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卡拉马佐夫兄弟 - 第三卷错判的案子 第07节历史的观察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医生的鉴定竭力向我们证明,被告脑子错乱,是一个狂人。我以为他的脑子是健全的,但是这样更坏,因为假使脑筋果真错乱,也许还要聪明些。至于说他是狂人,我还可以同意,但是只限于一点——医生鉴定时指明的一点,那就是被告对于这三千卢布的看法,把它认作父亲没有付清给他的款子。不过也许还可以找到一种比说他有疯狂的倾向更接近事实的看法,以解释被告对于这笔钱为什么总是露出疯狂的态度。我十分赞成那位青年医生主张被告现在拥有、而且以前也拥有完全正常的智力,只是处于激动愤慨之中的意见。原因是被告时常表现狂怒,起因并不在于三千卢布,并不在于这笔款子的本身,却在于其中有引起他的愤怒的特殊原因。这原因就是嫉妒!”
  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说到这里,广泛地描绘了被告对格鲁申卡所产生的那种不幸的热恋。他首先说起被告到这“年轻的女士”家里去“揍她”,——据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解释,这用的是被告自己的说法,——“然而不但没有动手,反而拜倒在她的脚下了,——这就是爱情的开端。恰恰这时,被告的老父亲看上了那位女士,这是一个奇怪的、注定的巧合,因为虽然以前两人都认识而且也常见这位女士,却偏在这时两颗心才忽然同时燃烧起来。同时燃烧起完全抑止不住的、卡拉马佐夫式的热情来。现在我们再看她自己供认的话。她说:‘我同时取笑他们两人。’是呀,她也忽然想同时取笑起他们两人来;以前并没有想,这时却忽然心血来潮起了这个念头,——结果是两人都被她征服了。那一向视财如命的老人,这时立刻预备下三千卢布,只求她到他家里来一趟,不久以后,甚至更进一步,只要她肯做他的正式妻子,就情愿把他的名誉和他的全部财产都呈献在她的脚下,并把这当作无上幸福。对于这层,我们有确实的证据。至于说到被告,他的悲剧是明显的,完全摆在我们面前。但这位年轻女士正是要这样‘耍着玩儿’。这位迷人精甚至不肯给不幸的青年人一点点希望,因为那希望,最后的希望,是直到他跪在他的折磨者的脚下,朝她伸出那双杀死父亲兼情敌的血手来的最后时刻才得到的:他就在这情形下被捕了。‘让我,让我也同他一块儿流放去吧,是我把他弄到这个地步的,我是最大的罪人!’这就是这个女人在他被捕时怀着真心的悔恨自己喊出来的话。我已经提过的天才青年拉基金先生着手描写这个案件时,曾用简单扼要的几句话形容了这个女主人公的性格:‘早年的失望,早年的受骗和堕落,引诱她的未婚夫的变心和遗弃,再加上贫穷,遭到诚实家庭的咒骂,最后受一个她直到现在仍把他看作恩人的富翁的保护,这一切使一个也许曾含有许多优点的少女的心里,过早地就积蓄起了愤怒,养成了贪钱财而好计算的性格,养成了好嘲笑和对于社会复仇的性格。’听了这样的性格分析之后,就可以明白她能单单为了游戏,为了恶作剧而同时取笑两个人。被告在这一个月内,除了毫无指望的爱情,道德上的堕落,对未婚妻的变心,侵吞人家托付给他的钱财之外,还由于不断地嫉妒,而且还是对自己父亲吃醋,几乎已达到了暴怒和疯狂的地步!特别是那个发痴的老头子竟蛊惑勾引起他的意中人来,——而且用的就是那三千卢布,就是被告认为是母亲遗留下来,他责备父亲扣留不给的那笔款子。是的,我同意,这是难于忍受的!这是甚至会激得人发狂的。问题不在金钱,而在于别人就用这笔钱,那样下流无耻地打破了他的幸福!”

  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接着进而分析被告心里怎样渐渐产生了杀父的念头,并据事实来加以层层剖析。
  “起初我们只是在酒店里叫嚷,嚷了整整一个月。哎,我们是爱生活在人们中间的,并且喜欢把一切事情,甚至是最恶毒可怕的念头向人家和盘托出,我们爱跟别人推心置腹,而且不知为什么,立刻就要求别人对我们马上报以完全的同情,关心我们所焦虑和担心的一切,随声附和我们,毫不违拗我们的性子。不然,我们就要勃然大怒,把整个酒店都掀翻。”这里,接着就讲了讲关于斯涅吉辽夫上尉的故事。“在这个月看见过被告,听见过他说话的人终于感到这里面也许已不仅仅是对于父亲的叫嚷和威吓了,看他那疯狂的样子,威胁也许真会变成事实。”这时检察官描写了修道院里那次家庭聚会,和阿辽沙的谈话,还有被告饭后闯进父亲家里动武的那一幕丑剧。“我不想强言断定,”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继续说,“被告在演出这幕丑剧之前,就已经周密而有意识地决定把父亲杀死了事。但是这念头已经有好几次横梗在他的心头,他曾经详细地审察过,这我们有事实、证人和他自己的供词为证。说实话,诸位陪审员,”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补充说,“我甚至在今天以前还犹豫不定被告是否确实完全有意识地蓄谋犯了指控他的罪名。我深信他的心里已多次想见未来这个不幸的时刻,但只是想见,只是心里想到了这种可能性,还没有决定实行的日期和在什么情况下实行。然而,我只是在今天以前,在维尔霍夫采娃小姐今天向法庭呈出那张决定性的文件之前,才一直犹豫不定。诸位,你们亲耳听见了她的喊声:‘这是计划,这是谋杀的计划!’这就是她对于这位不幸的被告那封不幸的醉后来信所下的定义。真的,这封信也确实具有计划和预谋的含义。它是在犯罪前两天写下的,因此我们现在确切地知道,在实行这个可怕的谋划前的两昼夜前,被告曾罚神赌咒地宣称,假使他明天弄不到钱,就要把父亲杀死,抢走他枕头底下的钱,‘装在系着红绸带的信封里’,‘只要伊凡离开了这里’。你们注意:‘只要伊凡离开了这里’,由此可见,一切都已谋划好,一切情况都已考虑到,而且果然,以后也都照所写的实行了!预谋和经过深思熟虑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犯罪的目的就是为了谋财,这是坦率宣告,形诸文字,而且签字署名的。被告并没有否认他的签字。有人会说:这是他在醉后写的。但是这一点丝毫不能减轻问题的严重性,却反而更显得重要,因为他在醉后写了清醒时所谋划的一切。清醒时没有谋划,就不会在醉后写出来。也许有人会说,他何必在酒店里把他的计划信口乱说出来呢?一个人如果预谋干这种事,一定会秘而不宣,放在心里的。这话不错,但他叫嚷的时候是还没有计划和预谋好,只有一个愿望摆在那儿,还只是形成了一个意向。以后他就叫嚷得少些了。在写这封信的那个晚上,他在‘京都’酒店里喝得烂醉,一反往常地沉默不言,不打弹子,坐在一旁,不同人说话,只把此地商家的一个伙计从座位上赶了开去,但这几乎是无意识的,出于好吵嘴的习惯,他一进酒店就不可能不吵嘴。不错,在下最后的决心的时候,被告的脑子里应该会产生一个顾虑,就是他在城里预先叫嚷得太多了,在他实行计划以后,很可能会成为他受到揭发和指控的佐证。但是有什么办法?公开宣扬的傻事已经做了,就没法收回,再说,他以前曾靠运气混了过去,现在也可能混过去。诸位,我们是相信我们的照命星宿的!我应该承认,他做了许多事情,企图逃避那不幸的时刻,他尽了很大的力量来避免造成流血局面。‘我明天要去向所有的人告借三千卢布,’他曾用他那种别致的言语写道,‘如果借不到钱,只好流血。’这也是在喝醉的时候写的,同样也是在清醒的时候照计施行了!”

  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说到这里,开始详细描述米卡怎样努力弄钱,以图避免犯罪。他讲出他在萨姆索诺夫家里的行动和去找猎狗的那次旅行,一切全有文件为证。“他挨饥受累,饱受嘲笑,还卖掉了钟来支付这趟外出的用费。(但据说身上还带着一千五百卢布,——据说!)最后,怀着留在城里的意中人可能乘他不在那里时跑到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家里去的担心嫉妒,终于回到城里来了。谢天谢地!她竟没有到费多尔-巴夫洛维奇家去。他亲自送她到她的保护人萨姆索诺夫那里。(奇怪的是他对萨姆索诺夫并不嫉妒,这是这件案子里十分突出的心理特点!)接着他就跑到‘后门’的监视岗哨上去。到了那里,才知道斯麦尔佳科夫发了羊癫疯,另一个仆人也生了病。时机正好,‘暗号’又已经掌握在他手里,——这是多么引诱人呀!然而他到底还在那里抵抗。他到受大家尊敬的、此地的临时住户霍赫拉柯娃夫人那里去。这位太太早就对他的命运发生同情,向他提出一个极有益的劝告,就是戒除酗酒的习惯,放弃胡闹的爱情,不再到酒店里闲坐,白白浪费青春的精力,而动身到西伯利亚找金矿去:‘那是您那旺盛的精力,您渴望奇遇的浪漫性格的一条出路’。”接着在描述了谈话的结局和被告忽然得知格鲁申卡并没有在萨姆索诺夫家里时的情景,又描述了这个满腹醋意、被神经过敏所折磨的不幸的人一想到她居然欺骗他,现在已经到了费多尔-巴夫洛维奇那里时,怎样顿时期得发狂之后,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又请大家注意一个偶然情况所起的致命影响:如果女仆当时来得及对他说,他的爱人正在莫克洛叶,和‘以前的’、‘无可争议的’那一位在一起,那就什么事情也不会有了。但是她竟吓得愣住了,开始发誓赌咒,被告当时不杀死她,只是因为他正急如星火地要去追他的负心的女人。不过请注意:他无论怎样气忿,到底还把一个铜杵抄在手里。为什么偏偏要抄这个铜杵,为什么不拿别的什么凶器呢?假如我们已整整一个月经常默想到这幅图画,心里已有所准备,那么我们只要看见有什么象凶器的东西在眼前闪过,就一定会马上抓起来当凶器使用的。至于哪一类东西可以当凶器用,我们已经设想了整整一个月了。正因这样所以才这么一刹那间就毫不犹豫看出它可以当作凶器!所以他在拿起这个倒楣的铜杵时,毕竟并不是无意识的,并不是随便拿的。于是,他到了父亲的花园里,——时机正巧,在深沉的夜中,没有一个证人,只有黑暗和嫉妒。他疑心她在这里,正在他的情敌的怀抱里,也许这时候还在笑他,这使他喘不过气来。何况这已不仅是疑惑,——现在还有什么疑惑,欺骗是明白而且显然的事:她就在这里,就在这间有灯光的屋子里,就在他的屏风后面,——这时候人们想让我们相信:这个不幸的人踮着脚走近窗旁,恭敬地朝里面窥看,善良地低声下气,懂事地走开,连忙远离这是非之地,不使危险而不道德的事情发生。但是我们知道被告的性格,而且根据种种事实,了解他正处在什么心理状态,最主要的是他已经知道那立刻可以叫开门进去的暗号!”说到“暗号”一层,伊波利特-基里洛维奇暂时搁下他对被告的指控,认为必须就斯麦尔佳科夫的事情做一个详细说明,把关于斯麦尔佳科夫有杀人嫌疑的一段插曲完全分析透辟,以便彻底撇开这种想法。他说得十分详尽,因此大家都明白,尽管他口头表示那种猜想不置一驳,但毕竟还是认为它十分重要

或许您还会喜欢:
银湖宝藏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六月天,中午时分,“小鲨鱼”号——最大的客货两用轮船中的一艘,正以它那强有力的桨轮拍打着江上的潮水。它清早就离开了小石城,现在即将抵达路易士堡。从外表看,这艘轮船同在德国河流中常见到的轮船很不相同。下部结构,仿佛是一艘大而低矮的艇。由于北美江河上有许多浅滩,这种结构可以避免一些事故。小艇上面,仿佛是一幢三层的楼房。甲板底下,安装着锅炉和汽轮机,堆放着煤和货物。 [点击阅读]
镜中恶魔
作者:佚名
章节:12 人气:0
摘要:我们的心仍旧战栗1987年我到德国后曾在柏林生活了三年。当时柏林还是一座有一堵“移动的”墙的城市。有些日子这堵墙就立在街的尽头,而在另一些日子它又不在那里了。我深信:那墙由生活在不毛之地的动物驮在背上游走。兔子和乌鸦,这些被射杀的动物就像枪管一样令我感到恐惧。墙消失了,被射杀的动物逃到乡下去了。可能它们逃亡时心也怦怦地跳,就像此前许多遭追杀者那样。当时正值严冬,墙的后方一片荒凉犹如不毛之地。 [点击阅读]
阴谋与爱情
作者:佚名
章节:15 人气:0
摘要:第一场乐师家里的一房间。米勒正从圈椅里站起来,把大提琴靠在一旁。米勒太太坐在桌旁喝咖啡,还穿着睡衣。米勒(很快地踱来踱去)事情就这么定了。情况正变得严重起来。我的女儿和男爵少爷已成为众人的话柄。我的家已遭人笑骂。宰相会得到风声的——一句话,我不准那位贵公子再进咱家的门。 [点击阅读]
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作者:佚名
章节:36 人气:0
摘要:p{text-indent:2em;}一“世间的事物,还有许多未被写下来的,这或出于无知,或出于健忘,要是写了下来,那确实是令人鼓舞的……”半个世纪以前,我出生于俄罗斯中部,在我父亲乡间的一个庄园里。我们没有自己的生与死的感觉。 [点击阅读]
随感集
作者:佚名
章节:19 人气:0
摘要:白开元译1梦,我心灵的流萤,梦,我心灵的水晶,在沉闷漆黑的子夜,闪射着熠熠光泽。2火花奋翼,赢得瞬间的韵律,在飞翔中熄灭,它感到喜悦。3我的深爱如阳光普照,以灿烂的自由将你拥抱。4①亲爱的,我羁留旅途,光阴枉掷,樱花已凋零,喜的是遍野的映山红显现出你慰藉的笑容。--------①这首诗是赠给徐志摩的。1924年泰戈尔访毕,诗人徐志摩是他的翻译。 [点击阅读]
隐身人
作者:佚名
章节:58 人气:0
摘要:冬天的最后一场大雪,使二月初的高原变得格外寒冷。一个陌生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和漫天飞舞的雪花,从布兰勃赫斯特火车站走来。他浑身上下裹得严严实实,一顶软毡帽的帽檐几乎遮住了他整个脸,只露出光亮的鼻尖。套着厚手套的手,费力地提着一只黑色小皮箱。雪花飘落在他的胸前、肩头,黑色的小皮箱也盖上了白白的一层。这位冻得四肢僵直的旅客跌跌撞撞地走进“车马旅店”,随即把皮箱往地上一扔。“快生个火。 [点击阅读]
隔墙有眼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0
摘要:1六点钟过了。一小时前去专务董事办公室的会计科科长还没有回来。专务董事兼营业部主任有单独的办公室,和会计科分开。天空分外清澄。从窗外射进来的光线已很薄弱,暮色苍茫。室内灯光幽暗。十来个科员没精打采,桌上虽然摊开着贴本,却无所事事。五点钟下班时间一过,其他科只剩下两三个人影,唯有这会计科像座孤岛似地亮着灯,人人满脸倦容。 [点击阅读]
雪国
作者:佚名
章节:29 人气:0
摘要:【一】你好,川端康成自杀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没有牵挂的人了,为了美的事业,他穷尽了一生的心血,直到七十三岁高龄,还每周三次伏案写作。但他身体不好,创作与《雪国》齐名的《古都》后,住进了医院内科,多年持续不断用安眠药,从写作《古都》之前,就到了滥用的地步。 [点击阅读]
雪地上的女尸
作者:佚名
章节:6 人气:0
摘要:1“非常抱歉……”赫尔克里-波洛先生答道。他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打断得不鲁莽,很委婉且富有技巧性,确切他说是说服,而不是制造矛盾与不和的打断。“请不要马上拒绝,波洛先生。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你的合作我们将感激不尽。”“你大热情了。 [点击阅读]
雪莱诗集
作者:佚名
章节:50 人气:0
摘要:孤独者1在芸芸众生的人海里,你敢否与世隔绝,独善其身?任周围的人们闹腾,你却漠不关心;冷落,估计,像一朵花在荒凉的沙漠里,不愿向着微风吐馨?2即使一个巴利阿人在印度丛林中,孤单、瘦削、受尽同胞的厌恶,他的命运之杯虽苦,犹胜似一个不懂得爱的可怜虫:背着致命的负荷,贻害无穷,那永远摆脱不了的担负。 [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