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机器岛 - 第二部 第十三章潘西纳论局势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由于锅炉爆炸,左舷港的机器现在不能运转了,右舷港的机器还完好无损。事实上,样板岛好似失去了牵引机头。由于仅剩下右舷的推进器,它除了仍旧原地打转外,再也无法前行了。
  这次事故使局面变得更为严峻。事实上,当样板岛的两台推进器可以同时运转时,要想结束这种局面并不难,只需坦克登与科弗利双方统一认识即可。发动机恢复正常工作,朝一个方向使力。届时,机器岛便可以驶回马德兰湾,最多不过耽搁几天时间。
  现在,这么做却不行了。即使能达成协议,也无法再继续航行了。西姆考耶舰长缺乏必要的推动力,无法离开这片辽阔的海域。
  如果样板岛在这一周之内没有移动过,如果所期盼的轮船能够与样板岛会合,那么它还有返回北半球的可能性……
  不行了!那天,通过观察天空才发现:样板岛在不停旋转的时候,已经向南漂移。它从南纬12度一直漂到了17度。
  事实上,在新赫布里底群岛与斐济群岛之间,由于两个群岛靠得较近,故而存在几股流向东南的海流。如果机器统一协调地运转,样板岛可以毫无费力地逆流而上。但是,自从它开始原地旋转起来后,便毫无阻碍地被冲向南回归线去。
  了解情况后,西姆考耶舰长坦率地将事态的严重性告诉了这些勇敢的人,也就是我们称之为中立派的人。下面就是他对这些人的讲话。
  “我们已经向南漂泊了五度。或者说,当船上的机器出故障时,水手可以做好些事,但是我们在样板岛上则束手无策。我们的岛上没有配帆,不能利用风力。海流主宰着我们的命运。我们将被漂到何方?不知道。至于说马德兰湾驶出的轮船,它们在约定的地方也找不到我们。而我们正以每小时8到10英里的速度漂向太平洋的那片少有船只通过的海域!”
  这么几句话,埃塞尔·西姆考耶便讲明了这无法改变的现实。机器岛好似一块巨大的漂泊物,任由海流带着。海流向北时,它便向北漂。海流向南时,它顺流向南。可能会一直漂到南极。而那时……
  这种局面很快在居民中传开了,传遍了亿万城,也传遍两港区。人人都清楚地感觉到巨大的危险。由于这种情况,事情也就变得非常有人情味了。由于担心出现新的灾难,大家的情绪稍有些安定。大家再也不想在这场手足相残的争斗中动武了。如果仇恨延续下去,它至少会引发剧烈的武斗。渐渐地,两边的人均开始回撤;撤回到自己的区域,撤回到自己大道去,撤回到自己的住所。詹姆·坦克登与奈特·科弗利放弃了在前台的争吵。于是,在两位岛执政官的共同提议下,名流议事会做出了唯一明智的决定:鉴于当前的形势,委员会将所有权力交给了西姆考耶舰长。从今后,他是唯一的首长,拯救样板岛的任务就交给了他。
  埃塞尔·西姆考耶临危受命,毫不犹豫。他依靠朋友,以及下属对他个人的忠诚。但是在这座庞大的水上机器岛上,他能有何作为呢?样板岛面积达27平方公里,自从失去两个推进器同时运转后,已经无法驾驶了。
  既然类似事故已经令样板岛无所作为、只能任凭风浪的摆布了。为什么还不能说样板岛——当时一直被视为水上建筑史的杰作——已经被判了死刑呢?……
  这次事故并非是自然力所致。“太平洋明珠”自从建造问世后,总能成功地战胜自然界的狂风暴雨。它是人为的过失造成的。其因素有内部的冲突,亿万富豪的争权夺利,冥顽不化的执拗,以及一南一北方向相背地生拉活拽。这些愚不可及的行为造成了左舷港锅炉的爆炸。
  但是指责有什么用呢?眼下应该着手的是首先了解左舷港的损失情况。西姆考耶舰长招集下属军官与工程师们开会。马雷卡里国王也参加进来。这位帝王哲学家惊讶地发现,人类的狂热竟会造成如此的灾难!
  专门指定的委员会来到废墟旁,那儿曾经矗立着发电厂厂房和机房。蒸汽发电机因为燃烧过度发生爆炸,从而摧毁了一切,而且还造成两名机械师、六名司炉工的死亡。破坏不能说不彻底,就连发电厂也不能幸免。要知道该厂负责向半个样板岛提供电力。幸运的是,右舷区的发电机还能运转。潘西纳却这样说:
  “剩下一只眼睛也能看得见!”
  “看是看得见,”弗拉斯科兰说,“不过我们也丢了一条腿,剩下的那条腿便派不上用场了!”
  “独眼龙加瘸子,太差劲了!”
  从调查结果来看,损失是修补不起来了。再不可能制止岛身向南漂流了。因此有必要静观事态,等待样板岛摆脱这股将它带到南回归线的海流。
  再度了解损失情况后,还得检查岛体的状态。一周来的旋转如此剧烈地摇撼着岛身,难道就不会有损失?……钢板是否松动,铆钉有必要紧吗?……如果有漏水之处,用什么办法将它堵起来?……
  工程师们负责第二次检查。他们提交给西姆考耶舰长的报告多多少少还有点让人放心。有好些地方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钢板出现裂痕,钢骨也折断了。好几千颗铆钉掉落出来,还出现了裂缝。有好些舱里已经进水。但是吃水线还没有降低,金属钢板的牢固性还没受到严重地破坏。样板岛的新主人也不必为自己的财产担忧了。至于说左舷港,爆炸之后,有一码头沉没了……但是左舷港未受波及,它的堤防仍旧能起到保护船只的作用,令其免受海浪的浸袭。

  然而,上面下达了命令;立即修复一切可以修复的东西。重要的是,居民们对物资供应该问题大可放心。这让大家受够了,甚至是太过分了;由于失去了左舷港的推进器,样板岛已经不能驶向最近的陆地。这么看来,真是无药可救了!
  饥饿与饥渴问题仍旧严重……储存的东西仅够维持一个月……两个月行吗?……
  这就是西姆考耶舰长所做的统计;
  至于说水,不用担心。一座蒸馏厂虽说被爆炸摧毁了,但是另一座还能继续运转,应该能满足所有需要。
  至于生活食品,情况就不太妙了。满打满算,也不能维持两周,除非对万名居民实行严格的定量配给制。水果蔬菜除外,一切都靠外部供应……而外部供应……哪找外部供应呢?……最近的陆地距此有多远?怎样能到那儿呢?……
  随之而来只好采取令人不快的手段,西姆考耶舰长被迫实行配给制。当天晚上,这条悲哀的消息便通过电话与传字机传了出去。
  这么一来,亿万城与两港区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大家预感到还有更大的灾难在后面。由于再没有办法补充食物,那么对饥荒的恐怖——可以想象那熟悉又令人揪心的场面——是否会很快弥漫到这块地方呢?……事实上,西姆考耶舰长没有一艘轮船能派到美洲大陆去……命运就是这样要求的,最后一艘轮船三周前已经派出,运送赛勒斯·彼克塔夫、以及其他在抵御埃洛芒戈岛人入侵的战斗中阵亡烈士的遗体。毫无疑问,那种维护自尊心的问题已经令样板岛陷入尴尬之境,甚至比新赫布里底岛土著人匪帮的入侵时还恶劣。
  千真万确的是,即使是家有几十亿、即使是富得像罗思柴尔德、麦凯、阿斯特、范德比尔特、古尔德那样又能怎么样呢?金钱不能当饭吃,无法解饥防饿!……毫无疑问,这些富豪们为了保险起见,已经将财富存进新旧大陆的银行里。说不定那种日子并不远了。届时,即使花一百万,都买不到一斤肉、一块面包。
  总之,这种错误应该归咎于富翁们的荒诞争执,归咎于他们那愚蠢的争强好胜,归咎于他们对权力的欲望!他们就是罪人,坦克登与科弗利两大家族是这场灾难的始作俑者!军官、公务员、职员、商人以及全体居民都被他们害得陷入这种困境。万一众人怒火中烧,他们得小心别人的报复!人要是饿疯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的,不是吗?
  这点应该提一下;这两大家族虽说该骂,但是沃尔特·坦克登与蒂·科弗利小姐不该受到任何埋怨。没有!这对青年男女没有任何责任!他们曾经是保障两区前途的纽带,而割断这条纽带的又不是他们!
  在48小时之内,由于气候原因,无法进行观察。样板岛的位置并不是能确定下来。
  3月31日天刚亮,天空便开始放睛,浓雾很快散去。希望能在这良好的气候下测定方位。
  众人都期待着观察结果,而且十分焦急。好几百人赶来前炮台。沃尔特·坦克登也在人群中间。但是他父亲、奈特·科弗利还有那些显贵们,他们却没敢离开公馆,因为是他们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只有在家里,他们才能躲避大众的怒火。
  接近中午之前,观察员们都做好准备,以抓住太阳正炽的时候进行观测。两个六分仪,一只由马雷卡里国王拿着,另一只则在西姆考耶舰长手里,他们将仪器对准了天空。一旦测定正午太阳的高度时,立即着手进行计算,结果核对正确后,才公布结果:
  南纬29度17分
  大约2点左右,进行第二次观测,气候条件同样良好。这次测出的经度是:
  东经179度32分
  事实就是这样;自从样板岛遭受到螺旋般的运转以来,海流已经将它冲到东南方向1千英里左右的地方。
  当这个方位在海图上标注后,大家都知道了。
  最近的岛屿也有100英里的距离,叫作科克马德克群岛。那儿岩石累累,寸草不生,人烟罕至,无法获得给养。再说,也没法驶向那里。南部三百英里处,是新西兰。如果海流不是流向那儿,如何到那儿呢?西部,1500英里处,是澳大利亚。东部几千英里处,是位于南美洲的智利。在新西兰以远的地方,是荒芜的冰海极地。样板岛是否会被撞碎在这片极地上?……总有一天,航海家们将在南极发现这些死于焦虑、死于饥饿的人的遗骸!……至于说这海流,西姆考耶舰长立即着手进行仔细的研究。如果这些海流不改变方向,如果它遇不到逆流,如果在这极地附近出现了常见的暴风雨,那会出什么事呢?……
  这些消息极易引起恐慌。大家的情绪越来越不稳定,他们憎恨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憎恨亿万城中这些害人不浅的有钱人。是他们,应该对造成这种局面负责。为了防止出现暴动,马雷卡里国王必须要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西姆考耶舰长与斯图尔特上校要竭尽全力,军官们需要绝对的忠诚,而且还需要绝对掌握水兵与士兵。
  这天过去了,没发生变化。每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粮食配给制,而且仅限于基本的需要——穷人富人一视同仁。
  在这期间,了望员的工作非常专心,他们认真地观察着地平线。一旦看见船只,便立即发出信号。或许由此可能恢复业已中断的联系。很不幸,机器岛已经被冲离了航线,很少有船会经过这片南极附近的海域。那儿,在南边,人们狂乱的想象中似乎都看到了南极的场景;埃里伯斯火山与特罗尔火山的喷发照亮了整个极地!

  然而4月3至4日夜晚,机会来了。北风,几天来猛烈地刮过不停,现在忽然停了。随之而来的是一片宁静。海风突然转向东南,这种无可捉摸的气候,在春分时节屡见不鲜。
  西姆考耶舰长再度燃起了希望,样板岛只要被风向西送上百来里,逆流便能将它送到澳大利亚或新西兰。无论怎样,漂向南极海面的势头已经刹住。在澳大利大陆附近的海域里,遇到船只是非常可能的。
  天亮了,东南风已经非常强劲了,样板岛明显地感到它的影响。岛体上的高层建筑、天文台、市政府大楼、基督教教堂、天主教教堂,它们在某种种度上都成为兜风的物体。它们竟起到风帆的作用,推动着这座4亿3千2百万吨的小岛漂移。
  尽管天空上云朵漂动得很快,尽管太阳时隐时现,但是仍旧能进行有效的观察测量。
  实际上,人们两次都成功地对准了云层中的太阳。
  计算结果表明:自昨晚以来,样板岛向西北方向漂移了两度。如果说机器岛只听命于风力,那就太难让人接受了。人们得出的结论是:机器岛会被卷入某种逆流之中,而这类逆流不同与太平洋的海流。遇到流向西北方向的逆流真是幸运!自救的机会又将变得现实。可是,老天!能否快点,因为再次削减粮食配给量又已势在必行。1万多人要吃饭,能不消耗储存量吗?只是它的消耗速度太过惊人了!
  当最后一次天文观察的结果向两港区与城里通报时,大家的精神也松弛下来了。众所周知,人群的感情能从一端瞬息间发展到另一端,从绝望走向满怀希望。这便是变化。这里的居民与拥挤在大城市的那些可怜虫们还不一样。他们应该、而且也曾显得比较镇静,比较有头脑,比较有耐心。当然,如果受到饥饿的威胁,都可能会为之害怕的,不是吗?……
  整个上午,风力显示出有增强的趋势。气压计缓缓地下降。由于大海在东南方受到极大的冲击,掀起了长长的、力量巨大的海浪。以前的样板岛可以毫发无伤,现在再也顶不住这巨大的颠簸。一些住房从头到脚都抖得令人生畏,室内的东西都移了位,有点像发生了地震。由于亿万城的居民不止一次地有过类似经历,所以这种现象自然会引起大家极度的不安。
  西姆考耶舰长与他的下属始终坚持在天文台上。所有的工作都集中到那儿。建筑物受到这种震动,令他们颇为担心。他们极不情愿地承认:事态已经严重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非常明显,”西姆考耶舰长说,“样板岛的底部已经承受了太多压力……钢箱都有了裂缝……岛身已经再不坚固,无法保证……”
  “但愿上帝别希望样板岛能遇到大风暴,”马雷卡里国王补充说,“因为该岛已经没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对!现在,居民们对这片人造土地已经失去信心……他们连站都站不稳……即使是撞上岩石,或者是撞上南极的土地,也比现在好上一百倍!……害怕,每时每刻都存在,害怕样板岛裂开了,葬身于太平洋那深不可测的海底。面对这种情况,即使是意志最坚定的人,也不能继续保持乐观通达的性格。”
  一些钢箱遭到新的破坏,这已经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隔板吃不住了,钢板也翘了起来。在公园里,在蛇形河沿岸,以及在城边一些大道道的地面上,有人看到由于地面的断裂而造成了凸凹不平的形状。好些建筑物已经倾斜。如果它们倒下来,就会破坏到承受地基的下部结构!至于裂缝,已经不用再考虑去堵了!海水便会从船底下涌进来,这是肯定的。因为吃水线已经下降。在岛体的四周,无论在两个港区还是在两个炮台上,这吃水线都降低了一尺。如果再降下去,海水从中涌上岸来。由于样板岛的底部已经受到损坏,它的沉没只是时间问题了!
  这种形势,西姆考耶舰长想加以保密,因为它肯定会引起恐怖。这么做就坏了!居民们对那些罪魁祸首可能会采取相当过激的行动,因为那么多灾难都是他们造成的。他们无法像轮船上的乘客那样,靠救生艇来逃命。那些人可以跳上小船,或者自制木筏。全体船员都可以在木筏上避难,盼着海上营救,但是这里却不行!在这里木筏就是样板岛本身,而现在的它正在下沉!
  这天,西姆考耶舰长让人时时刻刻观察着吃水线的变化。样板岛在不停地下沉,钢箱中不断有海水渗入,虽说不快,但是却继续渗着,而且无法防止。
  与此同时,气候变得恶劣起来。天空一片灰白,并且呈红色与古铜色。气压计下降得很快。大气中显示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在浓密的水蒸气后,地平线变得窄小,好似仅有样板岛的海岸那么大一样。
  夜幕降临,可怕的大风刮得呼呼直响。海浪猛烈地拍打着岛身,钢箱破了,钢梁断了,岛身撕裂了。四处响起金属的断裂声。城里的街道,公园里的草坪都有断裂的危险……于是,一到天黑,亿万城便成了一座空城,全部人都挤到郊野去了。那儿没修过多的大型建筑,显得相对安全。全体居民部分散到两港区,前炮台与后炮台。

  大约9点的样子,样板岛出现了一阵震动,连底部基础都发生动摇了。为右舷港提供照明的发电厂刚刚沉入海底。四周漆黑如墨,混沌一片,天地难分。
  很快,地面又重新震动起来,这表明住房像纸牌搭成的城堡一样,开始倾覆了。用不了几小时,样板岛的水上建筑便会被夷为平地。
  “先生们,”西姆考耶舰长说,“天文台也快要倒塌了,我们不能在上面久留……去郊区吧!在那儿等待暴风雨的结束。”
  “这是飓风,”马雷卡里国王回答说。他指出,气压计这时已经降到713毫米。
  事实上,飓风的运动能量之大,就似强力电容器一样,能将机器岛卷了进去。一大片海水被飓风卷起来,形成旋转着的暴风雨。暴风雨围着一根几乎垂直的风柱转动着,由西向东,从南部海区,朝着南半球翻滚而去。飓风能瞬息间造成许多灾难。要想摆脱出来,只有到飓风风力相对较弱的中心去,最少应去风柱的右边,即“温和的半圆弧”。那儿的海浪已经减弱。但是没有推进器,不可能再操纵岛体了。这一次,既不是人为的犯蠢,也不是两个岛执政官的执拗,而是可怕的自然现象将毁灭样板岛。
  马雷卡里国王、西姆考耶舰长、斯图尔特上校、塞巴斯蒂安·佐尔诺及他的伙伴们、天文学家与军官们,他们由于在天文台上安全受到威胁,所以只好弃台而去。太及时了,他们才走了200步,高塔便塌了下来,发出可怕的断裂声。高塔洞穿了广场的地面,沉入了海底的深渊。
  转瞬之间,整个建筑物仅剩一片废墟。
  这时,“四重奏”想赶回第1大道,跑回娱乐城。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要抢出放在那儿的乐器。娱乐城仍旧矗立着,他们跑进去,冲进房间,抱起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便跑到公园。他们在那儿避难。
  那儿,聚集着两城区的好几千人。坦克登与科弗利家族都在场。身处黑暗之中,对他们来说,或许是一种幸事。谁也看不见谁,谁也认不出谁!
  然而,沃尔特则很幸运地找到了蒂·科弗利小姐。一旦出现灭顶之灾,他将竭力将她救出……届时,他将带着她,攀住某种漂浮物……
  年青姑娘已经猜出那青年人就在身边,不禁叫了出声:
  “哦,沃尔特!……”
  “蒂……亲爱的蒂……我在这儿!……我再也不离开你了……”
  至于巴黎人,他们不愿意分开……他们相互紧紧挤在一起。弗拉斯科兰仍旧头脑清醒。伊韦尔奈则紧张得要死。潘西纳虽说已经逆来顺受,但仍是连连嘲讽。塞巴斯蒂安·佐尔诺则不停地与阿塔纳兹·多雷米唠叼着。后者决定与自己的同胞们在一起。“我事先早就讲过,”阿塔纳兹·多雷米说,“这事最终没好结果!……我事先早就讲过了!”
  “短调颤音太多啦
  ①,老兄!”“殿下”高声地说,“总是你那套忏悔颂!”
  半夜时分,飓风再度掀起疯狂。聚集在一起的旋风掀起巨大的海浪,向样板岛扑来。这场风浪将会把样板岛带到哪儿呢?……它是否会触礁碎裂……会在茫茫大洋之中解体吗?
  现在,岛身伤痕累累,千疮百孔。各个接合部位全都开裂了。高层建筑、圣·玛丽亚教堂、基督教教堂、市政厅大厦,全部塌陷,落入那巨大的洞窟之中。海水便是从这些巨窟中涌了出来,喷起高高的水柱。宏伟的建筑消失了,仅剩下一些残余。多少财富,多少珠宝、名画、雕塑永远化为乌有!如果居民们还能看到第二天的日出,如果他们还没有同样板岛一道被海水吞没,那么天亮时,他们再也看不到这座超凡绝伦的亿万城了。
  事实上,公园与郊外的地表虽然没有出现变化,但是海水已经开始浸蚀进来。吃水线再度下落。机器岛的岛平面已经与水平面一样齐了。飓风掀起
  ①音乐用语,用于忧伤乐曲中。此处是指悲观的语言。涛天巨浪,向它扑来。
  再无遮俺之所,再也无处可藏。前炮台,正对着风口,既不能挡涛涛巨浪,也不能封住呼啸的狂风。钢箱崩裂了,纷纷解体,扎扎的断裂声可能连霹雳声都被掩没了。
  大约在凌晨三点,公园沿着蛇形河的河床,被撕裂开来。从这道长达2公里的裂口中,涌出大量的海水。应该尽快逃命,全城居民都向郊外四散跑去。一些人跑向港口,另一些人逃向炮台。好些家庭被冲散了,母亲找不到孩子。而这时,浪涛像巨大的海啸一般,冲向样板岛的岛面。
  沃尔特·坦克登一步不离蒂小姐,想将她带离右舷。她已经没力气跟他走了,他扶着几乎动弹不得的她,抱起她。就这样,他穿行在惊恐声不断的人群中,行走在这可怕的黑暗之中。
  凌晨五点,东部又传来金属的撕裂声。
  有块大约半平方英里的岛体被肢解下来……
  是右舷港,港口的工厂、机器、商店全都葬身海底……岛体完全崩裂……钢箱散开了,其中一些承受不住重荷,消失在大海的深渊。
  “公司先垮,样板岛后垮!”潘西纳说大声说。
  这是对局势的总结。
  现在,神奇的样板岛仅剩下些漂泊物了,好似一颗爆裂的慧星迸散出的碎块。它们当然不是在空中漂泊,而是在海面,在广垠的太平洋海面上。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城风云
作者:佚名
章节:43 人气:0
摘要:基思-兰德里在前线服役二十五年之后踏上了归途,他驾驶着他的萨伯900型轿车①,从宾夕法尼亚大街转入宪法大街一直往西,沿着草地广场②朝弗吉尼亚方向行驶,开过了波托马克河上的罗斯福大桥。他从汽车的后视镜中瞥见了林肯纪念堂,向它挥了挥手,然后顺着66号国道继续往西开,离开了首都华盛顿。 [点击阅读]
小老鼠斯图亚特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向北,再向北,直到永远——译者序“我希望从现在起一直向北走,直到生命的结束。”“一个人在路上也可能遇到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修理工说。“是的,我知道,”斯图亚特回答。——《小老鼠斯图亚特》不管朝什么方向走行路,只要是你自己想要的方向,就该一直走下去,直到生命的结束。斯图亚特是这样想的,怀特是这样想的。我也是。不过,行路可能是枯燥的,艰难的,甚至是危险的。但行路也是有趣的,有意义的。 [点击阅读]
小逻辑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0
摘要:为了适应我的哲学讲演的听众对一种教本的需要起见,我愿意让这个对于哲学全部轮廓的提纲,比我原来所预计的更早一些出版问世。本书因限于纲要的性质,不仅未能依照理念的内容予以详尽发挥,而且又特别紧缩了关于理念的系统推演的发挥。而系统的推演必定包皮含有我们在别的科学里所了解的证明,而且这种证明是一个够得上称为科学的哲学所必不可缺少的。 [点击阅读]
小酒店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卢贡——马卡尔家族》应当是由20部小说组成。1896年此套系列小说的总体计划业已确定,我极其严格地遵守了这一计划。到了该写《小酒店》的时候,我亦如写作其他几部小说一样①完成了创作;按既定的方案,我丝毫也未停顿。这件事也赋予我力量,因为我正向确定的目标迈进。①《小酒店》是《卢贡——马卡尔家族》系列小说的第七部。前六部小说在此之前均已如期发表。 [点击阅读]
小银和我
作者:佚名
章节:142 人气:0
摘要:——和希梅内斯的《小银和我》严文井许多年以前,在西班牙某一个小乡村里,有一头小毛驴,名叫小银。它像个小男孩,天真、好奇而又调皮。它喜欢美,甚至还会唱几支简短的咏叹调。它有自己的语言,足以充分表达它的喜悦、欢乐、沮丧或者失望。有一天,它悄悄咽了气。世界上从此缺少了它的声音,好像它从来就没有出生过一样。这件事说起来真有些叫人忧伤,因此西班牙诗人希梅内斯为它写了一百多首诗。每首都在哭泣,每首又都在微笑。 [点击阅读]
少女的港湾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0
摘要:这是在盛大的入学典礼结束后不久的某一天。学生们从四面八方的走廊上涌向钟声响彻的校园里。奔跑着嬉戏作乐的声音;在樱花树下的长凳上阅读某本小书的人;玩着捉迷藏游戏的快活人群;漫无目的地并肩散步的人们。新入校的一年级学生们热热闹闹地从下面的运动场走了上来。看样子是刚上完了体操课,她们全都脱掉了外衣,小脸蛋儿红通通的。高年级学生们俨然一副遴选美丽花朵的眼神,埋伏在树木的浓荫下,或是走廊的转弯处。 [点击阅读]
尼罗河上的惨案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0
摘要:第一章(1)“林内特·里奇维!”“就是她!”伯纳比先生说。这位先生是“三王冠”旅馆的老板。他用手肘推推他的同伴。这两个人乡巴佬似的睁大眼睛盯着,嘴巴微微张开。一辆深红色的劳斯莱斯停在邮局门口。一个女孩跳下汽车,她没戴帽子,穿一件看起来很普通(只是看起来)的上衣。 [点击阅读]
尼罗河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42 人气:0
摘要:01“林娜·黎吉薇”“这就是她!”三冠地主波纳比先生说道。他以肘轻轻触了同伴一下。两人同时睁大圆眼,微张嘴唇,看着眼前的景象。一辆巨型的猩红色罗斯·罗伊司恰恰停在当地邮局的正门口。车里跳出一位少女,她没有戴帽,身着一件式样简单大方的罩袍;发色金黄,个性坦率而专断;是美而敦—下渥德地区罕见的俏丽女郎。迈着快捷而令人生畏的步伐,她走进邮局。“这就是她!”波纳比先生又说了一遍。 [点击阅读]
巴斯克维尔的猎犬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歇洛克·福尔摩斯先生坐在桌旁早餐,他除了时常彻夜不眠之外,早晨总是起得很晚的。我站在壁炉前的小地毯上,拿起了昨晚那位客人遗忘的手杖。这是一根很精致而又沉重的手杖,顶端有个疙疸;这种木料产于槟榔屿,名叫槟榔子木。紧挨顶端的下面是一圈很宽的银箍,宽度约有一英寸。上刻“送给皇家外科医学院学士杰姆士·摩梯末,C.C.H.的朋友们赠”,还刻有“一八八四年”。 [点击阅读]
巴黎圣母院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0
摘要: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l802~1885)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浪漫主义学运动的领袖。他的一生几乎跨越整个19世纪,他的文学生涯达60年之久,创作力经久不衰。他的浪漫主义小说精彩动人,雄浑有力,对读者具有永久的魅力。【身世】雨果1802年生于法国南部的贝尚松城。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