼,遇有所忌,更不敢遽萌异图。而金人见我重兵云集,层层设防,也不敢立即南侵,如此才能措大局以数年之安。在此期间,徐为设施,未必不能转危为安。某意今日国家之急,无有逾此者。”
  “西军奉官家之旨,撤回西北,前后撤了一年余,好容易才撤回原防,如今又要兴师动众,檄调东来,劳师伤财,莫此为甚!即使俺赞同廉访此计,官家又怎肯下此前后矛盾之诏?俺看此议断断难行。”
  童贯还是用他的老办法——借官家的名义拒绝马扩的建议。马扩洞察他的肺腑,不由得尖刻地刺了他一下:
  “解铃还是系铃人,官家的旨意还不是凭宣抚一句话!”他以无可争辨的事实戳穿童贯的欺人之谈,然后,他倒认真地从宣抚司的利家关系来补充刚才的建议,“想当初,原是宣抚力主撤回西兵,官家先还有些犹豫,想把种经略留在真定,兼制两河,又是宣抚与蔡学士力持反对之议,才把种经略遣回秦州。一时军府羽檄交驰,督促西军撤回,急如星火,不许有一人一骑逗留北道,文件俱在,岂能推诿?如今常胜军不稳,宣抚手下又没有一项可靠的军马,徒凭空名,怎制得郭药师?愚意是只能依照前议,暂且稳住了郭药师,虚与委蛇,一面摧促西兵神速进军,三五个月后,河间、中山府都有了重兵,那时一纸诏书,以威望素著的大将杨可世、姚平仲分任燕山路兵马都副总管,协助常胜军戍守燕山,兼顾雁北,谅药师不敢不奉明诏,然后相机行事,徐分其权,宣抚也得凭借西北军之力,驾驭药师,使其效忠本朝,戮力边疆,如此则大局尚有可为。”
  马扩的话虽然说得率直,帅府无兵就无以制郭药师,这个道理倒是千真万确的。童贯也明知马扩此议是目前救苦救难、广大灵感的一帖良药,要挽救时局和他个人的危机非此莫办。怎奈他费了多少心血,好容易借常胜军之力把西军撵回陕西,如今又怎肯回过头来借西军之力来控制常胜军?说来说去,还是一个“私”字作怪。金军的南侵和常胜军的不稳已构成目前最大的危机,但它们是“公害”,比不上西军早已成为他的“私敌”,公害虽然可怕,私敌却更是根深蒂固的,在童贯的心目中,毋宁把后者的危害性看得更大。
  想来想去,马扩的建议还是不能考虑,不过他说得振振有词,自己的隐私却无法作为公开的理由说出来反驳他,只好含糊其词地搪塞一下。
  “廉访此议,固合机窍,只是挪动几万人马,也是大事,即使官家俞允了,也非是咄嗟间可办。此外,廉访可还有其它的妙计以救燃眉之急?”
  “搬调西兵乃当前的急务,挽救大局的正着。此外某还有一着奇着,今宣抚垂询及此,自当剀切进陈。”马扩沉吟了一回,又郑重其事地提出第二条建议。他说:“昔年伐辽之际,辽属各地义军起兵抗击,风起云涌,不啻百万,如今反辽义军,除董庞儿一军已归收编,由宣抚司调遣外,如彼之属尚有十余万人,仍结聚在燕南雁北诸山中。其中豪杰如张关羽、赵杰、韦寿铨、冯赛等多与某相识,平素议论,殷殷以国家为念,忠贯金石,宣抚诚能推心招纳,妥善安置,使彼尽心于我,则十万劲旅。立可成师,将来缓急可恃,胜于常胜军多多了。”
  童贯带着深感兴趣的表情,听马扩说完了,连声说道:“此议可采,此议可采!”只是立刻就来了一个否定的转语:“不过我收编了董庞儿,金人已啧有烦言,如再收编那十多万人,金人知后,责难更多。譬如那韦寿铨、张关羽二人,金人已几次派人来要索,俺都推说其人无从查访,如正式编为部队,异日口舌之间,将不胜其颅了。”
  这个道理在童贯看来是无可争论的,他轻轻一句就报销了收编之议,然后提出他自己的想法,征求马扩意见道:
  “诚如廉访所说,师府无兵,无以制郭药师。俺想刘鞈就任为真定安抚使后,已练成一支劲旅,宣抚司征兵于彼,谅他也不好推却。”
  这时他们讨论的中心已经转移,现在童贯注意的,已不在于如何对付郭药师而在于如何加强宣抚使司的武装力量。马扩不相信刘鞈肯把他自己的本钱全部爽爽快快地拿出来,让宣抚司派用场,认为此事可能窒碍难行,他仍坚持调用西兵和收编义军两条。童贯无奈,只得打退堂鼓道:
  “无论撤回西兵,无论收编义军,都是大事,一时难下决断。容本使与宇文阁学商议了,却再与廉访理会。”
  宇文阁学就是目前在童贯幕府中红得发紫的宇文虚中。说要与他商量一下,再作决定,还是缓兵之计。“急脉缓受”,原是老官僚们对人处世的不二法门,将来事只好将来再说,童贯现在又大模大样地模仿官家的口气,想把马扩“稳住了”再说。却不知道随着形势的剧变,官家本人的口头禅也已有了相应的改变,如今不再是万事可以商量的“却又理会”,而是词气峻急的“休休”,这说明童贯的政治敏感性已大大落后于瞬息万变的局势了。
  (五)
  老官僚看重老关系,他们所谓的老关系,就是放出去的交情一定要收回来。童贯对于曾经从他手里得到过好处的那些旧部旧属是存在着不少幻想的。
  譬如刘鞈,多年追随他,最后由于他的力荐,出任真定府的安抚使,没有童贯就没有刘鞈。刘鞈的那笔本钱——由他的亲信李质和王渊统带的新军,在童贯的心目中无非是一笔暂时置诸外府的财产,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可以收回来直接动用,刘鞈决不可能有什么推却、刁难之处。这自然是童贯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再如郭药师,童贯对他恩如父子,如今儿子长大了,有些事情对老子不大买账,那也还在情理之中。蔡京的亲儿子蔡攸还不买老子的账哩,害得老子只好公然对儿子称“公”,何况他与郭药师的父子关系还是“干”的!他认为与蔡攸比较起来,郭药师要算得是有良心的。他们之间如果有什么误会,只消他入燕一行,对儿子犒赏一笔,抚慰一番,一切误会都会烟消雾散,儿子会很容易就老子之范。这也是他的一厢情愿的想法。就是根据这种想法,他与几个主要幕僚商量决定了冒险入燕一举。
  过去童贯手下的一些主要幕僚——所谓“立里客”,在这一年多的时间中已经变动得很多。幕僚的进退往往反映出府主的荣枯,在这一年多中,童贯被撵去职,然后又东山再起,这一下一上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幕僚们的去留。最明显的例子是老资格的李宗振,他油水已经捞足,乘童贯下台之机,宣告与恩主同进退,告老回京师纳福。童贯再起,叫他出来,他兀自推三阻四,借口足疾未愈,还需疗养,不肯离京。看来是只愿共退而不愿共进的了。刘鞈飞黄腾达,在童贯离任前已出任真定安抚使,由于他治军治民都有一套办法,这只位子坐得很稳,隐然成为朝廷的方面大员。赵良嗣与马扩一样,留在京师备官家咨询,不过赎回燕京城的外交谈判办理得不善,现在后果不断暴露出来,连带他的声名也有些黯然失色。王麟拍上了谭稹的马屁,由谭稹保举他为洛州知州,好不风光。不意童贯复任,他惟恐童贯要找他的岔子,吓得心惊肉跳,后来有人授意他写上悔过书,外加一笔加倍的报效。童贯不念旧恶,笑纳了礼物,退回书子,才叫他放下心来,如今仍在洛州任上。最倒霉不过的是他的老搭档贾评。贾评先在袭燕之役作了俘虏,差一点成为萧干的刀下之鬼,后来钻入郭药师幕府,主管常胜军的钱粮,他照样招摇撞骗,作福作威。鄣药师想拿他开刀,抓住一个贪污的把柄,再度投进燕山府的大狱。他的罪证凿凿,百喙莫辩,已被问成死罪,看来是死多活少的了。
  现在童贯的幕府中,第一号红人是徽猷阁学士宇文虚中。童贯凡事都要与他商量,听他的主见。宇文虚中同意马扩的建议,对郭药师不能采用鲁莽的做法,要抚之以恩。不过对童贯的入燕之议,却有些惴惴然,唯恐郭药师翻面不认人,进得去,回不来。
  这一次是童贯自己拿下的主张,除了父子关系以外,他还有很有把握的一条,是给郭药师送去一笔重礼。吃了别人的口软。拿了别人的手软,郭药师要是接受了这笔重礼,感激涕零之不暇,怎怕他还会翻面无情?

  童贯在京师时就有一个雅号,叫做“两脚赦书”,意思是他所到之处,总要给人们一点恩惠,有时是小恩小惠,有时是大恩大惠,要看接受对象的不同身份和不同的利用价值。横竖是慷公家之慨,不用掏自己的腰包皮,既显示了自己的阔绰,又做了人情,何乐而不为?这一次他手里有了李邦彦拨给他的二十万两匹,原是李邦彦晋位首辅酬谢他的礼物,他涓滴归公,一尘不染,全部拿出来专作犒师之用。
  一向喜欢布置戏剧化场面的童贯,这次却也考虑到带去的人太多,场面过大会引起郭药师的不安。何况多带一些人,就算倾宣抚司现有的兵力,带二万名步骑兵去,送进常胜军的虎口,真要动手打起来,也无非供它张口大嚼一餐而已。为了取得怀柔的效果,他只派一千名士兵护送十万两白银、十万匹绢帛前往燕山,他自己带着宇文虚中、孙渥、辛兴宗、辛企宗等几个幕僚,可算得轻骑减从地直奔燕山府,对常胜军和郭药师来一个突然袭击。不是用武装,而是用金帛去袭击他们。他发动的不是一场攻城战而是一场出其不意的攻心战。他期望着辉煌的战果。
  这一场由童贯发动的袭击战,历史上有个专用名称,叫做“入燕犒师”。
  无定河不愧称为无定河,每当春夏之交,河水大涨,流势不定,特别在芦沟河那段河床,往往一夕之间就涨到二三十丈开阔,比平时涨上三、凹倍,把两岸的沙滩地都涨满了。当时还没有固定的芦沟桥,平日交通全靠用船只连缀起来,上面搁着跳板的浮桥来往摆渡。此时水势上落相差过大,浮桥也搭不起来,只好直接用船只摆渡。童贯有鉴于此,早两天就通知燕山府路有关官员,要他们在渡口舣船相迎。万想不到,当他们这行人连同那一百辆装着银、绢、花红、牛、酒、馒头的太平车到达渡口时,南北两岸都毫无动静,不但直属宣抚使司的地方长官燕山路安抚使副蔡靖、郭药师两个都没有远来相迎,即使奉有明令准备船只摆渡的转运使吕颐浩、副使李与杈也不见影踪,不但本官不见,吏员部属也不见一个。当时正是戎马倥偬的时期,老百姓也很少到这里来摆渡的,偌大的渡口竟是冷清清的一片。平日威福自恣的童贯受到属官这样的漠视,还是第一遭碰到。他不禁惊疑交集地问宇文虚中道:
  “郭药师不出来相迎,倒也罢了,为何蔡大学、吕漕司也都不见影踪,难道前日发去的文书没有赍到?”
  “文书是虚中亲手钤封,派了妥当人员,用四百里急递驿送,平常重要的军书,都是如此传送,从无差池。今番有失,莫非还有他故?”
  宇文虚中是当代的大手笔,擅长撰写官书文告、碑版铭碣,被童贯罗致在幕府后,不但在文字方面,办起公事来也十分细致妥贴,取得童贯极大的信任。这次童贯入燕,有意规避马扩,把他打发到雁北去公干,却让宇文虚中随侍身边,目的就想把他与郭药师拉拢拉拢,以取得郭药师的好感,将来容易打交道。宇文虚中对童贯入燕之议持保留态度,内心并不赞成,但也不敢明白反对。如今,他看到童贯着急,只好虚词安慰几句,探测童贯的口气。虽然此行祸福难测,事到临头,断无打回票之理,他又劝童贯硬着头皮,探身虎穴,去看个究竟。
  应该要说的不说,应该不说或不该说的倒说了几句,这些违心的说或不说都服从当时环境的需要,这正是一个做幕僚的苦处,也可以说是做一个高级幕僚的必要的长技,只有充分运用了这种长技,他才有希望成为红得发紫的人。
  他们派出人员去上下流拘了七八条大船,二三十艘小船。这个任务不容易完成,宣抚使的旗号就足够把一些民船都吓走了,吓得远远地躲起来。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们拘到,来回摆渡。这个任务又是十分艰巨,首先是民船上的伕子不肯卖力,躲躲闪闪,再加上车多货重,自己的人手嘈杂,临时慌张,整整化了大半天时间,才勉强把那一百辆太平车连货带车一起渡过,这时天色早黑下来了,两岸的士兵吵吵闹闹,连童贯本人也不知道当天可以到哪儿去投宿,正在茫然无主之际,忽然前站一迭声报来,燕山一路的文武大员都在前面大路口恭候宪驾了。
  饿着肚子的人,给他一个粗粮做的馍馍,也会吃得津津有味,现在童贯的心理正是如此。童贯生平不知道多少次接见迎接他的属员,一般都是绷着面孔,大剌剌地爱理不理。如今忽然听说郭药师已来迎接,不禁大喜过望,还怕这个消息不实,要人再去打听报来。
  “小的打探是实,还亲眼看见郭太尉指挥大众,列队迎候,岂敢有虚?”
  “你亲眼看到郭太尉?”
  “小的亲眼看到郭太尉。”
  “你认得郭太尉,不会看错?”
  “小的久已认得郭太尉,圆圆的脸,高挑的剑眉,还骑着那匹御赐的乌云骓,岂敢错认虚报?”
  疑云尽消,童贯不觉喜上眉梢,连那探子说话时小小的越礼也放过了。他转过头来,不禁讥笑宇文虚中一句道:
  “俺道郭药师必有安排,果然不出所料,宇文阁学刚才那一说未免有些多心了。”
  其实宇文虚中在形势最险恶、连童贯本人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时候,他职责所在,说了“莫非还有他故”六个字之外,并不敢对郭药师有什么非议。饶是这样,一旦形势有了变化,童贯就立刻反唇相讥,毫不容情,说明自己的涵养功夫还是大大不够,这倒要引为教训,今后越发要谨慎从事,免触逆鳞,省得惹来多少是非!
  宇文虚中正在考虑怎样回答童贯的话未定之际,忽见郭药师本人带着常胜军的几名高级将佐,已经策马驰至。郭药师带头滚下雕鞍,躬身唱喏,态度十分恭谨,口中还说:
  “早知恩相即将驾到,只为北边有警,卑职尽心王室,职责所在,不得不亲目出去摒挡一番,到了晚晌方回。因此有失远迓,万望恕罪。”
  在这一年多没见面的日子里,郭药师显然长胖了,在他浑圆多肉的脸庞上已经看不见多少当年英武精悍之气,只有两道眉峰高高吊起,一直深入到额鬓之间,显得英俊异常。由于地位的改变,他对下属的态度变得相当严厉,有时剑眉一挑,眉端的两块肉皱拢隆起,向部下死盯一眼,就会把那人吓得不寒而栗,不知不觉地退后两步。这个表情好像是“新产品”,过去,他却是以宽待部下出名的。此外,他对于蔡靖等人,正眼也没去看他们一下,似乎根本没有他们的存在。他的这股桀傲之气,并不因为长官童贯在场,而略有收敛。
  但他对童贯本人的态度却是恭敬的,显然要想讨好的,这与他对待其他人的态度形成明显的对比,使人感到十分不协调。宇文虚中不禁偷偷地向童贯睃了一眼,想看看他的反应如何,只见他欢天喜地,满心高兴,根本没有感觉到那种对比。心里又不禁怪自己多此一举,无事生非。
  然后是大队人马开进燕山城。郭药师一路小心翼翼地护送童贯,下了马又亲自搀扶童贯进入富丽堂皇的同知府,大摆筵席为宣抚使接风。宴席上,他殷勤招待,谈笑风生,完全是主人的派头儿,即使在礼貌上也把他的顶头上司蔡靖忘掉了。蔡靖冷清清地被搁在一旁,好容易等到机会,才得凑上去插一、二句话,有时一句话未说完就被郭药师插断了,还有半句只得咽回喉咙去。位居燕山路第三名的转运使吕颐浩连说一句话的机会也没捞到,只好喝闷酒。好在童贯的心目中也只有这个郭药师,根本没有也不需要他们的存在,他们说了什么,想说些什么,他全不在意。
  这一夜,童贯睡得好甜呀!他心里的一块石头完全放下了。临睡前,他与宇文虚中说了一句:
  “俺早说郭药师孺子可教,看‘也这等恭顺,安有他意?看来马子充好大喜功,所报之事,未必是实。俺如听了他的话,遽尔动手,岂不是自己坏了长城?”
  这一句严厉地谴责马扩的话,有一半是对宇文虚中的警告,因为看见他吞吞吐吐地似乎又想说什么了。
  宇文虚中的喉咙的确又痒上来了。他精于冰鉴之术③,看得郭药师鹰视狼顾,两睛白多于黑,闪烁不定,更兼脑后见腮,皮笑肉不笑,分明是个胸有府席、居心叵耐的生相。根据相法,凡是长着这等生相的人,不可不防,此其一。宇文虚中还注意到宴会进行中,郭药师一再对手下人示意,不让蔡靖与宣抚司里的人接近,最后辞别时,他自己扭住蔡靖,刚寒暄了两句,就有人上来把蔡靖拉走,不容他在童贯歇脚的行馆中停留片刻,其中肯定还有文章,此其二。这两点意见还没说出口,就被童贯的“自坏长城”冲走了。
  其实不仅宇文虚中一个人有这样的看法,就是他的同僚、常因酗饮过度误了公事,因而受到童贯责备的孙渥也有相同的看法。今夜他清醒地看到郭药师种种反常的行为,特别注意到在他露骨的骄倨和过分的谦恭中间一定还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动机。
  孙渥是宣抚使司里最出名的酒鬼,他鲸吞驴饮,一醉往往几天不得下床,醉中胡言乱语,不知嚼什么舌头。有时忽然清醒了,却每能提出独特的见解,为众人所不及。有时说得十分尖刻警策,鞭辟入里,抉人心肺,连马扩也非常欣赏他。他得意洋洋地在司里宣言:
  “俺在宣抚司里有两个知己,一个是马子充,半个是宇文阁学……”
  “还有半个呢?”
  “还有半个,就是为俺打酒送菜的小僮儿,他年方十四,尚未成丁,因此只好算得半个。”
  这句话是冲着宇文虚中说的,显然开罪了他。不过司里二三十名同僚,连半个知己都挨不着,他总算捞上了半个,也可以满足了。一般人对酒鬼说的话,都不太认真对待,宇文虚中也是如此,他对孙渥采取宽容的态度,有时也要和和他的调,以便从他口中勾引出一句两句非常警策的话。
  当夜他就和孙渥谈开了,谈到郭药师的谦恭出人意料,也小声地谈到童贯表面上的自满掩盖不住他内心深处的不安。说到后来,孙渥又情不自禁地把嗓音提高了。
  “宣抚幸好是送来二十万两匹银绢,才买得郭药师出郭二十里外相迎。一万银绢,值得一里路。早知如此,多送几百万银绢与他,郭药师想必要到太原府来迎驾了,也省得宣抚心里老是忐忑不安。”
  (六)
  孙渥的话有相当道理,怪不得马扩、宇文虚中都要被他引为知己。童贯的二十万两匹银绢,果然索取得应有的代价,它在空间上,值得郭药师出郭二十里外相迎;在时间上,值得郭药师两天殷勤的款待。在这限定的时、空间内,郭药师尽礼接待,一切都进行得十分正常,无可挑剔,可是超过这个限度,郭药师终于要拿出一点颜色给童贯看看。
  今天郭药师的地位、实力、功架,连他本人的体型体积都不是当日的郭药师可比了。当日是个降虏,今天已成为“北边长城”,你童贯怎能以两年前的老眼光看人、甚至希望以父子之情来感动他?你是什么父,他是什么子,你们之间有过什么感情?这真是童贯的一厢情愿的想法!
  说起来,童贯也真太不知趣。在第一个晚上接风宴会上,郭药师给了他一点好面孔看,他趁着一时酒兴,忽地提出要举行一次阅兵式,检阅常胜军。
  这个要求提得不合时宜。要阅兵,就等于提醒郭药师的部下,在郭太尉头上还有个高高在上的童宣抚,这是冒郭药师之大不韪的。如果郭药师当场拒绝,叫你下不了台,岂非对宣抚使的威信一大打击?当时在一旁陪侍的宇文虚中听了十分着急,又无法劝阻童贯。
  郭药师果然不肯马上答应下来,略为沉吟,童贯的脸上已出现不自在的表情。好个聪明机警的郭药师,当着部下将佐的面,忽然高举酒杯,慷慨陈词道:
  “恩相要儿郎在教场练兵,以备检阅,药师岂敢不执鞭坠镫,听候驱策?只今夜就要关照下去,稍事准备,期日必有以报命。恩相安坐馆邸,等候药师的回话就是!”
  第二天,郭药师又到行馆来伺候,态度和昨天一样恭敬,说起话来,“恩相”二字不离口,只是没提起阅兵之事。直到傍晚时分,才由刘舜仁代替他前来禀告说阅兵式准于明日申刻举行,到时主帅自会到行馆来迎接宣相,前去检阅,话说得倒也不离谱儿,只是神色之间有些匆遽,引起幕僚们的议论。孙渥又说了一句刻薄话:
  “这个刘将官可是屁股上挂了个大炮仗?你看他坐立不安,唯恐炮仗点着了,火烧燎毛。”
  再过一天,事实上已超过郭药师的“时间礼数”的极限。不管幕僚间议论纷纷,童贯本人还是懵然无知。他清心寡欲地酣睡了一夜,一清早就爬起炕来,高高兴兴地命令很懂得检阅操练等武典的辛氏弟兄前往大教场去看看郭药师作何部署。
  辛氏弟兄很快就回来禀告说,大教场上一无动静,门口还是三两个岗哨,稽察不严,行人仍可在教场周围行走。最紧要的,专供上司坐憩的芦席棚也未见搭起来,看不见有大军检阅的样子。
  岂有下午就要阅兵了,上午在教场上尚无动静之理?一定是他两个贪懒,没有看得真切。童贯立刻破口大骂他两个“糊涂”,“混蛋”,叫他们再去看来。
  辛氏弟兄都是童贯的亲信,久在麾下,位分儿不低,如果下放到外路去,当个路分待辖,甚至兵马都副总管都有他们的分儿,如今童贯却把这两员大将当作探子使用,动不动就要顿足抵案,高声叱骂。他两个懂得官场上一条颠扑不破的道理。愈是亲信的人,愈有挨骂的分儿,愈是挨骂,愈有被保举上升的机会。只有准备坐冷板凳到死的,才不愿受气挨骂哩!他两个逆来顺受,让童贯骂饱了,骂足了,然后诺诺连声而去。这时已到晌午时分,牧场门口的两名岗哨都已撤去,他们进去兜了一个圈子,鬼也找不到一个。辛兴宗无奈,想攀攀交情,找个相识的常胜军军官打听一下。这一套本是他的看家本领,平时酒肉征逐,放下去的本钱不少,可是临时抱佛脚,一时竟找不到人。好容易三转四弯地找到了步兵将领皇贲。他们本来厮混得十分熟悉,无所不谈,此时皇贲竟也守口如瓶,问问他下午检阅的事情,他推说没有接到上峰的命令,一概都不知道,看来是不愿露一点口风。白白浪费了半天,结果还是一无所得。弟兄俩只好硬着头皮去见恩相,准备再挨一顿骂。
  “这倒怪了!”这次童贯换了一付面孔对待,不再责骂,只是挥手斥退了这两个不中用的大将,心里敁敠道:
  “那天宴会上斩钉截铁地说要让本使检阅大军,昨日那个姓刘的将官又禀告得确确实实,如何又不作准备!这郭药师闷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只索到时再见分晓,本使对药师可说仁至义尽,他再要安什么坏心来欺侮本使,只怕国法难逭,天理不容。”
  童贯居然也会想到天理,这真是难得而又难得的事情。当下他踱进耳房,想找宇文虚中谈个畅侠。宇文虚中刚与孙渥一起吃罢午饭,两个正在促膝密谈,忽见童贯进来,一时猪不透童贯心里想着什么,嘴里要说什么,脸上出现了尴尬的表情。
  童贯一看这里不是吐露心腹的场合,他对郭药师的疑心,只好再度深藏起来。他看一看宇文虚中的深有含蓄的脸,再看一看孙渥的被酒糟得通红的鼻尖,从那里似乎正在喷出一股股的酒气,不禁皱一皱眉头,说道:
  “受丹,你宿醒未醒,昨夜又到哪里酗酒去了?可别耽误了公事。”
  孙渥竭力隐藏下一声长笑,朗声回答:

  “卑职入燕以来,想到身在虎穴,战战兢兢,唯恐着了道儿,喝那厮们的冼脚水,日来涓滴未饮,昨晚早早就睡了,宇文阁学可为卑职作证。”
  谁着了谁的道儿?谁喝了谁的洗脚水?看来要等待事实来证明。孙渥仗着一点子酒疯,装痴作醉,有时倒敢在童贯面前说几句真话。正因为他没有做第一号红人的包皮袱,禁忌较少,顾虑不多,敢言宇文虚中之不敢言,这倒使宇文虚中有些惭愧起来。
  不过他出言俚俗,措词十分不雅,出身市井的童贯也熟悉这一类村语诨话,不过从他官高爵显以来,麾下很少有人敢于以这样的俚言去冒犯他了,当时听了孙渥的话,不禁又深深地皱起眉头来,宇文虚中在一旁吓得冷汗直流。
  (七)
  到了时分,郭药师没有让他们多等,果然胄甲而来,要恩相率同随行人员以及燕山一路的文武长吏一起随他出西城阅兵。
  这一次郭药师虽然礼数如前,但因顶盔贯甲,全身武装,腰下又佩着宝剑,不知不觉露出了一付威风凛凛旁若无人的气概。他要童贯出城去检阅部队,这又是新花样,原先没有讲到过出城的话。城里城外,虽然同样都在常胜军管辖之下,如有不测,同样都是虎口,不过童贯对燕山府这堵高峻的城墙还是寄托以安全感的,要他出城,心里更有些惴惴然。他转过头来看看宇文虚中,希望他出点主意。宇文虚中还是那付尴尬的面孔,似乎事已如此,只好听之任之了。
  他们相将驰出西城门。
  两名小将前驱引路,童贯作为这个队伍的最高统帅,一马当前,郭药师紧紧跟在后面,然后是一长串的幕僚、随员和地方长吏,后面又是常胜军的几员大将。他们名为随行保护,看起来很有点监押的味道。他们把眼睛盯得牢牢的,不时在人丛中点数,有时大声吆喝一二声,似乎怕有人从队伍中溜出去开小差。在他们严厉的管押下,这一行人只有向前疾驱的分儿,不允许说话问话,更不允许随便停下来小憩。这使他们感到一种沉重的气氛。
  沿途所经,气氛也同样是沉重的。
  燕山府遭到金人的破坏劫夺,留下来的人口寥寥无几。在这两年中,常胜军虽略有恢复,基本上还是一座要塞城,驻军的人数与居民相等,平常在街头往来的多数是军方人员以及他们的眷属。今天郭药师下令,除了有出勤任务的以外,其余士兵一律不准跑出营房,因此他们在城厢内外,绝少发现行人,出城十里路后。更是行人绝迹,也看不到一兵一骑,一旗一鼓,根本不像有阅兵的样子。童贯满膜狐疑,几番要驻下马来,向郭药师打听个明白。郭药师还是胸有成竹地回答道:
  “恩相休得猜疑,且随某来,某自有道理。”
  说着把马缓绳一拎,双腿一夹,他骑坐的那匹御赐乌云骓一下子就超越在童贯的马头前面,却回过头来,作个手势,要童贯策马跟在他屁股后面,童贯无奈只好照办。
  他们不觉早驰过一块路标,上面字迹拙劣地刻着“二十里路”四个大字。二十里路是郭药师在“空间礼教”上的极限。似乎跨过这条分界线后,他的虚伪的面具可以卸除了。他在动作、说话的语气上都越来越多地显露出一股飞扬跋扈的神气。这一带虽无特别拔高挺秀的大山峻岭,却是千峰万壑,连绵不断。只见远处有许多因山依势修筑的城墙,还有一座座严整的关卡隘口和烽火台,近处却并无高大深密的树木,也没有窝棚或其它可以藏兵之处。郭药师策马驰上一处高丘,回头看看童贯的马力不济,就指挥从人把他扶下马来,几个人一起着力,再把他掖上高丘。
  郭药师以完全、绝对的主人翁的姿态指指划划,相度形势。
  “这是居庸关,古称天险,山间隘路,只容一人一骑单行,”郭药师扬起马鞭,遥指东北方向的一处关隘说:“当初阿骨打夺取燕京城,就是取道于此,真乃国家北门之锁钥。如今已派赵鹤寿、赵松寿兄弟率领大军一万名驻守,山口关卡,布置得铁桶一般。斡离不纵有通天本领,也休想从此路入寇。”
  这时童贯早已驰得气喘如牛,一时回不过气来说话,只有冼耳恭听,点头称是的份儿。
  接着郭药师又用马鞭虚指偏西的一处关口说道:
  “那是天险三岔口。粘罕那厮盘踞云州后,几番派兵骚扰,要想取得三岔口为入侵之计,都吃药师派兵打退了。如今这里也有一万名大军驻守,“要保得此处不失,管教粘罕云中的来师匹马不还。”
  郭药师在这里、那里比划一番,显示出他是真正的主人翁的身份,童贯虽然位分高,不过是他邀请来的客人,至于童贯以下的随员都是仆人而已,客人还可以欣赏、赞美他的军事布置,却无视过问,而仆人们只配他颐指气使,更没有置喙的余地。他说了这番话后,根本没有去考察众人的反应。
  不过反应当然会有的,他听到好像有人在嘁嘁喳喳地私语,这使他更加愤愤不平地发起牢骚来:
  “可笑那二太子郎君和国相粘罕,枉自经营多时,虎视眈眈,一旦碰上俺常胜军的铜墙铁壁,无不头破血流。只是俺历年拮据,好容易撑起今天的这个场面,如今东西两路都要防守,燕南群山间,仍有些乱民思变,还不时要让张统领、刘统领出队去雕剿。俺尽心王事,何负于国家?何负于朝廷?可恨还有人横加嫌猜,说什么安禄山、史思明重见于此日。”说着他狠狠地朝蔡靖看了一眼,吓得蔡靖冷汗直流。接着,也又去人丛中找马扩,却没有找到,只好把宇文虚中和孙渥两个当作替死鬼,眼睛盯着他们说道:“前日还听说有人欲调西军来镇压常胜军。西军有本领,为什么不去对付二太子、国相,却来对付一朝之臣的常胜军?俺看西军败军之余,自顾不暇,即使全军来临,也何足为惧!恩相听听这等议论,岂不十分可笑?”
  孙渥的喉咙口“咯碌”一声,似乎有一句话要跳出来对付郭药师。童贯唯恐他闻出乱子。急忙抢先安慰郭药师道:
  “太尉总统兵旅,捍卫北道,不愧为国家干城。本使此番出京时,官家一再嘱咐,定要把朝廷倚任之诚当面说与太尉知道,可见圣眷非凡,旷古未有。将来再立大功,歼灭金寇,名垂竹帛,当与汾阳王媲美,至于悠悠之口,不根之论,何代无之?只要官家心里明白,此等浮议,何足介意?”
  这番话说得婉转动听,郭药师的气性似乎平了一些,童贯趁机带着显然讨好的意思央告道:“太尉拥貔貅之师,虎踞北边,俺等来此,已有三日,尚未得见盛大军容。阅师之议,已承玉诺,如不使俺亲眼目睹,未免是入宝山而空手归去了,太尉其有以示我?”
  童贯一向趾高气扬,今日在人屋檐下,不免要矮下一截,说起话来,和和顺顺,倒像是下属在向上司请求什么。郭药师几经曲折,一番做作,首先把童贯的气势打下去了,十分得意,当下哈哈大笑道:
  “常胜军十万,半数驻防前线,其余的五万大军,就藏在此处山谷之内,恩相枉自带了这许多耳目,如何看不见此处的大军?”
  “太尉休得见欺,”童贯再一次把周围的山谷地势仔细看了一遍,不禁骇然道,“这里群山万壑,都近在咫尺,一目了然,如今静宕宕的没听到半点声音,又不见有人马旗帜的影踪,如何藏得下五万大军?太尉敢是在戏弄下官?”
  “恩楫既是不信,麾下可要放肆了,惊动了尊驾,请勿罪责。”
  郭药师把这篇文章做得笔酣墨饱,无懈可击,然后从衣兜内倏地取出一面三角红旗,迎风展开,再向正前方连飐三下。只经过片刻的静止,就听见山谷里扬起一缕缕凄厉的号角声,接着就有无数面擂鼓一齐敲响,那号角声和鼓声好像拔地而起,顷刻间就震动云霄。
  童贯等一行人都被弄得稀里糊涂,还来不及拭一拭眼睛,就看见漫山遍谷都有彩旗转动,一队队服装整齐,精神抖擞的步骑兵在那连绵不断的旗帜指引下,都从隐蔽的山谷中转出来,向高丘下一片大平原集合。
  那片平原就在高丘东面的山脚下,正好被前面一列屏嶂挡住了视线。如今看到人马向这里集中,大家不由得再走数十步路,走上丘顶,平原这才豁然显露。它有百把亩地开阔,更兼土地平整,周围并无一点杂木灌丛,是一块天造地设的阅兵场所。士兵们从四周的山谷间走出来向这里集中,山间隘路,转身不开,行走困难,可是他们走得行次分明,秩序井然,谁也没有越位乱次,搅乱队伍。不多一会,所有的队伍都集中起来,恰像山间无数奔湍,千转万折,最后都汇进了一片大湖泊内。
  队伍虽多,行列却十分清楚,各队与各队之间仍然保持着匀称的间距,似乎这几万名士兵已在这块平原上演习过多次,大家都熟悉自己固定的位置。现在是把他们自身连同坐骑、武器都在这个位置上冻结起来了,新的命令没有下达以前,人和马都不走动,不发出喧哗的声音,高举的武器像植立的树林,没有一点晃动,只有五色缤纷的军旗,被山风吹拂,不断飘动,还发出呼呼的响声。
  这是第二次的静止,人马从山谷中赶出来,到这里又被冻结住了。那一片平原从高丘上望下去也好像一泓被风吹皱了波浪的平静的湖面。
  这些受检阅的部队,都是郭药师在这一年中训练出来的新兵,就是那一支只知道有郭太尉而不知道上面还有童宣抚和朝廷的队伍。能够把这些士兵训练到达样像岩石,像植木,像排着行列爬行的蚂蚁,像依次在山谷间跳跃的猿獬,那真是郭药师的得意杰作。
  这时人们都把眼睛盯住高丘上那面小小的红旗。那红旗虽然面积不大,制作简朴,几万人马都要听它的指挥。人们也许看不清楚挥动红旗的人,但这面县有绝对极威性的红旗是他们熟悉的,只要它一挥动,马上就变成千万人的共同的意志,变成大家集体的行动。郭药师故意延长了平静的时刻,好让高丘上一群检阅者屏息静声地领略领略他的壮盛军容——既然他们如此强烈地希望看到它。然后他用力把红旗向下一落。这是一个有力的信号,霎时间平静的湖面上激动起来了。平原上忽然出现了一片翻滚的白旗,所有的队伍都转动起米,变成一个个小方阵,许多小方阵接连起来,变成一个流转不停的大方阵。然后又是一阵金钲擂鼓,白旗倏然隐去,引导着队伍转动的是一片好像滔滔黄流的黄旗,这时方阵也变成了圆阵,然后又是皂旗变曲阵,青旗变直阵,绯旗变锐阵绯心皂旗变长蛇阵,绯心青旗变伏虎阵。在不多的一会时间中,旗色变换了七次,阵形也变换了七次。这是按照宋朝传统的阵法变易,常胜军演来纯熟自如。
  阵法演完,按照传统,就要选兵选将,击刺混战,这往往成为阅兵式的高潮。这时人们看到平地上一片方旗翻飞,各种颜色都混在一起,莫辨青黄皂绯白,随着旗号的变动,人马滚滚,奔走急驰,士兵们的节奏加速了,眼花缭乱之间,根本分不出是什么队形、阵形。他们相互奔逐,相互穿插,既好像是乱窜乱走,又好像有一定的规律,大家都向高丘的方向涌进。平静的湖面,卷起了大风大浪,变成一波来平、一被又起的汹涌怒涛。
  有谁喊出第一声“杀”,接着几万名战士都怒吼起来,高声喊杀。此时战鼓急催,喊声四起,平原上成为一片真正的战场。士兵们举起刀枪剑戟,向前冲刺,刃锋所指,恰恰都对准高丘上的一行人,把他们当作模拟的敌人,当作假定的冲杀对象。骑兵队跑在最前面,霎时间就冲到高丘底下,作势要冲杀上去。
  站在高丘上的童贯和他手下一行入看到这种别出一格的检阅式,吓得惊惶失措。郭药师早已走得不知去向,连同几员常胜军的将领也都走开了。留下他们这些没脚蟹,在高丘上一块不大的地方往来盘旋。急忙之中,童贯想起辛兴宗身边还带着宣抚使令箭,急令他赍着下山,传令士兵们停止演习。叵耐辛兴宗这时已吓得手颤脚软,喉咙发干,竟然发不出一点声音。无法接受任务。宇文虚中算是有胆气的——当他丢掉宣抚使幕府中第一号红人的包皮袱以后——他从辛兴宗手里接过令箭,飞骑下山,高声传令。无如这些常胜军的新兵,只认得太尉的红旗,却不把宣抚使的令箭放在眼里,任凭宇文虚中声嘶力竭地发出停军令,也无人理睬,恰似一块小小的石子投入汪洋大海中,根本没有一点反应。
  潮水涨得更加汹涌了,拍岸的惊涛和排天的浊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向堤坝上冲击上来。顷刻间高丘的四周都挤满了喊杀的战士,把宣抚使一行人围得水泄不通。双方的距离已经非常接近,童贯等人看清楚了战士们都是两眼发红,额头冒烟,正在寻觅爬上商丘的路径,要把他们当作俘劈,生搞活捉,押送回营。这没有什么疑问了,肯定是一次事先布置好的兵变,让童贯自己来钻进圈套。这时退路已断,要逃也无路可逃,他们只希望从岩石中间找出一条罅缝,大家就可以从那里钻进去。无如童山濯濯,岩石光滑得好蒙一面铜镜,根本找不到一点隙缝。事至如今,他们只有束手受缚的份儿。
  “大事不妙了,”这时已完全丢落宣抚使架子的童贯心里想道,“不想令番自投罗网,着了郭药师的道儿,喝了他的洗脚水。有去无回,我命休矣!”
  正在间不容发的当儿,忽然在对面一座山峰上出现了那面决定他们生死的小小三角红旗,一员顶盔贯甲的大将立马顶峰,向山下的战士轻轻飐动令旗。远远望去,他的神情异常从容,眼尖的似乎还看到他的嘴角边还挂着一丝讥嘲的微笑。
  随着令旗展动,金钲再鸣,号角频催,战上们都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停止了叫喊,接着就按照次序一一后退,退得层次清楚,一丝不乱。最后都退进刚才隐蔽着他们的山谷里。这一场怒潮,涨得迅猛,退得神速。不多一会,这片平原就完全空出来了,一切都恢复到原来的平静,只有宣抚使本人的恐惧心境还没有很快地平伏下来。
  一时,郭药师上来告罪道:
  “只为恩相一心要检阅军队,儿郎们无状,惊动宪驾,万望海涵莫怪。”
  本来童贯擅长的是讲几句漂亮的好话,绷绷场面,大家的面子上好看。这样的好听话,他根本不用动脑筋,口袋里一捞就是一大把。无如此刻,他惊魂未定,神不守舍,匆忙间愣着眼望了郭药师半天,竟然找不到一句合适得体的话来回答他。
  当晚童贯不敢再领教郭药师的饯别宴会,只推说身体欠安,早早上床入睡。第二天一早,就打道回太原府去。
  郭药师只派了两名二三等的将佐相送,刚送出城门,这两名送行者就自行回去。
  “宣相做了一笔蚀本生意。”他们渡回无定河时,孙渥不禁又拉拉宇文虚中的衣襟说,“这二十万银帛是丢进无定河,流入无底洞了。”
  其实童贯蚀掉的何止是二十万两匹银绢。经过这次童、郭斗法,童贯像只斗败了的Yan鸡回到太原府后,他把宣抚使的权威性全部蚀光了。从此,他打消了再去燕山府,再与郭药师见面的任何设想。至于朝议中有人主张童贯应把宣托使司设在燕山府,那样悬空八只脚的议论,当然更不在话下。
  就这样,在北宋边防线上出现了各自为政,各不相谋,有时甚至是千方百计要打消对方的努力或者双方都努力于促成自己死亡的二元化领导。
  ——————————————————————————
  ①今吉林辉县境。
  ②常胜军最初称为怨军。
  ③看相术
或许您还会喜欢:
深宅活寡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7
摘要:许开祯的长篇小说《深宅活寡》讲述了在大西北荒原上一个叫菜子沟下河院中发生的家族兴衰的故事。菜子沟下河院是片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院。现时的东家庄地的父亲庄仁礼为了独占财产,假土匪麻五之手“挑”了二弟、三弟,从此这个大院里奇事怪事屡见不鲜,血光之灾不断。小说的故事开始于庄地的独子命旺命悬一线,听了后山半仙刘瞎子神神乎乎的几句话,决定让十五岁的命旺娶后山舅舅、中医刘松柏的二十二岁妥儿灯芯进院“冲喜”。 [点击阅读]
暗算
作者:佚名
章节:21 人气:5
摘要:第1节:序曲序曲听风者看风者捕风者原谅我,不能在此津津乐道地向你们复述所有具体的细节。我们的时间不多。尽管如此,我还要说,"复述"本来就是我所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是它们的高xdx潮。没有复述的活动是无从着落的,复述就是复活。 [点击阅读]
沙僧日记
作者:佚名
章节:8 人气:11
摘要:3月3日其实我和大师兄,二师兄早已破了荤戒。我们经常背着师傅一起去化斋。在路上,我们捉到个兔子、野鸡什么的就马上烤来吃,可解馋了!然后再化点儿斋饭带回去给师傅吃。想想师傅没得荤腥吃着实怪可怜的。于是,我们三个决定今天把兔子肉打碎拌在饭里,让师傅也吃点儿好的。我们端着混着肉的饭回来后却遍寻不到师傅,这可把大家急坏了!最后在一个小山洞里终于发现了师傅。 [点击阅读]
蒲柳人家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爇得像天上下火。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挂贼扣儿。那一年是一九三六年。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一交立夏就光屁股,晒得两道眉毛只剩下淡淡的痕影,鼻梁子裂了皮,全身上下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连眼珠都比立夏之前乌黑。奶奶叫东隔壁的望日莲姑姑给何满子做了一条大红兜肚,兜肚上还用五彩细线绣了一大堆花草。 [点击阅读]
1980年代的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7
摘要:编者按:经出版方授权,本网刊载野夫先生新著《1980年代的爱情》部分精彩章节,以飨读者。0.在一个类似京城的城市,午后的茶艺馆萧条而寂寥。我坐在窗前懒洋洋的阳光下,对座的阴影中坐着一个女人--她像是我的情人或者女友,抑或其他接近暧昧的关系。她的面庞隐居在日光背后,只有性感的声音翻越了那些窗棂构成的光柱,散漫地抚摸着我的耳朵。 [点击阅读]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
作者:佚名
章节:61 人气:2
摘要:内容概要:2012年,和于丹一起,重温最美古诗词,回归自在大人生。从解读儒家经典《论语》到赏析中国传统文化最源远流长、普及率最高的古诗词,于丹回归古典文学专业,17年大学授课精髓,厚积薄发,让传统文化的精髓进一步走近大众、走近当下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点击阅读]
王跃文短篇小说
作者:佚名
章节:14 人气:5
摘要:刘茁松身居湖南的王跃文在文坛一跃而起,使我想起鲁迅“文坛无须悲观”的预言。多年前我也曾在刊物做当代文学编辑,编着编着,就有点像鲁迅看当年的“城头变换大王旗”似的,渐渐地有点“颓唐起来”了。近年来有缘埋头一项等身的古籍整理,与当代文学可说是分道扬镳啦。因此,当我在书店发现与我工作地仅一湘之隔的王跃文在长江黄河两河之隔的北京出了长篇小说《国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形成洛阳纸贵之势,我是惊讶惊叹又惊喜的。 [点击阅读]
万物生长
作者:佚名
章节:23 人气:3
摘要:我在洗车酒吧遇见秋水,第一印象是他的眼睛亮得不寻常。洗车是我常去的酒吧之一。洗车在工人体育场东门靠南一点,原来真的是一个洗车的地方。等着洗车的人想坐坐,喝点什么,聊聊,后来就有了洗车酒吧。如果从工体东路过去,要上座桥,过一条水渠,穿一片柏树林子,挺深的。酒吧用红砖和原木搭在原来洗车房的旁边,洗车房现在还接洗车的活。 [点击阅读]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
作者:余华
章节:33 人气:2
摘要:一、中文版自序这本书表达了作者对长度的迷恋,一条道路、一条河流、一条雨后的彩虹、一个绵延不绝的回忆、一首有始无终的民歌、一个人的一生。这一切尤如盘起来的一捆绳子,被叙述慢慢拉出去,拉到了路的尽头。在这里,作者有时候会无所事事。因为他从一开始就发现虚构的人物同样有自己的声音,他认为应该尊重这些声音,让它们自己去风中寻找答案。 [点击阅读]
夏日落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4
摘要:羊年十一月初,步兵三连孕生一样大案:先是枪丢了一枝,其后,兵又死了一个。枪是新枪,铁柄全自动;兵是新兵,下士军衔,籍系郑州二七区,父为小学教师,母是环卫工人。事情乒然发生,震炸兵营。一时间,满地沸扬,草木皆惊,营连空气稀薄,整座营房都相随着案情颤动。事发时候,连长赵林和指导员高保新正在操场交心,其时正值夏末,黄昏网着世界。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