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You to Read
属于您的小说阅读网站
卡耐基口才学 - 第二章 卡耐基的演讲谈判控制术 一 即刻进入角色
繁体
恢复默认
返回目录【键盘操作】左右光标键:上下章节;回车键:目录;双击鼠标:停止/启动自动滚动;滚动时上下光标键调节滚动速度。
  罗索·康威尔有一个著名的讲演,题目为《如何寻找自己》,他先后就这个题目讲过近六千次。人们也许会想,重复这么多次的讲演应该已经根深蒂固地印在讲者的脑海中了,讲演的字句与音调可能不会再变了。其实不然,康威尔博士晓得听众的程度与背景各异。他觉得,必须使听众感到他的讲演是个别的、活生生的东西,是专门为这一次的听众而作的。他如何能在一场接一场的讲演中成功地维持着讲演者、讲演与听众之间活泼愉快的关系呢?他这样写道:“当我去某一城或某一镇访问时,总是设法尽早抵达,以便去看看邮政局长、旅馆经理、学校校长、牧师们等,然后找时间去同人们交谈,了解他们的历史与他们拥有的发展机会。然后,我才发表演说,对那些人谈论,就得适用他们当地的题材。”这样他就可以很快地进入角色。
  康威尔博士明白,成功的沟通有赖于讲演者使其讲演成为听众的一部分,并使听众成为其讲演的一部分。《如何寻找自己》成为最受欢迎的讲演,而我们欲求一份真正的讲演辞副本却不可得,其原因就在这里。由于康威尔博士聪明、洞察人性,而又谨慎勤奋,因此不会有两次完全一样的讲演,尽管他用相同的题材已对将近六千场的听众讲过。你可据此而有所领悟:准备讲演时,脑海中应想着特定的听众,这有助于你建立与听众之间的和谐与密切关系。
  一般来说,应当根据听众的兴趣来讲演,即可以有效地抓住听从,又可以使自己尽早进入演讲的角色。康威尔博士就很注意这一点。他经常在自己的讲演里插入许多当地人的谈述和实例。听众感兴趣,是因为他的谈话内容与他们有关,与他们的兴趣有关,与他们的问题有关。这种与听众最感兴趣的联系,也就是与听众本身的联系,将可稳获听众的注意,并能保证沟通的线路畅通无阻。
  艾力克·钟斯顿曾任美国商会会长和电影协会会长,几乎在他每一场讲演中都使用这种技巧。我们看他在奥克拉荷马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是多么机智地使自己很快进入演讲角色,并使听众对演讲感兴趣的。下面就是他所讲的:
  各位奥克拉荷马人,对于危言耸听的贩子们,再熟悉不过了。你们不必回想太远便会记起来。他们一向将奥克拉荷马州列于书本这外,以为它是永远绝望的冒险。在一九三○年,所有绝望的乌鸦都告诉其他的乌鸦们说:“最好避开奥克拉荷马,除非自己携带口粮。”他们把奥克拉荷马的将来归为永恒不变的新美洲沙漠的一部分,认为永远不会再有东西开花的,但是到一九四○年,奥克拉荷马却成了花园地带以及人们举杯祝颂的对象。因为,这个地方再一次地有小麦彼浪起伏,散放清香。再过短短的十年之后这个长久干旱的干燥地带,遍地长满了很高的玉米长茎,这是信仰的结果,也是有计划冒险的结果……因此,我们观望自己的时代时,总是向往较佳的远景。当我准备来访时,我曾去寻找档案里的《奥克拉荷马日报》,看看一九○一年的春天是怎样的。我想尝尝五十年前在本地的生活滋味。结果我发现了什么?我发现了当地人全都很重视奥克拉荷马的未来,他们都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若说依着听众的兴趣来演讲,这便是个绝佳的例子。艾力克·钟斯顿采用的有计划的冒险事例,实际来自听众的后院。他让听众觉得,他的讲演不是油印出来的拷贝,而是新鲜的,是特地为他们准备的。讲演者依着听众的关切和兴趣而讲,听众是再不会不去注意的。这样,就必然能够很快地进入演讲的角色。
  在演讲时可以先问问自己,所讲题材里的知识,能不能帮助听众解决问题,达到他们的目标?然后便开始说给他们听,这样就必然会获得他们的全神贯注。如果你是个会计师,你的开场白可以这样说:“我现在要教你们如何可以省下五十至一百元的退税。”或者你是律师,你告诉听众如何预立遗嘱,你一定会获得很多兴致勃勃的听众。当然,在你个人特别的知识蕴藏里,必然会有某个题目真能对听众有所帮助。
  许多人无法成为一名谈话好手,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只会讲些他们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其他人却感到无聊。
  把这种过程倒转过来吧,引导其他人谈论他的兴趣、他的事业、他的成就。如果对方是位母亲的话,谈谈她的孩子们,这样,你专注聆听对方说,将会给予他们乐趣。你将被认为是一位很好的谈话对手,即使你话说得很少。
  在卡耐基训练班里,费城的哈罗德·杜怀特在一次上课时举行的宴会上,发表了一场非常成功的演说。他依次谈到围坐在餐桌的每个人。他讲起初开课时他是如何讲话的,而现在他又进步了多少。他回忆各个同学所作过的讲演,大家曾讨论过的题目。他模仿其中一些同学,夸大他们的特点,逗得个个开怀大笑,皆大欢喜。象这样的材料是不可能令他失败的,这是最理想的题材。再不会有别的题目更能使那群人感兴趣了,杜怀特先生真是晓得如何掌握人生。
  《美国杂志》的成长过程中有一段极为惊人。它的销售量急剧增加,在出版界中令人惊讶。其中的秘诀何在?就在于总编辑西德达和他的认识。卡耐基和他认识时,西德达正主诗该杂志的“有趣人物”专栏,卡耐基替他写了几篇文章。有一天他坐下来和卡耐基长谈,他说:
  “人都是自私的,他们只对自己感兴趣。他们并不十分关心政府是否应该把铁路收归国有,但他们却希望知道如何获得晋升,如何得到更多的薪水,如何保持健康。如果我是这家杂志的总编辑,我将告诉读者如何照顾牙齿,如何洗澡,如何在夏天时保持清凉,如何找到工作,如何对付所雇用的员工,如何购买房子,如何增强记忆力,如何避免语法错误,等等。人们总是对旁人的生平故事感到兴趣,所以我将邀请一些大富翁,谈谈他们如何在房地产事业上赚进上百万的美元。
  还要找一些著名的银行家及各大公司的总裁们,谈一谈他们如何由低级阶层奋斗而达到有权有势的高级阶层。”
  过了不多久,西德达真的当上了该杂志的总编辑。当时,这家杂志的销量很少,算是相当失败的一本杂志。西德达立即按照他上面的构想开展工作。结果,其销售量急速上升,达到二十万份、三十万份、四十万份、五十万份……。因为它的内容是一般民众所希望阅读的,所以,其月销售量并没有到此停住,而是继续上升了好几年。西德达满足了读者们的自私兴趣。
  当你面对听众时,请设想他们很希望听你的演说,只要你的演讲能适用于他们。讲演者若不能考虑到听众自我中心的必然倾向,很容易便会发现自己所面对的是烦燥不安的听众,他们局促、厌烦,不时地看看手表,并且老是看着门口,盼着结束。

  在演讲中,还要热情地给予听众诚实和衷心的赞赏,这也有助于抓住听众的情绪,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因为听众是由个体构成的,他们的反应也如个人一样,公然地批评听众必然导致愤懑。对他们做过的应称赞的事表示赞扬,你就已经赢得通入他们心灵的护照。这是需要你自己去研究一番的。赞扬要得体,不能用夸张、肉麻的辞句,否则,听众会认为是刻意的献媚而感到憎恶。
  要确实有百分之百的真诚。没有诚意的话语,或许偶尔会骗过个人,却永远骗不了听众。如“这样高度智慧的听众”,“来自各地的美女和侠士特别聚会”,“我真高兴在这儿,因为我爱你们每一位,”等等,这样的话千万不要说,因为如果表示不出真诚的赞赏,就一点作用也没有。
  通过一定的联系与听众化为一体。也有助于讲演者很快进入角色,缩短与听众之间的距离。在演讲中,最好是一开始便指出自己与听众之间有某种关系。如果觉得很荣幸能应邀发表演说,就照实说吧。如哈罗德·麦克米兰在印第安那州的德堡大学向毕业班讲话时,起头一句话便打开了与听众沟通的线路。
  “我很感激各位亲切的欢迎辞,身为英国的首相,应邀前来贵大学,实非寻常等闲之事。不过我感觉,本人当前的政府职位,恐怕不是各位盛邀的主因。”接着,他提到自己的母亲是美国人,出生于印第安那州,而父亲则是德堡大学首届毕业生之一。他接着说:
  “我可以向各位保证,我深以与德堡大学有关联为荣,并以重温老家的传统为傲。”
  无疑,麦克米兰提到美国学校,以及他母亲和身为先驱的父亲所知悉的美国式生活,即刻就替自己赢得了友谊,也使自己很快进入了演讲角色。
  另一种可以打开沟通线路的方法,是使用听众中的人名。
  有一次,卡耐基在宴会上坐在主持人旁边,他很惊异主持人对于大厅里的每个人都非常好奇。因为他不停地问宴会主人,某一个穿蓝色西装的人是谁,那帽子缀满花朵的女子芳名叫什么,但等他起身说话时,好奇的原因立刻便显露了。他非常机智地把方才得知的名字编入自己的讲演里,而名字被提到的那些人脸上有着显著的快乐,这个简单的技巧为讲演者赢得了听众温暖的友情,并使他在一片皆大欢喜中进入了角色。
  通用动力公司总裁法兰克·裴斯在演讲中也曾使用过几个名字,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在纽约“美国生活宗教公司”一年一度的晚宴上讲演时说:
  “在许多方面对我而言,今晚最是令我愉快的一晚,首先,我自己的牧师罗伯·艾坡亚便在听众席里。他的言语、行为和领导,已使他成为我个人、家人以及整个会众的一种激励和启示。其次,路易·史特劳斯和鲍伯·史帝文斯二人对宗教的热诚,已由他们对公共事业的热忱说明无遗。坐在他们二位中间的,是给我带来莫大快乐的泉源之一的……”
  要小心的是,如果要在演说里用上奇特的名字,这些名字是为了这个场合经由询问而得知的,就必须确定它们正确无误,必须了解自己使用这些名字的原因,并只能以一种友好的方式来提到它们。
  另外,还有个办法可以使听众的注意力保持在颠峰状态,那就是采用代名词“你”而不要用“他们”。这种方式可以使听众维持在自我感觉的状态中。演说者如想把握听众的注意力和兴趣,这一点是不能忽视的。下面摘录的是题为《硫酸》的讲演中的几段,是卡耐基训练班里一个学员说的:
  “大多数的液体,都以品脱、夸脱、加仑或桶等单位来计算。我们通常说,几夸脱的酒,几加仑的牛奶,以及几桶的蜜糖。在发现一处新油井之后,我们也会说它每天的产量有几桶。不过,有一种液体,由于生产和消耗量太庞大了,必须以吨作为它的计算单位,这种液体就是硫酸。
  硫酸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有关系。如果没有硫酸,你的汽车将无法行驶,你必须象古时候那样骑马或驾驶马车,因为在提炼油及汽油时,必须广泛应用硫酸。不管是照亮你办公室的电灯,或是照亮你餐桌上的灯光,或是在夜晚引导你上床的小灯,如果没有硫酸,都将成为幻想。
  你早上起床后,转开水龙头放水洗澡。你转的是一种镍质水龙头,在其制造过程中,也少不了要使用硫酸,在制造你的搪瓷缸时也需要用到硫酸。你使用的肥皂可能是油加上硫酸处理而制成的……。在你没有和你的毛巾打交道之前,它就已经和硫酸打过交道了。你使用的梳子也需要硫酸处理,如果没有硫酸,一定制造不出来。还有,你的刮胡刀当初在经过锻炼时,也一定曾经浸在硫酸中处理过。
  你穿上内衣,加上外衣,扣好钮扣。其实,漂白业者,染料制造者,染布者等都要使用它。制造钮扣的人可能会发现,要想制成钮扣,必须使用硫酸。皮革制造者也要使用硫酸来处理你皮鞋的皮革,而当我们想要把皮鞋擦亮时,硫酸又发挥了它的功效。
  你下楼吃早餐,如果你使用的杯子与盘子不是纯白色的,那更是少不了它。因为硫酸一向被用来制造镀金及其他装饰性染料。你的汤匙、刀子、叉子如果是镀银的,一定在硫酸中浸过。
  制成你的面包卷饼的小麦,可能是用磷酸盐肥料之后种出来的,而这种肥料的制造更需要硫酸。如果你享用的是荞麦饼与糖浆,也少不了它……
  就象这样,在一整天当中,在每一方面,它都会影响你。
  不管你到哪儿去,都无法逃过它的影响力。没有它,我们不但打不了仗,也过不了和平生活。因此,这种对人类极为重要的硫酸,实在不应该被一般民众所完全忽视……,但很不幸的是,事实却是如此。”
  这个演讲者巧妙地使用“你”,并把听众嵌入图画之中,因而维持了听众热情不辍的注意力。不过,有些时候使用代名词“你”是很危险的。它可能不是在听众和讲演者之间建立桥梁,而是造成分裂,在以行家自居而居高临下地对听众讲话或说教时,这种情形便会发生。这时最好说“我们”,而不要说“你”。
  美国医药协会的健康教育组组长包尔博士很受听众欢迎,他就常在无线电和电视讲演中采用这个技巧。他有一次这样对听众说:“我们都想知道怎样去选个好医生,对不?那我们既想从医生那里获得最佳服务,我们是否应该知道怎样做个好病人呢?”
  有时让听众参与讲演,对使自己尽快地进入演讲角色有帮助。这样做的好处是,用点小小的表演技巧,便可使听众亦步亦趋地注意你讲的每个词。在你挑选听众来协助你展示某个论点,或将某个意念戏剧化地表现出来时,听众对你的注意便会显著地提高,由于知道自己是听众,当听众之一被演讲者带入“表演”中时,听众们便会很敏锐地觉查所发生的事。假使如许多讲演者说的,讲台上的人和讲台下的人之间隔有一堵墙,那么利用听众的参与,便可打摊倒这堵墙。如有个讲演者说明汽车在使用煞车以后还须走多大距离才能够停住。他请前排一位听众站起来帮他展示汽车在不同速度之下,这个距离会有怎样地改变。这个听众握着一条钢制卷尺的一端,顺着走道把它拉出四十五尺。当听众看着这个过程时,便会全神贯注于讲演之中。其实,那卷尺除了生动地展现讲演者的论点外,还真是听者与讲演者之间一条沟通的线路呢。若能使听众参与,你便是把合伙人的权利送给听众了。

  演讲是这样,读书和谈话也是这样。在谈判中,无论你使用何种方法,无论你事前做的准备有多么充分,无论对于胜利你有多大的信心……所有的准备,方法、信心,都得通过一种媒介反映出来,那就是语言。
  说语言是谈判成功的关键媒介并不过分。在谈判桌上语无伦次,不能很好地阐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或面对对方的攻势找不到驳击的理由,那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必败无疑。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谈话而言,愉快的开头是谈话得以深入下去的关键所在。
  赵老师55岁了,最近刚接了个新班。这个班的学生学习非常用功,但对宿舍、教室卫生不够重视。一天晚自习,赵老师来到班上,由于她刚洗过脸,搽了点雪花,一进门便有一股淡淡的香气飘进教室。前排的女生立即叽叽喳喳:“赵老师多大年纪啦?还搽得香喷喷的?”赵老师一听,忙接过话茬:
  “老师芳龄55啦!你们别看我一脸的皱纹,我还挺爱美的!这不,晚上洗过脸,我还搽点雪花膏呢。”话一出口,学生们乐了。赵老师来个趁热打铁,把话题从爱美之心对心理健康的作用,顺势转到环境之美对学习、生活及精神面貌的作用上来,直说得学生点头称是。从那以后,在教室、宿舍乱抛纸、果壳的人少了,值日的同学对值日工作比以前重视多了。这里,赵老师开了讲话的好头,即便进入了角色,也一下子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到老师不但可敬,而且可亲,可爱,从而增强了说服效果。赵老师说服的成功也告诉我们,在谈话切入正题之前,构造一种愉快和谐的氛围,让谈话在活泼的气氛中进行,往往能收到“话”半功倍的效果。
  林非先生是著名的散文研究家,在全国散文研讨会上,他作了散文方面的专题发言。发言中,他以一个房间的代表在门上贴着“请勿骚扰”四个字为例,谈到语言的轻重问题。发言的当晚,他很想听听代表们的意见。来到门上贴有“请勿骚扰”字条的宿舍。一进门,便笑着对大家说:“各位,我来骚扰大家了!”大家一见是林非先生,立即站起来说:“欢迎骚扰!欢迎骚扰!”当时,整个宿舍的气氛十分热烈。互致问候后,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散文的语言问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都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效果的取得与林非先生所制造的愉快的开始有关。虽就只是短短的一句话,但充分显示了这位散文家的语言机智,他信手拈来,谈笑间消除了与他人之间的陌生感,密切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谈话是需要气氛的,愉快的气氛有时在不经意中产生,有的出自故意的营造,但无论属于哪一类,都必须做到自然,切忌生硬。聪明的谈话者往往在谈话之前就对谈话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善于在谈话开始之前营造交谈的和揩气氛,从而也就有助于自己很快进入角色。
  在我们的日常交际中,一些谈话常常以不欢而散告终,其原因之一就是未能创造谈话前的愉快气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愉快的心境下交谈,易产生求同和包容心理,对对方观点的接受性增强,排斥力减弱。这一研究成果应该给我们的言语交际提供有益的帮助。
  说话不仅要注意气氛,而且要注意用词得当。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表达感情,传递信息,把事情说清楚,把问题讲明白,就很重视说话技巧和谈话艺术。世界发展到今天,更要求人们能用精确的语言,来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这是衡量一个人交际能力强弱的标志之一。
  从前有个叫刘大的做寿,特地邀请好友张三、李四、王五和赵六来家吃饭。快开饭了,赵六还没来。刘大急了,自言自语地说:“唉,该来的还不来。”张三听了,心想我可能是不该来的。于是,拍拍屁股扬长而去。刘大一见张三莫名其妙地走了,着急地说:“唉,不该走的又走了。”此话被李四听到了,一想我大概是该走的。于是,也拂袖而去。王五见此情景,便劝刘大:“老兄,你说话可要注意啊!”刘大双手一摊,对王五说:“其实,我不是说他俩。”王五听了,不是说他俩,那就是说我的,叹了一口气,一转身也走了。刘大不明究竟,吃惊地说:“啊!怎么都走了?”
  说话的效果总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出来的。刘大好客却反把客人得罪了,主要是因为他没有注意语言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连连发送了不得体的信息。
  那么,如何才能把话说得得体呢?
  首先,说话要看清对象,因人而异。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谈判桌上的说话要考虑当时的气氛,哪些该谈,哪些不该谈。比如,打听人家的年龄,对老年人不宜说“您几岁?”最好说“您今年高寿?”或“您今年高龄?”对小孩不能说“你年龄多大?”而应说“你今年几岁了?”说话不看对象,难免事与愿违。
  其次,说话要注重目的,有的放矢。交际目的不同,说话的详略、重点的选定都应有所不同,否则,就会降低语言表达的效果。
  科学巨人法拉第在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工作之前,曾和介绍人戴维爵士进行过一次这样的谈话: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有可能被打断。不过,你很幸运,此时此刻仪器还没有爆炸。法拉第先生,信和笔记本我都看了。你在信中好像没有说明在哪里上的大学。”
  法拉第:“我没有上过大学,先生。”
  戴维:“噢?但你做的笔记说明你显然是理解这一切的,那又怎样解释呢?”
  法拉第:“我尽可能去学习一切知识,还在自己房间里建立了小实验室。”
  戴维:“年轻人,我很感动。不过,可能因为没到实验室中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儿来。科学太艰苦,要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但是,只要能做这件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啊。”

  戴维:“哈哈哈,你在看我眼边的伤疤,这是在氢实验中引起的一次爆炸留下的。我想,你装订的那些书籍总不曾将你炸痛,让你出血或把你打昏吧。”
  法拉第:“是的,不曾有过,但每当我翻开装订的科学书籍,它的目录常常使我目瞪口呆,神魂颠倒。”
  这段对话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饶有趣味。戴维爵士所强调的是从事科学研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需要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要付出伤残或牺牲的代价,而法拉第所表示的是对知识的强烈渴望,对科学的执著追求。谈话的结果,戴维爵士破格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从此,法拉第便在科学事业中大显身手了。假如当初一个强调学历,另一个贪图金钱,那肯定是另一番情形了。
  再其次是说话应注意场合。说话要区分不同的场合,否则就收不到理想的效果。某法院开庭审理一起盗窃案,被告对作案时间交代不清。为了核实,审判长决定传被告之妻到庭作证。由于过分着急,审判长脱口而出:“把他老婆带上来!”
  法庭顿时哗然,严肃的气氛被冲淡了。当时,审判长应该运用法庭用语,宣布“传证人某某某到庭。”由于以日常用语取代了法庭用语,不适应场合,因而很不得体。
  语言是很丰富的词汇,只有依据不同的场合,选取最恰当的词语,才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然后,说话要理解对方的心境,这样才能说得恰如其分。
  喜怒衰乐是人之常情,只有理解对方的心境,褒贬扬抑恰到好处,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与尊敬。
  某电台“青年信箱”的播音员曾收到三位青年听众的来信,说他们听了优美动听的播音,很想见播音员一面,但知道这不可能,所以希望能得到播音员的照片。播音员理解听众的心情,说了一番既动情又恰如其分的话:“三位听众朋友,首先,我非常感谢你们的好意。你们也许听过这句格言:‘知人知面难知心’,看来,交朋友最难的是交心。那么,还是让我们做知心朋友吧!”可以想象,这三位听众听后一定会喜形于色,倍感亲切。
  再者,说话要上下协调,前后照应。一句话是否合适,能否取得最佳效果,不仅取决于谈话的对象、目的、场合、心境,也取决于“上下文”的关联。如果说话人在运用语言时没有注意“上下文”的配合照应,那么,听话人就无法辩别表达者究竟表达了哪一种思想,容易引起理解上的歧义。因此,交谈时要周密安排对话,做到言之有序,前后关联。
  还有,说话要有条有理,层次清楚。世界上的事情是错综复杂的,要把它说得有条不紊,就必须考虑说话内容的顺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一般来说,事情总有个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而各个阶段又往往有时间和空间的差异。或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按空间位置的转换逐一说明,就会显得有条有理,如果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头上一句脚下一句,即使很简单的事情也会被扯乱。
  最后,说话要有声有色,妙语连珠。
  为了使交谈取得良好的效果,说话应当注意语言的选择、加工和提炼,使其准确、生动、形象,说着顺口,听着悦耳。
  同时还应注意语言的更新,不断地把生活中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的语言引进自己的言谈话语之中,给人以清新之感。如果每天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句老掉牙的话,词汇贫乏,语言无味,既不形象生动,也不新鲜活泼,怎么能产生感人的力量呢?又怎么能进入甚至很快地进入角色呢?只有语言生动清新,才能长时间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写文章要有详有略,详略得体,在谈判中说话也应当如此。该详则详,该略则略,突出重点,切不可全文平平。详略的原则就是看所述说的对象是否重要,对方对它是否了解。
  如果某个问题对方了如指掌,也不重要,而你却在那里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一直说,这样不但浪费了时间,而且冲谈了重要的话题,甚至会使对方讨厌。相反,如果对方不知道的或重要的问题你却说得笼笼统统,这样就起不到互通情报的作用,满足不了对方的要求,达不到应有的目的。因此,在谈话中正确的方法是:对方知道的或不重要的则少说或不说,点到即可,对方不知道的或重要的则要多说或详说,说得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把话说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也决不是高不可攀。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说话技巧,何愁在谈话中不能详略得当、运用自如呢?
  说话得体,是一门艺术,只有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随机应变,才能取得最佳的表达效果。
  要想把话说得恰到好处,卡耐基强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握住说话时机。孔子在《论语·季氏篇》里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不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不该说话的时候却说了,叫做急躁,应该说话了却不说,叫做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变化便贸然开口,叫闭着眼睛瞎说。这三种毛病都是没有把握住说话时机。说话是直接的语言交往,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双方当场对面,还要受到周围环境的种种限制。该说话时不说,马上时过境迁,失去成功的机会。一句话说到点儿上,很快拍板,事情就办成了。说话时机的把握,有时就在瞬息之间,稍纵即失,时不待我,失不再来。因此,说话时机的把握,比掌握、运用其他说话技巧更难更重要。
  说话的时机是由说话的时境提供的。说话的时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心理环境、语言环境,涉及的范围相当广,可以说,一个人说话是以整个社会生活为背景的。要把握准说话的时机,就不能不对说话时境与说话行为之间的变化规律及特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说话的时境具有客观性的风格,对于说话的主体而言,时境构成的诸种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有没有说话行为发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是以客观的形式独立着,这一点早已为哲学家们所证明。心理环境和语言环境虽然可以在说话过程中随时生成,但一经生成,就是以客观的形式存在的,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一样对说话行为产生制约作用。人的说话行为只能在具体的时境中发生、进行,谁也无法随着自己的主观意志去摆脱它,超越它,说话行为也只有与具体的时境结合并保持统一,才能准确表达自己要说的意思。
  “说话要注意场合”,这是提醒你注意说话时所处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情况,不要违背、超越具体时境对你的限制。
  “在那种情况下我不该那么说。”这是自己因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失去统一、和谐而产生的懊悔。说话行为与说话时境必须保持统一,这是一条不可违背的规律。
或许您还会喜欢:
小王子
作者:佚名
章节:16 人气:2
摘要:小王子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仙童,他住在一颗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小行星上。陪伴他的是一朵他非常喜爱的小玫瑰花。但玫瑰花的虚荣心伤害了小王子对她的感情。小王子告别小行星,开始了遨游太空的旅行。他先后访问了六个行星,各种见闻使他陷入忧伤,他感到大人们荒唐可笑、太不正常。只有在其中一个点灯人的星球上,小王子才找到一个可以作为朋友的人。但点灯人的天地又十分狭小,除了点灯人他自己,不能容下第二个人。 [点击阅读]
少年,你懂的!
作者:佚名
章节:13 人气:2
摘要:序做正版的自己文>桃李情深这本书是我结束2011年高考的夏天开始动手准备的。当时我以超过专业分数线一百多分的成绩被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技术专业录取,成为亲友眼中的另类。似乎在一部分人眼中,高招完成的并不是按自己“真实志愿”录取。清华招办主任于涵老师告诉我,在实行考后报志愿的省份中,考生根据往年各大学各专业分数线来填报专业的现象尤其突出。感觉这些人像在商场里用返券一样把分数用到极致。 [点击阅读]
怪诞心理学
作者:佚名
章节:62 人气:2
摘要:有人曾经问我:你从事的这项研究到底能有什么用呢?但我从没有因诸如此类的怀疑或非议而动摇过。我始终坚守着这样一个信念:只要能够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能够给人以些许的启迪、能够让我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解读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社会, [点击阅读]
我把一切告诉你
作者:佚名
章节:33 人气:2
摘要:第一篇:徒手打市场,两年成百万新贵一、撞进报社1994年开春,北京城。我从化工大学即将毕业,满怀希望冲进人才市场,放眼一望,嚯,茫茫然,学子们挤满了招聘现场,却发现满场只招化工专业一人!班里还有百八十人嗷嗷待哺呢,咱专业学问和心气都拼不过他们,得,赶紧转行吧。主意拿定,我踏上了曲折的应聘之路。虽然专业差,没经验等客观条件让咱屡战屡败,但我不胆怯,依旧猛打猛冲。碰巧,一家市场类报社招编辑。 [点击阅读]
星云禅话
作者:佚名
章节:396 人气:2
摘要:有一学僧请示盘珪禅师道:“我有一个天生的毛病-气短心急,曾受师父指责,我也知错要改,但因心急已成为习气,始终没有办法纠正,请问禅师,您有什么办法帮我改正习气呢?”盘珪禅师非常认真的答道:“你心急的习气,如果能拿出来,我帮你改正。”学僧道:“现在不会心急,有时会忽然跑出来。”盘珪微微一笑道:“那么,你的心急,时有时无,不是习性,更不是天性;是你触境而生的,本来没有,因境而生。 [点击阅读]
春秋我为王
作者:佚名
章节:701 人气:2
摘要:在晋国都城新绛数里之外,耸立着一座夯土墙环绕的坚固小城,此城名为赵氏之宫,乃是晋国六大卿族之一,赵氏的私邑。这儿却还有一个流传更广的名字:下宫!七十多年前那嘲下宫之难”,杀得人头滚滚、血灌井田,赵氏满门被灭,只幸存一个赵氏孤儿。随后赵氏孤儿绝境复起,这座被摧毁的城邑也恢复了些许元气,幸存的隶臣们都感慨这是先祖的恩德泽被。 [点击阅读]
沉香豌
作者:佚名
章节:79 人气:2
摘要:第1章陈婉早晨是被隔壁院子打孩子的声音吵醒的。她家住的这爿地块是整个济城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一色的晚清民国宅子,却早已没有了百多年前的古雅风貌,除了原有的居民,还有部分老房子划给了附近的印染厂作家属区。旧时官绅富户家的宅第现在居住的是济城最下层的民众,一个院子通常有好几家人并居在一起,谁家说话大声些隔壁便能听见,所以此时刘家婶婶巴掌拍在孩子屁股上引来一阵哭嚎的同时,四邻八里的劝解声, [点击阅读]
童年
作者:佚名
章节:24 人气:2
摘要:它讲述的是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小说从“我”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国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外祖父开了家染坊,但随着家业的衰落,他变得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 [点击阅读]
股市晴雨表
作者:佚名
章节:22 人气:2
摘要:已故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斯坦利·杰文斯以其毫不造作的个人品质使作品具有很高的可读性,他曾经发表一个理论揭示了商业恐慌与太阳黑子之间的联系。他给出’一系列数据,最早可追溯到十七世纪初,这些数据表明两种经济现象之间具有明显的巧合性。由于缺少可信的太阳黑子数据,他出于人的常情和偏好而降低了二百年前那次特别不光彩的商业幻灭的重要性。 [点击阅读]
色眼识人
作者:佚名
章节:73 人气:2
摘要:乐嘉自白许多人既不了解我本人,也不熟悉我所投入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他们或者把我捧上天,或者把我批得一文不值。关于我的讲台生涯,我走过一条什么样的路,有一天我会告诉大家。我的这段故事可能会激起人们的好奇,也可能会引起评论者的品头论足。 [点击阅读]