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三卷好色之徒 第02节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这里有一段特别的情节,使格里戈里受到极大的震撼,把他以前的一个不痛快的、讨厌的疑心完全证实了。这个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痖是一个身材异常短小的女人,象我们小城里许多进香老妇人在她死后感叹回忆时所说的那样:是个“三寸丁”。她二十岁,脸庞健康、宽阔而红润,却带着一副白痴相。眼神驯顺,却呆板而叫人不愉快。她一辈子无分冬夏永远赤脚走路,穿着一件麻衬衫。一头黑发特别浓厚,蜷曲得象绵羊毛,覆在头上好象一顶大帽子。此外,她的头发永远粘满泥土和脏东西,粘着树叶、草棍木屑之类,因为她永远就地睡在烂泥里,她的父亲是个没家没业又长年害病的小市民伊里亚,他拼命喝酒,多年寄住在一些有钱的主人家(也是小市民)充当佣工一类的角色。丽萨维塔的母亲早已去世。病不离身以致性格变坏的伊里亚,每逢丽萨维塔回家,就惨无人道地毒打她。但是她不大回家,因为她靠全城的人活着,他们把她看作疯狂的、上帝的人。伊里亚的主人们,伊里亚自己,甚至还有许多城里的善心人,特别是男女商人,屡次想给丽萨维塔穿点衣裳,要她比单穿件衬衫体面些,到冬天往往有人给她穿一件皮袄,给她在脚上套一双皮靴,她照例毫不抗拒地让人家替她穿上;但是她一定很快走到什么地方去,多半是在教堂的门廊上,脱下一切舍给她的东西——头巾呀,裙子呀,皮袄和皮靴呀,——留在当地,照旧光着脚,单穿着一件衬衫,径自走开了。有一次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我们省里一位新省长亲自来视察我们的小城,看见了丽萨维塔,使他在好心情中感到老大的不痛快,虽然听了人家报告,明白她是“癫狂人”,还是指出,一个年轻的姑娘穿了衬衫游荡,有伤观瞻,所以以后不应再有这种情形。但是省长一走,丽萨维塔还是老样子。后来她的父亲死了,她作为一个孤女,更得到城里信神的人们的怜惜。实际上大家甚至好象都很爱她,连男孩子们也不逗弄她,不给她气受,而我们那班男孩子,尤其是上学的,本来是最好恶作剧的人。她到不认识的人家去,谁也不赶她,相反地,竭力和气待她,还给她几个钱。有人给她钱,她收了下来,立刻拿去放进了某个教堂的或者监狱的捐献箱。在市场上有人给她面包皮卷或甜点心,她一定拿去送给路上首先遇到的孩子,有时竟会拦住某一位极有钱的太太,把它送给她;而太太们甚至会高兴地接受。她自己却只是用黑面包皮就水糊口。她有时走进一家阔气的铺子里去坐下来,尽管铺子里放着贵重的货物,还有银钱,主人们却从来不防她,知道哪怕当她面前把几千卢布掏出来,忘在那里,她也决不会取其中一个戈比的。她不大进教堂;却睡在教堂的门廊上,或是跳过篱笆(我们这里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篱笆当围墙用),到某家的菜园里去睡。她大概每星期回家一次,就是说到她去世的父亲所寄住的主人们家里去,但是到了冬天就每天去,却只是夜里去,不是在穿堂里,就是在牛圈里过夜。人们对于她能受得住这样的生活大为惊奇,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她身材虽小,体格却结实非常。有些老爷们甚至断定她做这一切只是由于骄傲,然而好象不见得:她连什么话也不会说,偶尔只是动一动舌头,吼叫一两声,——这怎么还能谈得到骄傲呢?后来出了下面的一件事情(这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在一个九月间明亮而且温和的夜里,圆圆的月亮照耀着,在我们这里看来已经算很晚了,一群喝得醉醺醺的寻欢作乐的老爷们,一共有五六个好汉,从俱乐部出来,抄小路回家。胡同两面全是篱笆,里面连绵不绝尽是各家宅旁的菜园;这胡同通一个小桥,桥下是一条发臭的长沟,我们这里有时把它叫做小河。他们这一群人在篱笆旁边看见了睡在荨麻和牛蒡草上的丽萨维塔。喝醉了酒的老爷们站在她的前面,嘻嘻哈哈地笑着,开始用一切说得出口的下流话开玩笑。有一位年青老爷心血来潮,突然就一个不可想象的题目提出了个十分怪诞的问题:“能不能有谁把这样一只野兽当作女人,并且现在就对她如此这般……”大家带着骄傲的厌恶心,肯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是恰巧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也在这群人里面,他顿时跳出来,说可以把她当作女人,而且很可以,甚至还别有风味等等。说实话他在那时候就已经带着十二分做作的样子,抢着充当小丑的角色,爱跳出来引老爷们一笑,外表上自然是平等的,但其实在他们面前却完全是个十足的下贱人。这正是在他从莫斯科接到了他的第一位夫人阿杰莱达-伊凡诺芙娜死耗的时候,这时他却不顾帽子上带着黑纱,仍一味狂嫖滥饮,城里有些人,甚至是最荒唐的人都对他瞧不入眼。这伙人对于他的出乎意料的说法自然哈哈地笑了起来;其中一个人甚至开始鼓动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但是其余的人都更加不以为然,尽管仍过分地一味嬉笑作乐。最后大家终于各自走散了。以后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起誓说他当时也和大家一样地回家了;也许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人确切知道,而且也永远不会知道的。但是过了五六个月,全城的人都发自真心而且异常愤怒地谈论起丽萨维塔怀了孕,大家全在探询,追查:谁犯的罪?是谁凌辱她的?当时忽然全城散布着可怕的传闻,说凌辱她的就是这个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这传闻从哪里来的呢?在夜游的那伙老爷们里面,当时还留在本城的恰巧只剩一个人了,这个人还是位年轻可敬的五等文官,有家庭和几个已成年的女儿,即使确有其事,也决不会去张扬的;其余参与的人一共有五个,当时都走散了。但是传闻一直肯定是费多尔-巴夫洛维奇,而且还继续钉着他。自然他对于这事也根本不大在意:他连反驳那些商人或小市民们都感到不屑。他当时很骄傲,只在自己交往的一般官员和贵族的圈子里才讲话,并且很得他们的欢心。就在这时候,格里戈里却不惜一切地在努力维护自己的主人,不但为他辩护,反驳一切流言蜚语,还为他跟人相骂和争吵,竟使许多人都不再信这谣言。“她这下贱女人,是自己不好,”他肯定地说,而凌辱她的不是别人,一定是“螺钉卡尔伯”,——叫这个名字的是一个当时全城无人不知的可怕的罪犯,从省城监狱里逃出来秘密住在我们城里的。这个猜测好象是很合情理的,大家都记起了卡尔伯,突然记起他来,因为他恰巧在去年初秋的那几个夜里在城里游荡,还抢劫了三个人。但是这件事情和所有这些议论不但没有使大家对这可怜的疯女人减少同情,大家反而更加保护她、关心她了。一个富裕的寡妇,女商人康德拉奇耶娃甚至安排好一切,到四月底就把丽萨维塔领到自己家里,想不放她出去,一直到分娩后为止。有人小心地看着她,然而结果是不管怎样小心,丽萨维塔在最后一天的晚上,还是突然偷偷地离开了康德拉奇耶娃家,出现在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的花园里。她怀着孕,怎么能爬过花园的坚厚的高墙,始终是个谜。有些人认为准是有人把她“抬过去”的,另一些人却说是什么精灵“抬过去”的。但最可能的还是:这一切的发生虽然显得奇妙,却极自然,丽萨维塔本来会爬别人家菜园的篱笆,到里面去住宿,这次准又设法爬上了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的围墙,尽管有孕在身,却不顾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冒险跳进了园子。格里戈里连忙跑去找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叫她到丽萨维塔那里去帮忙,自己又跑出去找一个当产婆的小市民,这个女人恰巧住得很近。婴孩得救了,但是丽萨维塔到黎明时就咽了气。格里戈里把婴孩抱到屋里,让她妻子坐下,把婴孩搁在她膝上,直接放在她的怀里:“孤儿是上帝的孩子,谁都应该爱他,咱们更加不用说了。咱们死去的孩子把他送给我们,他是魔鬼的儿子和圣女生的。你喂着他吧,以后不要再哭了。”于是玛尔法-伊格纳奇耶芙娜抚养起这个婴孩来了。他受了洗礼,起名巴维尔,至于父名,大家竟不约而同地叫他费多罗维奇。费多尔-巴夫洛维奇丝毫也不加反对,甚至觉得这一切很有意思,尽管继续竭力否认各种谣言。城里对于他收留弃儿一事很满意。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后来还给这个弃儿起了姓:叫斯麦尔佳科夫,是按他母亲的混名丽萨维塔-斯麦尔佳莎娅起的。这个斯麦尔佳科夫长大后就成了费多尔-巴夫洛维奇的第二个仆人,在我们的故事开头时同老人格里戈里和老妇人玛尔法一块儿住在厢房里。他还充当着厨子。本应该专门把他介绍几句,但是为这种寻常的仆人来耗费读者的精神,我觉得未免不好意思,因此现在我就转到我的故事的正文上去,不过在事件进一步发展下去时,自然而然还会再讲到斯麦尔佳科夫的
或许您还会喜欢:
暮光之城2:新月
作者:佚名
章节:25 人气:2
摘要:我百分之九十九点九地确定我是在做梦。我之所以如此确信的理由是:第一,我正站在一束明亮的阳光下——那种令人目眩的,明净的太阳从未照耀在我的新家乡——华盛顿州的福克斯镇上,这里常年笼罩在如烟似雾的绵绵细雨之中;第二,我正注视着玛丽祖母,奶奶至今去世已经有六年多了,因此,这一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我是在做梦。奶奶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她的脸庞还是我记忆中的模样。 [点击阅读]
气球上的五星期
作者:佚名
章节:44 人气:2
摘要:气球上的五星期--第一章第一章演讲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介绍弗格森-弗格森博士——“Excelsior”——博士的风貌——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旅行者俱乐部”的晚宴——不失时机的频频祝酒1862年1月14日,滑铁卢广场13号,轮敦皇家地理学会的一次会议上,听众如云。学会主席弗朗西斯-M××爵士在向他可敬的同行们作一场重要的学术报告。他的话常常被阵阵掌声打断。 [点击阅读]
海伯利安的陨落
作者:佚名
章节:76 人气:2
摘要:序章乌黑发亮的太空飞船的了望台上,霸主领事端坐在施坦威钢琴前,弹奏着拉赫马尼诺夫的《升C小调前奏曲》,虽然钢琴已是一件古董,却保存得完好如初。此时,舱下沼泽中,巨大的绿色蜥蜴状生物蠕动着,咆哮着。北方正酝酿着一场雷暴。长满巨大裸子植物的森林在乌青的黑云下现出黑色影像,而层积云就像万米高塔直插入狂暴天穹。闪电在地平线上肆虐。 [点击阅读]
涨潮时节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2
摘要:每个俱乐部都有个烦人的家伙,“加冕俱乐部”也不例外。尽管外面正有敌机来袭击,俱乐部里的气氛却一如既往。曾经远渡重洋到过印度的波特少校扯扯手上的报纸,清清喉咙。大家都赶快躲开他的眼光,可是没有用。“《泰晤士报》上登了戈登-柯罗穗的讣闻,”他说,“当然说得很含蓄——‘十月五日死于空袭’。连地址都没写。老实说吧,那地方就在寒舍转角,坎普顿山丘上那些大宅子之一。 [点击阅读]
爱弥儿
作者:佚名
章节:47 人气:2
摘要:我们身患一种可以治好的病;我们生来是向善的,如果我们愿意改正,我们就得到自然的帮助。塞涅卡:《忿怒》第十一章第十三节。※※※这本集子中的感想和看法,是没有什么次序的,而且差不多是不连贯的,它开始是为了使一位善于思考的贤良的母亲看了高兴而写的。 [点击阅读]
牙医谋杀案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吃早饭的时候,莫利先生的心情绝称不上极佳。他抱怨熏肉的味道不好,不明白咖啡为什么非要给弄得象泥浆似的,而他对面包的评价是每一片都比上一片更难以下咽。莫利先生个头不高,却有一副给人决断感的颚和好斗感的下巴。他姐姐身材高大,颇有女手榴弹兵的气度,她料理着他的生活。她若有所思地看着弟弟,问他洗澡水是不是又该冷了。莫利先生勉强回答了一声没冷。 [点击阅读]
牛虻
作者:佚名
章节:38 人气:2
摘要:六月里一个炎热的傍晚,所有的窗户都敞开着,大学生亚瑟·勃尔顿正在比萨神学院的图书馆里翻查一大迭讲道稿。院长蒙太尼里神甫慈爱地注视着他。亚瑟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英国富商勃尔顿家中,名义上他是勃尔顿与后妻所生,但实则是后妻与蒙太尼里的私生子。亚瑟从小在家里受异母兄嫂的歧视,又看到母亲受他们的折磨和侮辱,精神上很不愉快,却始终不知道事情的真相。 [点击阅读]
生的定义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2
摘要:我现在正准备在世田谷市民大学讲演的讲演稿。主办单位指定的讲演内容是这样的:希望我把三年前在小樽召开的全北海道残疾儿童福利大会上讲的话继续讲下去。上次大会的讲演记录,业已以“为了和不可能‘亲切’相待的人斗争下去”为题出版发行了。于是我就把该文章重新读了一遍,考虑如何接着往下讲。(该文载《核之大火与“人的”呼声》一书,岩波书店出版。 [点击阅读]
看不见的城市
作者:佚名
章节:18 人气:2
摘要:第一章马可·波罗描述他旅途上经过的城市的时候,忽必烈汗不一定完全相信他的每一句话,但是鞑靼皇帝听取这个威尼斯青年的报告,的确比听别些使者或考察员的报告更专心而且更有兴趣。在帝王的生活中,征服别人的土地而使版图不断扩大,除了带来骄傲之外,跟着又会感觉寂寞而又松弛,因为觉悟到不久便会放弃认识和了解新领土的念头。 [点击阅读]
睡美人
作者:佚名
章节:10 人气:2
摘要:客栈的女人叮嘱江口老人说:请不要恶作剧,也不要把手指伸进昏睡的姑娘嘴里。看起来,这里称不上是一家旅馆。二楼大概只有两间客房,一间是江口和女人正在说话的八铺席宽的房间,以及贴邻的一间。狭窄的楼下,似乎没有客厅。这里没有挂出客栈的招牌。再说,这家的秘密恐怕也打不出这种招牌来吧。房子里静悄悄的。此刻,除了这个在上了锁的门前迎接江口老人之后还在说话的女人以外,别无其他人。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